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教唯一傳世科儀
二、蕭抱珍對於鍊度儀的基本態度
張與材序中對鍊度儀評價甚高。他稱:
夫蓬壺鍊度者,乃大道之學,博施濟眾之術也。法天地化育之仁,運陰陽費隱之理,為道藏經文之樞要者焉。《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云:「一開一闔之謂變,制用者法也,咸用者神也。」故此經之義誠與《周易》之理參同焉。所以攝行鍊度者,宜存至誠不息之功,洗心退藏於密,而齋沐固矣。及其行之先,必步履八卦九宮以俯察於地,次即默行三台七政而仰觀於天。待天地定位,水火不射,以復先天之體,然後登台,方可以通神矣。其原始反終,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而能彌綸天地之道,方可位乎其中矣。如其幽明之故,死生之說,鬼神情狀,自然神而明之也。如此行之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本乎發德於衷,將以納民於善。而道濟天下,其功豈淺鮮哉。 他認為蓬壺鍊度乃道藏經文之樞要,為大道之學,博施濟眾之術。同時又引《易》理以為說。估計此類說法,為當時道內同識。那麼,編纂此儀的蕭抱珍本人又是如何看待鍊度儀的呢?幸好,在科儀本上有一段蕭抱珍所寫的《鍊度綱領》。蕭抱珍留下的材料極少,此為他親撰之文,所以彌足珍貴,文不長,且引用於次,然而再略加評析。
鍊度者,煉己以度人也。
未行鍊度之先,七日戒。戒酒色以養吾精,戒思慮以安吾神,戒高聲忿恕以培吾氣。復循三日齋。齋之謂齊,以齊吾心。及至沐浴上台,則心內必須萬緣頓息,只有一性圓明。
偕輔法至天尊前拜跪,三上香,行九叩禮,參畢。立定,舉如意,回步周天,左足向前丁字鶴步、行法左三轉右四轉,按七返之式,纏步八卦罡,默八卦咒。畢,放如意立定,閉目存想,凡身化為枯樹。以雙手捫腹,左右陰三轉,陽三轉,存天火地火身中三昧火,一齊迸超,將枯樹盡化,化出嬰兒。復步五行罡,默五星咒。畢,存嬰兒變為太乙天尊法像,左執如意,右訣三山。再步三台罡,默三台咒。畢,存上現九華寶蓋身放百寶祥光,左右有何喬二大聖,手執令旗侍衛,前有城隍土地,各執手爐司迎。
主法元神變已,方可登台,仗天尊法令,凝神啟聖,召將投魂,毋得自忽,全賴純誠。如此行之自然感而遂通,神妙不測,其功德豈有量哉。
按此處並非討論鍊度儀的具體儀範,而只是點明行此儀的根本原則,而其說又是針對著主持其事的法師(高功)而言。
據蕭抱珍的思路,鍊度,在煉己以度人。此一說法,頗有獨特之處。一般的理解,鍊度又稱祭煉、濟煉,系濟度亡靈的法事。若是細分,祭指給鬼魂施食,煉指行水火煉,即給亡靈洗滌形質(水煉),瑩潔精神(火煉),或在水煉火煉之後再行水火混煉,使之形神俱妙,然後往生仙界。度即度化、超度。現在蕭氏將整個鍊度的要義概括為煉己以度人,是將全部鍊度儀的重心搬到法師本人身上,要憑法師自身修持之功,煉去身上陰質,然後再施之於鬼魂。所以在化身為太乙天尊時,要先化身為枯樹然後引火焚之,再化為嬰兒,便算是太乙化身了。而所謂蓬壺雲者,據張與材序,系指「身內祖宮之境界」。按內丹家的設想,修鍊者在身內安爐立鼎、法天象地,身中別有一壺天,即將身體看成一個小宇宙,而這小宇宙原起於身內三丹田之氣,稱為祖宮,是指祖氣之宮。
關於鍊度須以自身為中心,道門中早已有說。《道法會元》卷1《清微道法樞紐》:
或問鍊度之說如何?師曰:「煉亡者先須自煉,度亡者先須自度。斯鍊度之說矣。夫人一性圓明,與天地一般長久,因貪因著,有死有生。及其四大分離,無形可戀,猶執妄心,不知解之。故輪迴於六道,出沒於三途。而我太上憫之,故垂教法,俾有道之士,以我之真覺彼之妄,以我之陽煉彼之陰,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炁返彼之炁,以我之賢化彼之愚。惟在乎澄心定慮,專志行持,一念有差,不成究竟。若夫符籙誥命,特科教之設耳,其文在是,其實不在是。
所謂「煉亡者先須自煉,度亡者先須自度」,便是將內丹修鍊作為鍊度儀的基礎,蕭抱珍的煉己以度人說,大致與其相仿,但更加強調煉己的重要。由此可以看到,蕭抱珍的鍊度法門,系將內丹修鍊作為濟度鬼魂之本,具有宋金元時代道法理論的一般特點,卻又有自己的獨特理解。
從上面所引,也可以知道,蕭氏對於鍊度儀正式開始前的齋戒之功十分重視。要求七日守戒三日齋潔,以使臨壇時「心內必須萬緣頓息,只有一性圓明」,法師自己沒有一絲雜念,精神氣皆集中於法事本身。這一做法,也是道門的傳統。不過一個具體的科儀要七至十日的前期準備,要求則相對較高。 在蕭抱珍看來,鍊度儀必須「仗天尊法令,凝神啟聖,召將投魂,毋得自忽,全賴純誠」,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變神,化為太乙天尊。所以他對於變神的環節極為重視。他的方法,有步罡、掐訣等法事手段,但強調的是法師的存想和運氣。尤其是他要求捫腹運氣,左右各轉三次,然後存想天火地火三昧真火合而為一,將原先已經存想由身體化成的枯樹燒為灰燼,化出嬰兒,再化為太乙天尊。這一變神方式,也有較多自己的特點。本來在宋金元時期的符籙派法術中,強調以內煉為本,「法行先天大道,將用自己元神」①,但是從理論上講,雷部正神處於天上,酆都、地司諸將處於陰間,都在自己身體之外,如何將之與內煉為本的思想結合起來,是一個問題。所以當時的召將方法,是在想像中將外召的神將與本身的元神元氣相統一,稱為「召合」。變神的環節,則更加強調自身元氣的作用。通過存想,使自己變為主法神仙,比如斗姥、雷帝等。蕭抱珍的方法,是通過存想,讓天火地火和體內的三昧真火合燒,煉盡凡質,使嬰兒出現,系典型的將內丹修鍊之術與符籙法術相結合的法門,其特點在於此三火的結合。而這與他所修的三元之法有關。太乙教號稱行太乙三元之法,天、地與自身固有的祖氣,正是三元的表現,而火,正是一氣所化。這一點,在最後部分還要討論。
總之,蕭抱珍對於鍊度科儀的基本觀點,在於以內煉的方法和收穫(內丹家或稱為丹)施之於濟度亡靈,以自己的內煉為濟度的根本。他所編的科儀雖然有許多繁複的環節,但其要則在於此。至於以太乙天尊為主法,也與他們信仰的最主要神靈為太乙天尊相一致。宋金元時期,鍊度儀種類極繁,各派幾乎都有鍊度科儀,而因為信仰的主神不同,變神時成哪一位,情形也各異。拿當時的靈寶鍊度來說,多以十方靈寶天尊為十方救苦的尊神,作為主法。而以太乙天尊為主法,顯然與太乙教本身的信仰有關。
推薦閱讀:
※元代鎮國神器:瀆山大玉海,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傳世特大玉器
※把京杭大運河杭州段 打造成傳世之作 杭州日報
※傳世國寶全檔案:傳國玉璽神秘失蹤之謎(圖)
※傳世名畫:趙孟頫《浴馬圖》
※宋 許道寧傳世經典《漁父圖》高清詳解
TAG: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