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婚姻悲劇之思考

溫故張愛玲婚姻悲劇之思考

  兩次不幸婚姻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小說名家,夏志清稱她為「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上個世紀40年代末,張愛玲幾乎紅透上海文壇,這是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就身體資源來說,她也相當優秀,有人形容她「柔艷」,一位傳記作家稱她是「地道的美麗」,「聰明靈透又溫柔多情的女人」。她還是響噹噹的港大學生,就這樣一位條件很優越的女作家,她的婚姻卻是不幸的,而且一次又一次。

  1944年1月,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隨即墜入愛河。胡蘭成當時政治上投靠汪偽政府,在兩性關係上他又是一位花心男人。追求張愛玲之前,已有兩次婚姻,之後與舞女、寡婦、護士等都有曖昧關係。張愛玲對胡蘭成百般體貼,一往情深。兩年後,張愛玲在亂世中跋山涉水不遠千里到溫州尋夫,此時,胡蘭成一見愛玲的面,第一反應不是高興,不是熱情,而是板著面孔大聲吼道:「你來這裡幹什麼?」當晚更拒絕她在家裡住宿。張愛玲不計名分,不要回報,只求「歲月靜好」,但得到的是憤怒、煩惱與痛苦,後以分手告終。

  1956年,張愛玲到了美國,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認識了賴雅,這時距認識胡蘭成已經整整過去了12年。賴雅是位德裔美國人,從事文學創作,兩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他因她的孤單而伸出友誼的手,她因他的落魄而憐憫同情,於是兩人便相愛結婚了。此時的賴雅已65歲,張愛玲才35歲。好景不長,賴雅以前曾有過兩次中風的記錄,婚後中風更是隔三岔五向他襲來,張愛玲無形中成了他的看護婦。1967年10月賴雅病逝,愛玲雖然得到了解脫,但精神與體力幾乎給掏空了。

  盲目的「唯才」、「唯愛」

  毫無疑問,這是兩次不幸的婚姻。張愛玲一生寫過無數愛情婚姻故事,且都是悲劇,相信她對男女婚姻尤其是對男人的心態、愛欲、追求等會有透徹的了解與體察,為什麼她未能為自己設計一條通往執子之手、白頭偕老的路呢?據我看,根源之一是張愛玲「唯才是舉」,在擇偶時把「才」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根源之二,「唯愛是舉」。在張愛玲的婚戀觀中,愛也是至關重要的。她認為,「愛是無目的的」,「愛就不問值不值」,愛就是付出,愛就是奉獻。因此,她甘願為愛人委屈,為愛人吃苦,為愛人煩惱。

  擇偶時注重另一半的才華是可以理解的,有才要比蠢笨如牛好得多。唯愛其實即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愛情至上主義。要取得美滿的婚姻,這兩者當然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但不能「唯」,唯就脫離實際,陷入了盲目性。與胡蘭成的這段婚姻,給張愛玲招來諸多的麻煩和障礙。到了大洋彼岸之後,張愛玲對賴雅的健康也是知道的,健康雖不等同於政治與人品,但同情與愛情是兩碼事,況且當時他已經65歲,跟他結婚幸福從何而來?

  家庭文化心理背景

  張愛玲為什麼會「唯才」呢?這有她深厚的文化心理背景。她從小就崇拜天才,11歲時曾發表一篇小說《天才夢》,反映了她對天才的嚮往與崇拜。此後她也被人稱為「天才」而沾沾自喜。還有,張愛玲小時候讀過許多才子佳人方面的書,書中的才子毫無疑問對她會產生影響。「天才」兩字早就深深地嵌入她的腦子裡了。也許這就成為她以後結交朋友,待人處世,選擇配偶時的重要因素。

  張愛玲出身於名門望族,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但到她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衰。父親嗜食鴉片,母親流浪歐洲,張愛玲從小缺乏父母之愛,這是否就成為她以後以男女之情愛來填補父母之愛的不足呢?她的兩任丈夫都是父執輩的人,她是否想從他們身上獲得父愛呢?張愛玲是一位著名作家,她的愛情婚姻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生命意義,如此,它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


推薦閱讀:

【張愛玲傳記】(8部)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之惑
解讀張愛玲(下) -淳 子
焦媛:我只尊重導演和劇本,無法滿足每一個張愛玲的讀者
張愛玲為什麼要銷毀《小團圓》

TAG:婚姻 | 思考 | 悲劇 | 張愛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