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時秋拍 | 科學與玄學——黃賓虹的墨法革命

黃賓虹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承前啟後的大家。他在五十歲前馳縱百家,溯追唐、宋。其後飽游飫看,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上泰山,又登五嶺、雁盪、暢遊巴蜀,足跡半天下。七十歲後融會貫通,卓然成一代名匠。他的繪畫,在深研傳統,取精用宏的基礎上凝聚和升華,從而熔鑄到自己的藝術世界裡。

黃賓虹

1928年,黃賓虹遊歷了桂林、廣州,並創作了大量的寫生作品。這是其人生之中的一大轉機——由此,黃賓虹從師法古人轉變為師造化,以真山真水為範本,並參以過去多年「鉤古畫法」的經驗,創作了大量的寫生山水,在章法上前無古人。

而後的1932至1933年間,黃賓虹遊歷了四川、重慶,目睹了巴蜀山水的奇、險、幽、秀,這一時期的作品風格可謂「山川渾厚,草木華滋」。而1937年遷居北平之後的十一年間,亦開始進行「水墨丹青合體」的實驗。

北京匡時2017秋拍 「澄道——近現代繪畫夜場」

Lot 1814

黃賓虹粵南紀游

紙本冊頁(十二開)

20×23cm×12

RMB 3,000,000-3,600,000

1947年時,黃賓虹於陳景昭書信討論墨法,言以「元人倪、黃,筆多墨少,未免空疏枯燥,」作畫虛層層積累,乃至一畫經數寒暑,方可「歷久有神」。故六十歲之後的黃賓虹,開始由原先新安畫派疏淡清逸的風格轉變為吳鎮黑密厚重的積墨風格,亦由「白賓虹」向「黑賓虹」過渡。

北京匡時2017秋拍 「澄道——近現代繪畫夜場」

黃賓虹 黃山連理松

Lot 1817

紙本立軸 1947年作

備註:郭怡琮題籤條。

117×49cm?

RMB 6,500,000-7,500,000

此幅《黃山連理松》即作於當年。此時黃賓虹已八十四歲。畫面以點染法將石色的硃砂、石青、石綠厚厚地點染至黑而密的水墨之中,可謂「丹青隱墨,墨隱丹青」——水墨與青綠相融合,營造出了黃山氤氳朦朧的氛圍,墨與色和諧統一,一片化境。由此可以看出,黃賓虹將中國山水畫的兩大體系——水墨與青綠進行了有機融合。

「踰光明頂東望散花塢北折入獅林寺,門前有品子松、連理松,為黃山松之最大者。」

壬辰(1952)年,黃賓虹89歲,罹患白內障,雙目近乎失明,至癸巳(1953)年治癒。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雖視力受影響,黃賓虹仍作畫不輟,畫風一新。而作品畫面大看卻略遜細膩,然細細賞觀,看似粗獷隨意,實則筆墨兼細。賓虹先生晚年擬古人畫作,不一昧追求應物象形,而是不落尋常蹊徑,取其骨法用筆,筆墨有枯有濕,有實有虛,繁而不亂,可謂「氣韻生動」。

北京匡時2017秋拍 「澄道——近現代繪畫夜場」

Lot 1816

黃賓虹山林幽居

紙本立軸 1952年作

47.5×33cm?

RMB 3,000,000-3,600,000

黃賓虹曾自言作一畫須經數遍點染,其間或要隔數日甚至更久,令墨色沁入紙內,以求筆力沉著,墨色渾厚,觀此作知其非虛言。沈括在《夢溪筆談·書畫》中說董源、巨然的山水「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燦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此作亦有異曲同工之妙,筆墨交相輝映,氣韻超然。


推薦閱讀:

樹木生長於土,土為什麼生金,而不是生木?
東有小山紫微斗數第7課:北斗星系①
沒陽氣易見鬼!增加陽氣的方法玄學
八字愛好者的答疑解惑

TAG:科學 | 北京 | 玄學 | 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