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忍心告訴你真相,壞了你去日本看櫻花的心情

還在奇秀直播平台上有個直播

要看本期直播回放

下載奇秀app

關注【隔壁的老羅】

房間號:166623

每周2、4、6晚9:30-10:30

死亡之花

又到了春天花開季節

每次都是桃花櫻花梨花傻傻分不清

看花人中已然形成了鄙視鏈

看桃花梨花是老年人

看梅花是奇怪物種

看櫻花才是值得在朋友圈秀

穿上和服在櫻花樹下拍張照

儀式感帶來慢慢的逼格

這個和梅花桃花完全不能比

看櫻花也有鄙視鏈

到顧村看櫻花是上海大媽

到同濟看櫻花是上海文青

北京大媽去玉淵潭看櫻花

中部文青去武大看櫻花

還有人秀在華盛頓DC看櫻花的照片

總之都不如在京都

看櫻花這事總容易扯出一些不愉快的事

在武大所在的中部最大縣城裡

總會有人在看櫻人群中發「勿忘國恥」小卡片

這事在上海顧村和同濟倒是少見

醍醐寺是日本賞櫻習俗的發源地

武漢還特地山寨個醍醐寺,配上滿地油菜花,粉粉黃黃很符合中部最大縣城的審美,大媽們在橋上紛紛留影

梅花開時還太冷,櫻花季節天氣好

95後穿上漢服cosplay也是個歡喜事

無限上崗上線總是煩人

中國人看櫻花和日本人賞櫻花還真不是一回事

十多年前第一次去日本的時候

正好是櫻花季節

朋友帶去了上野公園

那天我真的被驚呆了

不是被櫻花的美

而是對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黑壓壓一片的日本人

喝酒吃東西,唱歌跳舞

又哭又笑還亂扔垃圾

那時候中國遊客還少

對日本人的沉默矜持印象很深

自認為公共場所大聲說話的就我們這一組

但在櫻花樹下才看到他們的本性因是如此

中國人也許永遠不懂日本人是怎麼看櫻花的

櫻花季上野公園席地而坐日本人

大多數人認為日本國花就是櫻花,但是日本和中國一樣,沒有官方定義的國花,官方更傾向於菊花。

在江戶時代菊花開始流行日本,到了明治初年,菊花被正式定為皇家御用紋章,禁止民間僭用。一直到二戰結束。盟軍佔領日本後,菊花紋章作為舊「軍國」的象徵,一度從官方的飾物中消形匿跡。51年佔領結束後恢復菊花傳統,日本護照上,印著菊花紋章。婚禮等重大場合,主人腰帶什麼的都是菊花!因此,可以說菊花是日本的國花。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與刀》用「菊」來表徵日本文化,是再合適也不過的事了。

櫻花在日本被稱做武士之花,或者死亡之花,表示為了瞬間的燦爛即使死亡也在所不惜,日本人除了極道人物或者武士家族外是不會在家裡種櫻花的,說是這樣不吉利。

賞櫻這個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慶長三年(1598年)3月15日,難得有閑情逸趣的豐臣秀吉,領著兒子及正妻北政所,還有麾下1300多位大名,在京都醍醐寺開了一場盛大的「櫻花宴」。這場歷史上以豪奢華麗著名的「醍醐花見」,開啟了日本人每年一度賞櫻觀花的習俗。

日本人認為櫻花和其他花不同,是特別的存在。在經歷嚴冬後,告知新的一年開始的是櫻花。對於日本人來說,櫻花是春天到來的象徵。一齊美麗盛開的生命力和稍縱即逝的虛幻使人入迷。但是因為生命極短,櫻花馬上凋零也非常震撼人心。

醍醐花見是極有儀式感皇家盛事

櫻花是武士之花,開放時的絢爛多姿與凋謝的壯烈凄美為日本人所崇拜與敬仰。古時的日本武士以櫻花般的絢麗的存在與壯麗的逝去為一生的追求。因此櫻花與武士道的精神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若人問起大和魂,滿山櫻花映朝暉」,日本人很欣賞櫻花這種壯烈的性格,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便是死,也該果斷離去。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乾脆,被尊為日本精神,白雪似的櫻花象徵日本武士道絢爛而短暫的美學。櫻花最美的一刻是凋謝,而武士生命中最美的一刻即是武士生命之花凋謝時的死亡。

這是一種帶有酒神氣質的文化特徵

追求一種癲狂而迷醉狀態下的死亡之美

湯姆克魯斯《最後的武士》習劍的背景特地安排了一顆櫻花樹

櫻花和武士一直聯繫在一起,武士切腹自殺,也是櫻花精神典型的一個例證。武士認為自殺不是過不去,是自己的心愿也已經了結,一生中,已經不可能有更大的輝煌,而此時,就應該像櫻花一樣,在自己到達人生的巔峰時毫無留戀的凋謝。武士的死,在更多意義上是對自己能力的判斷,是對自己曾經的努力的一種滿足,更是對神聖櫻花凋謝的凄美的一種嚮往。

這種觀念,中國人理解有困難,西方人更不能理解,1868年明治時期,日本警衛隊長打死法軍3人,遭到法國政府抗議,天皇被迫下令參與事件的的二十餘名日本官兵剖腹自殺。剖腹公開進行,英、法等二十餘名外國使節臨場觀看。第一個剖腹的是25歲的警衛隊長箕浦,他怒視法國人大吼:「可惡的法國人,你看我的武士道精神。」他在切腹時,由於用力過猛,竟將腸子拉出裂斷,當他舉起斷腸準備投向觀看的使節時,介錯人揮刀斬下了他的首級。接下來,受刑者一個個走上前去剖腹自殺,其場面極為慘烈,當第13個人走上前去時,早已看得大驚失色、四肢顫抖的各國使者再也不敢看下去了,要求日方立即停止。結果後面的幾個都被赦免。法國人原本想進行一種懲戒,沒想到缺成為武士們最榮耀的表演。法國領事嚇得哆嗦道,這個民族不是人。

所以當遠離故國

在他國領土上進行征戰殺戮的日本軍人

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

櫻花對他們來說

不僅僅是緩解思鄉之情

更是一種死亡前的儀式需要

武大珞珈山上的櫻花就是這麼種下的

台灣阿里山賓館門前一片櫻花林

也是同樣原因種下

1938年,日軍將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闢為司令部,1939年種植30株櫻花,用以慰藉和勉勵住在這裡的大批日本傷兵。同時也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抗戰勝利後,武大於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在八年抗戰中飽經磨難的武漢大學師生不少人主張立即將其砍掉,不過總體上那時候的大學生多少讀過點書,不像現在這麼無聊,30株櫻花留了下來。後來72年中日交好後,有關部門將日本友人贈送給周恩來總理的一批「山櫻花」種植在武大校園內,成了現在這個規模。

校方一直在解釋武大櫻花不是國恥之花,而是友誼之花,就是這個原因,這是兩批花。就這點事,說多了顯得欲蓋彌彰。

與其糾結於國恥還是友誼

不如順著櫻花去了解下日本的死亡美學

從豐臣秀吉開始的日本人一年一度賞櫻大會,是看盛開時的團團簇簇、轟轟烈烈嗎?是也不是。在留下的詠櫻俳句中,只有極少是讚美盛開的櫻花,其他都是寫落櫻的惜情。

「花是櫻花,人是武士」。但為什麼不是盛開的櫻花而是落櫻呢?原來這裡有日本人的文化心情。

每年的四月初,日本人在成排的櫻花樹下席地而坐,哭哭笑笑,十幾年前老羅在上野公園看到的一幕只是賞櫻盛宴的開始,而等到暮色漸臨,月亮升起。周圍燈火搖曳,落櫻墜地的那一刻才是高潮,繽繽紛紛,像漫舞的飛雪。衣服上,頭上,臉上,甚至酒杯里都是雪白一片。

櫻花轟轟烈烈地盛開,又轟轟烈烈地凋謝了。望著夜空中滿天飛舞的花瓣,每年一次,充滿儀式感的等待,就為了體察這種落櫻哀傷!

日本人還為這種景象特地名為「吹雪」,日本皇宮千鳥淵,兩岸夾櫻,在夕陽西沉之時,結伴順舟,仰見兩岸如雲似霞的櫻花。昨晚吹落的花瓣飄浮水面,船槳在划出的條條花路中,悠悠徘徊。一陣晚風吹來,眼前頓覺花雪一片。悲嘆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皇宮護城河千鳥淵櫻花景色極為迷人

中國人還是比較喜歡人生圓滿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就如我去上野公園

吃了路邊兩個烤翅後歡喜回家

即便有體察之心

終究是隔了一層

櫻花來表現日本人精神,歡樂與寂滅同時存在。這形成了日本藝術的特有審美。在渡邊淳一的《失樂園》中:

「是櫻花。」久木低聲說。

凜子也覺得不可思議地望著,「你嘴上也有」。

久木這才發現自己唇上也沾著花瓣,他把花瓣拿下來貼到凜子胸前。

「那是從哪兒飄進來的?」久木望著開了一點的夜窗。

「要落一整晚吧。」凜子問道。

「你躺著別動」。久木輕按著從紅衫中露出的凜子肩膀,一片又一片隨風飛舞的花瓣飄進窗內,凜子雪白的肌膚慢慢埋沒在櫻花瓣里。

櫻花的絕美與性的絕美恰好形成天然的組合,但不可逃脫的宿命是櫻花的凋零也即暗示死亡。幻滅之際,更顯絢爛而又哀婉的美麗。

「若人問起大和魂,滿山櫻花映朝暉。」這裡,「大和魂」與「滿山櫻」第一次有了觀念上的自覺互動,而這種互動的最終指向「映朝暉」。

面向死亡的美學

多半有其神秘主義的哲學背景

從豐成秀吉的「醍醐花見」開始

醍醐寺成為皇室賞櫻儀式的場所

而選擇這座歷史悠久的唐密寺院

正是因為其佛教流派中的神秘特質

這種神秘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一直處於邊緣地位

所以中國如要選國花

不是用牡丹表達人間富貴

就是用梅花代表堅忍和理性

生生不息才是中華文化的主題

櫻花文化興起的過程

可以說就是日本文化脫離中華母體

開始獨立成章的歷程

清末,慈禧太后曾以懿旨形式將牡丹定為國花。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解放後未定國花。牡丹和梅花,彼此還有一種文化意味上的分別。牡丹是大眾化的,是普通大眾欣賞品位的代表。相對於牡丹的群體欣賞口味,觀賞梅花更多是一種個體的審美體驗,因為它歷來被更為敏感的知識分子所把持。但文化傾向同樣都是以生命為主題。

自宋開始,梅花被文人賦予了理性、堅忍、獨立的人格特質。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日本人引入中國文化的時候,也將梅花引入,作為皇家象徵。奈良時代天皇的御所紫宸殿的庭院里,種植著右近的橘和左近的梅。這個梅就是中國產的。《萬葉集》中詠梅歌有118首,詠櫻歌只有42首,也讓日本奈良時期的貴族們風流了一陣。但在仁明天皇時代(833-850)這個中國產的梅被日本產的櫻所替代。梅花的傲霜鬥雪的理性性格,是中國大陸文化千年傳承而來,讓尚未脫離巫術蒙昧的島國民眾去理解實在太難了。於是到了平安時代,櫻花終於取代梅花的王位。

可以這麼說

理解櫻花之美要比理解梅花容易得多

對日本人來說更加適合

櫻花成為日本象徵

和《源氏物語》一樣

都是日本本土文化自覺的過程

由此開始擺脫中華文化的母體

獨立成章

成書於1300多年前的《日本書紀》里,有個不太引人注目的細節:天皇泛舟行樂,忽有一瓣櫻花飄於杯中。天皇頓生花情,當場作詩。別小看這小小的細節,它實際上就為日後日本人賞櫻定下了品位和基調。日本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感覺,終於發現了表述自己感覺的本土之物。

由於日本島國多地震海嘯火山災難

民眾時刻與死亡相伴

自認為是被詛咒之地

生與死都是須廖之間

因此任何文化都會被強調死亡這一面

這也被加入進菊文化的改造中

和櫻花一樣,菊文化在日本也與死亡關聯,強調的是「宗教性」肅穆的另一面。自佛教傳來日本之後,其象徵花卉蓮花逐漸被菊花代替,以延曆寺為總本山的天台宗系統,和以大覺寺為總本山的真言宗系統,均以十六花瓣菊花為「寺紋」。作為佛花的菊花,逐漸成了葬禮法事的首要供花,佛壇、祭壇和墳前獻花來源,主要也是菊花。日本的喪事,有親友以花納棺的習俗,將花置於枕邊,因此叫做「枕花」,而枕花只能是一支,因此也叫「一本花」,絕大多數為白色菊花。

中國人把菊花作為葬禮專用花

似乎也是最近這幾十年的事

估計是從日本迴流的習俗

雖然中華文化與日本文化有其淵源

但中國文化以人生圓滿展開

而日本文化卻以死亡展開

日本人賞菊,是感受死亡的肅穆

而賞櫻,是感受死亡的醉意和癲狂

中國人或許能理解菊花對日本人的含義

但永遠不會懂日本人賞櫻的悲傷

日本學者中野孝次在談到櫻花時這樣寫道:「每當我浮想起櫻花,心中便會湧現一股憂鬱的醉意,同時耳際似乎響起充滿傷感的女聲合唱:』春光明媚隅田川』,或聽到『春夜樓台櫻花宴』的歌聲,此時此刻,我會感到無限悲傷。」

醉意、悲傷,反襯在春光明媚和春夜樓台下,在日本學者眼中毫無違和感。日本人是用形式化和象徵性來描述觀點,櫻花林就是用以描述死亡的場景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櫻花的盛開與凋謝,用人的理性難以探究難以窮盡,因為它充滿了非理性的神秘與混沌,而恰恰是這個神秘與混沌,隱藏了人的不可思議性和人性的不可測性。

中國人的清明節

日本人的櫻花季

在同一個陰雨綿綿的祭祀季節

實際上是同一種心情不同的表達

只是中國人祭拜祖先慎終追遠

重點還是落在「生」者

「櫻花馬上就要開了。」男子說。

「你和櫻花有約嗎?」女子問。

「櫻花開了,俺必須去看看才行。」

「什麼意思?」

「俺必須去櫻花林下看看。」

「我說了,你為啥非要去看看不可呢?」

「因為花開了。」

「花開了又怎樣?」

「花下冷風嗖嗖。」

「花下?」

「花下無盡無涯。」

「花下?」

男子再不知該說些什麼,只覺得一陣心煩意亂。

(坂口安吾《盛開的櫻花樹下》)

是不是日本人一直處於死亡威脅中

於是在文化中特別需要一個美麗的死亡?

日本人新學期的開學是4月1日

據說是為了新同學能在櫻花樹下集合

在入學第一課就要告訴他們

一切青春的美好與一切相思的無助都是表象

這樣的入學教育是否有些殘忍?

或許也如同中國文化

落英繽紛四季輪迴

飄落意味新生

這種對生的信心和堅持

在困頓慘淡中堅忍前行的能力

也是日本人始料不及的

面對一個破敗落後的中國

打了八年,結果還是輸

芳菲落盡,歸於死寂

芳菲落盡,生生不息

清明節,做此文,以為記。

在家看不一樣的歷史

出門去裝不一樣的逼

所有知識皆為歷史

所有科學皆為數學

所有判斷皆為統計

微信號xinjingluopan

明天直播主題:上海租界往事

在直播間,總有人問老羅是不是歷史老師?

你們家歷史老師這麼能說故事嗎?

老羅是一個近20年的地產人,你們難道不覺得我一直在說城市發展啊、土地制度啊、建築、地產金融這些嗎?

還不相信?好吧,先推薦下面這款app吧,老羅工作中一直用到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想念一個人的時候總想吃東西雖然我不餓?
我的人生感悟 - 心情咖啡屋 - 惠州·西子論壇
為什麼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
愛依舊 情隨緣 (心情圖文)
日記怎樣寫可以顯得很高格調?

TAG:日本 | 櫻花 | 真相 | 心情 | 去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