三國千古風流人物

三國千古風流人物專題簡介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楮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三國是一個動亂不堪的年代,同時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他們互相鬥智鬥力斗兵斗將,使中華大地接受戰火的洗禮,下面我們就領略英雄們的智慧與風騷。

諸葛亮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

劉備與曹操抗衡屢屢受挫。而投奔荊州劉表,聽聞隆中有一賢士,於是前往請之。諸葛亮感劉備三顧之恩,遂提出「隆中對」而後隨劉備去,至此他終於尋得明主。施展抱負了。

諸葛亮首戰在博望坡用火攻打敗曹軍,而曹軍勢大。需有荊州才能與其抗衡,而劉備不忍奪其兄(劉表)之基業和不忍棄黎民百姓,遂屢屢遭挫,轉走江夏與長子劉琦(劉表長子)會和。

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來觀察情況,向劉備建議與孫權聯合共敗曹操。劉備當然很痛快答應。諸葛亮遂與子敬(魯肅字)共同到達柴桑,在舌戰群儒後,見到了孫權,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

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而孫權反問諸葛亮,劉備為何不投降呢。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絕不會向曹操投降,但是心中還有顧慮,就是劉備兵力還剩多少。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用火攻大敗,回師北還。據說這一戰孫劉聯軍以5萬之眾大敗曹操數十萬之眾,使後世稱為「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後,劉備又攻取荊南四郡。派諸葛亮調其賦稅,以充軍資。建安十六年(211),西川劉璋派人請劉備入川抵禦張魯。諸葛亮便與其他文臣武將留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劉備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入川助陣,留關羽鎮守荊州。分兵平定西川各郡縣後,與劉備會和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至此三國鼎立之勢成以。

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與關平2人被東吳將領潘璋殺害。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劉備遂答應,任命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劉備痛斷肝腸,要馬上點兵。剿滅東吳,諸葛亮勸不住,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不在,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劉備在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打敗撤退至白帝城。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然後南征,深入不毛之地,七擒七縱孟獲,孟獲終於歸降,永不反叛。

諸葛亮六齣岐山,最終因病重而死。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遂得到人們的敬仰,他的智慧和忠義天下無雙。

而且他還發明了饅頭、孔明燈、諸葛連弩、八陣圖等。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誰能告訴我誰能和諸葛亮的智慧相比

?諸葛亮做過最偉大的事是什麼????

諸葛亮太偉大了!!是不是??還有比他厲害的么?!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

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三分天下有其一,關東義士首起兵。

曹操因在剿滅黃巾有功,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而後董卓入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曹操就擬造征討董卓的檄文,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關東州郡牧守起兵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曹操為副盟主,參加討董軍。二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則焚毀宮室,挖開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200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本應趁勝追擊。而關東聯軍竟然全都懼怕董卓精銳的西涼軍

,皆屯兵酸棗。唯有曹操出兵追擊,因兵力懸殊而不敵,回到軍中,曹操說了一句,「豎

子不足與謀」便走了,不久聯軍解散。

屯田數載救黎民,官渡一戰挫傲軍。

初平三年,鮑信因不敵青州黃巾軍,遂迎曹操為兗州牧。曹操設伏,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的父親曹嵩來曹操處路上,被護送的陶謙部將張闓所殺,曹操遂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徐州牧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

次年夏天,曹操又出兵攻打徐州,沒想到自己的大本營(兗州)被2位親信陳宮和張邈獻給了呂布,曹操急忙趕回,聽說呂布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

之後大敗呂佈於下邳,收降張遼。

這時就要和袁紹決戰了,而劉備現在已經在曹操帳下,而袁術被曹操大敗後,準備逃往青州依附袁紹,劉備請命去截擊袁術,到了徐州時,殺掉徐州刺史車晝車胄,佔據徐州。為了不腹背受敵,曹操決定先破劉備,後滅袁紹。因為曹軍行軍十分迅速,劉備大敗北上依附袁紹。至此拉開了官渡之戰的序幕。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命顏良為大將進兵白馬,自己屯兵黎陽向曹操發起進攻,而曹操無論城池兵馬都遠不如袁紹,所以文臣武將俱驚。。曹操安慰眾將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曹操對袁紹有很深的認識,他敢於在袁紹將要大軍壓境之時抽身去進攻劉備,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之上。

曹操便親自率兵北上解白馬之圍,他採用荀攸之聲東擊西之計,大敗袁軍,在斬顏

良首級。白馬之圍遂解。袁紹聞知,急忙渡河追趕曹操,曹操又以誘敵之計,斬殺另一大將文丑。袁軍大震,曹操退守官渡。

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餘車,屯於烏巢,派淳于瓊帶萬餘人看守,這時許攸因袁紹不聽他之計策,還有他的家眷犯法,心生悔恨,而去投奔曹操。告訴曹操偷襲烏巢,曹操率5千精步騎,偽裝成袁軍。連夜趕往烏巢,到烏巢後四面放火,袁軍大亂,而後主將其心,終於破了烏巢。袁紹得知,以為曹操後方必定空虛,所以大軍去打曹操的後方。只派了很少兵力去救烏巢。由於曹操留了很多精兵留守後方,所以還沒攻破的時候,烏巢就已經被曹操佔據,張頜、高覽也投降了曹操,袁紹逃回黃河以北,。曹軍大獲全勝,斬首七萬餘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結袁紹的信,盡燒之,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至此曹操以弱勝強,以他超高的軍事才能和將士其心,終於滅掉了袁紹,統一了北方。

之後因為其用兵不當,驕傲自滿,在赤壁大敗,而後勵精圖治,平定關中,三分天下有其二,卻不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天下,可嘆。

志在天下起義兵,橫掃東北卷四方。神武雄才唯君有,可嘆老天不心成。

世人對曹操的評價如何?

曹操還要多久才能平反他的英雄名分?

你如何評價曹操?

劉備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劉備(161-223)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謚號昭烈帝,廟號烈祖,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與曹操一樣也是鎮壓黃巾出身,後來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屢屢受挫。直到請諸葛亮,就如魚得水。得荊州,得西川,正欲勵精圖治,滅掉曹賊,東吳卻背信棄義,害死關羽,奪了荊州。劉備為二弟報仇欲興兵滅吳,不料張飛首級也被割去,送去東吳,劉備雖起大軍滅吳,卻被陸遜用火攻之計大敗。至此蜀國元氣大傷,苟延殘喘。

劉備一生,敗多勝少,所以不是一個厲害的軍事家,但他仁義愛民,能屈能伸,能審時度勢,用人也還可以,所以他是一個政治家和權術家。

劉備仁義嗎?

劉備的智慧知多少?

三國時劉備智慧主要體現在那幾個方面?

孫權

大帝孫權(182-252年),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後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兄孫策病死,孫權繼位吳侯、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開始統領江東。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黃祖,並於其間收得大將甘寧。

就在此時,曹操南征,大敗劉備,佔領荊州。孫權有意和曹操決戰,卻被主和派的大臣弄的猶豫不決,就在此時。魯肅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也返回,說明曹操的各種弊端,致使孫權下定決心要與曹操決戰,他派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向曹操發起進攻,周瑜用黃蓋苦肉計,詐降到曹營放火,大破曹操。孫權統領江東的第一場大戰,獲得完美的勝利。

  戰後,孫權與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須一代對峙,各有勝負。其間孫權聯合劉備,將妹妹嫁入荊州。又從魯肅之計,將所據荊州部分的南郡暫與劉備。215年五月,征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這時候劉備已取得西川,

劉備不還,孫權大怒,派呂蒙為將,就要攻取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也起兵5萬奔赴公安,關羽於益陽與魯肅對峙,而曹操在後方攻取漢中,形勢極為危險,所以與孫權議和,歸還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土地。此事以後孫劉聯盟岌岌可危。

劉備擊退曹操後,關羽又發動襄樊之戰,眼見劉備勢力越來越強大,孫權感到恐慌,所以派呂蒙用計偷襲了荊州,斬了關羽。劉備氣急敗壞,發兵誓滅東吳。孫權這時感覺到不妙,所以立即向曹丕稱臣,而後果斷派39歲的陸遜迎戰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蜀軍。

 223年,劉備病逝,蜀、吳互通使臣,關係緩和。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

229年,孫權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孫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南京市)。

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229年後,孫權多次出兵北伐,戰役教多,各有勝負。

 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謚號大皇帝,史稱東吳大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註:若從孫權稱吳王在位算起,則在位為32年)。孫權自200年繼位吳侯統領江東到逝世為止,前後共52年,長達半個世紀左右,是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

孫權果斷敢決,禮賢下士,而且能屈能伸,膽略超群,有勾踐奇英,然性多猜忌,晚年多殺功臣,在三國君主中排第二,就如曹操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


推薦閱讀:

【三國遺傳】鮑忠傳
【三國遺傳】張武傳
解讀三國二十一之「官渡之戰(上)」
《假三國》:劉備得徐州,僅僅是人品好?
岑述傳

TAG:三國 | 人物 | 古風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