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5頁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9 09:42 (鐵血時代-14) 春秋初期鄭國的崛起有點令人不可思議,作為一個新興諸侯,鄭國無論在土地面積與人口上都沒有優勢,而且四周諸侯國林立,缺乏擴張的基礎,鄭國的輝煌更多得益於鄭莊公本人的雄才大略,所以當這位一代雄主去世後,鄭國的衰落幾乎成為必然,而頻繁的內亂更加劇了衰落的速度。 在鄭莊公諸多的兒子中,有兩人十分出色,其一是前面介紹過的姬忽,另一個是姬突。姬突的母親是宋國人雍姞,他與姬忽一樣,都是鄭軍中的名將,是繻葛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他的性格與父親鄭莊公頗為相象,堅忍果斷,有乃父之風。 鄭莊公去世後,作為太子的姬忽繼位,可是幾個月後,形勢突然急轉直下了。 原來姬忽繼任國君之後,姬突為了避免兄弟之間出現火併的局面,他便移居到娘家宋國去了。姬突的娘家是雍氏家族,在宋國有權有勢,連宋庄公對他們家族都很敬重,雍氏家族是姬突的親戚,認為姬突才是鄭國國君的合適人選,準備設法讓姬突取代姬忽,成為鄭國的君主,可是要怎麼辦呢? 當時祭仲是輔佐大臣,在鄭國位高權重,雍氏家族決定從祭仲下手,他們想法設法把祭仲騙到宋國,然後把他給綁架了,並威脅他說:「如果不立姬突為國君,我們就殺了你。」雍氏家族又怕姬突本人不同意,索性把姬突也綁架了,祭仲受到恐嚇後,嚇得半死,便與宋國人達成協定,答應送姬突回家,繼承君位。 姬忽與姬突兄弟兩人的關係似乎不錯,當姬忽得知祭仲準備迎立姬突時,他不願手足相殘的情況出現,乾脆放棄君位,不辭而別,投奔衛國去了。 姬突返回國內後,登上君位,史稱鄭厲公。 宋國人自認為在迎立鄭厲公這件事上功勞很大,貪婪無度地向鄭國索取賂款,結果宋、鄭關係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很快反目成仇。 這時魯國站了出來,希望能調解宋、鄭兩國的矛盾,鄭莊公去世後,魯桓公心想現在應該是魯國的出頭之日了,如果能成功調解宋、鄭的矛盾,那麼魯國的國際聲望將水漲船高。所以魯桓公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充當調解人的角色。 公元前700年,魯桓公先後三次與宋庄公會晤,但是最後這份調解計劃被宋庄公拒絕了。魯桓公大怒,大罵宋國沒有誠信,不識抬舉,他轉而與鄭厲公結盟,共同對付宋國。 第二年,鄭國會同魯國、齊國、紀國,共同進攻宋國,宋國也不甘示弱,糾集衛國、燕國的軍隊迎戰。這場七個國家參與的戰爭,史書上沒有明確紀載最後的勝負。 為了與宋國對抗,鄭厲公兩度派人出使魯國,與魯國的關係進一切密切,由於宋國是夾在鄭國與魯國之間,鄭、魯結成同盟,對宋國構成極大的威脅。宋庄公糾集了幾個諸侯國,於公元前698年冬季,對鄭國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這次打得鄭國狼狽不堪,宋國軍隊從渠門殺入城內,一直攻打到了鄭國都城內的大街,並且攻下鄭國的太廟,把太廟屋頂上的椽木都給拆了,作為戰利品搬回宋國,並一把火燒了渠門。同時,宋國軍隊還進攻都城東郊,攻佔了東郊附近一個城邑牛首。 鄭莊公剛去世幾年,鄭國就被宋國打得如此狼狽,這是什麼原因呢?鄭厲公在很多方面與父親鄭莊公頗類似,是個有雄才的人,但是他並沒法繼續維持鄭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主要是因為受到權臣祭仲的掣肘。 祭仲迎立鄭厲公,逼走姬忽,大權在握。鄭厲公對祭仲的專權非常的不滿,他決心發動政變,於是就秘密地聯繫上祭仲的女婿,鄭國大夫雍糾,商量除掉祭仲的方法。 鄭厲公並沒有看走眼,雍糾這個人是可靠的。於是一個刺殺祭仲的計划出爐了,這個計劃,由雍糾在郊外舉辦一個夜宴,邀請祭仲出席,然後在夜宴過程中,由埋伏的甲士刺殺祭仲。這次計劃幾乎是天衣無縫,祭仲對女婿沒有任何懷疑,欣然接受邀請。 然而雍糾卻犯下一個大錯,他把這次刺殺行動透露給自己的愛妻雍姬。雍姬大感震驚,一方是自己的丈夫,一方是自己的父親,她該如何來作出抉擇呢? 雍姬跑回了娘家,向她母親問了一個問題:「父親與丈夫相比,哪個更親呢?」 她母親說:「男人都可能成為你的丈夫,可是父親始終就只有一個,這怎麼能比呢?」 雍姬一聽,好象是那麼一回事,便找到父親祭仲,說道:「我家夫君不在家裡宴請您,卻要跑到郊外去開宴會,這個事女兒覺得有點古怪,特地來向爹您稟報一下。」雍姬這樣說,大約是想求得良心上的一個平衡吧,這算是提醒,不算是告密吧。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20 08:46 (鐵血時代-15) 祭仲在官場上混了那麼多年,是何等的精明,馬上意識到女兒所說的話中,有弦外之音。他馬上派人逮捕雍糾,經過調查,證實雍糾所策劃的刺殺陰謀,便下令被他處死,將屍體扔在一個池塘邊示眾,以警告幕後的鄭厲公。 鄭厲公得知雍糾被殺之後,心知刺殺計劃已經流產,三十六計,唯有走為上計,便草草將雍糾的屍體收拾裝在在馬車上,一溜煙便逃出都城去了。在馬車上,鄭厲公指著車上的屍體,恨恨地說:「真是可恨!這麼重大的事情,竟然還跟老婆商量,死了真是活該。」 鄭厲公先是逃亡到了蔡國,但是不久,他帶著一幫親信殺回鄭國,奪取櫟邑,在櫟邑組建了一個流亡政府。 鄭厲公逃跑之後,祭仲迎回姬忽,姬忽第二次就任鄭國國君,史稱鄭昭公。 鄭國的政局動蕩,給魯國以表現的機會,魯桓公一心想要領袖諸侯,他馬上約請宋國、衛國、陳國等國的君主緊急磋商,力主幹涉鄭國的內政,重新擁護鄭厲公上台。四國君主達成一致意見,出兵進攻鄭國,但是這次軍事行動並沒有取得勝利,看來鄭昭公姬忽確實在打仗上頗有一套本事。 第二年,魯國、宋國、衛國、陳國、蔡國組成五國聯軍,再次進攻鄭國,但是這次進攻仍然被能征善戰的鄭昭公所挫敗。在鄭昭公的主政下,鄭國似乎又漸漸恢復元氣,兩次擊退了多國聯軍的軍事干涉,不過可惜的是,正當鄭昭公年富力強之時,卻死於一場政治謀殺。 原來鄭昭公姬忽還是太子的時候,鄭國有一個大臣,名叫高渠彌,當時鄭莊公準備提拔他。姬忽覺得高渠彌這個人,人品有問題,對他很是厭惡,極力反對鄭莊公的決定,但是鄭莊公不聽,仍然提拔了高渠彌。等到姬忽就任國君之後,他對高渠彌的厭惡越來越深,處處打壓高渠彌。高渠彌心裡想,只要鄭昭公在位一天,自己怕有一天終將被國君處死,怎麼辦呢?索性豁出去了,一不做,二不休,發動政變,殺死了鄭昭公。 這時鄭昭公才當了兩年的國君,他還沒有來得及將父親的事業發揚光大,就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了。 高渠彌發動政變後,立了鄭昭公的弟弟姬亹為國君。 高渠彌擅自弒君,這可是彌天之罪,齊襄公準備充當國際法官,他率領齊國的軍隊,駐紮於靠近鄭國的衛國邊境,大兵壓境,一場大戰迫在眉睫。鄭國最有才華的軍事將領,一是鄭昭公姬忽,一是鄭厲公姬突,現在姬忽被殺死了,姬突在櫟邑建立一個流亡政權,而高渠彌雖然會搞陰謀,要說起打仗卻是外行,他慌了手腳,不知所措,便建議姬亹前去與齊襄公談判,他本來還想拉鄭國權臣祭仲一起前去,但祭仲這個人滑頭得很,心想弒君這種大罪,還是你高渠彌一人去承擔吧,便假裝生病。高渠彌沒有辦法,只好與姬亹一同去見齊襄公。 高渠彌本來想施展些權謀,讓齊襄公承認現在姬亹政權的合法性,同時也洗脫弒君的罪名。但他的幻想很快就破滅了,齊襄公一心要維護正義,這倒不是因為齊襄公這個人特別有正義感,他本人就干過暗殺魯國國君的事情(此事後文再提),他只是想通過懲罰弒君者,來提高齊國的國際聲望。 當姬亹與高渠彌抵達齊軍駐地後,齊襄公一瞧,嘿,這兩個人自投羅網,下令逮捕,然後自己以國際法官的身份審判兩人,高渠彌擅殺國君,罪大惡極,被處於車裂酷刑,就是五馬分屍,將高渠彌活活撕扯成幾段。姬亹作為鄭昭公的弟弟,不僅沒有制止罪惡,反而與高渠彌狼狽為奸,齊襄公也下令處死。 春秋時代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諸侯國雖然擁有擁有各自的土地與軍隊,但名義上仍然是周王朝分封的屬臣,所以當一個諸侯國內部的政治出現動蕩時,其他諸侯國是可以出面干涉的,當然,這個干涉的權力原本是屬於周王室,但是周王室在驪山之變,平王東遷之後,其威信已經掃地了,這個責任就落在大諸侯國的身上了,這也是霸業的雛形。 明哲保身的祭仲因為稱病逃過這一劫,高渠彌一死,他又是鄭國最有權力的人了,在鄭莊公諸子中,最有才幹能勝任國君的人,當然是逃亡在櫟邑的鄭厲公姬突了,但是姬突當年就是想殺掉祭仲不成才逃難的,祭仲當然不可能再把他迎回都城。 祭仲選擇了對他構不成威脅的子儀為國君,子儀是鄭昭公的弟弟,當時居住在陳國。子儀是個平庸的君主,他在位時間共計十四年,在這段時間內,鄭國喪失了鄭莊公時代的進取精神,在中原事務中幾乎看不到鄭國的影子,一個曾經威震中原的諸侯國突然間無聲無息了,庄公時代的事業也隨之終結。 就在鄭國走向沉淪之時,南方的楚國卻蒸蒸日上,這個半蠻夷的國家,比起中原的諸侯國,更有一種進取開拓的雄心。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20 21:11 (鐵血時代-16) 第二章 南方巨鱷的成長 一、南面稱王 楚的先祖在周成王時,受封楚地,號為楚子(子爵,在周時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爵算較低級的爵位)。楚這個地方主要是蠻夷居住的地區,但是在之後歷代楚國君主的開拓下,楚的領地不斷地擴張,並且吞併了不少附近的諸侯國,由於在楚的周圍,都是實力比較弱小的諸侯或蠻族,所以楚國反而因此而得到天時地利,由原先一塊小小的封地,已經擴張到領地頗為廣闊的頗具實力的諸侯國。 到了楚君熊通時代,楚國的疆域已經擴張到了漢水。楚國的擴張引起漢水以東的各諸侯國的恐慌,以隨國為主的諸侯國團結起來,組建軍事攻守同盟,積極抵禦楚國人的擴張。熊通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君王,他準備給這個軍事攻守同盟一點顏色瞧瞧,在漢水以東的諸侯國中,隨國是最大的國家,所以熊通將矛頭直指隨國。 公元前706年(繻葛之戰後第二年)春季,楚國軍隊展開軍事行動,熊通親自率領大軍,入侵隨國。楚軍越過邊境線,佔領隨國的瑕地,熊通將大軍駐紮於此,然後準備與隨國談判。 隨侯派少師前去與楚君熊通談判。 少師是隨侯的寵臣,這個人頗為驕奢,看來是個作威作福慣了的官員。在楚君熊通身旁,有一位謀士,此人叫斗伯比,他覺得可以在少師身上作些文章,於是便對熊通說:「我看少師這個人有驕奢之氣,我們可以把精銳部隊隱藏起來,就留下一些羸弱的士兵,讓他產生誤判,這樣可以迷惑隨國人。隨國是漢水以東最大的國家,如果他們對我們產生輕視之心,必然會驕傲自滿,這麼一來,就會洋洋得意,看不起其他小國,那麼漢水以東的軍事同盟就容易瓦解了。」 斗伯比說完後,馬上有一個人站出來反駁他的建議,此人是楚國大夫,叫熊率且比,他不以為然地說:「就算這事可以蒙蔽少師,也蒙蔽不了季梁,他可是隨國有名的賢臣,我看這樣做沒有什麼好處。」 斗伯比回答說:「這樣做是為以後做打算,少師是隨侯的寵臣,隨侯是聽信他的話的。」 熊通聽完後,覺得斗伯比說的有道理,就將精兵隱藏起來,其他士兵故意裝得鬆鬆垮垮,軍容不整齊的樣子。 少師進了楚營之後,看到楚軍稀稀拉拉的樣子,心裡暗想,大家都把楚軍視為妖魔,百聞不如一見,也不過如此而已。他見了熊通後,劈頭就問道:「我國並無什麼過錯,貴國為何大兵壓境呢?」 楚君熊通的回答頗為霸道,也頗為可愛,正可以看出此人的直腸子:「我是蠻夷,如今中原各國都背叛了天子,互相攻伐殺戮,我有軍隊,想來參與中原的政事,請周王室提高我的尊號(楚國的國君只是子爵,稱楚子)。」 少師一聽,原來熊通出兵前來,是有求於隨侯啊。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隨國是屬於姬姓國,與周天子原本為一家,在周天子那兒說得上話。所以他理所當然地認為,楚君熊通不過外厲內荏,其實是想讓隨侯在周天子那裡美言幾句,撈個侯爵、伯爵之類的頭銜罷了。想到這裡,他便慷慨地答應下來,等隨侯覲見周天子時,順便提提此事就是了。 在達成協議後,少師返回隨都,熊通也率軍撤回楚國。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21 11:10 (鐵血時代-17) 回到都城後,少師向隨侯稟報了談判的結果,並且稱楚軍其實沒有傳說中的強大,軍容不整,他建議隨國軍隊立即出動,攔截楚軍。 隨侯這個人也是個糊塗蛋,他一聽,哎,既然這樣,咱們就趕快出兵。這時季梁站了出來阻止道:「楚國人不過是略施小計,故意示弱罷了,那是為了誘使我們上當,國君何必太急呢?楚國現在正得到上天的眷顧,這是個大國,我們不可與之爭鋒。跟楚國相比,我們只是小國,小國要與大國抗衡,就必須要有道義。什麼是道義呢?就是忠於人民,信於鬼神。忠於人民,就是君主要時時刻刻想著做對百姓有利的事情;信於鬼神,就是在祭祀的時候不能歌功頌德,而要實話實說。這兩點我們做到了沒有呢?現在百姓飢餒而國君縱慾無度,祭祀鬼神時虛報功德,做不到這兩種道義,我們怎麼跟楚國抗衡呢?」 憑藉季梁的這一番話,他當之無愧是春秋初期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可惜這樣的人才蝸居在小小的隨國了。季梁的話說得十分重,直率地責備隨侯放縱無度,如果放在後世專制時代,這種話簡真是大逆不道,不過春秋是個政治開明的時代。隨侯聽了之後渾身不舒服,與後世君王不同的是,他並不是雷霆大怒,而是跟季梁來辯論。 隨侯十分不服氣地說:「我祭祀用的牲口都是又肥又壯,黍稷也十分豐備,怎麼能說不信於鬼神呢?」對於季梁說的,忠於人民這一點,隨侯自知理虧,不敢強辯,就拿信於鬼神這點來反駁。 季梁索性挑明:「人民是鬼神的主人,所以以前的聖王先致力於讓人民安居樂業,然後才致力於祭祀鬼神。現在人民心懷不滿,鬼神無主,就算國君祭祀的物品再豐盛,又豈會得到鬼神的護佑呢?國君應該要修明政事,親近兄弟之國,這樣大約才可以避免被楚國消滅的災難。」 隨侯聽了之後,嚇出一身冷汗,多多少少改正一些錯誤,民生得到一定的好轉。 不久後,隨侯到洛邑覲見周天子。由於隨國與楚國有約定,隨侯便在周桓王面前提出提高楚君爵位的申請。周桓王剛剛在繻葛之戰中被鄭莊公打得大敗而逃,而且還挨了一箭,威風掃地,在他看來,世道變了,這些諸侯都成亂臣賊子,正生悶氣時,忽然聽隨侯這麼一說,不由得火冒三丈,熊通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周軍大敗之後來要求提高爵位,這不明擺著是落井下石嗎?這不是公然的要脅嗎?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 周桓王黑著臉,二話沒說,一口回絕了。 隨侯返國後,派了一位使者前往楚國,這時已經是公元前704年。隨國使者向楚君熊通彙報結果,告訴他,提升爵號的請求沒有獲得周天子的批准。 熊通一聽,「噌」的一聲就跳了起來,大怒道:「我的先祖是周文王的老師,死得比較早,後來周成王封我的祖先熊繹為子爵,居住在楚地。自楚開國以來,南方蠻夷無不歸服,功勞這樣大,周天子並沒提高楚國的爵位,老子也不用他封了,老子就自己來提高尊號了。」 熊通自立為楚王,史稱楚武王,公然與周王分庭抗禮。 中國一直以來的觀念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天下只有一位共主,這個人才可以稱為「王」,周王就是天下之共主,這是一種政治秩序。 興起的楚國政權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楚國就象一個正在茁壯成長中的孩子,要擺脫一切的束縛,就象楚武王所說的:「我是蠻夷」,是蠻夷,所以不用受到周禮文化的束縛,周王朝已垂垂老矣,已經獃滯、僵化、衰退;而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激情的楚國正成長,正可用梁啟超的話: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熊通自封楚王,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雖然周王室不給予承認,但是實際上楚國已經是獨立於周王室,也不再尊「周王」這個天下共主了,在漢水、淮河一線,與周王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格局。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5.html
推薦閱讀:
※詩哲魂:互聯網時代的生態哲學
※大潤發黃明端都輸給了這個時代, 我們該怎麼辦?
※翻過「三座大山」 人工智慧將迎來全盛時代
※男多女少時代五大預言
※在這特殊時代,你是一個特殊的人——索達吉堪布談大乘八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