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普賢行願品·觀修原理》第六大願:請轉法輪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

濟群法師

  複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轉法輪,是比喻佛陀說法。根據印度的傳說,轉輪聖王出世時以輪寶號令天下,所向披靡、無堅不摧。以法輪之喻,標識佛法能摧毀眾生的一切煩惱。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宣說苦、集、滅、道四諦法門。佛法雖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博大精深,其綱領卻無出其右。四諦法門又包含兩重因果,一是以「苦諦」和「集諦」說明的凡夫因果,如眾生為何有種種煩惱,命運為何有種種差別等。眾生長劫處於輪迴之苦,有生、老、病、死之苦,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之苦,這些痛苦的根源,正是「集」所闡述的內容。此外,佛陀還以「滅諦」和「道諦」說明成就聖賢的因果。滅,為滅除煩惱和痛苦,也就是佛法所說的涅槃境界。至於如何滅除,則是道諦的內容。四諦法門又相當於治病的程序,首先指出病狀,其次尋找病源,然後決定治療方案。在了脫生死之前,我們都是生死之病的患者,而佛陀則是幫助我們治病的大醫王,引導我們究竟解決煩惱病苦,成為真正健康的解脫者。

  說到解決痛苦,世人日日忙碌操勞,無非也是為了這一目的,並將離苦之道寄託於事業成功、出人頭地之上。但名利雙收之後,痛苦卻依然存在,甚至越來越多。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不曾找到痛苦之源,故採取的方法也如揚湯止沸,雖奔忙一生,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許有人會說,在今天這個物質世界,很多人都活得躊躇滿志,難道他們的生活也痛苦嗎?其實,那只是在物質享樂和聲色刺激中,對苦的感受變得遲鈍了。要知道,煩惱和痛苦決不會因為被忽略、被掩蓋而消失,一旦爆發,還會因醞釀已久而更具殺傷力。

  輪迴的本質是痛苦的。只要內心製造煩惱的根源不曾消除,不論我們如何努力,即使貴為帝王、身家億萬,一樣走不出煩惱的怪圈。佛法指出,造成生命痛苦的根源正是我們內在的無明和煩惱。四諦法門不僅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相,也為我們提供了究竟解決痛苦的正確方法。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悟道時,發現他所領悟的真理和世人以為的事實天地懸隔,擔心即使說出也無人領悟,決定即刻入滅。此時,大梵天王降臨人間祈請佛陀宣說法要。佛陀因其一再祈請,方開始說法度眾生,此為請轉法輪。請法,也是表示對法的尊重。凡是太易得到的,人們往往不會加以珍惜。反之,經過反覆請求和艱難困苦得到的,人們反而更能認識到它的價值。如果沒有請法的誠意,很可能對得到的無上法寶不以為然,這將成為修學道路上的重大障礙。求和請,並非說法者的需要,而是我們自己要培養對法的尊重之心。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心聲,二祖「斷臂求法」的壯舉,無不體現了對法的恭敬和尊重。有了這一前提,我們才能自覺地依教奉行。否則的話,即使學了很多佛法義理,也難以在心行上真正產生作用。

  另一方面,因為請轉法輪,佛法才能流傳世間並利益更多的人。不然,我們也無緣聽聞如此甚深微妙的佛法。此外,不斷求法、請法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憶念法。因為凡夫心是和五欲塵勞相應的,若非特別提起正念,通常是糾纏於財色名食睡中。所以,要通過不斷請法使心融入佛法中,融入空性中。我們念佛,就和佛相應;念法,就和法相應;念僧,就和僧相應;念戒,就和戒相應。心中憶念什麼,最終就能成就什麼。這也是念法、求法的深意所在。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行願品》的特點在於,修習每一願,首先將之拓展為最宏偉的願望,這就必須將心量擴大至無限。根據佛教的時空觀,宇宙中有著無量無邊的世界。如《阿彌陀經》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一個佛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位佛陀教化的區域。太陽系相當於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為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即因其中有三個千的倍數而得名。不說其他佛土,僅極樂世界便有十萬億佛土之遙,而整個宇宙之無窮無盡,更是難以言表。

  我們應觀想無量佛土中,正有無量諸佛菩薩在成就佛道:有的剛出生,有的在成長,有的才出家,有的於菩提樹下證道,有的已覺悟成佛。每位佛陀悟道後,我們也像大梵天王那樣祈請他們不要入滅,常轉法輪、廣度眾生。不僅對諸佛菩薩如此祈請,對人間一切善知識也應視為諸佛一般,祈請他們長久住世,弘法利生。藏傳佛教特彆強調「視師如佛」,這本身就是非常善巧的修行方式。事實上,上師是否與佛功德同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我們真正視師如佛時,當下會升起極度的神聖感,內心也能因此得到凈化。就像我們帶著神聖感來到寺院時,紛擾的心很容易安定下來,感到沉靜、祥和。反之,如果我們覺得師長和自己不相上下,除增長慢心之外,於個人修學沒有絲毫幫助。看不到他人長處的人,必定會走向固步自封的絕路。當然,依止善知識也不能過於盲目輕率。選擇師長之前還需經過審慎考察,確定其符合善知識各項標準再如法依止。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我們應以清凈的身語意三業祈請佛陀說法。觀想要領在於,佛陀是無所不在的,請法的我也是無所不在的。在盡虛空、遍法界的諸佛菩薩前,有無數的我在祈請;每一個我,又在祈請無量的諸佛菩薩。在這一觀想過程中,我們的身心應毫無保留地融入佛陀宣說的法義中,融入空性中。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我們對佛菩薩的祈請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盡未來際,永不停息。

  ◎本文轉自:顯密文庫

推薦閱讀:

六祖壇經(1) 慧律法師
凈空法師:海慶、海賢老和尚表法給我們證明三件事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四集)-凈空老法師
聖空法師:為什麼僧寶這麼重要?
海濤法師講解咒語視頻專輯

TAG:原理 | 法師 | 濟群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