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詞中的桂花文化【圖片】

淺談詩詞中的桂花文化

來源:《藍天園林》2007年第4期總41期   作者:夏春輝 孔源 呂峰

  自古以來,桂花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即用桂花浸酒或作為香料。古時的一些建築還以桂為柱,如著名的漢朝甘泉宮昆明池中的靈波殿等。桂花,又名木樨、岩桂,是我國的特產名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桂花系木樨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種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百花園中,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濃,不能兩兼,惟有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不禁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雖不及詠梅、菊、牡丹等,但也頗可一觀。

1 桂花詩的發展階段

  1.1 漢代——萌芽時期

  此時桂的意象發生了變化。桂「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方草木狀》)。因此在人們眼裡,桂具有「獨秀」的個性,再加上多生岩嶺間,凌風霜而不凋,故而歷來被視為隱士象徵。「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的這篇《招隱士》最終確立了桂為隱士的地位。

  1.2 南北朝——發展時期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較為嚴格意義上的詠桂詩,如南朝詩人范雲的「南中有八樹,繁華無四時。不識風霜苦,安知零落期。」(《詠桂樹詩》)南朝吳均的「桂樹夾長陂,復值清風吹。氛氳揉芳葉,連錦交密枝。能迎春露點,不逐秋風移。願君長惠愛,當使歲寒知。」(《夾樹》)等,都從不同的角度詠嘆了桂花。  

1.3 唐代——成熟時期  此時,桂和眾多的神話傳說相聯繫,為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和神氣的色彩。《酉陽雜俎》云:「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至此,詠桂詩詞總是和月、嫦娥、仙人相聯,桂子落人間的民間傳說更是為詩人們所津津樂道。如李嶠的「未殖蟾官里,寧移玉殿幽。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俠客條為馬,仙人葉作舟。願君期道術,攀折可淹留。」(《桂》)

  1.4 宋代——鼎盛時期

  到了宋代湧現出眾多膾炙人口的詠桂佳作,如梅堯臣的「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幽芳尚未歇,飛鳥銜殘紅。不見離騷人,惟悴呤秋風。」(《臨軒桂》)如李清照的「暗談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鷓鴣天》)如楊萬里的 「夢騎白鳳上青空,徑度銀河入月宮。身在廣寒香世界,覺來簾外木犀風。」(《凝露堂木犀》)等,都被人傳誦一時。

  1.5 元明清——繼承時期

  元明清時期,詠桂詩詞也很可觀,但內容不出唐宋,藝術手法上也並無特異創新之處,不過好的篇章時也可見。如山水大家倪贊的「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靡靡風還落,菲菲夜未央。玉繩低缺月,金鴨罷焚香。忽起故園想,泠然歸夢長。」(《桂花》)如明朝高啟的「桂花庭院月紛紛,按罷霓裳酒半醺。折得一枝攜滿袖,羅衣今夜不須熏。」(《題桂花美人》)都頗具特色。

2 桂花詩的藝術特色

  2.1 托物言志,詠物言情

  這是桂花詩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詩人們通過桂來表達他們的志向和情感。如南朝吳均的「可憐桂樹枝,懷芳君不知。摧折寒山裡,遂死無人窺。」(《傷友詩》)詩人借詠桂以抒懷,發泄自己的才華不僅未受重視,反而被閑置貶地,直至放逐而死也無人問津的不平和不滿。如唐初詩人王績的「問春桂,桃李正芬華,年光隨處滿,何事獨無花。春桂答:春華詎能久,風霜搖落時,獨秀君知不?」(《春桂問答》)詩人以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春桂和桃李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的對比,烘托出春桂獨立不羈、剛勁凜然的品質,進而表露了詩人懷才不遇而又峻節凜然的心境。如唐朝李白的「世人種桃李,多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詠桂》)全詩完全採用比興之法,托物言志,以抒發詩人潔身自好、蔑視權貴的情感。但詩人不是直接去歌頌桂的高潔不凡,而是通過桃李的趨勢媚俗來加以襯托,因而也更變形象,更具可比性。如李德裕的「欲求塵外物,此樹是瑤林。後素合余絢,如丹見本心。妍姿無點辱,芳意托幽深。願以鮮葩色,凌霜照碧潯。」(《紅桂樹》)詩人前寫紅桂白花紅心的奇特外貌,後寫紅桂芳潔高貴的優雅風姿,最後借桂抒情,表明了詩人想以桂為伴,嘯傲山林的出世的渴望。

  2.2 頌其芳香,贊其氣節

  桂花異常芳香,且氣節高尚,古往今來,許多詩人用詩來稱讚它的芳香和氣節。如宋詩人鄧肅的「雨過西風作晚涼,連雲老翠入新黃。清芬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岩桂》)詩人以極為珍貴的龍涎香作為類比之物,就連它都不敢香於桂花之前,由此可見桂花之香了,全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令人嘆服。如女詩人朱淑真的「移根蟾窟不尋常,枝葉尤垂月露香。可笑當年陶靖節,東籬猶帶菊花黃。」(《詠桂》)桂花移根月窟,仙風道骨,不比人間凡木,似乎一枝一葉還帶著月露的清香,最後詩人通過批評陶淵明的冷桂愛菊,從側面托出桂花之美,別有一番風味。如宋朝范成大的「月窟飛來露已涼,斷無塵格惹蜂黃。纖纖綠裹排金粟,何處能容九里香。」(《次韻馬少伊木犀》)詩人將神話里的月中桂和眼前的月下桂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為桂花抹上了神奇的色彩。細膩工緻的描寫把桂花的色、香、形和內在品格都絕妙地表現了出來,尤其是詩的最後,巧妙地以桂花的別稱九里香鑲嵌其中,一語雙關,天衣無縫,既讚美了桂花之香,又抒發了詩人的內心情愫。如南宋吳文英的「怨蛾墜柳,離佩搖洪,霜訊南圃。漫憶橋扉,倚竹袖寒日暮。還問月中游,夢飛過、金風翠羽。把殘雲、剩水萬頃,暗熏冷麝凄苦。漸浩渺、凌山高處。秋澹無光,殘照誰主。露粟侵肌,夜約羽林輕誤。剪碎惜秋心。更腸斷、珠塵蘚路。怕重陽,又催近,滿城細雨。」(《古香慢?滄浪園看桂》)詞人把滄浪園中的即將凋落的桂花作為描寫對象,運用象徵手法,借景抒情,痛惜大好河山的淪陷,感嘆復國希望渺茫,隱曲地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擔憂。

  2.3 詠花以自喻

  這類詩也非常多,詩人通過詠桂花來表達自己的人生際遇。如唐朝白居易的「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枝幹日長大,根荄日牢堅。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廬山桂》)詩人托物喻意,以廬山桂自喻,一方面顯示出詩人高潔的情懷,一方面又婉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苦悶心情,直接渲泄了胸中的不平之氣。全詩不務奇麗,通俗質樸,但在這質樸之中卻蘊藏著詩人深沉的情感。如宋朝方夔的「曾住仙山九折岩,夜涼蘿荔掛衣衫。月窺尊里如相伴,人立花邊自不凡。叢綠聯環瑲玉佩,殘黃瑣骨現金函。枝空蟾窟今誰記,猶道東陵系舊銜。」(《木犀花》)夜幕中的桂花似乎比平日更為迷人,月影在詩人手中的酒杯里輕輕搖曳,把酒賞桂花,舉杯邀明月,反映了他隱居生活的自得愉悅及他的孤傲。如清朝蕭趙琰的「桂之樹,托根君之墀。大火當昏,鬱郁離離。桂之樹,結葉葉,交枝枝,中有丹心君不知。君不知,含情直待秋風吹。秋風吹,君知之。」(《桂之樹》)詩人是一介書生,借歌詠桂樹以寓懷抱,竭力向君王顯示自己的一片丹心,盡顯其失意的悲涼和求仕的迫切。與這些詩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月宮移向日宮栽,引得輕紅入面來。好向煙霞承雨露,丹心一點為君開。」(《紅木犀》)朱元璋在詩中充滿了帝王君臨天下的自得之意,並通過詠桂花絕妙地體現了他的倨傲之氣和唯我獨尊之態。」

  2.4 贊桂以頌人

  由於桂花氣節高尚,所以許多詩人通過稱讚桂花來稱頌別人。如唐詩人王建的「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桂花幽香,明月皎潔,冷露無聲,詩人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情思悠遠的秋夜望月懷人圖,表達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與懷想。如北宋文人歐陽修的「有客賞芳叢,移根自幽谷。為懷山中趣,愛此岩下綠。曉露秋暉浮,清陰葯欄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謝人寄雙桂樹子》)客人特意移根送來,可見其品味之高雅,同時詩人也為客明已之心而深感謝意,並殷勤相邀,待到花開香飄時,共賞此良辰美景。最典型的莫過於宋朝蘇軾的「月缺霜濃細蕊干,此花元屬玉堂仙。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戒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願公採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八月十七日的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元素是蘇東坡的老朋友,曾任御史中丞,因對新法不滿而遭外放,蘇東坡借揚桂高潔超邁之質讚頌楊繪,既表現自己耿介的品格,又以此互勉,全詩採用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寄情於物,則情因物顯,物緣情深。詩中既刻畫出天竺之桂的風姿,又把自己的人格和思想感情融入其中,用筆細膩,措詞委婉,韻味無窮。

3 結束語

  在歷代詩詞中,除了專門吟詠桂花的詩詞外,一些詩人的作品中還有不少詠桂花名句,他們以不同的吟詠方式豐富著詠桂詩的內容。如宋之問的「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靈隱寺》)、盧照鄰的「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長安古意》)、謝榛的「江漢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動萬山秋」(《中秋宴集》)等,千百年來同樣受到人們的喜愛與傳頌。

【嫣鈺瀟湘PS】

喜好桂花,喜歡它的不張揚,靜靜地悄悄地開放,可是卻又不能將它忽略,在你不經意間,隨風飄來若隱若現的淡淡的香,引誘你四處張望、尋找....秋風中,處處飄漾著桂花的清香。走在樹林里,看不見桂花的影子,它們隱藏在綠葉叢中,卻將那沁人心肺的花香傾吐得滿世界都是。桂花容貌不張揚,只是緊貼著枝葉的點點金黃,要走近了才能看清,而它們的香氣卻遠比那些大紅大紫的花卉迷人。

我的窗下也有一株桂樹,已種了幾年,每年秋天,清雅的香氣總是突然飄進我的書房,探首俯看那樹,依然一片青綠,和開花前沒有任何變化。此時,很自然想起宋之問詠桂花的兩句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桂花清芬,確實像是從天而降,宋之問的詩句,寫出了桂花的神韻。

宋之問這兩句詩,出自他的《靈隱寺》,詩中寫了杭州靈隱的風光,全詩十四句,就是這兩句寫得妙。靈隱寺我去過很多次,不過並沒有對那裡的桂花留下多少印象。去杭州賞桂花,最佳處是滿覺隴,很多年前,曾和杭州的詩人朋友在滿覺隴聚會,躺在桂樹下喝酒吃月餅,全身心都被那醉人的清香包裹,樹上,地上,身上,甚至酒杯里,都是桂花。清人張雲璈有七絕《滿覺隴》:「西湖八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寫的就是金秋時節滿覺隴的桂花香。

古人寫桂花的詩,印象深的,有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此詩中,首句寫桂花,遠不及宋之問那兩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也寫桂花:「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首詩中,前兩句寫桂花,但讀者熟悉的是後兩句。楊萬里有一首《詠桂》,寫得有意思:「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蘇東坡的七律《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是詠桂詩中難得佳作:「月缺霜濃細蕊干,此花元屬玉堂仙。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裓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願公採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李清照也寫過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桂花》),這首詠桂詞既賦形又詠性,不僅表達了詩人對桂花的喜愛,也點出了她所嚮往的美的境界,也許可以解讀為她對女性之美的一種看法,「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真正的美女,不必花枝招展濃妝塗抹,應該如桂花,花淡不露痕迹,清香幽然飄遠。

淡雅的桂花,古時候卻曾經和仕途聯繫在一起。古人稱文人登科為「折桂」,典出《晉史》,曾有一位新科狀元在回答皇帝的提問時說:「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折桂」一詞,便由此而來。據說古時文人和官吏都喜歡在家裡種桂花,希望仕途通達。這樣的習俗,現代人已經無法體會。現代人說「折桂」時,大概也不會聯想到桂花的清香。千百年習俗變遷,桂花的淡雅和幽香依然,那些吟詠桂花的美妙詩篇,今天誦讀,還是可以引人共鳴的。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宋之問詠桂花

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清人張雲璈有七絕《滿覺隴》:「西湖八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

楊萬里有一首《詠桂》,"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蘇東坡的七律《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月缺霜濃細蕊干,此花元屬玉堂仙。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裓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願公採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也寫過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李賀的「聯翩桂花墜秋月」

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尋桂子」

李商隱的「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

楊萬里的「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

宋代洪适的"誰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聞數里,絕知芳譽豆千鄉"


推薦閱讀:

星光璀璨相輝映(79)【圖】
寬懷人生【圖】
【圖】全系享3000元補貼 全新POLO現車銷售
山中小溪迎思思【圖】
【圖話】女王和她的男人們

TAG:圖片 | 文化 | 詩詞 | 桂花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