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活得好像沒有明天!」——走近傳奇人物周聯華牧師

文丨單渭祥 房贏

  在參加「紀念丁光訓主教誕辰100周年暨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會議期間,我們有幸採訪了從台灣趕來參會的傳奇式人物周聯華牧師,95歲高齡的他,耳聰目明、步履矯健、思路敏捷。當天給我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他一連串的成就和傳奇的經歷,更是他作為上帝的僕人謙卑服侍、平易近人的態度。

  周聯華牧師1920年出生於上海,侍奉神半個多世紀,是台灣資深的教牧、神學家,在講道、譯經、著作、教育、神學、公益慈善等各方面對台灣現當代基督教影響甚大。他曾出任台灣東海大學校董事會董事長、台灣世界展望會董事長、亞洲浸信會神學院院長,還是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

  他曾獲得滬江大學企管學士,美國南浸會神學院道學士、哲學博士,普林斯頓神學院博士後研究學者,牛津大學研究學者,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教授,獲得美國山福大學榮譽神學博士學位。被稱為「宮庭牧師」的他曾是台灣蔣氏父子三代的牧師,張學良先生也深受他影響,他還主持過趙四小姐的追思會。

  作為世界級名人,周聯華牧師與國際政要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在大陸,曾與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名譽主席丁光訓主教交往甚密。他贊成大陸教會按三自原則辦教的道路,與中國基督教兩會歷屆的主席、會長都是好朋友,他也曾邀請中國基督教兩會組團訪問台灣。

  神仆一生 蒙主恩

  作為近百歲的老人,周聯華牧師的人生閱歷無數、侍奉經歷豐富,當我們請周牧師談談他的人生時,充滿了感恩的他將這一切的一切都歸於上帝的恩典,開始了滔滔不絕的介紹。

  「我於1920年3月7日生於上海,原籍浙江慈溪,祖輩世居慈城保黎醫院南面之朝北門頭的周家大屋。我的父親諱漁笙先生,在上海經營紗布及標金業,曾為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之經紀人。

  「我小學就讀於基督教會設立的中西女塾附屬小學。中學為光華附中,大學為滬江大學。還差半年即將大學畢業時,適逢珍珠港事變,我赴內地參加抗日戰爭。我一度成為公務員,但後在重慶大學補完學分,值得感恩的是在重慶時我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並投入基督教青年會工作,任校會組學生幹事。抗日戰爭結束後,我返回上海,繼續在滬江大學補足學分。

  「後來回想此事,總看到上帝的美意,在滬江大學最後一學期,我蒙召成為神的僕人。大學畢業後,我與牧師的女兒阮郇瑤小姐(阮小姐,系當時大陸基督教聖工會第一位華人主教沈再生的外甥女)結婚,一同進上海浸信會神學院就讀。

  「1949年春,我修畢上海浸信會神學院兩年課程,並獲得美國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獎學金,開始了五年在美國留學的苦學生涯。在上帝的帶領下,作為從不擅長讀書的普通學生,我一躍而為名列前茅的高才生。在基本神學訓練課程完畢後,即入博士班,並擔任新約之助教。獲博士學位後,即返台灣工作。

  「可以說,在我的家族中,成為基督徒是從我開始的。我感謝神對我的使用與帶領。

  「1954年8月,我三次放棄了做美國公民的機會,返台後,即擔任三項聖工:浸信會神學院執教,牧養懷恩堂與凱歌堂兩間教會。」

  他始終覺得,在上帝面前虔誠的信仰給他一個很好的心態,這也有益於他的身心健康。在整個交談中,周牧師始終提到要向上帝獻上感恩。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保養好自己的身體,能繼續多做主工。

  身為牧者 懷主愛

  多年的牧養生涯使得周聯華牧師在牧養方面有很多的心得和經驗,當我們問到現在很多教會面臨新老交替,對於缺乏經驗的牧者,有什麼好的建議時,他毫不吝嗇地提出了看法。他說主耶穌曾經對彼得說:「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參約21∶15-17)。年輕人要有肯奉獻、肯吃苦的心志,服侍好主的羊群。

  身為牧者,周聯華牧師正是懷揣主愛,侍奉主的群羊。

  眾所周知,周聯華牧師最為讓人樂道的是他曾牧養過蔣介石及宋美齡夫婦,亦為蔣介石夫婦、蔣經國和蔣孝文等蔣家三代成員主持過追思禮拜。他說,人們常常喜歡關注他牧養過這些達官貴人的經歷,但是其實,從1951年他在神學院被按立為牧師,1954年開始牧養教會到現在,他更是牧養過無數的普通信徒。他也去過監獄佈道,還經常給小教會的人講道。他思想開放、活躍,主張並善於用本土文化來表達與闡述講解信仰,所以很多人喜歡聽他講道。

  他說,他在服侍上的很多個第一次都是在台南的教會,如第一次證婚、第一次洗禮等。多年來,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只要有機會服侍(但他一般會婉拒大教會的邀請,因為他認為大教會更容易請到人),如客家群體或者台灣原住民請他去,他都會積極地去宣講神的話語,這也是他特別的負擔,他還會與山民同吃同住,充滿喜樂。大多數時候,他講道的信息都沒有特別針對哪一群體,並不區別對待,但對於監獄裡的囚犯,他會特彆強調悔改的信息。

  周聯華說,上世紀70年代,他還幫助台灣影藝人士成立了「藝人之家」。許多藝人在信主後,成了新造的人,如孫越、喬洪等。

  採訪中,我們也了解到,即便是如此知名且有能力的牧師,也曾經歷人生中心靈苦悶與受造就的過程。那是周牧師初抵台灣時,國外曾以優厚的條件,邀請他出去在神學院教書,但他還是婉拒了,他希望自己能在同胞中間工作。經過了受造就期後,他被重用,除了教會的聖工外,還擔任了東海大學董事長、台灣基督教浸信聯會主席。

  回憶起第一次訪問大陸,周聯華牧師說,那是1991年1月5日至22日,當時受到有關方面的盛情接待,還曾到過浙江慈溪滸山堂講道。

  周聯華牧師作為「世界聖經聯合公會」幹事,曾為大陸教會引進世界最先進的印刷機T32印機(每小時印刷速度十五米),也曾為大陸教會爭取到數千噸的世界最先進紙型「聖經紙」(當時大陸還無法生產)。周牧師對於大陸聖經印刷、出版的貢獻還遠不止於此,他曾聯合港台地區和內地,展開聯合翻譯聖經工作。例如,他是《和合本修訂版》新約原稿修訂及主編、《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主編,還與天主教合作翻譯《共同譯本》,現在已出版了四福音,等等。近年,周牧師一直在華人教會中大力推廣《和合本修訂版》,他認為《修訂版》不僅保持了原有的和合本的風格,而且更加忠實原文,亦貼合了現在中文的進步。

  神學教育 重靈修

  從事神學教育多年的周聯華牧師,還談了在神學教育方面的一些感受:自從1954年從美國回來,除了兩年在國外,他一直在台灣的神學院教書。他還曾多次受邀在大陸的神學院授課,如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上海華東神學院、北京燕京協和神學院、四川神學院、雲南神學院等。他也被大陸有關方面邀請,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講論人文、社會方面的課程,並獲好評。

  周牧師表示,多年來,他主張在教學上要不斷地更新方式,而不是一成不變。讓學生聽到的是生動活潑的神學,而不是枯燥無謂的「故事」。

  對於神學生,他說神學生應該多讀聖經,多禱告!其中禱告不是敷衍了事的禱告,而是要與上帝有來往,這點很重要!周牧師說,講道人特別要注意兩方面的平衡,一方面是自己靈修時的讀經,但又不能僅止於此,講道人還要給別人講道,所以還要從神學和講道的角度去看聖經,這樣才能在講道時帶給聽道人亮光。

  周牧師回憶道,當年代表香港聖公會的黃永熙在採訪吳耀宗先生時,曾寫過一句話「只有將軍,沒有小兵」。我們縱觀現在的教會,可以說小兵不少,但將軍不多。所以我們要多讀經、多禱告,要在小兵中爭做班長、連長、營長,甚至能上升到將軍。言談間,周聯華牧師不斷地鼓勵大陸的神學生能在主里不斷地追求上進,成為主合用的器皿。

  社會服務 彰神愛

  周牧師曾是台灣「世界展望會」董事長,在大陸是「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及副董事長,一直以來,他積极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及慈善救濟工作,在很早的時候,在大陸的西南乾旱地區,他就曾負責搞過供水工程,在新疆、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地區投入大量資金,他還曾被大陸稱為「愛心天使」(2003年5月11日,浙江電視台譽他為「愛心天使」)。他還在非洲組織過幾次大型的救災活動。

  當我們請他談談對當前大陸基督教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有何好的建議時,他說有積极參与和願意服侍的心態很重要,很多人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幫困之事,只是看我們是否願意去做。如今的大陸教會都在積极參与公益慈善,這是很好的兆頭,希望能繼續下去,讓更多的人看到教會的社會服務能力,看到教會的愛,繼而看到上帝的愛。

  著作等身 仍謙遜

  周聯華牧師1948年開始文字工作,至今出版了超過五十本的創作與翻譯作品,也有數本書籍在大陸再版。

  他著作的書籍種類豐富,有研經、注釋、宣教、慕道、靈修、散文、小品與詩詞等,可分為三類—神學論述類、散文小品類、靈修詩詞類。可以說,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學者。

  周牧師說,差不多從八十歲開始,他主要開始從事寫作。他還讀中文古籍,勤練諸家書法。周牧師的著作中,有多本著名神學著作,其中很重要的一本應該是大家熟悉的《神學綱要》。雖然有如此多的著述成就,但周牧師仍然說,我寫的還不夠多不夠好,我還要繼續寫下去。

  後記

  聽到周聯華牧師名字,許多人也許會產生望而生畏的感覺,但每一次遇見周牧師,我們感覺到的是這位神僕人的謙遜與平和。周聯華牧師曾經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在今後的生活中,我要活得好像沒有明天,在明天以前,我要天天抓住機會發出我當發的火花。我要在明天的大時代中,不再流淚。」

  這就是周聯華,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依然在思考如何活在當下,見證主名!」

  (作者系《天風》主編、編輯)

  (本文載於《天風》2015年第12期,總第432期)


推薦閱讀:

為了中文的明天應叫停英語熱
唯有滿滿的熱情,才能夠打動明天
[妖孽]生活總會給你另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叫明天
台當局以春節航班要挾大陸:明天不協商就真拒批

TAG:人物 | 傳奇人物 | 奇人 | 沒有 | 傳奇 | 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