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將臨人口坍塌 生育率已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
孟慶偉
2018年畢業季在即,大城市「人才爭奪戰」也愈演愈烈,送錢、送房、送戶口,吸引人才落戶的政策優惠力度空前。
有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認為,「搶人才」的背後,實則是「搶人口」。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充足的勞動力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但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長期低生育率、老齡化加速等問題,中國的人口規模和結構也發生了巨變。
僅從勞動力的變化來看,勞動年齡人口在持續了相當長時期的增長後,在2012年開始進入下行拐點並延續至今,6年來累計減少勞動力超2300萬人。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攜程旅行網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通過研究認為,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人口成為影響創新力的根本因素,也就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動力的根本因素。
「未來大國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國之間人口政策的競爭。」梁建章說。
人口結構承壓
「隨著兩孩政策全面放開,生育高峰本該出現卻沒有,說明實際上中國的生育率已經到了一個非常低的水平。」梁建章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坦言。
我國於2013年底開始啟動實施「單獨兩孩」「全面兩孩」政策。但調整後,新出生人口並未達預期。
2017年,我國新出生人口為1723萬,2016年則為1786萬人,實際出生人口較此前原國家衛計委的預測低了三四百萬。
今年以來,各地以落戶優惠為主導的「人才爭奪戰」備受關注,南京、武漢、西安等20多個城市接連出台人才引進政策,送錢、送房、送戶口,甚至零門檻落戶,吸引人才力度前所未有。
在專家看來,這表面是搶人才,實際是搶人口。
另有消息稱,菲律賓和中國簽署了一項協議,取消中國對菲律賓籍勞工的限制,30萬名菲律賓人將到中國就業,其中包括10萬名英語教師。
「上述幾種情況實際上反映了我國人口形勢並不樂觀。」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認為。
記者注意到,上述「人才爭奪戰」的主戰場中,不少城市都面臨人口結構壓力。比如南京的「十三五」人口發展規劃提出,南京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在緩慢下降,但老年撫養比和少兒撫養比卻攀升;杭州的老齡化問題同樣值得擔憂,有預測稱,2020年杭州老齡化率將超24%。也就是說,這一水平高於2017年全國老齡化平均水平6個多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寶認為,「人才爭奪戰」與人口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
普遍的共識是,我國正面臨超低生育率和嚴重老齡化問題。
數據顯示,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自2013年超過2億人以來,每年增加1000萬人,2017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重17.3%,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1982年,這一數字僅為7.63%。
中國的老齡化是伴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的,但速度更快一些。
美國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指出,2015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大於60歲)佔世界總人口的8.5%;到2030年,預計這一數字將達到12%;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超過15%。2050年,日本和韓國將成為世界上最老的國家,國民的平均年齡為53歲;中國國民的平均年齡為46歲,比現在的平均年齡大9歲。
不僅如此,近30年來,我國一直居於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目前,按照原國家衛計委的官方說法,2016年我國總和生育率在1.7以上,低於更替水平。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我國總和生育率為1.18。
所謂更替生育率,是指為了讓一代人的規模大致相仿,需要達到每名婦女平均生育2.1個孩子的生育率。
梁建章認為,隨著新出生人口的減少,意味著20~30年後中國的勞動者將大幅降低。在他看來,目前我國總和生育率只有1.4,在接下來的20年里,中國將出現人口的負增長和急速的老齡化。
也有學者對未來人口問題持更悲觀的態度。人口學者黃文政認為,中國生育率已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七八年後,人口總量即將負增長;即便全面放開生育,生育率仍將低迷,中國將面臨人口坍塌風險。
生育難題
隨著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在持續了相當長時期的增長後開始下行,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撫養比開始迅速逆轉。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達到峰值,為9.25億人,2012年首次銳減345萬後逐年減少。到2017年底,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為9.02億人,累計比2011年減少超2300萬人。
很多人口學家也據此判斷,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
人口紅利通常由撫養比來衡量。撫養比是指,在一個社會的人口當中,非勞動年齡人口(小於15歲的兒童以及64歲以上的老人)所對應的勞動年齡(大於15歲且小於64歲)人口的數量。
「撫養比越低,每個勞動者所需要負擔的兒童和老年人口數量就越少,因此人均收入就越高,從而導致所謂的人口紅利。」梁建章認為,低生育率可以產生人口紅利,但只能在短期內產生。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中國的生育率與撫養比在過去30年中產生了劇烈的變化。1985年~2015年,由於獨生子女政策,兒童數目大幅減少,撫養比由44%下降到37%。公開數據顯示,從1982年到2000年,再到2015年,中國0~14歲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從33.6%,降到22.9%,再降到16.5%。
「未來我國育齡婦女會以每年百分之幾的速度減少,而更嚴峻的是,隨著生育成本居高不下,育齡婦女的生育慾望也會快速地減少。」 梁建章說,一些高收入國家以及中國的生育率水平低於1.5,這是一個超低的水平。1.5的生育率意味著每一代人比上一代人減少25%。
在李建新看來,人口作為基礎和長遠的變數,要求決策者制定政策時必須有宏大的格局和眼光。他建議,應該儘快全面放開生育政策。
記者注意到,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這為我國生育政策進一步調整留出了想像空間。
「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儘快全面放開生育,政府補貼鼓勵生育。」對此,梁建章還比較了世界各國政府補貼與生育率之間的關係,他發現,政府補貼與生育率之間呈正相關。
數據顯示,一般的國家拿出GDP的1%到5%鼓勵生育,生育率比較高的國家,生育補貼會佔到GDP的4%~5%。
「中國是不是有這個準備或者有能力去花這麼多錢鼓勵生育,這是非常值得大家關注的一個話題。」梁建章坦言。
人口結構影響創新力
「2015年到2040年,中國的撫養比將從37%上升到60%。」梁建章說,撫養比的上升,特別是老年撫養比的上升,將會給養老金和醫療支出帶來沉重負擔,而這必然又導致更高的稅收或更高的退休年齡,從而耗費政府大量資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不僅如此,他通過研究發現,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人口成為影響創新力的根本因素,也就成為經濟發展動力的根本因素。
「一國人口結構的年輕化對推動創新非常重要,老齡化指數越高的國家,創新指數越低。」梁建章認為,創新力取決於很多因素,但人口因素是最重要的。
對此,梁建章進一步解釋稱:首先,人口具有規模效應,即人口越多市場越大,創新力越強,主要體現在製造業、服務業和創新產業上;其次是聚集效應,人口分布越集中,人際交流就越密切、相互學習越方便,因此,城市越大,創新力越強;再次是年齡結構效應。人口日趨老齡化將導致勞動力短缺、經濟活力下降,從而抑制創新。
不僅如此,具體到企業層面,梁建章認為,老齡化導致企業創新活力下降,以及新的創業公司的減少。
研究發現,在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有數量較多的新註冊企業,但是到了90年代,新註冊企業減少,創業活力下降。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國家。二戰以後,日本的生育率快速下降,目前生育率為1.3、1.4,即每個婦女只生1.3、1.4個小孩,遠低於更替水平。
責任編輯:關海豐
推薦閱讀:
※為什麼高緯度的雅利安人生育率比熱帶原住民達羅毗荼人還要高?
※低生育率有什麼好處?
※中國生育率2016.11起全球倒數第一
※如何鼓勵生育?
※為什麼德國的生育率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