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血糖「安全達標」的武器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診斷技術的日益進步,糖尿病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肆虐著全球。它不但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在研究報告中指出:2007年全球成年糖尿病人數約為2.46億人,到2025年全球人數預計將達到3.8億人,而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僅城市就已達4000萬。其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佔有絕大部分比例。
2型糖尿病多是因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而致,而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島素分泌缺陷卻佔主導地位。再加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合併有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等等併發症,所以治療上一般要使用胰島素。
胰島素種類繁多,作用特點各異,而理想的胰島素治療應該符合生理性胰島素的分泌情況。生理性的胰島素包括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生理胰島素可抑制肝糖原的輸出,抑制兩餐間和夜間血糖的升高,使血糖保持平穩;餐時胰島素可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和儲存,並抑制肝糖原輸出,抑制餐後高血糖。但是很多患者對注射胰島素有恐懼或抵觸心理。的確,胰島素注射既沒有口服藥物方便,也會增加皮肉之痛,更重要的是胰島素會導致低血糖反應,而很多患者會出於對低血糖的恐懼而以犧牲血糖控制為代價來減少低血糖的發生。去年剛剛公布的ACCORD研究也發現強化治療組死亡率明顯高於標準治療組,這其中低血糖可能就是罪魁禍首。而相比年輕患者,老年患者往往更容易發生低血糖,可能和老年患者肝腎功能下降,降糖葯在體內清除速度減慢以及老年人機體調節功能減退等有關。同時,很多老年患者中樞神經系統未能識別血糖降低,神經遞質未釋放或釋放不足,組織對神經遞質的反應性減弱等,未能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即使在血糖很低時也不出現癥狀,容易漏診或誤診,從而延誤治療和/或搶救,導致昏迷甚至死亡。這樣就會因為一次嚴重的低血糖事件而抵消了一生維持血糖在正常範圍內所帶來的益處。所以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安全降糖」,而不是「嚴格降糖」,在安全的基礎上儘可能讓血糖控制達標,以避免或延緩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在使用胰島素時一定要嚴防低血糖的發生,尤其要防止夜間低血糖,因為夜間發生低血糖更難察覺,也更危險。
在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中,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多與基礎胰島素的使用有關。傳統的基礎胰島素低精蛋白鋅胰島素(NPH)有夜間低血糖風險大、不希望出現的峰值及空腹血糖難以控制到正常等缺陷;而預混胰島素同樣會使夜間低血糖的危險升高。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的問世彌補了上述缺陷,它具有起效快(2~3小時)、作用無峰、持續時間長(24小時)等優點,是理想的基礎胰島素。甘精胰島素不僅安全,而且使用靈活方便,所以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安全達標」的武器。
推薦閱讀:
※餐後血糖不達標?按這三步走,有效!
※血糖高飲食應注意什麼
※高血糖早飯怎麼吃?
※降血糖吃這5種蔬菜 防治糖尿病有大功效!
※吃穩血糖打敗糖尿病,糖友不能錯過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