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唐詩:李白《長干行》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唐詩三百首》里一首最具有中國風的愛情詩,順便,也和大家聊一聊中國和西洋愛情觀的差異。哪首詩呢,李白的《長干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你看這口吻、這節奏,多像民歌啊。其實,《長干行》本來就是民歌的曲調,李白這首詩是屬於民歌的再創作。所以它特別得清新,特別得明朗,就猶如一縷清風嘛。那為什麼說,這首詩是最具中國風的愛情詩?因為他描述的不是一份激情,而是一份長情。

你看西洋的愛情啊,往往是激情式的。比方說少年維特遇到少女綠蒂,或者是少婦安娜遇到貴族沃倫斯基,那都是愛到翻江倒海,亦生亦死啊。這種感情呢,特別得熱烈,但是相對短暫,所以咱們看西洋的童話,王子愛上公主,歷經磨難,盛大婚禮,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完了呢,就沒有然後了,故事到這就結束了。因為轟轟烈烈的愛情之後啊,生活就顯得太平淡了,跟戀愛的激情無法相提並論了。所以他們會講,「結婚是戀愛的墳墓」,所以他們聽杜拉斯說「和你的青春美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會特別感動,因為這樣的感情不尋常啊。

但是我們中國人不一樣,我們中國人追求的不是這種一把火的熾烈,而是一江水的長情。那長到什麼程度呢?長到,就像這首詩里說的,從「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開始,那到什麼時候結束啊?不是到結婚結束,也不是到分別結束,而是兩個人要一輩子就這樣相愛、相思、相守。

那我們具體看一看這首詩吧。這份長情是怎麼開始的呢?這首詩其實是一個少婦的口吻,從追憶開始的。她追憶什麼呢?「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你看古代人,長大之後就要束髮了,男子戴冠,女子插上發笄。但是小時候,沒有束髮,甚至也沒有總角的時候,他的頭髮是自然垂下來的。這就是所謂的「垂髫」,也就是詩里說的「妾發初覆額」。

那「妾發初覆額」具體是多大年紀呢? 其實就是三、四歲的樣子,小女孩三、四歲小男孩也三、四歲,所以才會拿著一根竹竿當馬騎。我小的時候都這樣干過呀,那時候還唱兒歌呢,「騎大馬,戴紅花,喇叭吹響滴滴答」。你看1000多年都過去了,一代一代的人,就是這麼度過童年的。那小男孩兒騎著竹馬來找小女孩了,然後呢?然後兩個人就「繞床弄青梅」,繞著院子里的井欄追逐打鬧,爭那一隻青梅呀。那這裡的床,其實和「床前明月光」的床一樣,它都是井床,是圍起來的井欄,「井」那在古代,就是家的象徵啊!

你看暖暖的春天,青青的梅子,天真無邪的孩子,這是多純凈的畫面,多純粹的感情啊。所以下一句自然而然就出來了,「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那可能有人說了,古代不是講授受不親嘛,男女授受不親,那這兩個孩子又不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不是姑舅兄妹,不是親戚,那怎麼能夠這麼無拘無束的一起長大呀?因為他們「同居長干里」,「長干」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這裡所說的「長干里」,那在今天的南京市的秦淮河到雨花台這一帶。三國的時候,孫吳孫權父子在那裡建立大市,所以那裡就成為商賈輻輳,船家聚集之地了。所以這個小男孩和小女孩是什麼人呢?他們是商家兒女呀,是市民人家的小孩,而市民人家的小孩兒,一般來說,是比農家的孩子更活潑,又比大戶人家就是比讀書人的孩子呀,更自由。

所以,這一對小兒女才能發展出這麼無拘無束的情感,而這種情感,我們今天已經把它概括成一個最美的成語了,就叫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那叫這樣相伴著長大之後,兩個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談婚論嫁了。唐朝法定的結婚年齡是男十五、女十三,把這首詩的主人公這個小女孩,就在十四歲的時候,嫁給了自己童年的夥伴了。

那可能有人會覺得了,這樣哥哥妹妹式的婚姻,是不是會沒有新鮮感了?彷彿左手握右手,才不是呢,詩裡面寫的是,「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平時熟悉歸熟悉,可是一旦做了新娘子呀,這個小姑娘還是那麼羞澀,她就在那低著頭對著牆坐著,無論她的丈夫,無論這個小夥子怎麼叫她,她都不肯回頭。這是什麼呀?這就是傳統的中國女性啊,又淳樸,還又嬌羞,真的非常美。

那然後呢?然後是「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過了一年了,嬌羞的新娘子才終於放開了,她是那麼愛自己的丈夫,希望他跟自己在一起,永不分開,直到化成灰化成煙。這是誰的想法呀?這不就是《紅樓夢》里賈寶玉的夢想嘛。可是生活哪有那麼盡如人意的呀?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她總希望丈夫能夠像莊子筆下的韋生那樣,信守對自己的承諾,哪怕大洪水,哪怕天崩地裂,也一直在原地不動,就抱著柱子在那等著她守著她。可是現實呢,現實是長乾兒女註定要過聚少離多的生活呀,做丈夫的註定要東奔西走,做妻子的也註定要嘗盡離愁啊!

所以接下來是「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小新娘十六歲的時候,丈夫終於要出門經商了。丈夫走到哪兒,小新娘的心就跟到了哪兒,她在家也猜測呀,我丈夫此刻可能要過三峽了吧,那瞿塘峽的灧澦堆那麼兇險,我丈夫他沒事兒吧?「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時候,我丈夫他是不是也心生哀愁了呀。

因為一顆心始終追隨丈夫,所以小新娘對眼前的一切就都失去興趣了。「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自從你走之後,我也很少出門了,你走之前留下來的腳印兒,現在都長滿了青苔。

青苔那麼厚,我掃都掃不走,你走了那麼久,秋天不知不覺地已經來到了。再看下一句,「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農曆八月,秋風涼了,標誌著秋天的黃蝴蝶也飛來了,連蝴蝶都能雙雙對對飛,為什麼你要把我一個人丟在家裡呀!

你看春去秋來,花也落了,草也黃了,你再不回來,我也老啦!那這個小新娘最傷心的是什麼呀?其實不光是自己年華老去呀,而是我的青春這麼美,你怎麼會沒有看到呢?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就是一忘情深啊。那你看到這裡為止,這個小新娘的前半生的歷程都寫出來了。從童年的明媚,到新婚的旖旎,再到此刻的惆悵。那接下來呢,接下來,那就真是只有李白才有的情感了。

李白這個人啊,在唐朝的詩人裡頭絕對是最爽朗,也最豪邁的。你看他說什麼呀,他說「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啊,好像已經很鬱悶了,可是接著他馬上就會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的心,太熱了,打不敗,打不死。那在這兒也一樣啊,小新娘難過歸難過,抱怨歸抱怨,可是接著呢,接著她的熱情又回來了,「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你得多早晚才回來呀?你回來之前一定要寫信告訴我呀,我會出門去接你的,我會一直接你接到「長風沙」,那「長風沙」在哪呀?在今天安徽的安慶市啊,距離長干,也就是距離這個南京有七百多里呀。一接接出七百里,你看這是多熾烈的情感啊!

這就是我衷心喜歡的中國式情感,古代中國人的當然也是談戀愛的,但是最深厚的感情啊,也許還不是在戀愛的時候,而是在相濡以沫的過程里,在「一村相思一寸灰」的思念里,在「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期待里,當然也在這個「直至長風沙」的熱情歡迎里。這就是中國式的長情啊。

那最後咱們說說詩人李白吧。說到李白呢,可能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或者是什麼呢?或者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好像李太白呀,就會豪情萬丈,就會笑傲王侯,但其實呢,李白之所以能夠笑傲王侯,我覺得正因為他有一顆最天真也最純凈的心。有了這樣一顆孩子般的心,他才能夠做到「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他也才能理解到這種青梅竹馬的小兒女的情愛。所以你看李白筆下的愛情啊,寫的雖然是商家兒女的煙火人生,但是呢一絲一毫的煙火氣兒都沒有,一片天真爛漫,一派流水落花呀,這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一回事兒。那另外我還想說一件事。咱們中國古代人,那對商人的印象其實並不好。

白居易不是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嘛,好像商人就是一些經濟動物,沒有感情。但是李白是沒有這種偏見的,為什麼呀?因為他自己就是商家兒女呀,他家就是從中亞一路經商過來的,最後到四川落腳的。

所以他父親在史籍中記載叫李客,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李客,不是一個名字,就是一個稱呼啊,就是姓李的的客商,就好比我們今天說的張記者、王編輯,是這樣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李白才知道、才確信,商人也多情,也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推薦閱讀:

李白醉了
中國文學史常識大全:斗酒詩百篇——李白等
李白故鄉到底在哪裡?
文章 | 李白的眼淚【原創】
【李白 行路難】全國一等獎《行路難》教學實錄

TAG:唐詩 | 最美 |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