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幸運狀元:原本為探花,乾隆得知他籍貫後大喜:狀元就你了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狀元只能有一個,不會存在並列第一的情況。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所有學子都想金榜題名,從而實現光宗耀祖、為朝廷效忠的夢想。一旦能考中進士,幾乎可以說是祖墳上冒青煙,如果有幸被欽點為狀元,肯定是祖墳上著火了。
自從隋煬帝楊廣創立了科舉制度,一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的1300多年的時間裡,共誕生過700多為狀元,平均兩年左右才能有一個。明朝初年,有一位學子一舉摘得狀元的桂冠,甭提多開心了,但僅過了十天左右,他就因南北榜之爭的牽連,被明太祖下令處死了,堪稱歷史上最悲催的狀元。
然而,清朝時期有一位學子,原本僅在殿試中排在第三名,也就是所謂的探花。雖然與其他考生相比,他已經很厲害了,但探花的名氣和地位,與狀元有著不小的差距。就在乾隆皇帝準備宣布殿試結果時,無意間得知該考生的籍貫,頓時非常高興,並對考生說:「今年的狀元就你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此人名叫王傑,字偉人,陝西韓城人,出身於一個比較貧困的家庭,且在八歲時喪父。王傑自幼學習非常刻苦,每天都讀書到深夜,最終以會考第一名的成績,拿到了入京參加會試的資格。當時有一位名叫趙翼的大才子,在中舉後就到軍機處任職,起草了許多文書,深得上司的賞識。
王傑與趙翼同時參加會試,並且都以犀利的文筆征服的主考官,成功殺入總決賽,也就是由皇帝親自出題的殿試。起初,乾隆皇帝已經選定趙翼為狀元,王傑則為探花,他覺得王傑的自己蒼勁有力,就隨口詢問了他的籍貫,王傑說自己是陝西人。自清朝入關以來,陝西還從未出過狀元,乾隆大筆一揮,就將王傑改為狀元,而原本的狀元趙翼則為探花。
放榜之後,趙翼一臉懵逼,差點就委屈的哭了起來,幾乎到手的狀元頭銜就這樣沒有了,換作誰都不好受。之後,乾隆決定考一考這個狀元郎,看他是的才華究竟如何,就拿出了自己的絕活,那就是對聯。於是,乾隆就出了「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的上聯,讓王傑對出下聯。
王傑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出了這樣的下聯:「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統在西秦。」乾隆非常滿意,連連稱讚王傑的才華,認為自己沒有看走眼,讓他到南書房任職,並在多年後出任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可謂是位極人臣,乾隆對他也非常的器重。
與狀元擦肩而過的趙翼,授翰林院編修,則擔任方略館纂修官撰文,後來還成為會試的考官,混的也不錯。另外,趙翼雖然官位比不上王傑,但他卻成了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他的作品《論詩》,成了千古佳作,詩中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句。
推薦閱讀:
※清朝--和碩公主
※東方名剪 · 清代女子的髮型真的像電視里演的那樣嗎?
※大清國有什麼鎮國神器嗎?
※清軍入關後,北京100萬人口失蹤,至今找不到答案
※清朝太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