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之鄉、養生天堂,安徽主流媒體看慢城旌德——一個讓時間停滯的地方

 2016年8月20日、21日,由旌德縣委宣傳部,旌德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2016安徽主流媒體團旌德採風之旅」活動正式啟動。包括安徽新媒體集團在內的全省13家主流媒體的負責人及記者參加了此次媒體採風。

  旌德,屬於宣城市底下的一個縣,位於皖南山區,從合肥坐高鐵一個多小時即可抵達。旌德離黃山風景區也就30公里,生態極其優美。聽說這兒的人們有兩件讓他們特感到自豪的事情,第一是它們是中國靈芝之鄉,第二是它們是江南唯一一個沒有下過酸雨的地方。由於自然生態環境極其優越,再加上這裡慢節奏的生活狀態,來到這裡的遊客紛紛為悠閑的生活方式而感染,時間在這裡彷彿停滯不前。

  採風第一站:旌歙古道——探訪1000多年前古徽商印記

  旌歙古道始建於隋朝,距今已有1400年,古時由徽州府(歙縣)通往寧國府(宣州)的重要官道,也是徽寧官道中最精緻的一段。沿途有五里洞、如來柱、靠壁洞、天竺庵遺址、旺子洞、天星洞等人文景觀。是目前保護最好、最長的一條徽州古道歷史風貌。也是中國十大徒步古道之一。

  上行五里路,一座花崗石壘砌的拱形涼亭呈現在眼前,一旁的引導標識上寫著:「五里洞,洞距高甲村五里而得名,明代建築,長3米,寬3.5米,高2.5米。商人葉大泰捐銀建亭,供行人小憩。」千百年前,從這裡走出大山的人們,就在這裡歇腳、乘涼、躲風避雨。

  

  舊時,絡繹不絕的馬隊行走在這裡,山裡的土特產和人們的生活用品,就這樣被一車車運出送來。旌德盛產大米,糧商們累了乏了便和衣在亭中打個盹,醒來後繼續上路,將大米運往徽州,南陵、繁昌、蕪湖等地。看著腳下這綿延不絕的青石板路,我們彷彿看到昔日繁忙興旺的古道,就是當時社會的一條風情長廊。

  採風第二站:宣硯——瑰寶重現驚天下

  歷史上,宣城產的硯台久負盛名。宣城製作硯台的歷史在漢代就已經開始了,到了唐代宣硯已經風靡全國,成為當時著名的硯台之一。宣硯選用的是可與婺源的龍尾石相媲美的宣石,其特點是黑亮如漆、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形狀大致可分幾何形、仿物形、隨形和自然形。

  通過史料查證可知,一方面,宣州石硯,成名早,質地好,有傳承,堪稱名硯。另一方面,宣州硯礦,唐後開採中,肯定遇到了突然變故,造成產量小,遺存少,因此,前人對其研究記錄不足,造成硯礦斷采,迷失千年而難尋蹤跡。

  

  從1964年到2009年,安徽省先後後組織地礦專家,對黃山和宣城境內可能存在的歙石和宣石硯礦,開展了多次大規模的勘探調研,除了先後發現歙縣、休寧、祁門和績溪存在「不及龍尾」的中檔歙石硯礦外,神秘的「宣州石硯」硯礦始終不見蹤影。

  2010年7月10日,旌德縣白地鎮突降暴雨,洪川村龍潭山洪水成災,罕見的泥石流將山溪里埋藏的硯石衝出了地表,引起了識貨村民的無序爭搶,引發關注。失傳已久的千古名硯才從見天日。宣硯的發現填補了宣城市作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的一大空缺。

  採風第三站:古法制墨——見證「不忘初心」的匠人精神

  古法制墨技藝傳承人、安徽古藝胡開文徽墨廠廠長汪春林採用古法「燈盞碗煙」製作徽墨,被海內外書畫家讚譽為「一點如漆,萬載存真」。

  

  

  古法油煙墨採用原古煉煙法,即「燈盞碗煙」,俗語「一豆燈火,一縷青煙,覆碗收煙,集煙制墨」,其工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2010年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法油煙墨的「燈盞碗煙」煉煙技法,是使用桐油、豬油、生漆,通過燈芯草燃燒,並用碗收集其煙,配以麝香、冰片及各類名貴中草藥,經過各種複雜工序製作而成。

  

  

  好墨很金貴,一直就有「一兩黃金一兩墨」的說法。卻更貴在手藝、心血和時間。人磨墨,墨磨人。從研墨到書寫,是一個凝氣靜心、修身養性的過程。

  

  和其他非遺手藝一樣,古法制墨也面臨著失傳的問題。不斷進步發展的社會,各種現代書寫工具代替了原始的毛筆,電腦鍵盤手機輸入代替了原始的手寫方式對傳統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一個即將淘汰消失的制墨手藝,重新把它拾起來傳下去,又是何等艱難?

  採風第四站:文廟——祭拜孔子感受儒家文化

  旌德文廟,俗稱夫子廟、聖廟、孔廟,初名「文宣王廟」,又名學宮。位於安徽省旌德縣旌陽鎮縣城,文廟始建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五次被毀重建,最後重建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旌德文廟為旌德縣明清以來尊孔祭孔的場所,亦是當時法先聖先師、重道隆儒、興化起教供生員肄業的教育場地。旌德文廟不僅是旌德縣歷代尊孔祭孔、傳播文化的聖地,也是該縣特色的皖南古建築之一。2013年,旌德文廟被國務院公布列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採風第五站:朱旺村——感受千年古鎮的慢生活

  朱旺村建於隋唐時期,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享有「小橋、流水、人家」美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人文歷史、獨特的建築景觀。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47幢,著名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垂裕堂、紹興堂、朱溪河、九井十三橋等,「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出自該村。

  

  

  

  

  最後,省內媒體大咖們為旌德旅遊業發展出謀劃策

  採風之後,來自省內13家媒體的記者朋友、旅遊編輯參加了為旌德旅遊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的座談會,大家根據各自的宣傳優勢和經驗,就旅遊品牌、旅遊區域合作、旅遊營銷等方面踴躍發言,為旌德旅遊宣傳獻計獻策。

  

  

  旌德縣副縣長高冬祥對安徽媒體團來旌德採風表示了衷心感謝。他說:大家對旌德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十分寶貴。旌德旅遊業發展要完善服務、完善管理;要突出旅遊服務的差異化、個性化和全域化;持之以恆的把旌德的旅遊產業發展起來。


推薦閱讀:

安徽相法江湖絕學過三關之兄弟關
安徽宋門心意六合拳的「調雞步」
安徽區劃沿革地圖
安徽六安戰國墓出土精美寶劍 可做到吹毛斷髮

TAG:媒體 | 養生 | 時間 | 安徽 | 地方 | 流媒體 | 靈芝 | 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