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師講課菁華錄
蔡老師講課菁華錄
第一集
第一篇
選自蔡老師講解
《中國人的遠祖是怎樣教導他的後裔》
◎ 做到後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就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
◎ 白居易參訪鳥窠禪師,請教說:「什麼是佛法?」鳥窠禪師答曰:「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白居易言:「三歲小孩都知道。」鳥窠禪師笑答:「八十老翁做不得。」透過這個對話,我們可以體會其中的深意:學問重在力行。中國聖賢的經典是拿來自己照做的,這才是真功夫,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
◎ 愛的反面是冷漠。自己要先關懷別人,尊重別人,主動付出後人生會有大的變化。
◎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一個孩子從小對長輩不恭敬,長大會恭敬嗎?人生的經歷告訴我:有禮貌是人生的莫大助力。
◎ 從真誠心裡表露出的言行是不朽的。
◎ 「為他人著想」是世間第一等學問。
◎ 范仲淹家訓:「聖哲人的後代,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對不起祖宗。」同樣,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承傳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莫要等到50年後,美國的學者到我們的大學裡,為我們講授「什麼是中國文化」。
◎ 沒有比不念親恩、祖宗恩、師恩,更折損福報的了。祖先的教誨念念都在提攜子孫後代。
◎什麼樣的人才是中國人?是血統重要,還是思想觀念重要?捫心自問,我們的腦子裡裝的究竟是什麼?……也許五十年後,會有一場國際訴訟: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祖先。中國人不答應。然而,審判官手頭的證據確鑿:韓國人突出的表現是孝養父母、禮敬他人。而中國年輕人崇尚的是把頭髮染成多種顏色,喜歡麥當勞、肯德基。
◎中國文化可以救家庭、社會和全人類。當我們面對家庭、工作、社會等問題束手無策時,用我們的摯誠和信心,在中國文化中尋求解決方法,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必能走向幸福美滿的人生。
◎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明師的教導,我只有一個心念:如何落實在起心動念處,落實在日常生活里?從來沒想過:這一條我做不到。
◎文言文是祖先的恩澤。學習文言文的障礙不在外界,而在自心。
◎我摸索了十多年的人生經驗,不過是經典中的一、二句話。
◎接觸《弟子規》後,越學越感受到它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以至於在為兄友介紹時,不禁痛哭失聲:為什麼小時候沒有人教我這些做人的道理?我絕不願意下一代再走我的彎路。沒有人會自甘墮落,只是沒有機緣接受聖賢的教誨。
◎對於中國文化,要深入學習,抓住根本,學聖賢人的存心。還需根據現實中的人、事、物環境,靈活運用,不能學呆。如果不用謙恭的態度向聖人學習,就隨意妄加批評,那無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現今這個知識爆炸的環境中,對於學什麼,要做出正確的抉擇。書讀得多,並不代表有智慧。「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何以中國文化在近百年來出現衰象?萬法因緣生。衰象的因是讀書人言行不一致,自己所作所為與聖賢教誨相背,緣是有人帶頭摧毀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的光芒就是祖宗的庇蔭,要想復興中國文化,其因緣亦自可見矣。◎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在父子、夫婦、長幼、君臣、朋友五倫關係中,夫婦關係是核心,夫婦倫正,五倫都正。
◎ 正常的五倫關係是靠仁義、道義、恩義、情義維繫的。而現代人與人之間多以利害關係相交往。而當「利」轉變成「害」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 選擇未來好伴侶的標準是什麼?是「孝」!沒有孝心的人,就是沒有情義的人。「夫孝,德之本也。」
◎ 判斷未來好伴侶的標準是什麼?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
◎ 夫妻白頭偕老的箴言:「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將「他能為我做什麼?」的心念,轉變成「我能為他做什麼?」地獄和天堂的區別只在一念之間。
◎ 言教者訟,身教者從,最有效果的教育是身教。故,教兒、教女先教己。
◎ 教孝從哪裡下手?從日常生活點滴開始。
◎ 「愛」是處處用心感受別人的需要。
◎ 為人子女,年幼時,很難在生計上幫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讓父母擔憂;長至成年,要盡心儘力養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勿以小嫌疏至親,勿以新怨忘舊恩。
◎十之八、九的犯罪青年來自於不和諧、不健全的家庭。
◎根深不怕颱風吹。對應社會污染的大風,要給孩子紮好傳統文化的深根。
◎覺者畏因,迷者畏果。面對人生很多問題,需要不斷找原因,人生才能越活越明白。
◎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今日世風日下、人心墮落至此,我們還等待什麼?
◎社會風氣的改善,絕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不要去求人生有一盤好棋。在禍福相依的人生中,哪有好棋和壞棋?只要有真智慧,任何棋都能下得很好。
◎稱讚別人也是學問,誇要誇對地方:稱讚要順著性德,不能順著才華,否則容易增長對方的傲慢心。中國人對好人才的稱謂是「德才兼備」。「德行」在前,「才能、知識」在後,順序不能顛倒。
◎對自己的毛病習氣要趕盡殺絕,對待別人要厚道三分。◎ 寧為感動掉眼淚,不為傷心而落淚。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 人算不如天算,要依真理做事。
◎ 《弟子規》是照妖鏡,也是顯聖鏡。能做好《弟子規》的人值得跟隨和交往。
◎ 能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否則人生會失控。
◎ 現代人的通病是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出現一系列如速醫、速食、速婚、速耕等只顧「癥狀解」,不求「病因解」,亦不看長遠利益及後果的行為。在忙、盲、茫中迷失人生的方向。
◎ 現代我們的物質生活是不是真的提升了呢?冷靜想一想,我們人類最大的、賴以生存的物質是什麼?是地球!現在地球環境的退墮是有史以來最快速的時期:空氣、水源、土壤的污染惡化日益加劇……每年地球上物種消失的速度是百年前的上萬倍。如此發展下去,幾十億年成就的地球將在幾百年的破壞中被摧毀。
◎真正的環保,是時時替別人著想,替環境著想,替子孫後代著想。
◎ 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天災就少了;人與人和睦相處,人禍就少了。
◎ 從網路帶給孩子巨大的負面影響(殺、盜、淫、妄)來看,我們要對科技手段的利弊有清醒的判斷力,不要未謀其利,先受其害。
◎◎ 學問貴在精,而不在多。《三字經》告訴我們:「教之道,貴以專。」教之道如此,學之道亦如此。一個人的道德和學問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專」,就是「一門深入」。
◎ 一個人內心要真正安定,絕對不是藉由外在條件,而是來自內心的明白,所謂「理得心安」。
◎ 古人看到竹子,會想到「昂揚直立而不曲,敞此虛懷納雅言」,竹子代表了翩翩君子。從這句詩和竹子的形象中,我們會學到什麼?學習最重要的境界是體悟。如果學習中不能體悟,就好像人吃了東西沒有消化,對身體當然就沒有幫助,甚至還有害。
◎ 「學貴自知」,一個人學習的最好出發點是先有自知之明,先把自己的思想往理智的方向發展。理智的人,認識到從前種種的錯誤,從其中學到智慧,不再懊悔,而他了解到未來和現在的所作所為所想息息相關,就不會去探求未來而是活在當下。
◎ 道德不在經書里,在你生活點滴當中。「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道就在處世待人當中,你用什麼心去對待,這叫真實的學問。
◎ 《大學》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本末要清楚,所謂「知所先後,則近道也」。一個人的家庭,根本在哪?《大學》告訴我們:「為人父母者止於慈,為子女者止於孝。」孝順為齊家之本。
◎ 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學習。學習不僅僅是讀課本、讀經書,這樣的學習是死板的。假如只有打開課本才是學習,那我們的學習成果都只展示在考試卷上,離開考試卷後,不知道怎麼生活,怎麼處世待人。
◎ 什麼是「教」?什麼叫「育」?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東漢的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解釋「育」:育者,養子使作善也。要真正明白什麼是善的人,才能把善說出來、作出來,上行下效。「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該學習的,不是小孩;刻不容緩要學習的,是父母。上行下效,首先要學的是父母長輩。所以俗話講得好:教兒教女,先教自己。
◎ 經典告訴我們:「見人有善,不可生嫉妒心;見人禍患,不可生喜慶心。」看人好,應該讚歎人家好;看人家不好,應該懷有一顆體恤之心。
◎ 每時每刻都在學習,每時每刻都在立身行道,你就能給學校、給家庭,以至於整個社會樹立一個好的模範,你就對社會有了相當大的貢獻。
◎ 一個為人父母者真正的成功在哪裡?當他不在的時候,孩子還是非常懂事,在離開父母的時候,孩子還能夠遵照父母給予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去做人,這才叫真正的成功。而現在的家庭也好,社會也好,重表象不重實質,顛倒啊!他雖然開的是豪華轎車,住的是昂貴的別墅,但是夫妻每天在吵架,孩子在慢慢地一天天變得不孝,他都沒有警覺到。所以孔夫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人生有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沒有。人生需要智慧,需要謹慎的態度,去走好每一步。
◎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君子務本,要改變命運還是要從源頭改,從思想觀念開始改起。
◎ 「服天下之勇者」,一個人能服天下的勇猛之人,「不在勇,在怯」。他懂得如果這一件事情做不好,將會牽連很多人,所以不可不謹慎。
◎ 《禮記》第一篇《曲禮》給我們四個人生提醒,第一個叫「傲不可長」,一個人只要起了傲慢心,他的學問絕不可能建立起來。
◎ 《弟子規》是誰學的?小孩學的。誰是弟子?你接受孔老夫子教誨,你是弟子啊!在家庭裡面,你是父母的弟子,雖然活到四十歲了,你永遠是你父母的孩子。我們這一生永遠都是孔老夫子這些聖哲人的弟子。只要你受教,你就是他的弟子。弟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學的東西做到啊!
◎ 肯幫助別人的人,「天」就是他人生當中會遇到的一些人、事、物,這一些人、事、物能否成就他,要看他自己。會學的人,縱使在逆境當中都會有很大的成長。不會學的人,金山銀山到他的面前,他都變成敗家子。工夫在自己的這一片心田。所以孟夫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能負大責任的人,在順逆境界當中都在學習,都在快速成長。要找到根源,人生才能真正活得理智,才開始做一個明白人。
◎ 我們要感恩老師,感恩在生命當中,所有曾經付出、關懷過我們的人。那要怎麼回饋他們?一定要把人生過得充實,過得有價值,這將會讓所有疼愛過我們的人,感到無比的欣慰。一定要有這樣的志向才行。
◎ 一個人活得理智,第一個要領會到:「人之初,性本善」。不僅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別人性本善。不相信自己性本善,你這一生絕對沒有理智可言,這一生都活在自怨自艾、自甘墮落當中。消極、瞧不起自己,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傷害。你不相信別人性本善,你會處處都看人家不好,人際關係就會處不好。
◎ 孔夫子教誨我們,一個人的道德學問要成就,有三個態度要時時提起。第一個,「好學近乎智」;第二個,「力行近乎仁」;第三個,「知恥近乎勇」。從這裡就點出來,一個人的學問要成就,第一要好學,第二要力行,最後是「知恥近乎勇」。人的勇氣在哪裡?勇氣在於敢面對自己的習氣,敢面對自己的錯誤,能全然地把面子丟掉,全然地去修正,這是有知恥之心。因為一個人知恥,才能對得起生命當中所有愛護、照顧我們的人,假如我們不知恥,而自掘墳墓、自甘墮落,那會傷多少親朋好友的心。
◎ 為師者有很重要的社會責任,不能只想著別人都要聽我講,那是大錯特錯的態度。而他不只對不起他的學生,他還對不起幾十年來國家的栽培,對不起國家、社會,所以要慬慎!
◎ 一個人怎樣才能跟自己相處得很好?要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情。一個人要懂自愛,才能愛人,「欲愛人者先自愛」。
人生要在輕、重、緩、急中懂得取捨,這是人生的智慧。◎ 恭敬的躬鞠下去能起化學變化,讓受敬者生起提攜教誨之心。禮貌受教的態度是遇貴人的內因。
◎ 態度決定成功。我們要建立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謙卑、恭敬、受教、有禮。真正有學問的人,特質就是謙虛。
◎ 只學會表面對人微笑、握手的技巧,會令人作嘔。「誠於中,形於外」,關鍵是有沒有一顆恭敬仁愛之心。
◎ 明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脾氣就會越來越好,不會出現「一語寒心,溫情盡消」的令人悔惱之事。
◎ 一個人的福分就在一言一行中積累形成。當一個人付出的時候,能力在提升,人緣在醞釀,勤奮付出的福分在增長。而逃避付出的人,得便宜了嗎?真誠多付出者才是有福之人。人生最大的福莫過於孝養父母。
◎ 力行是真功夫。學完聖賢的教誨能力行,才能真正受益。
◎ 有恆是成功之本。
◎ 處處尊重別人、替他人著想、助人為樂的行為是最好的就業自薦函,也是成就事業發展的好因緣。
◎ 當「缺德」成為群體嚴重的病症,社會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家庭不能無德,各行各業不能無德,否則天下大亂。
◎ 個人如果沒有德行,會禍延到家庭和團體。家庭也好,事業也好,德行才是成敗的關鍵所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 見不得別人好,處處嫉妒障礙,這樣的人生活在患得患失的痛苦之中。
◎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找份工作掙錢嗎?一個大學生接受過多少人的栽培,得到過社會多少的供給?
◎ 讀書要志在聖賢,要回饋社會,演好每個角色,做好的榜樣。一個好榜樣做出來,一定起移風易俗的作用,不論走入哪個行業都是這樣。
◎ 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是否要等畢業工作後再做?當下明白,當下就要去做。
◎ 貪念太重,人生會有很多的陷阱跳不過去。
◎ 不要羨慕成功,而要學會創造成功的智慧和德能。
◎ 生一個孩子不難,教育好一個孩子才難。
◎ 生在異鄉的馬來西亞華人,深知他們能夠在當地生根,能夠有好的發展,仰賴的就是孝悌、忠信、勤儉的中華傳統聖賢教誨。
◎ 現在的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希望什麼樣的人與你合作?都願意與有責任心的人共事,工作好做,令人放心。而現在的企業家就是苦於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
◎ 企業家要求推薦能做到《弟子規》的人。確實,員工的人品,絕對遠重過產品的品質。我們當下重視自己德行的培養,就為以後事業的發展奠定不敗的根基。
◎ 人生不僅有工作的角色,還有家庭的責任要講。而做好這一切的根本就在德行。能找到根本,是人生很大的幸運,本立而道生。而德之本又是什麼?「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找到孝之本,人生才有根基。
◎ 問:態度是不是很難改?
答:態度習慣不難改,關鍵是自己肯不肯踏出這一步,踏出去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境界。態度絕對不難改,一定要突破自己預設的障礙。
◎ 問:現在人都說要有個性,要有主見。而當主見和個性會損害他人利益時,應該怎麼辦?
答:流行思潮沒有經過歷史的考驗。放著幾千年教育出無數聖哲人的中國文化經典不用,而用這種流行思潮指導自己和下一代——很危險!要有明辨流行思潮對錯的能力,必須依靠經典教誨建立理智。
推薦閱讀:
※周嘉榮老師宗筋療法之腹部療法經驗_隨覺入明
※徐偉剛老師於2011
※六爻 王虎應老師卦例賞析
※孫英傑老師32個跑步解答,全是乾貨!
※趙向陽老師說風水中的「七星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