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06-07
放在你的blog里!譯者: 范照作者: (加拿大)斯塔諾威克副標題: 如何正視心理學(第七版)ISBN: 9787501946976 頁數: 348定價: 20.00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叢書: 心理學導讀系列裝幀: 平裝出版年: 2005-2-18.8 (473人評價)52.4%37.8%9.1%0.6%0.0%想讀在讀讀過評價: 寫書評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加入豆列 分享到 推薦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簡介 · · · · · · 本書介紹了心理學研究的本質、內容、科學方法和社會意義,它以深入淺出、充滿睿智的論述去糾正人們對心理學的誤解,幫助讀者了解心理學的真相。可以說它是一本引導「消費者」認識心理學「文化產品」的指南,故定名為《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本書對揭開人們對心理學之誤解的面紗做了很大的貢獻,讓讀者看清心理學的真面目。強力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知道心理學是怎麼樣一回事以及心理學知識是如何累積起來的讀者。它指出心理學雖是一門新興的科學,但是卻擁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傳統,因此人們對它的誤解也很深,以為對心理學研究所累積的知識,可以不用現代「科學」的標準來衡量及評價。本書則告訴我們,判定心理學知識的好壞,是和其他的科學一樣,一定要用「科學」的標準。書中用了許多精彩的例子說明這些標準是什麼,以及要如何用之來分辨真正的科學心理學知識與迷域大眾的偽科學心理學常識。目錄 ······ 序言第一章 充滿活力的心理學——在科學陣營里還幹得蠻好弗洛伊德盛名之累現代心理學的多樣性在科學上達到一統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 · · · · · (更多) 序言第一章 充滿活力的心理學——在科學陣營里還幹得蠻好弗洛伊德盛名之累現代心理學的多樣性在科學上達到一統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心理學和世俗智慧:「常識」的問題作為一門新興科學的心理學小結第二章 可證偽性——如何阻擋腦袋中的鬼精靈到處搗蛋理論與可證偽性標準科學中的錯誤:逐步接近真理的途徑小結第三章 操作主義及本質主義——不過,博士,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科學家不是本質主義者心理學中的操作性定義小結第四章 見證和個案證據——安慰劑效應和神奇蘭迪個案研究的價值為什麼見證敘述是沒有價值的:安慰劑效應「鮮活性」問題見證為偽科學打開方便之門小結第五章 相關和因果——烤麵包機與避孕第三變數問題:古德伯格和糙皮病方向性問題選擇偏差小結第六章 一切盡在掌控之中——聰明漢斯的故事斯諾和霍亂比較、控制和操縱小結第七章 「但,真實生活不是這樣的啊!」——「人為性」的批評與心理學自然性有時不是必需的心理學理論的應用小結第八章 別了,愛因斯坦綜合征——證據集中的重要性第九章 別相信有一槍即中的「魔彈」——多樣原因的問題第十章 人類認知的死穴——概率推理第十一章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第十二章 讓人瞧不起的心理學參考文獻· · · · · · (收起) 豆瓣成員常用的標籤(共167個) · · · · · · 心理學(819) 心理(87) 研究方法(81) 與眾不同心理學(69) 科普(69) 入門(48) 方法論(45) 科學(45) 叢書信息 心理學導讀系列 (共29冊), 這套叢書還有《心理學批判性思維》,《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歷史》,《健康心理學(第四版)》,《思維與決策(第四版)》,《社會心理學(第五版)》 等。喜歡讀"與「眾」不同的心理學"的人也喜歡 · · · · · · 決策與判斷 找尋逝去的自我 進化心理學 親密關係(第3版) 自我 影響力 追尋記憶的痕迹 心理學與生活 社會性動物 簡捷啟發式 書評 · · · · · · (共18條) 我來評論這本書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 a comment from a psychology student cobblest(so many readings!) 大一的時候聽熊說澳洲心理系的必修課本理由這個的英文版,how to think straight with psychology,作為critical thinking課程的教材,便到圖書館去借。看到了許多版本,看來是很流行的教材沒錯。可惜當時英文水平很爛,沒看完就換回去了... 到了大三修大牛Xiaolin Z...... (2回應)2007-12-06 16/17有用 大一的時候聽熊說澳洲心理系的必修課本理由這個的英文版,how to think straight with psychology,作為critical thinking課程的教材,便到圖書館去借。看到了許多版本,看來是很流行的教材沒錯。可惜當時英文水平很爛,沒看完就換回去了... 到了大三修大牛Xiaolin Zhou的cognitive psychology,依舊被介紹讀這本書。並欣聞有中文版面世,排了好久的隊終於借到。 中文版的標題實在很...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好吧,我們應該注重內在...不過真的還不錯。特別是對正在接受心理學基礎訓練的高年級本科生來說,已經選修過了introduction,experimental psychology,以及cognitive psychology,social psychology,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以及實驗思路,再來看這本書有相當大的啟示作用。 中國的心理學教學,包括其他理科教學,甚至包括整個社會的風氣,都缺少西方普遍滲透的邏輯觀念。越學心理學越會感到這種嚴謹和演繹的邏輯在這門學科中的重要性。可能因為研究的對象本身是具有極大變化性的人吧,所以學科中的控制性、邏輯性就較其他自然科學更為重要。在研究過程中,總能不斷發現自己思維中潛在的散漫性,也希望能在這四年的學習里更多的培養出一套psychological mind。這本書便是極好的學習助手,時刻提醒你用一種嚴謹的邏輯完成研究,看待世界。 當然,對於那些對心理學有極大興趣的公眾來說,這本書也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解釋真相的陣地。但希望讀者不但能關注裡面有趣的例子,也能通過這本書對整個心理學的科學性有些較新的看法。 2007-12-06 14:25 | 2回應 你認為這篇評論:有用 16沒用 1分享到 推薦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現代科學心理學VS.大眾眼中的心理學 裸踝(自洽) 大學的第一堂心理學課老師往往都會提到H·Ebbinghaus那句著名的:「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說心理學古老,是因為自人類有了意識以來就從未停止對自身問題的探索,「心靈」是古老哲學永恆的研...... (17回應)2009-04-24 10/11有用 大學的第一堂心理學課老師往往都會提到H·Ebbinghaus那句著名的:「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說心理學古老,是因為自人類有了意識以來就從未停止對自身問題的探索,「心靈」是古老哲學永恆的研究命題。說心理學年輕,是因為現代科學心理學從哲學中脫胎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今不過短短的130年時間。心理學得以與哲學區分開來正是因為它具有了哲學研究不具備的科學屬性,所以說「科學」是現代心理學的立學之本。至少就目前來看,心理學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科學標準,也就失去了它獨立存在的價值。 現代人的意識中雖然都已經有了很強的科學觀念,但是在不了解心理學科發展的普羅大眾眼裡,心理學本身的面貌與一百年前人們的對心理學的認識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絕大部分人依然認為心理學是哲學思辨的、理論的、人文取向的、本質主義的,心理學家的天賦,通過心理學培養就能獲得一種對人心的洞察力。 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套了解他人和自己的心理學內隱理論(folk psychology)。既然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理學理論都不是通過科學的方法獲得,那麼心理學研究是不是也就不需要科學的方法了呢?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事實:每個人確實都有關於處理人際關係及自我內省的心理學理論,只是人們很難清晰地將這些理論表達出來罷了。但其實這些理論大多基於個人的生活經驗,所以不同人的個體理論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些「世俗智慧」沒有合理周密的結構,且很難被證偽。而科學心理學理論都是在現實的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嚴謹的程序研究和反覆地驗證得出的,這些理論之後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但心理學研究中從來都不害怕錯誤,因為只有在不斷地自我修正中,心理學才能向前發展。 心理學在目前國內民眾的眼中的形象並不是十分正面,心理學研究結果也常常被大眾批評,在我們做的網友對心理學態度的一項調查中,認為心理學可信的人只佔到46.69%,超過一半的受調人群是不信任心理學的。但是如果這個調查放在其他科學上,覺得可信的結果比例就可能大大增加。為什麼心理學不被大眾信任?一則可能是因為公眾根本不了解現在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學中用到的許多專業概念與這些辭彙在日常生活中已被人們認可的意義不同,心理學家必須確保對心理學現象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要為那些意義含糊的日常用語中的概念賦予一個清晰的科學涵義。例如:智力、人格、氣質、依戀等在專業術語中的意思與公眾認為的意思就有極大的差別。然而公眾常常被這些他們自以為懂得的專業概念搞得雲里霧裡。二則可能是因為,對於心理學與其他科學,大眾從來都是雙重標準。心理學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前景是被公認的,受過較好教育的普通人大多對心理學有很大的期待,這也造成了他們對心理學更為苛刻的要求,他們希望心理學拿出解釋人性一切問題的理論來。而對其他學科則沒有這樣迫切的要求,他們並不以天文學家提不出完美的天體運行理論而批評他們,也不會以生物學家發現不了某基因的奧秘而不相信他們。卻常常因為心理學的研究不能解釋他們的某種行為而輕視心理學的價值。再有一點是,心理學發現可能常常與普通人生活中的「鮮活經驗」相左,加之相當一部分的科研成果是基於概率論的,許多心理學的答案都是一個統計數字,但是人類認知的一個死穴就是概率推理(Kahneman教授的研究),人們總是期望得到一個定理而不是統計概率值。而且概率的弊端在於,一個作為反例的個案「似乎」就能將它推翻。試想一下,當你在迅雷或者電驢下載電影時,你是更傾向於相信好評和差評的比例,還是留言區已有的網友評論呢?一般的情況是:你找的那部電影的好評率在80%以上,可是如果評論里有一條評論寫道:「慢死了,還有病毒,大家不要下。」恐怕你就會立馬打退堂鼓,重新搜索新資源。 心理學的研究現狀可能是不能讓大眾滿意的。它看起來似乎並不能解決人們迫切想知道的問題,民眾總是在期待心理學「揭開了什麼什麼的奧秘」「取得了什麼什麼突破」,而這種能揭示人性奇蹟的研究在目前的狀況下只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媒體應和了大眾的這種心理,如果留心一般媒體對心理學的報道,你會發現很多新異的頗具震撼力的消息,可是這些研究是否真實可靠卻很少被考慮。媒體也常常請一些高調的心理學相關人員做節目,或者乾脆將一些偽科學的心靈學大師引入的心理版面的內容當中。 那麼為什麼心理學不能成為大眾真正想要的那種心理學呢?不得不承認,在現階段心理學還不具備掌握林林總總的心理現象和解開困擾了人類數百萬年思維謎團的能力。真正的科學心理學興起不過剛逾百年,而且研究領域非常龐大,研究對象又極為複雜。我們只能研究那些「能夠被解決」的問題,而不能以拔高自己或者降低研究的標準來好高騖遠,那樣心理學就會與其他占星術、通靈術無異。 以心理諮詢為例,同樣是諮詢工作,能將心理諮詢師與社區義工、神父、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者、評論員、專欄作家區分開來的正是他們背後心理學應用研究的強大支持。但是國內抱著「助人自助」念頭讀心理學的學生可能會失望了,因為大學開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方面的課程非常少,大部分在校生接受的都是心理學基礎研究的訓練。心理健康問題只是心理學關注的一個極小領域。美國心理協會下設的分支機構有54個,每個分支下面又有非常多的子分支。 美國心理學協會(APS)的分支機構見如下網址: http://www.3322.net/~psychspace.com/psy/book/Branch.htm 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幾乎涵蓋了人類活動的所有方面,怪不得有人稱心理學是21世紀的「學科之王」。雖說心理學研究主題非常廣泛,但是聯繫相對鬆散,想要全面的把握心理學研究非常不易。而且各個分支都發展的很不充分,抓住事物本質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心理學尚處在方興未艾期,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很多的新大陸等著研究者去踏足。 心理學是用科學的研究手段來實現對人類活動的預測、解釋、和控制的,心理學家已經能在非常多的領域準確預測人類的行為,而其它任何提供預測的學科與之相比似乎都有些黯然,地理學家和氣象專家不能預測汶川大地震,全球那麼多拿著高薪收入的經濟金融學家們也都沒能預測金融危機。 那麼最後的問題是:目前的心理學研究會不會都是錯誤的呢?心理學的所有分支能匯總成為一套人性的終極理論么?心理學能告訴我們終極意義么?回答這樣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話語權交給時間。但是目前我同意的觀點是:所有的科學理論在被證偽之前,都是一種廣義上的假設,「一個假設被堅信為真的程度,與它是否真的為真完全是兩碼事。」(諾貝爾獎獲得者Medawar語)牛頓以前的物理學家都被證明是錯誤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研究是沒有價值的,所有研究的價值就是被未來的研究所修正。而那些寬泛的、恢弘的、複雜的、可以用來解釋一切的理論往往也就失去了價值,它不能再促進發展反而卻阻礙進步。人類是永恆進化的,只要人類生生不息,心理學研究就不會停止。至於各個分支,未來的交叉可能更多,當然隨之誕生的新地帶也會更多。在某些方面也許會做整合,可是實現心理學的大一統,消滅所有的流派分支拿出終極理論,像消滅全世界的民族國家建立一個地球統一體一樣,在目前看來是那樣的不現實。 在我眼中,國內目前的心理學發展還像是一門「軟科學」,大部分心理書籍甚至都被分類在哲學之下。公眾對心理學非常好奇(其他科學都沒有這種殊榮)但是真正的心理學研究幾乎不能被大眾所知,在大眾關心的心理健康問題領域上現有的真正有效的科研證據還不充分。民眾對心理學研究者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不感興趣(也許是不感興趣是因為不了解),心理學研究者對民眾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也不感興趣(也可能是感興趣可是目前還沒有能力),很多專業研究都只是在愉悅自己和同儕。心理學來源於大眾,也應該歸還於大眾。與「眾」不同只是當前心理學發展的誤區,只有當心理學向公眾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它的應用價值才能更好的彰顯。 2009-04-24 13:35 | 17回應 你認為這篇評論:有用 10沒用 1分享到 推薦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摘錄【約一萬來字】 跑題同學?(全世界的耳朵都是我掏的。) 【聲明】 1.i typed it with my own hands.╮(╯_╰)╭ 2.「【】」里的大都是對本段內容的提示和概括。 3.「【】」裡面沒有內容的情況,是我對這本書中過於科學主義的地方所作的標註。 目前我認為這種嚴謹樸素的科學主義在科學研究中是必要的,在我們日常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是可借鑒的,但是也有...... (11回應)2010-01-04 5/5有用 【聲明】 1.i typed it with my own hands.╮(╯_╰)╭ 2.「【】」里的大都是對本段內容的提示和概括。 3.「【】」裡面沒有內容的情況,是我對這本書中過於科學主義的地方所作的標註。 目前我認為這種嚴謹樸素的科學主義在科學研究中是必要的,在我們日常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是可借鑒的,但是也有其弊端。 4.標有「【批註】」的條目是本人所添加的批註,大部分是對書中內容有所異議的地方。 5.有一些錯字的情況。 6.其實大可以通過這一萬字的精華摘錄來搞定這本書,不用看原著去了。對於咱們這些缺乏科學和邏輯素養的中國學生來說,本人很推薦這部書。 7.數字代表頁碼。 ================================================== 第一章 充滿活力的心理學 ——在科學的陣營里還幹得蠻好 31.一般公眾認為在學術上成績出色或經常讀書的小孩,通常在社交及體能方面表現不好。雖然這是完全錯誤的認識,但它仍然在社會中廣泛流傳。 ================================================== 第二章 可證偽性 ——如何阻擋腦袋中的鬼精靈到處搗蛋 38.【可證偽性】在表述科學理論時,必須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從理論推導出的各種預測要有被證偽的可能性。在評價某一理論的新證據時,是否有可能也證實該理論是錯的,這個原則就是可證偽性標準。 39.【可證偽性】如果一個理論的預測包括了所有可能觀察到的數據,那麼這個理論將永遠不需要也不會修改,我們也就將停滯於現有的思維窠臼而不會取得任何進步。因此,一個成功的理論並不是那種可以解釋或預測一個可能出現的事實或現象的理論,因為這樣反而恰恰喪失了該理論的預測能力。 39.科學家的「理論」,不是指沒有被證實的假設。科學的「理論」是指一套具有內在聯繫的概念,這套概念可以解釋一組已有的數據(所反映的事實或及現象),並且能對未來尚未進行的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假設」則是指由理論(相對假設而言具有較概況和較廣泛的意義)所推衍出來的更為具體的預測。現存比較好的理論都是那些由其所推衍出來的假設已經得到驗證的。 40.【可證偽性】一個理論的預測越是能夠把依其理論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之範圍擴大,該理論就越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好的理論所作的預測總是顯示自己可以被證偽的。差的理論則不會置自身於被證偽的危險中,它們所作的預測通暢非常概括,以至於總是會被驗證為正確的(比如,下一個敲門的人年齡在100歲以下),或者它們是用完全不可被證偽的語句來表述(像拉什的例子那樣:「治癒就是理論正確,不愈就是病人已經病入膏肓」)。事實上,一個理論如果被置於「不可被證偽」的保護下,它便不再是科學。這也正說明為什麼波普爾是在試圖劃分科學與非科學的差別時,提出了可證偽性原則的重要性。 43. 【可證偽性】精神分析學派的追隨者花費大量時間和心血使該理論能夠解釋所有已知的人類事件,從個人的怪癖到廣泛的社會現象。但是他們令該理論成為事後解釋的實厚證據,卻使其喪失了任何科學價值。 50.【可證偽性】我們不應只注重理論被證實的次數,還應該重視驗證本身的質量。採用可證偽性作為評價標準,可以幫助使用研究成果的人抵制偽科學最喜歡聲稱的「全能」(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的誘惑。這些全能理論不可避免地會妨礙我們對世界和人類本質的進一步認識。這些理論死巷,無可否認地,有時相當具有吸引力,正是因為它們無法被證偽。它們在現代這個動蕩混亂的世界裡,常被視為是穩定的的安心島。 53.如果我們明白,當我們所深信的事情與所觀察到的事物相悖時,最好去改變我們的信念,而不是去否認事實的話,那將會令這個世界減少很多社會和個人的問題。 往往你會在思考了很長時間的一個問題上,發現了矛盾及不尋常的現象。由這些現象所帶來的震驚,可能會促使你去重新思考。這與有些自以為見識很廣的人不斷地試圖去尋找一些合理說法,來為自己最初所犯下的錯誤辯解相比,可謂是大相徑庭。 53.54.【對話與溝通】你會拚命地使自己在不宣告失敗的情況下從爭論中擺脫出來。承認自己錯了恐怕你是絕對不會做的。但是,其實它卻是你唯一能做的。因為如果辯論雙方在爭論之後,都仍不知:「到底誰的觀點更接近真理呢?」如果爭論的內容沒有公佈於眾(不像在科學研究中那樣一定要公佈於眾),如果雙方爭論的力度勢均力敵,如果對爭論的結果(例如,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不能正確的反饋給對方(好像前面舉的那個例子那樣),那麼將找不到適當的機制來使人們的信念與事實真相相吻合。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私下或公開的對話及溝通,都只產生了令人更加困惑的結果的原因。 54.那些熱愛自己理論假設的科學家們,大多不願意承認實驗的檢驗結果證實自己是錯的。有時候,他們會不讓自己的理論假設接受嚴格的檢驗,而是繞過這類檢驗,僅僅讓假設中無關痛癢的部分接受檢驗,不冒可能被徹底推翻的危險……對於任何一個時代的科學家,我所能給的最好的建議就是:一個假設被堅信為真的之程度,與它是否真的為真,完全是兩碼事。 56.57.【】在這些信件中我發現了一個最常見的錯誤觀念,它出現的頻率遠遠高於別的錯誤觀念。人們在信中會告訴我他們發現了一個革命性理論,一個可以拓展科學界限的理論。這些理論,通常要幾頁寫得密密麻麻的紙才能陳述完畢,它們全是對我們人類最根本及最深奧的終極問題的一些猜測——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宇宙是怎麼來的?時間的起點在哪裡?然而這些想法都是不值錢的,因為任何稍有智力的人都可以在吃早餐前想出幾個念頭來。科學家也有能力就這些終極問題提出各種想法,但是我們不這樣做(或者,可以反過來說,我們盡量避免思想中出現這類空泛的念頭),因為我們無法想出辦法及程序來驗證這些想法,從而判斷它們是否正確。一個看似吸引人但卻無法被證實或證偽的觀點,對科學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 第三章 操作主義及本質主義 ——不過,博士,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64. 【】斷言知識的絕對性和完美性將扼殺對知識的不斷探索。 65.具有本質主義傾向的人通常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還未開始研究術語和概念所涉及的知識前,就過分地關注如何對它們加以定義。他們常用的口號是:「不過,必須先把我們要用的術語定義好。」「這個理論概念真正的含義到底是什麼」似乎意味著:在一個詞可以被用作一個理論中的概念之前,必須對使用這個詞所涉及到的各種語言問題有一個全面而且毫不含糊的認識。事實上,這恰與科學家們的工作方式相悖。……只有在廣泛地研究了與某個術語相關的現象之後,而不是在此之前,才能確定相應科學概念的含義。本質主義往往將我們帶入無盡的語詞爭論之中,許多科學家都認為玩味這些詞語遊戲分散了我們對更重要問題的關注。例如,針對「生命這一詞的真義是什麼?」這一問題,兩個生物學家的回答是:「生命這兩個字在我們的學術領域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可言,它只是一個能夠滿足生物學家研究目的的術語而已,不是詞義爭論的焦點」。到目前為止,所有科學發展的關鍵都在於拋棄本質主義而採納操作主義。 66.操作主義就是指科學理論的概念必須以某種形式植根於,或可聯繫於,可以通過測量而觀察得到之事件的那種觀點。將理論概念與可觀測事件相聯繫就是這一概念的操作定義,同時也使得這個概念公開化了。 舉個例子,把飢餓定義為「我胃裡陣陣難當的痛苦感覺」就不是飢餓的操作性定義,因為它與「陣陣難當的痛苦」的人之感覺經驗相聯繫,而這一經驗是不能被別的觀察者所觀測到的。 67【】.操作性定義迫使我們去想清楚要如何用外界可觀測的事件或任務來界定一個概念。【「打字」的案例】 69.70.關於智力測驗 72.【心理學的誤解】公眾對心理學產生誤解,以及媒體在準確介紹心理學發現時所存在的種種障礙,主要是因為心理學的許多專業概念及術語,都是用人們日常生活用語來表述的。這些日常用語讓相當廣泛的錯誤觀念得以先入為主地進入人們的腦海中。因此,沒有受過心理學訓練的外行人很少會意識到,當心理學家在使用諸如智力、焦慮、攻擊以及依戀等詞語作為其理論構念時,它們與自己日常慣用的、叫相同名稱的詞語的意思是不一定相同的。 諸如智力或焦慮等專業術語,必須依靠其直接或間接的操作性定義,來決定它們是否在一個心理學理論中被正確地使用。其他學科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只不過不如心理學這麼嚴重。回想一下先前對生命這一概念的討論吧。 76.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在心理學中使用操作性手段來做研究是在剔除人性,因此我們應當改用研究者的「直覺」去了解人。確實值得商榷。。 77.【為什麼要採用操作主義】記得在第一章中,我們提到的重驗性這個原則嗎?這個原則就是允許大家按照預先達成一致的操作機制,在眾多相互爭議的理論中進行篩選,找出最接近真實世界的一個。而科學要能達到這一公開競爭性,關鍵是要依賴於操作主義這一原則。對概念所下的操作性定義,使得該概念公開化了。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對其進行批評、驗證、改進或否定。 心理學不能以任何個別人士的定義為基礎,因為這種個人定義很可能是很不尋常、古怪或是模糊的。 78.【】沒有一個學科,包括心理學在內,能夠回答本質主義式的問題。很多人可能對這一點感到不舒服。 如果那些希望尋求關於人類本性的本質主義問題的人,想求助於心理學,也必定要失望的。 81.操作性定義的方法對評估心理學理論的可證偽性,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概念是否以直接或間接的可觀測操作作為基礎,是判別理論有無可證偽性的重要線索。 81.節約法則認為,當兩套理論擁有同等解釋力時,更簡單的那套理論(含有較少概念和概念之間關聯的那套)更可取。原因是,含有較少概念性關聯的理論,在以後的測試中會更具有可證偽性。 82..「動物可以思考嗎」的例子 ==================================================== 第四章 見證和個案證據 ——安慰劑效應和神奇蘭迪 91.用個案研究結果或見證敘述作為評價心理學理論和治療效果的依據,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價值的。 100.【鮮活性問題】個人見證的鮮活性經常使得其他更可靠的信息變得黯然失色。 104.孩子在車禍中身亡的危險,父母則不太擔心。然而這種可能性比遭綁架的可能性要高出100倍。顯然,遭綁架的擔心大部分是媒體渲染的結果。 106.(伊戰中)250張照片所產生的影響是每周數字所遠遠不能及的。但是作為一個社會的成員,我們應該克服這種不相信數字,而必須親眼目睹才相信的習慣。絕大多數影響我們社會的複雜因素都是只有靠數字才能捕捉的。只有當公眾學會重視以數字形式表達的抽象材料,如同重視形象表達的材料一樣時,公眾自己的觀點才不會隨屏幕上閃過的最新形象而左右搖擺。 不僅公眾跳不出鮮活性這一因素的干擾,經驗豐富的臨床心理學家和醫生在作出判斷時,也總要盡量抵制單一個案的壓倒性影響。 114.【批註】楷體讓人聯想起《懺悔與做人》——假如要探討中國泛濫的藥品「見證」廣告,不應只看到中國有,而應該對比中國與美國共同存在的這種廣告的不同之處。 116.個案研究和見證敘述在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初期是有用的。因為那時我們去發現可以進行研究的現象和變數是至關重要的。 ==================================================== 第五章 相關和因果 ——烤麵包機與避孕 120.【案例】我們不難猜到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和擁有小家電數量之間的聯繫,可能是因為這兩個變數同時與一個第三變數都有關聯所產生的結果。 120.有相關並不表示一定有因果關係。 123.如果是依據相關研究的基礎來制定社會和經濟政策,必將使人類付出慘痛的的代價。 【案例】糙皮病和污水的這種相關通常被稱為是虛假相關,因為兩者所出現的聯繫並不是因為所關注的這兩個變數之間存在 因果關係,而是由於這兩個變數均與第三變數相聯繫所致。 125.【案例】因此,提倡開辦私立學校以加速教育發展,和享用烤麵包機來控制生育,看來是沒什麼兩樣。 128.【方向性問題】無規律的眼動不會導致閱讀困難;而是閱讀速度慢、理解困難導致了無規律的眼動! 128.【案例】曾一度流行認為學業成績低、濫用毒品、少女懷孕及其他許多問題行為是由低自尊造成的。……因此在這一因果推論的激發下,各類提升自尊的訓練項目應運而生。……如今已經得到證實,即便是自尊與學業成績存在因果關係,其方向卻極可能與前面的推論正相反:在學校(以及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優秀表現導致了高自尊。 129.【選擇偏差】所謂選擇偏差就是指:某些人與某些環境存在著一種關係,是由於具有某些特定生理、行為、心理特徵的人會選擇生活在具有某一特定的環境居住。因此,選擇偏差造成環境特徵與行為及生理特徵之間虛假相關。 130.特別是像自尊的例子那樣,當我們心中早已存在一個特定方向的因果聯繫的想法時。這時,即使是再聰明的頭腦,誘人的相關係數和心中的預設偏見也會聯合起來把我們矇騙。 132.【選擇偏差】【案例】而在一些輟學率高、教育質量差的州,只有較少的學生想讀大學,因此,這些州最終參加SAT的學生僅僅是最有能力上大學的那群人。這樣一來,當然是這些州SAT的平均分要高於那些報考比例大的州。 134.【總結】因為順利返航的飛機都是經歷過考驗的那一批,所以不能代表全體。因而不能認為返航飛機的受損部位就是全體飛機的受損情況。 =================================================== 第六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聰明漢斯的故事 【比較、控制和操縱】141.一個好的實驗設計應該是,由科學家去操縱他感興趣的變數,並控制其他可能造成影響的無關變數。 146.【案例】原來,漢斯是一個非常用心審視人類行為的觀察者。當它要敲出它的數學答案時,它會觀察訓練員或其他提問者的頭。當漢斯快要接近答案時,訓練員不自覺地歪下頭,這時漢斯就會停下來。……於是方格斯特想出了另一個測試馬之能力的方法:他讓不知道問題答案的人呈現問題,或者讓訓練員在馬的視野以外呈現問題,結果,漢斯便失去了它的「算術能力」。 147.【案例】……而有必要設計受控制的實驗情境來區分各種和那個不同的解釋:該馬有算術能力,或是該馬友覺察能力。 ==================================================== 第七章 「但,真實生活不是這樣的啊!」 ——「人為性」的批評與心理學 184.【】 有些心理學研究是應用性的,其目的是將其研究結果直接應用於某些特定的情境中。在這類應用性研究中,結果是被直接推廣到現實鎮南關的自然情境里,因此樣本的隨機取樣性與情境的代表性相當重要。然而,心理學的大多數研究卻不屬於這一類。它們多是基礎研究,是用來驗證人類行為背後機制的理論的。在這類的基礎研究中,被試是不是隨機抽樣及研究情境是不是有代表性,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這些研究關注的重點是驗證一個理論其預測的普遍性。事實上,在驗證理論的基礎研究中,正如前一章說明的,人為的情境是故意設置的,為的是要將研究中的關鍵變數分離出來,並且用之來控制那些無關緊要的變數。從這一個角度視之,心理學實驗的「不是真實生活」,恰好是它的長處,而非其短處。 ==================================================== 第八章 別了,愛因斯坦綜合征 ——證據集中的重要性 185.【愛因斯坦綜合征】一個特別典型的曲解就是,它們誘使公眾認為通過一個關鍵性的實驗,就能解決某一科學研究領域的所有問題;或者說,科學的進展可以由一個單一的、具有批判性的新見解一蹴而成,而這一新見解能夠完全推翻先前眾多研究者所累積的所有知識。這一廣泛流行的科學進展觀倒是與新聞媒體的操作方式十分吻合。在媒體那裡,歷史往往是用一些支離破碎的、互不聯繫的事件連串起來的。 187.科學研究中的觀念轉換遵從關聯原則,而這一原則在藝術中並不存在,或至少說是極為少見的。……一個新的科學理論必須與先前已建立的實征數據相掛鉤。 188.科學進展的「大躍進式」模型——我們姑且稱之為「愛因斯坦綜合征」,經常將我們引入歧途,因為它讓我們覺得新發現必定要違背關聯原則。這一觀念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旦放棄了關聯原則,主要的受益者將是那些偽科學和虛假理論的傳播者。這些理論的動人之處和公眾魅力部分來自於:它們常常披著令人驚嘆的新外衣。「你看,相對論不是也在當時被認為是全新的嗎?」這一辯詞已經變成一種策略,試圖將新奇轉換為優勢。當然,一旦偽科學家門試圖打入某些科學領域,這些領域先前所積累的大量數據就成了主要障礙。實際上,這一障礙也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偽科學家們還有兩個強大的法寶來應付這一障礙。在第二章中曾經討論過其中的一個法寶,即在解釋先前數據時,使自己的理論永遠無法驗證它是錯的,因而就令先前數據變得毫無用處了。 否認先前實征證據的第二個法寶是宣稱這些證據不相關。 193.【「逐漸整合式」的進展模型】首先,科學中不存在任何設計得十全十美的實驗,任何一個實驗,對它數據的解釋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科學家經常不回等到完美或關鍵的實驗出現後才去評估一個理論,而是將評估建立在大量有些缺陷的實驗所呈現的整體趨勢上。 【】 194.【證據集中:在缺陷中進步】每一個實驗都能幫助我們校正其他試驗設計中存在的錯誤,同時 它自身又在接受其他研究對其缺陷的檢驗中得以鞏固。大量的實驗,儘管各自多少都存在不同的缺點,並且實驗技術也各有優劣,但只要能得到相近的結果,那麼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實驗證據得到集中了。 197.【案例】本著證據集中的原則,研究者並不認為承認某個特定研究的缺陷,就否定了關於電視暴力影響攻擊行為所得到的一致結論。 199.人們有時候認為我們只有在實驗室里才能操縱變數,在現場研究中才能探索相關。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 204.「袖手旁觀」現象:在緊急事件發生時,人們不向受害者施助的現象。拉坦和達利(1970)發現,在許多緊急事件發生時,旁觀者會向受害者施助的可能性,會因為有其他旁觀者在場而降低。 204.205.「頻率-效度效應」是指,一個不熟悉但看似有理的判斷,不管是真是偽,僅僅經過不斷地重複,也會增加人們對它的相信程度。 210.科學中得到互相矛盾的數據是家常便飯。這些矛盾數據充其量只不過是說明我們隊奈爾數據缺乏充分的理解。它們可能源於隨機事件(在第十一章中將對此展開討論),或者源於實驗方法上的細微差異。 ……212.從實驗結果中發現造成矛盾的原因必將大大促進我們對某個現象的了解。 213.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可以一錘定音,但每個實驗又幫助我們取排除至少若干個其他的可能解釋,因而有助於我們追求事情的真相。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方法,可讓心理學家們確信其結論是建立在堅實的實征基礎之上的。最後,當研究構念發生變化時,它必須遵循關聯原則;亦即,新的理論不僅必須能夠解釋新的科學證據,而且還必須能夠對先前已存在的數據提供一個解釋。 ================================================== 第九章 別相信一槍即中的「魔彈」 ——多樣原因問題 215.當我們得出變數A和行為B之間有因果關係時,並不意味著變數A就是引起行為B的唯一因素。 217.【交互作用】原因多樣化的觀點引出了另一個重要概念,那就是交互作用。……當影響行為的一個因素和另一個因素共同起作用時,它們對該行為會產生與各自單獨起作用時截然不同的影響。 220.【做單一結果解釋的誘惑】科學工作者的強敵——事先存在的偏見,卻往往使我們忽視了原因多樣性這一原則。 222.在做單一原因解釋時,所產生的一個荒謬現象:在利用單一解釋來鞏固已有的偏見。 ================================================== 第十章 人類認識的死穴 ——概率推理 232.如果人們認為單一個例子就可以使一個定律失效,他們一定認為這個定律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簡言之,他們錯誤地理解了概率定律的性質。即使是最好的趨勢也會有少數的「張三李四」與之背道而馳。 233.當我們面對和過去持有的觀念相矛盾,同時又是強有力的統計證據時,無所不在的「張三李四」總是會立刻跳出來否定這些證據。……這一錯誤的爭論模式之所以被應用得如此頻繁,主要在於人類不知道如何處理概率信息。決策心理學的最新研究表明,概率推理可能正是人類認知的死穴。 235.一旦心理學研究成果和心理治療療效不能再所有情況下都適用時,就常常會引發人們對心理學進展產生極大的失望和輕蔑。 236.當一個社會變得越複雜時,我們就越需要概率思維。 236.學習概率思維技巧的最好方法就是,去認識並警覺人們在用統計推理時最常犯的錯誤是什麼。 【沒有充分利用概率信息】 237.在心理學領域中,有一個發現是已經得到了多次重複驗證的,那就是,有關一個具體事件的信息往往可以完全擊敗比較抽象的概率信息(在第四章中討論的「鮮活性」問題)。 237-240【案例】HIV檢查:……所以對隨機取樣的市民進行任何大規模的檢查,如果檢查出一個人有艾滋病,他是被誤診的可能性,其實是遠遠大於他真的是攜病毒者。 【沒有充分利用樣本大小信息】 241.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較大的樣本總是能夠更精確地估計出樣本母體的真正數值。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指定的日子,較大的醫院由於有較大的樣本,男嬰出生的概率傾向於接近50%。相反,小的樣本總是傾向距離樣本母體的真正數值比較遠。因此,小醫院將會有更多的天數記錄了與樣本母體的真正數值相矛盾的男嬰出生比率。 242.把對幾個鄰居和幾個同事的觀察,以及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一些趣聞軼事放在一起,我們就已經覺得自己有資格對人性,或者「美國人」評頭論足。 【賭徒的謬誤】 賭徒的謬誤是指人們認為過去發生的和將要發生的兩個相互獨立的事物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的傾向。 【案例】然而連續5、6詞都得到紅色的數字後,很多賭徒都迅速的將籌碼專二押到黑色的那一邊,認為下次得到黑色的數字之可能性較高。 246.賭徒的謬誤來源於對概率這一概念的許多錯誤觀念。其中一個錯覺就是,如果一個過程真正是隨機的,就不可能出現有連續重複同樣結果或模式的排列出現。 ==================================================== 第十一章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254.【試圖解釋偶然事件的傾向】人類的大腦已經演化到一個程度,能讓我們不懈地區尋求世界上的事物所存在的各種樣式。對於身邊發生的事物,我們總是想去尋找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它們進行解釋並尋求這些事物背後的意義。這顯然是一個極具生存適應的特點,它使我們能預測世界將會發生什麼事,並且有可能最終可以找到為什麼會出現某一樣式的精確解釋。當然,這種對樣式的探索是科學家的工作,但它並不局限於科學家,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進行著這種探尋活動。心理學家曾經研究 人們這種探尋事物結構的強烈傾向,並指出它是人類智力的特性,而且這一活動是人類在信息加工和知識獲得方面,能取得許多令人震驚的偉大成就背後之真正原因。 然而,人類認識過程的這種極具生存適應性的特點並非十全十美,有時還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障礙。例如,當環境中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人們進行概念化時,還一味地去尋求用概念來理解事物,就是一種不良的適應行為。那麼,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人類認知的這一突出特點上製造麻煩呢?又是什麼東西給我們尋求結構這一過程帶來困擾,以致於阻礙了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呢?對,你猜對啦!是概率。更具體的說:是偶然性和隨機性。 …… 上例中說明一件事決定於偶然性時,並不必然表示它是不確定的,而只是說它是當前無法確定的。例如,說拋擲一枚硬幣是偶然事件,並不是因為當通過測量拋擲的角度、硬幣內的金屬含量以及許多其他變數等,都不可能確定其拋擲的結果,實際上,這些變數的確決定了拋擲硬幣的結果。但是,正是因為在每一次拋擲時,我們沒有比較簡易快捷的方法來測量這些變數,所以才將之視為是一個偶然事件。一次拋擲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它只是在當下是無法確定的而已。 255.世界上的許多事物不能只運用穩定的、系統的因素來完全解釋清楚,至少現在還不能,我們必須求助於在事件中也起作用的許多偶然因素。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樣做不能令人滿意。當然如果這種質疑激勵了我們對一種現象做進一步的探究,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它促使我們匆匆忙忙地區接受某一種解釋,特別是當這種解釋尚缺乏實徵驗證的支持,就已經聲稱它完全可以解釋該事件時,就會給我們造成阻礙。 儘管,有時我們暫時不能找到對一個特定現象的系統解釋,但是我們的不斷尋求概念化的認識加工系統仍然在不停地工作,企圖把無意義的理論強加於原本隨機的數據。 …… 許多金融分析者的思維方式就體現了這一謬誤。 257.【案例】當IBM在下半月真的攀升了,公司就繼續把通訊只發給上月接收到正確預測的800位「客戶」(當然,其中還是400份預測攀升,另外400份預測下跌)。 259.【解釋偶然所造成的虛幻聯繫和控制錯覺】虛幻聯繫現象 ……總之,人們甚至在隨機事件中,也傾向於見到他們所預期的聯繫。 260.【批註】科學是如此可怕的東西,以致不能容忍一絲浪漫主義的信念和感悟。進一步講,這會不會使我們錯失一些大膽設想的潛力呢? 260.試圖去解釋偶然事件的傾向可能源於我們又深切的願望想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控制這些事件的。心理學家埃倫?蘭格研究了【控制錯覺】這一現象。它是指,相信個人的能力能夠影響偶然事件的結果。【案例:彩票,自己抽取的和派發的有不同的心理效應】 261.【公平世界假設】它是指人們傾向於相信自己是生活在一個公平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得到了他/她所應得的報應。研究者證實了,包括在這一公平世界假設中的一惡搞信念,會導致人們對因偶然所造成的不幸事件之受害者不予同情,認為他們是罪有應得。 263.【批註】雖然科學研究需要嚴密的邏輯,常人的成長只靠實證恐怕是不行的。 271.272.在判斷巧合事件時,我們是很自我中心的:人們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巧合比發生在別人身上同樣的巧合,要來得更令他們驚訝。「我們常常認為自己是獨特的、跟別人不一樣的,因而看不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同樣地也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換句話說,我們可能不容易看到,在一個事件或情境中的自己,是可以換成另外一個人的」 272.【精算式預測】在某個領域中,承認偶然因素的作用意味著研究者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預測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確,我們總是會犯錯誤。但有趣的是,承認我們的預測達不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實際上反而提高了整體預測的準確性。這聽起來好像有點兒矛盾,但是事實確是如此:為了減少錯誤就必須接受錯誤。——【】 274.然而,百分之百紅燈戰略所取得的、較高的準確率是要付出代價的:必須放棄要「百發百中」的雄心。這就是接受錯誤以減少錯誤!【批註】這個代價一定是值得的嗎? 276.40年間有100多個研究表明,在幾乎每一個曾經進行過研究的臨床式預測領域(心理療法的效果、假釋行為、大學生畢業比例、點擊治療的療效、累犯問題、精神病住院治療的長短等等),精算式預測都優於臨床式預測。 278.廣為流傳的反精算論點或誤區在於,認為群體統計不適用於預測單個人或事。這種觀點濫用了概率的基本原則……。【批註】但是實際生活的經驗又說明對每個個體都不應從標籤出發來思考問題。當然「反標籤」並不屬於作者所反對的 「偶然化」;但是「臨床」也不是「偶然化」的思維哪 279.【案例】如果你相信「概率在單個事件中不適用」,那你就應該不介意讓醫生B給你做手術。 281.【臨床式預測】臨床領域中的行為預測也可以用同樣的道理,虛構每一事件的複雜度的解釋,可能確實能抓住一小部分不尋常事件,但是必須付的代價是,損失了對大多數時間的正確預測。 284.實際上,如果被試以基本概率來預測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是一個例外,他們會預測得更準確一些。由於認為自己獨具有關自己的知識,因此深信對自己行為的預測會更准一些,結果,這種自信反而使他們的預測更不準了。 285.人們總是認為:「我和別人不一樣,我駕車很安全」——【批註】「過分自信」該如何界定?如何與正常的自信區分?單純用概率來計劃自己的行為將導致另外一個悲劇的極端。 285.【案例】從我們和賭徒的討論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賭徒大體上都能意識到賭博的長期後果是不利於自己的。他們也知道最終輸的會比贏的多,而且永遠都會是這樣。但他們卻不能把這些總體的統計考慮應用到下一局、下一小時或下一個晚上,滿筐滿簍的秘籍、貼士、靈感讓他們覺得,統計學在下一句或下一小時里是派不上用場的。而他們相信自己還是可以預測下一局的結果的。 【批註】現實不是賭局。 286.【當然。。】當然,在這裡有關臨床式-精算式預測研究文獻的結論,並不表示個案研究在心理學中沒有作用,請大家記住,這一章所談的,只是預測行為這一特殊情境。回想一下在第四章對個案研究之價值的討論已經指出,個案信息在引發對重要的、需要進一步探研之變數的關注方面是非常有用的。而這一章中所說的則是,一旦重要的相關變數已經確定,而我們要開始運用它們來預測行為時,測量這些變數,並使用統計公式來進行預測,則是最好的研究方法及程序。 ==================================================== 第十二章 讓人瞧不起的心理學 291.物質至上的文化削弱了許多人的傳統宗教信仰,這些人就開始尋找其他形式的神秘主義來填補這一空檔。 ……當心理學家出來說,用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無法證實超感知現象的存在時,人們感到無法接受。 291.292.它們指責心理學家把這一類的研究課題(超感知)摒除於心理學研究之外是太武斷了。 ……研究領域的出現、擴展或終止是依據理論與方法的自然淘汰規律。心理學家在早前確實曾有一段時間,對超感知領域是懷著極大的興趣的,只是在積累了大量的負面證據之後,才對它失去了興趣。 296.正規的心理療法從來都不會聲稱自己能令病人馬上痊癒,甚至不會擔保治療一定成功,或者誇大其治療的範圍。 【批註】這種現狀在美國也是很泛濫的,看來。 297.食譜式的知識是指那些只知道如何去使用某物,但對其背後運作的基本原理一無所知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識。 298.在這裡,我們看到心理學研究為何會被外界看為是很「怪」的另一個原因:基礎理論的研究與應用研究有很大的差異。 【案例】分子生物學家並不是那種開藥方的人,他不能解答你是要吃兩片還是三片阿司匹林的問題。 300.大眾傳媒的獨特邏輯是,如果公眾對一個特定的心理問題感興趣,媒體就會去「製作」一個故事,而不管是不是真有一個故事可講。當一位科學家告訴一位記者:「對不起,那是個複雜的問題,還沒有相關的研究資料,所以我不想對此發表意見」,這樣的回答絕對阻止不了那位記者去別的地方,繼續尋找答案,指導他/她找到了為止。他/她所找到的,通常是一位不那麼保守的科學家(對心理學問題而言,他/她通常只要找到一個能夠被稱得上是「權威」的人即可),這位人士就一定不會羞於下結論了。 301.當一個科學家不能給他們一段能夠讓他們轉化為煽情標題的言論時,他們總能找到一個可以提供他們所需言論的所謂「專家」。 312.我們應當正視,心理治療的療效是與職業訓練或發放執照無關,這一研究發現。 【行為的內隱理論】我們每個人都有關於人類行為的一些想法或理論。如果沒有這額想法或理論,很難想像我們怎麼能活下去。從這一意義上講,我們都是心理學家,不過是一個個體心理學家。區分出由這種個體心理學和由科學心理學研究素總結出來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2010-01-04 18:23 | 11回應 你認為這篇評論:有用 5沒用 分享到 推薦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看法 林航 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作者說的對。文筆好。但慢慢發現問題,比如,作者按照暢銷書的科普方法寫,讓全書貫穿著和學術風格不同的一種有些怪怪的味道;另一方面,如果科學主義強調太過,肯定是另一種極端,這會讓它陷入危險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或新一代的加入了科學因素的新人文主義、新神秘主義)的論戰中去。...... (1回應)2006-09-01 2/2有用 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作者說的對。文筆好。但慢慢發現問題,比如,作者按照暢銷書的科普方法寫,讓全書貫穿著和學術風格不同的一種有些怪怪的味道;另一方面,如果科學主義強調太過,肯定是另一種極端,這會讓它陷入危險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或新一代的加入了科學因素的新人文主義、新神秘主義)的論戰中去。2006-09-01 00:18 | 1回應 你認為這篇評論:有用 2沒用 分享到 推薦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此書有助於讀者對心理學和心理學研究從理論上建立系... 茶葉棍兒 花幾天時間讀完了《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如何正視心理學》。最近瑣事纏身,很少有機會如此流暢地讀完一本書。之所以流暢,一方面因為書里講的多是本專業的知識,以前已經接觸過多次,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作者的文筆通俗,大道理講的深入淺出的緣故。 如果從研究方法的角度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宏觀,書中更多地從理論的高度來探討心理學...... (2回應)2006-07-03 3/4有用 花幾天時間讀完了《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如何正視心理學》。最近瑣事纏身,很少有機會如此流暢地讀完一本書。之所以流暢,一方面因為書里講的多是本專業的知識,以前已經接觸過多次,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作者的文筆通俗,大道理講的深入淺出的緣故。 如果從研究方法的角度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宏觀,書中更多地從理論的高度來探討心理學和心理學研究。並特別對一些大眾容易對心理學產生誤解的地方進行了詳細闡述。我想這本書非常適合希望了解心理學是怎麼一回事的人來讀,即使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更具體的研究方法之前,好好讀讀此書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如果只了解具體方法而在頭腦中沒有系統的理論架構,就如同一個人沒有骨頭只有肉,是無論如何也「立」不起來的。 全書的內容,其實只要看最後一頁就可以了解大概,一共9條,這裡摘錄一二。 2. 心理學家提出可證偽的理論來解釋他們的研究發現。 5. 心理學家的數據和理論,只有在那些經過同行評審程序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之後,才算是進入科學領域。 6. 實征主義之所以具有系統性,是因為它符合真正實驗研究的兩個特點--遵循控制和操縱的邏輯。 9. 最終發現的行為規律可以說總是一種概率關係。 2006-07-03 21:57 | 2回應 你認為這篇評論:有用 3沒用 1分享到 推薦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看清心理學的真面目 Alex 總體感覺還不錯,雖然個別地方翻譯得有點彆扭。書里提到的對心理學的炒作我很早就想寫點東西了。前陣子,有人在網上向我打聽李子勛,說看了幾期央視的《心理訪談》,很崇拜他,問我要他的聯繫方式。我只記得他是一個網站的特約諮詢專家,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於是我google了一下,了解他的學歷;又在CNKI中搜他的論文,結果連一篇像樣兒...... (18回應)2006-02-13 9/11有用 總體感覺還不錯,雖然個別地方翻譯得有點彆扭。書里提到的對心理學的炒作我很早就想寫點東西了。前陣子,有人在網上向我打聽李子勛,說看了幾期央視的《心理訪談》,很崇拜他,問我要他的聯繫方式。我只記得他是一個網站的特約諮詢專家,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於是我google了一下,了解他的學歷;又在CNKI中搜他的論文,結果連一篇像樣兒點的都沒有。《與「眾」不同的心理學》的前言里說出了我想說的話。我看過幾期張侃老師做嘉賓的節目,至少我能肯定他所說的話不會誤導大眾。在中國,很多搞心理學的人把心理學弄成了大眾眼裡的「玄學」。2006-02-13 12:01 | 18回應 你認為這篇評論:有用 9沒用 2分享到 推薦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 更多書評(共18條)心理學啟蒙 conni 我的心理學啟蒙書。大一讀的,有了點興趣。大二就選修了費俊峰老師的「變態心理學」,從此對心理學的興趣一發不可收。......2010-03-29 教你辨認生活中的心理學陷阱 Tina(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作為一本心理學方法論的心理學普及讀物,《與眾不同心理學》為平常普通百姓介紹了怎樣運用批判性思維技巧,更好的理解心理學的論題及人們周圍世界發生的事情。 序論 批判性思維是能夠獨立評價心理學信息所必須掌握的。即使若干年後學習者不再記得心理學入門課程中的內容,但他們仍然可以運用本書所涵蓋的基本...... (2回應)2010-01-26 6/7有用夢幻雙魚的與眾不同 Mè↘(ㄅ傷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作者:(加拿大)斯塔諾威克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 本書介紹了心理學研究的本質、內容、科學方法和社會意義,它以深入淺出、充滿睿智的論述去糾正人們對心理學的誤解,幫助讀者了解心理學的真相。可以說它是一本引導「消費者」認識心理學「文化產品」的指南,故定名為《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本書對......2010-01-20 心理學是門科學 一格(Foundation) 心理學是門科學:它是系統的實證主義,產生大家共有的公開知識,並對可解決問題的研究。 首先,基於系統的實證主義是指科學理論的產生是有系統化的觀察數據來支持。其次,科學通過重驗這一機制來實現其可公開驗證性,因此科學上的發現都會首先發表在有良好同行評審機制的刊物上。 再次,科學上講的「可解決的問題」通常是指「可......2010-01-15 不只是心理學 Lonely(Let"s begin) 這本書我讀起來還是挺累的,可能想的比較多吧。 對我來說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前面幾章關於科學及其研究方法的論述,包括可證偽性、可操作性、相關和因果還有見證和個案這幾章。這幾章的內容能幫助人建立一個理性的思維過程,排除原有的一些錯誤觀念的影響。尤其是可操作性的概念,讓我瞬間對理性與感性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以前只覺得......2009-09-30 > 更多書評(共18條)"與「眾」不同的心理學"論壇 · · · · · · 中文版下載 來自Kidult 4 回應 2010-07-27 不要總是像怨婦一樣抱怨 來自wu yuntao 8 回應 2009-12-25 絕對的高屋建瓴 來自周郎 1 回應 2009-03-31 求英文原版pdf 來自朱嬌美惠? 1 回應 2009-02-17 哈哈,這個書我們老師強烈推薦的哦 來自思農 1 回應 2007-05-23 在哪兒買這本書? · · · · · · 2本二手書欲轉讓 (1.00 至 45.00元)> 點這兒轉讓 有2826人想讀,手裡有一本閑著?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以下豆列推薦 · · · · · · (全部)『只讀經典』思維改變生活(原「心理學改變生活」) (劉未鵬(pongba)) 『只讀經典』思考的技術與藝術(原「學會思考」) (劉未鵬(pongba)) 廣告人必讀書系 (齙牙) 心理學必讀好書 (lovepotato) 理解心理學 (暖魚) 誰讀這本書?EE今天下午想讀tags:心理學 心理 研究方法 與眾不...奇拉說:今天下午讀過e-island今天上午想讀清楓今天上午想讀> 147人在讀> 581人讀過> 2826人想讀喜歡這本書的人常去的小組 · · · · · · Andrea Bocelli (309) 愛恨交加的兩代關係 (445) John Mayer (972) 許紀霖 (341) 佳文共品 (640) 江湖夢~角色扮演 (431) Vim (4983) Google Maps (817)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決定一生成敗的態度是什麼? | ?「余莉開講」第12講上
※最重要的關係 | 如何找到愛上真實的你的人
※為什麼日本會產生被原子彈轟炸後的怨婦心態?
※《北京女子圖鑑》:有野心的女人,活得更明白
※婚戀心理:讓男人一生為你著迷的5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