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9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請掀開經本第六面,經文的第五行。第四段是「師子座嚴」。佛在這部大經,一開端給我們說明毘盧遮那佛的依報莊嚴。在種種莊嚴當中,特別給我們介紹地的莊嚴、樹的莊嚴、宮殿與寶座的莊嚴,用意非常之深,可以說將整個華嚴的境界都在這裡面顯示出來了。華藏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無二無別,種種莊嚴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而大地是表我們的真心本性,心地法門,所有一切依正都不能夠離開大地,說明萬事萬法不出一心。我們看到如來果地上依正莊嚴,就要想到怎樣修學,我們的性德才能夠顯示出來,與諸佛如來果報等齊。諸佛如來他們的建樹,如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立功、立德、立言,這是中國人認為的三不朽。而實際上,世間人做這個三不朽並不徹底,也不究竟,唯獨諸佛菩薩他們的立功、立德、立言是真正的三不朽。為什麽?樣樣事情都稱性,樣樣事情都與「大方廣」相應。這是寶樹的莊嚴。宮殿是讓我們身能夠安居,宮殿裡面表法雖然眾多的義趣,但是總是以慈悲為本,大慈悲心遍覆九法界一切眾生,幫助這些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慈悲是菩薩宮殿,也就是慈悲是佛菩薩安心立命之處。佛菩薩心安住在哪裡?安住在大慈大悲。
今天第四段給我們講獅子座。為什麽不說別的,要說座?佛法是師道。師道我們就明瞭,老師給學生上課,古時候跟現在不一樣,古時候老師上課,不管是佛門還是世法裡面,老師都是坐在那個地方教書。不像現在,現在老師是站在講台上教書,學生是坐在那裡聽,從前這是大不敬,那還行嗎?老師要坐著,而且要高坐,尊師重道。在古時候,一個老師教的這一班學生大概最多也不過十幾個人,十五、六個人大概已經到了飽和點,不可能再多;少的學生,三、四個,五、六個。從前也沒有黑板,也沒有特置的教室,就是一般的書房,學生多了多擺幾張桌子。所以老師在上座。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也是採取坐著講。現代這個時代不一樣了,我們也得要隨俗。在中國的習慣一定是請法師上座,不但是講經,講演、講開示也都會給法師設一個講台,設個座席。可是在外國就沒有,在外國講台上講演的多半是站著,諸位在電視裡面常常看到,像美國總統發表文告、演說的時候也是站在那個地方。那個講台很小,大概只有我們擺書架這麽大,聽眾倒是很舒服,坐在那裡聽。諸位想想,國家的領導人,一個總統,他的權威怎麽能夠樹立?領導這個國家,教導老百姓,自然比過去要艱難得多。
現在的潮流是民主時代,民比哪個都高,這是我們在形象上都看到。在從前,民間所有的建築物不能高過官府。你這個地方,一個都市的市政府,你的房子要高過市政府,市長的權威沒有了;你的房子高過總統府,總統的權威也沒有了,所以它有一定的高度。現在我們看每個都市,高樓大廈都比市政府高好多倍。時代不一樣了,可是那個影響,這種原理原則還是沒有變。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很清楚,但是今天真正知道這些道理、事實真相的人愈來愈少。所以此地不說其他,特別要提老師講經說法的座位,這個座位稱為「師子座」。請看經文:
【其師子座。高廣妙好。】
這是一小段,這一小段總說形式的殊勝;實在講,這就是說依報隨著正報轉。形式之殊勝是說法人的智慧、德行、權威,與這個座不大相干。所以稱為師子座,不是座位上凋刻著獅子,不是這個意思,沒這個意思,而是形容這個說法人是人中師子。師子是比喻,佛在經上常說,在一切動物當中獅子是勐獸,所謂「獅子一吼,百獸腦裂」。我們看到獅子叫的時候,小動物聽到那個音聲都發抖,都跑不動,牠有這樣的威力。以這個來形容諸佛菩薩說法無畏,能降伏一切邪魔外道,他有這麽大的威力。形容說法的人為「師子」,他坐在這個地方就叫做「師子座」。
『高廣妙好』這四個字是形容。從事相上看是形容寶座,形容這個講台、座位,實際上是形容說法人的德行,他的智慧、德行。佛說法根據什麽樣的原理,能有這樣大的威力?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佛說法以法空為體,也就是說佛證得二空真如,人我空、法我空。得二空真如,你還有什麽畏懼?這稱之為「人中師子」,說法無畏。契入二空真如,這是真正的無上之法,說他是高;不但至高無上,而且是深不可測,性德圓滿的顯露出來,這是「高」的意思。「廣」是講廣大,他的智慧廣大,他的說法廣大,大而無外,無有邊際,廣的意思。
第三個字「妙」,妙是說佛說法的善巧方便,就像我們在這個地方讀到這部《華嚴經》一樣,即事而真,完全在事相裡面表顯甚深的義理。於是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經典裡面所講的六塵說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佛家講四威儀︰行、住、坐、卧。無論我們過的是什麽生活,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在一天生活當中,坐的時間確實佔的比例很大,坐要舒適,坐要講究。中國過去這些寶座都是上好的木材做的、製造的。上好的木材,諸位要曉得,一般人所講的「氣」不一樣,人有氣,物也有氣,練氣功的人講氣,我們佛法裡面講光,放光,物也有光,上好的木材那個氣就旺,人氣也旺,他所用這些器具的氣也旺,這是器具為什麽要選擇的道理就在此地。萬物都能滋養身心,能養身,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心理。所以這個座要寬、要大,心量就不一樣了。座位很窄小,擠得很難過,你就曉得他那個心情就不能夠開放,就很難受。因為坐的時間長,所以座位設計就用不少的心思。實在講,現在人這個座似乎是比古時候人要考究,其實要對養生之道來說不如中國古人。絕對不是說中國從前的古人沒有想到軟的座位,這個坐得多舒服,中國的座位都是硬板凳,睡覺是硬床,這個比外國人有學問、有經驗,這種設計實在講是最健康的用具。
中國人跟外國人,諸位仔細去觀察你就曉得,外國人大概到六、七十歲,我們在美國看得很多,背就駝了,腿也沒有力量,就顯得衰老。什麽原因?坐沙發,人一坐下去就陷下去;睡的是軟床,他這個身體怎麽會健康?中國人,你看這個硬板凳,睡硬床,好像是不舒服,健康長壽。非常有道理,幾千年的文化傳統,現在人講,有它的哲學在其中,哲學就是智慧。美國的歷史才二百年,哪裡能夠比得上中國?現在它發財了,富了,我們沒有它富貴,但絕對不是說富人樣樣都是對的,不見得。樣樣都是對的那是經驗豐富,悠久的文化傳統,所以對於身心健康決定是有幫助的,養身、養性。中國傳統這些學術,如果我們要是把它捨棄,實實在在是可惜。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經驗,累積幾千年的智慧經驗,我們如果能相信,不懷疑,以這個基礎才能真正幫助我們過幸福美滿的一生。何況佛給我們一開導,我們才知道事事物物裡頭顯示出真如本性。禪宗裡面明心見性,見性之後,老一輩的這些大德們往往來測驗測驗他們,考一考他們。你見性了,在哪裡?什麽樣子?真正明白人,隨便拈一物表示一下,老和尚點點頭:沒錯!沒有一法不顯示圓滿的性德,所以見性之後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道是什麽道?無上菩提大道;無上菩提大道在哪裡?就在日用平常,沒有一法不是,所以即事而真。
「好」是美好、圓滿的意思,就是絲毫的欠缺都沒有。高廣妙好,事上是說這個寶座,寶座設計得高廣妙好;內裡面是讚歎說法之人,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達到這個標準。所以第一句裡面所講的其師子座「高廣妙好」,這四個字也就是說法人的標準。今天我們有許多年輕的同修在此地研習經教,學習講經,經要講得好,好的標準在哪裡?就是這四個字,智慧高廣、方法妙好。方法妙好可以學,李炳南老居士傳給我們《內典講座之研究》就是妙好的基礎,但是高廣沒有法子,高廣是你自己要解行相應,你才能做得到。有解無行,達不到高廣;有行無解,也達不到高廣;一定要行解相應,才能達到高廣。自己一定也要像佛一樣契入法空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常說的證得二空真如,高廣你就得到了。
下面有六句,說「體德圓備」。請看經文:
【摩尼為台。蓮華為網。清淨妙寶以為其輪。眾色雜華而作瓔珞。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寶樹枝果周迴間列。】
這六句。座位的中心叫『台』,通常我們一般道場裡面說法的座位是三尺見方,方的三尺,當中這個地方是台,一般高出一些。出家人,在家居士講經也是一樣,升座講經多半是盤腿而坐,盤腿坐後面要坐高一點,這個高出的地方是台。這個地方說台是摩尼,台座是摩尼,這是我們身體坐在這個地方,整個力量就落在這個中心,也就是我們坐的力量依在這個地方,把它比喻作摩尼。『摩尼』是寶,摩尼能放光。這個光是隨著外面光源,它是一種反射光,它自己本身並不放光,反射光。光源不相同,它反射的色彩不一樣,這個現象我想諸位同修都知道。你們看到寶石,金剛鑽寶石,為什麽那麽貴重,光彩奪目?它不是自己發光,本身沒有光,隨著一切的光源,反射的光非常之美。也比喻說法,說法的人有真實的智慧。真實的智慧,《般若經》上所講的根本智,「般若無知」,無知那個根本智就好比是摩尼之體一樣;它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就像摩尼珠接觸到光源,反射的光不一樣,那個反射的光千差萬別,叫後得智。佛為一切眾生說法,佛有沒有法可說?佛說他沒有法可說。眾生就像光源一樣,佛就像個摩尼珠一樣,眾生有感,那個感就是光,眾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感應道交。眾生的感千差萬別,佛的應也千差萬別,所以佛給我們說出種種的經教。
不要說毘盧遮那,說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一切眾生說這麽許多經教,而這些經教確確實實都是從感應當中顯現出來。感應有兩種︰有顯感,非常明顯的,像在大會當中聽眾向世尊請教,提出問題來請教,這是明顯的;還有一類是冥感,心裡頭有疑沒說出來,可是眾生起心動念佛就知道,佛明顯的給你說出來,冥感顯應,佛給你說法,顯應。有顯感顯應、冥感顯應,還有一類顯感冥應,聽經當中有人向佛菩薩請教,佛菩薩聽了之後一句話不說,那個請教的人豁然開悟了。並沒有說一句話他就開悟了,這是冥應,顯感冥應。還有一類是冥感冥應。感應道交有這四種形式。摩尼為台表這個意思。
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摩尼所表的是法空之體,這是佛菩薩講經說法真正的依據。我們常講你這個理論、你這個說法根據什麽說出來的?佛菩薩是根據二空真如。所以我們如果說法,如佛菩薩說法如獅子吼,你要不證得二空真如,你怎麽能做得到?我們想要證得二空真如,你現在就不能不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才曉得放下是對的,這種堅固的執著錯了。佛為什麽有這樣大的智慧?有這麽大的能力?他徹底放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絲毫都不染著,他才有這樣圓滿的智慧、無盡的善巧方便。
第二句『蓮華為網』。網是外相,寶座的四周用蓮花圍起來,像網一樣,這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圖桉,莊嚴寶座。蓮花也表法,表出污泥而不染。座體是摩尼,周圍蓮花,摩尼表法空,蓮花表無染,清淨不染;心地果然做到不染,這就叫坐蓮花的寶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每個人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極樂世界的蓮花誰去培養?給諸位說,是自己去培養。西方極樂世界確實不可思議,正報無量壽,依報也是無量壽,樹木花草長青,沒有凋零,也沒有落葉,樹枝也不會枯,跟阿彌陀佛一樣,都是無量壽。唯獨七寶池裡頭的蓮花不是的,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所看到的,只有蓮花有生有滅。那是什麽原因?因為蓮花不是阿彌陀佛栽的,不是他種的,蓮花是十方世界發心求生到極樂世界,你發這個心,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經上說得很清楚,蓮花上還有你的名字。你用功很勤,功夫得力,得力就是心地清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其他的萬緣放下,心清淨。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年比一年清淨,七寶池的蓮花就愈來愈大,光色就愈來愈好,將來往生你就住在那裡面。如果你念佛有夾雜,你那個花就不純,有污染,光色都不好,黯然無色。如果你退心,你改學別的法門,或者參禪去了,或者念咒去了,花就枯死,就沒有了。所以只有七寶池裡面看到花開花謝,花開那是念佛功夫成就了,往生,往生花就開了。花還沒有開,含苞還沒放就已經枯死,就知道那個人不是退心就是改修別的法門了。蓮花在這裡是表法的。
我們自己要全心全力去養七寶池自己的蓮花,那是真的。世間人不管什麽,不要去跟他比,那個沒用處,怎麽比,到後來都是一場空,都落空。唯有比蓮花大小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經上所講的那個蓮花,小的有十由旬的、百由旬的、千由旬的,大小不一樣,光色不一樣,修行人功夫不相同。我們在這個世間除了念佛之外,每天三餐飯能吃得飽,衣服可以遮體、可以穿暖,有個小房子能遮避風雨,足夠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自己在這個世間身心清淨、一塵不染,身就是蓮花,你的住處、你的座位都是蓮花座;你出去走路,步步都是踏著蓮花。我們凡夫見不到,有神通的人看到。你步步都是踏在蓮花上,舉足、下足就是念頭生、念頭滅,念頭生也不染著,念頭滅也不染著,就好像舉步、下步都是清淨無染,與二空之理相應。
第三句『清淨妙寶以為其輪』。這個輪是座位的中心,不管它有沒有輪相,輪是從中心,它有個中心點,中心往外面輻射,有一個周圓。通常設這個座,如果用寶座來表法,這個設計是很完美的。這個輪就是前面講的台,台是講高出,輪是講這個台的形狀是圓的,座位中心是圓的。如果沒有台的做法,通常我們擺一個蒲團,或者我們現在講擺一個坐墊。蒲團多半是圓形的,圓形的蒲團擺在座上做為坐墊,這就是輪。所以這一句我們可以把它看成現在的坐墊,現代人講的坐墊,圓形的坐墊,它表圓滿,圓代表圓滿;又表清淨,清淨圓滿的意思。坐墊一定要很清潔、很整齊,它才能象徵這個意思。表說法的人智慧圓滿、德行圓滿、才藝圓滿、善巧方便圓滿,表意很多、很豐富。
再看下面這一句,『眾色雜華而作瓔珞』。瓔珞是裝飾品,使寶座看起來格外的美觀,用花、用瓔珞來裝飾。這裡面也是表法,同表智慧,表他的德能、表他慈悲。慈悲用現在的話來說,關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感化一切眾生,都是垂布的意思,瓔珞在寶座四周圍垂下來。底下這一句,『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這些裝飾品是一種高度的藝術,在中國古代處處可以見到,宮殿樓閣可以見到,桌椅也可以見到,凋一些浮凋,人物花草。寶座裡面也有莊嚴,也凋刻這些東西,顯示出無處不莊嚴,所以說是「體德圓備」,這四個字在這個地方就統統給我們顯示出來了。
而它的含義是講二空真如,包含世出世間一切的現象。佛界是一真法界;凡夫界裡面,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佛如來所證得的二空真如之理,就在這些事事物物當中顯示無遺。所謂理即是事,事即是理;性即是相,相即是性;理事不二,性相一如。理跟性是空寂的,實在講我們六根接觸不到的;事跟相是很明顯的,我們六根能夠接觸得到。接觸到相,理在其中、性在其中,見相就是見性,見事就是明理。入這個境界就是證得二空之理,通達一切事相,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們講的兩種智慧,根本智、後得智都現前了,智慧現前就是成佛。本經後面講佛十種身,第一種叫菩提身,菩提是朗然大覺,你對於事理、性相都通達、都明白了,你覺悟了,覺就是佛菩薩,不再叫凡夫。所以明白人,見相就是見性,即事就明理。這是這一句裡面所含的意思。
末後這一句,『寶樹枝果周迴間列』。這些寶樹不是外面的,外面的寶樹前面第二段講過,這個地方的寶樹是師子座上凋刻的這些寶樹,「周迴間列」。或者我們可以說師子座周邊的,像我們現在這個講台,我們講座後面布置這些樹木花果,這個也行,這個不是我們講堂外面種的樹,也是屬於這兩句經文所包括。現代人能夠想到,古時候人也有,盆栽的歷史很久了。過去人講經,可能講台旁邊也有很多盆栽。沒有盆栽呢?用屏風,屏風上面畫的這些畫也非常講究。我們底下樓裡面五百羅漢大屏風,你們諸位看到,裡面寶樹枝果周迴間列,在屏風裡可以看到。這是講座位周圍的擺飾,莊嚴寶座。這裡面所刻畫的,有佛菩薩講經說法,有佛菩薩在坐禪經行,許許多多都是經典上所講的故事(我們現在人講故事,佛法裡頭術語叫公桉因緣),用這些藝術、造形把它表達出來,讓大家接觸之後,你看到之後,你聽到之後,自然就能感動、就能夠覺悟。
《華嚴經》裡面的說法跟其他經確實不一樣,這個學了之後,我們六根,《愣嚴經》上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那不假,為什麽?六根都聰明了。以前看東西,獃獃板板的看了不知道什麽意思;現在一看,裡頭無量義。你看花,花有無量義;看水,水有無量義;看樹,樹有無量義,乃至看一塊石頭、看一粒微塵,裡面都是圓滿的無量義,你豈不是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嗎?所以用寶樹枝果。樹表什麽意思?枝表什麽意思?果表什麽意思?前面都說過了。樹的身表智慧,樹的枝幹代表五度,葉代表定,花表菩薩因行,果表菩提涅槃,都是整整齊齊排列在樹間。這就是顯示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表這個意思。菩薩妙法樹,隨因感果,這才能夠普度眾生。菩薩大慈大悲,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應說什麽法他就說什麽法。凡聖同居,周迴間列的意思。菩薩在沒有成佛的時候,度眾生是修學的一個主要課程。為什麽?世間人常講教學相長、師資道成,老師教學生,學生也幫助老師,學生在資助老師。如果沒有這些學生問問題,老師有的時候智慧透不出來;有人這一問,這下突然明白了。沒有人問,他還在無明裡頭;一問,把無明問掉了,他才會突然想到這些問題,突然覺悟這些問題。所以菩薩要不教化眾生,怎麽能成佛?你說為什麽不能成佛?他的後得智不能圓滿,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他根本智得到了,後得智沒有,後得智一定要教化眾生,一定要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
由此可知,說法度眾生這樁事情,不是只有出家人做,在家人也要做。問你,你要不要成佛?你要不要成就圓滿的智慧?不能成就圓滿智慧就不叫做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要想成就圓滿的智慧,沒有別的法子,《華嚴經》到末後,這不是佛教你,佛沒法子教你,最後是什麽樣子?參學。參學就是接觸廣大的群眾,向群眾學習,這是參學真正的意思。無論什麽樣的人物你都要接觸,你不接觸,你的智慧從哪來?不但一切人物要接觸,一切人要接觸,一切動物也要接觸,你不接觸這些動物,你就不了解這些動物的習性,那你智慧就不圓滿。不但動物要接觸,植物要接觸,你不接觸這些植物,你對它不了解,換句話說你就沒有辦法培養它,沒有辦法照顧它。不僅是植物,連礦物都要接觸,你都要去了解它、明白它。然後才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才能成佛。所以向群眾學習,群是一群一群的,眾是眾生,動物、植物、礦物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你想想哪個地方不是菩薩學處?哪個時候不是菩薩學處?菩薩真的是萬德萬能,正是四弘誓願所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真的是無量,無量不是形容詞,確確實實是無量。
可是我們現在特彆強調老實念佛,一門深入,不勸大家廣學多聞,是什麽原因?我們廣學多聞的條件不具足。你要問什麽條件不具足?第一個壽命太短,換句話說時間不夠用。不要說其他的條件,單單就是這一條,你想想看,我們要想展開向群眾學習,你能辦得到嗎?大概學的萬分之一都不到,壽命已經到了,豈不是真的叫掛一漏萬!因此這些祖師大德們才勸導我們。我們把這些事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再想想自己的能力,實實在在辦不到,那就選擇一門深入,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得無量壽,那我們這條件夠了,有的是時間。法門無量,我們壽命更是無量,這才能成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是去享福,如果是去享福那你錯了;往生到那個地方就是要得無量壽,無量的時間、時光讓我們修學無量的法門,我們求生淨土真正的目的在此地。下面第三小段:
【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十方諸佛化現珠王。一切菩薩髻中妙寶。悉放光明而來瑩燭。】
這兩句說的是作用,作用廣大。前面一句是說「淨寶出光」,這個出光,在佛法裡確確實實本身放光。西方極樂世界六塵都放光,連地都放光,光明世界,佛經裡頭也稱為「大光明藏」,沒有一樣不放光。為什麽?性德變現的,性德本身就是一個發光體,焉有不放光的道理?華藏世界、極樂世界、諸佛淨土是法性身、法性土;我們今天居住這個世界六道輪迴,甚至於比我們這裡更差的環境,餓鬼、地獄、畜生,它們環境比我們差得太多太多,生活苦極了,我們要問:這些依正二報是不是性德的流露?是的,沒錯。為什麽我們這裡六塵不放光?佛在經上講得好,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這個世間珠寶、金剛鑽自己都不能發光,原因在哪裡?我們自己這個身體沒有放光。你看經上所說,佛有常光,常光不是放光,常光。我們畫佛像,把佛的頭頂上畫一個圓圈、圓光。佛的身體也有光,這個光多大?經上通常告訴我們一尋(八尺)。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大概他這個光八尺到一丈,這樣的光,這個不是放光,自自然然就有。我們現在的光跑哪裡去了?佛有我們也有,佛能我們也能;現在我們看到經上佛能我們不能,佛有我們沒有,原因到底在哪裡?我們的心性被污染了。雖然被污染,我們性德的光明還在,不是那個光沒有了,光被障礙住,所以透不出來。我們身光被障礙住了,我們依報環境光也沒有了。所以哪一天,我們自己這個障礙去掉,身體就放光,然後看到六塵境界統統都放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事實真相。
發光體我們稱之為寶,你看這是淨寶。所以最重要心要清淨,清淨心就是真心,不清淨是妄心。妄心,光就沒有了,光就被障礙了;心地清淨,光就又透出來了。我們今天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起心動念有是非人我、有貪瞋痴慢,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是污染,真心本性裡面原來沒有這些東西。禪宗六祖惠能說得好,「本來無一物」,真心本性裡面本來無一物,有一物就錯了,就是污染,有一物就是障礙,將我們自性裡面智慧德能,乃至於依正莊嚴的相好統統被障礙住,你說這個損失多大!雖然在六道,雖然在三途,性德沒喪失,這些嚴重的障礙把他的智慧、德能、相好都障礙住,不能讓它現前,這是事實。
經文裡面講『摩尼光雲』,雲這個意思前面說過。淨寶出光,就像雲彩涉入山峰一樣。我們在高山上看到雲海,雲海也很壯觀,也很好看。相有體空,它是一個不真實的境界。所以佛在此地用這個字來形容事實的真相,讓我們從這個字裡面悟入。法空就像雲海一樣,山峰就像十法界依正莊嚴一樣,雲海在山峰之間自在的飄來飄去。這個景觀,現在的人很喜歡欣賞,你看到外面觀光旅遊,中國這些四大名山都能看到這種景觀,不知道表法的意思。如果你要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就不是單單在欣賞風景,你是在那裡修道,真正在那裡修菩薩行,修無上道。二空真如就像這個現象。
「一一智中知一切法」,一切法是事相。二空真如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在那裡?沒離開事相,跟這些事相交融。現在我們佛教裡面,世界通用的教旗就用這個來表法,教旗一共是六條,從上到下一共是六條,六條裡面有五條是單色的,這五條單色的代表五度,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代表這個;後面有一條是雜色的,這五種顏色統統都有,代表般若。般若在哪裡?般若在五度裡。也就是說,事相裡面如果沒有智慧,那就是沒有理。事裡頭沒有理,相裡頭沒有性,那怎麽能成立?所以教旗是從這個表法的意思來設計的。我們做佛弟子,這是我們一個標誌,它的表義我們要懂得,有人問,我們要能夠說得出來,表菩薩六波羅蜜。這六條寬窄要一樣,現在我們看到有些做得不如法,雜色的這條做得特別寬,這個沒有道理,這就不平等,六度一定是寬度完全相等。如果做得太長,那個意思就不對,有橫有豎那就不對,那就不能代表前五度跟般若度。我們另外想一個法子來講,佛法我們常講「五乘佛法」,或者華嚴宗裡面講「五教」,那五種顏色五條,可以表五教,它有橫有豎,這五教橫遍十方、豎窮三界,行,也能講得通。可見這個表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能說得出道理出來,行!就好。顯示出法沒有定法,你只要能悟出一個道理出來就行,這個理有淺深、有廣狹,看各人悟入的程度。
一一法體裡面顯示出二空真如。任何一法裡面,佛菩薩都能見到人我空、法我空,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心經》上說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個妙用才完全顯示出來,就是我們現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真相。了解真相之後,你就跟諸佛菩薩一樣遊戲神通,你的日子怎麽不自在,怎麽不美滿!有受用,沒有得失。世間人,佛常講顛倒、可憐憫者。他顛倒在哪裡?他有執著,沒有受用,這不顛倒了嗎?他真的能不能執著到?執著不到,能執著的是空的,所執著的也是空的。《金剛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明白,佛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執著的是心,能執著的不可得,你所執著的這一切萬事萬法因緣所生。凡是緣生之法,沒有自體,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所執著的也不可得。能執著、所執著都不可得,都不可得就顯示出二空真如。人我空,這是對能執著上說的,法我空是對你所執上所說的。這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一語道破,這就是所講的看破;看破之後再不執著,那就是放下,不分別、不執著,放下了。放下之後,你的生活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諸佛如來得大自在,你也得大自在。無論現前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沒有不自在的,你如果是富貴,你在富貴裡頭得自在;你是貧賤,貧賤裡面得自在。富貴跟貧賤沒有關係,自在是一樣,沒有差別,自在是平等的,富貴貧賤是差別的。《華嚴經》裡,差別裡頭有平等,平等裡面有差別,所以五周因果給你講差別因果、平等因果。所以相上有差別,受上是平等的,受是受用,受用是平等的,這叫真平等;如果是在事相上平等,受用不平等,那個平等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說一一事法、一一事相都顯二空真如。於是我們才能夠體會到、才能夠真正相信,如來的智慧是真的究竟圓滿。萬德萬能、究竟圓滿不是讚歎的話,是真的,確確實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要想恢復自性圓滿的智慧德能,學佛就是干這樁事情。智慧德能不是學來的,不是從外頭得來,是自己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把那些障礙去掉而已。修行就是去障礙;換句話說,去妄想分別執著。你要真干!執著捨掉,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就是虛妄的執著變現出這個幻相。再能把一切分別捨掉,十法界就突破,十法界是從分別裡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分別妄想執著斷掉,你就證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一真法界就在現前,你得一真法界的受用,你的受用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也許諸位要問:你這個講的還是理,事還是不行。再告訴諸位,理悟了之後,事變了。事上怎麽變?我們世間人常講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這個地方起變化,你的相貌改變了,你的體質改變了,這個變化就太大太大。你現在是凡夫,你要養這個色身,天天用盡心思,到處去請教,要吃什麽補的東西、什麽營養的東西身體才能健康。如果你要是見到性了、明白理了,給諸位說,你一天喝一杯水營養都足了,哪要那麽麻煩!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這些學生們日中一食,講求什麽營養?到外面去托缽,給什麽吃什麽,一個個都健康長壽。為什麽?體質變化了,心地清淨。清淨心,身體就放光,真的放光。放光?沒看見。沒看見是不讓你看見,為什麽不讓你看見?讓你看見你害怕,這個大概是妖魔鬼怪來了,趕緊遠著些。凡夫福薄,佛雖有身光,他要把它收斂起來。
所以佛法始終以教學,用這種方式來教化眾生,不以神通感應。為什麽?因為神通感應,妖魔鬼怪也有,魔也會放光,他會變戲法。如果佛用放光現瑞這種方式來教化眾生,魔變這個境界,我們就沒有辦法辨別,邪正難分,溷淆視聽,這個對於佛法的弘傳、佛教化眾生有很大的障礙。所以佛自己做一個榜樣。佛確實有身光,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一般人看不到他放光,收斂起來了,偶爾放光那有特別因緣,接引一類的眾生,有此必要,佛才展現。由此可知,我們的修行重點、關鍵還是個清淨心,正是此地講「淨寶出光」,寶就是心,心地,淨寶就是清淨心。清淨心是寶,清淨心出光,清淨心起作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佛法裡面常講實智、權智、中道智,《華嚴經》上都用十來表法,講智也說十種,其實細說是無量無邊的智慧法門。這是經文裡面「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希望我們要細細的去體會。
後面這一句,『十方諸佛化現珠王,一切菩薩髻中妙寶』。佛是果地上,是老師、是教主,菩薩是學生,是佛的法侶、法眷屬;《華嚴》會上稱為主伴,佛是主,菩薩是伴。這也是互相的發揮。佛化摩尼,教化眾生,所以佛寶在十方能作佛事。佛寶是什麽?寶珠是表法的,真正的意思是什麽?覺正淨三寶,這是摩尼寶珠,能做一切破迷開悟的佛事,佛事就是教學,教化眾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菩薩初成佛的時候,自自然然感得一切諸佛現形來給他灌頂,一切菩薩來親授敬養,這示現初成佛的時候。諸佛如來為什麽這麽做?這是諸佛如來對你的嘉獎。諸佛如來的本願滿足,一切諸佛都是希望眾生快快成佛,你今天果然成佛,他怎麽不歡喜?成佛好像我們世間讀書畢業典禮,授予學位,他一定要來參加,要來道賀。諸佛如來來道賀,來恭喜你,你今天成佛了,你今天入佛位了。所以現形灌頂,灌頂就是道賀的意思。菩薩呢?菩薩來親近你,菩薩他還沒成佛,他要求佛教導,所以菩薩來親近,菩薩來供養。親近老師總要帶一點禮物,禮物是表自己一點恭敬心,不在禮物的厚薄,是表他的恭敬心。所以這份禮物隨著各人自己的力量,有財富的人禮物可以送好一點的,沒有財富的,禮物可以送差一點的,一朵鮮花也都是供養。貧窮之人我們獻一朵花表敬意,富貴的人獻珍寶,寶花,金銀珠寶之花,這很名貴,但是那個敬心沒有兩樣,恭敬心是相等的。所以供養物是表法的,老師絕不計較,老師要是計較,這個老師就沒有道德。沒有道德,哪裡有真學問?他有道德,有真學問,絕不在這兒計較。完全看學生的真誠,真誠是寶!所以這個地方,這一句裡面給我們顯示的佛寶加持。
菩薩這個寶,佛寶入菩薩寶中,菩薩寶入佛的寶中,這個很有味道。你看經文裡面所說,「十方諸佛化現珠王」,這是佛化寶;「一切菩薩髻中妙寶」,這是菩薩之寶,『悉放光明而來瑩燭』,光明裡面就交融。菩薩髻中妙寶,這是頭髮戴的帽子裡面的寶珠,光中有佛的寶珠之光,佛寶珠光中有菩薩髻中妙寶的光明,光光互照。這個意思顯示出如來圓滿的智慧,菩薩無量差別的智慧,菩薩差別智慧跟佛圓滿智慧的交融,佛智慧當中有菩薩智慧,菩薩智慧當中有佛的智慧,表這個意思。如來從果上起用,所以叫化現。究竟圓滿的智慧說它做珠王,摩尼寶珠之珠王,取這個意思;菩薩心頂裡面智光圓照,所以叫它做髻中妙寶,取這個意思,義趣很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九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09
推薦閱讀:
※如何從零開始了解佛教?
※跟家裡最親近的老人說明了自己的信仰,但卻遭來謗佛,請問怎麼辦?
※為什麼佛教被認為是一個和平的宗教?
※證小乘四禪不如持大乘經咒一四句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