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旅加中國富家女的里里外外

旅加中國富家女的里里外外

「公主我最大」?

3月7日法國《費加羅報》、美國《紐約客》等幾家有影響的國際傳媒不約而同報道了溫哥華網路真人秀《公主我最大》(Ultra Rich Asian Girls)里幾名旅加中國「富家女」中的爭議性表演。

在這檔真人秀中,幾名中國「富家女」開著名車出入大溫哥華各賭場,賭場經理對她們十分熟悉,更以中文相招呼;她們環球購物,並將「獵獲」的名牌服飾大方炫耀,更聲稱「我們穿的衣服就是一種沉默的宣言」;她們宣稱牛肉非神戶不吃,紅酒非拉圖不喝,一位「富家女」更聲稱「只用吸管喝紅酒」、「否則會弄髒牙齒的」,引發一片嘩然。

新聞在網路上傳出後立即引發轟動和爭議,一些中外評論家和名人公開表示「不喜歡中國富家女的做派」,不少網友也坦言「受不了」,但認為這是「真性情」無足厚非、甚至覺得別人的指責是「大驚小怪」甚至「仇富」者也大有人在。

其實「公主我最大」並不是3月才第一次被炒,這已是「第二季」,而它的「第一季」早在去年5、6月就躍躍欲試了。

當時這部赤裸裸以「華裔二代女炫富」為主題的電視真人秀「突如一夜春風來」,同時在加拿大西部多個中文網站上隔三差五發送視頻片段鏈接,以推銷這部「炫富秀」,在片段中,上鏡的華裔炫富女炫耀自己擁有美國運通黑卡、愛馬仕、迪奧、Lanvin、香奈兒、Lambos和法拉利,並稱這些對自己不過「家常便飯、小菜一碟」,和此次一樣,幾乎立即引發眾多點擊和熱烈關注,有人直斥這簡直是「貪官子女我最大」,也有人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去年6月3日,加拿大當地媒體《溫哥華太陽報》成為首家直接談及「公主我最大」的非網路媒體,並首次披露了「公主我最大」的製作團隊——這家自稱HBICtv的製作團體實際上只是一個所謂「平台」,其核心則是曾在CTV和加拿大城市電視台(City TV)工作過的華裔電視人李冠揚(Kevin K. Li)和德斯蒙.陳(Desmond Chen),當時李冠揚宣稱「6月29日有償發布第一季」,並聲稱「我們是成功者」。

10月10日,李冠揚出現在加拿大最大私營電視台CTV上,宣稱視頻點擊率「超過300萬」,並稱「公主我最大」是在製作一個「成功的勵志故事」;4天後,溫哥華太陽報系的中文網站taiyangbao.ca再度對李冠揚作了專訪,後者聲稱幾個月內「公主我最大」已吸引33萬多點擊,並揚言自己之所以製作這樣的節目,是因為華裔女炫富代表「過去沒有、但真實存在於今日的人文現象,可以在娛樂觀眾之餘提供討論價值」。但他也承認視頻收到許多負面評價。

然而質疑聲此時已經非常響亮:CTV10月10日節目中,主持人直言不諱地指出,這種「讓大家欣賞富家女揮霍其父母金錢並以此為炫耀」的節目儘管可以體現所謂「中國的近期經濟奇蹟」,可以說是「該國近期歷史的產物」,但「確實是值得商榷的節目」,且坦白指出,已有許多當地華人稱節目是虛構的,所謂「華裔富家女很多是專業或業餘演員」,對此李冠揚承認「這只是個真人秀,是個娛樂節目,『肯定會出現一些,甚至大量的虛構情節』」。

應該說,李冠揚等人非常善於炒作:真正看過其完整真人秀節目者其實並不多,大部分議論者看到的,都是他們到處散發的「片花」,而他們的三次「輿論轟炸」也都經過精心選擇(去年6月節目推出,去年10月首次在網路兜售完整版,今年3月兜售第二季且試圖打入中國大陸市場),且每次都用「大量網路點擊」、「受國際傳媒高度重視」說事。

但實際上「公主我最大」並不那麼成功:6月3日李冠揚等宣稱將在6月29日有償發布第一季,但實際上直到10月26日第一季才在網路上出現,並照例引來一片非議,在YouTube上有人留言稱「這並不新鮮」、「當年『97大限』後那些被香港投資移民父母扔在溫哥華的富二代飆車炫富,也曾做過類似節目」、「不足為訓」。還有人指出,「公主我最大」幾個月來都未能吸引傳統電視台播放(對此李冠揚解釋為「傳統電視台已經是過去時」),點擊率水分很大,且有故意炒作和「造點擊率」之嫌。

儘管李冠揚等不斷渲染「節目受重視」,但自10月中旬後至今不論當地英文或中文媒體都對這部實際上並未「落地」視頻甚為冷落,在一連串節假日集中的年底,即便當地中文網路平台,也並沒有多少人在談論「公主我最大」,正如「taiyangbao.ca」訪談中所提及的,它「並非本地華裔的主流常態」。

此次第二季再度被炒作,「平台」仍舊是名不正言不順的HBICtv,也依舊一副「農村包圍城市」的做派,「公主我最大」在溫哥華市中心錄現場秀時,我們一家四口正好驅車路過,大兒子驚呼「見鬼」,而秀場周圍也冷冷清清,並沒有當地露天拍攝類似熱門節目的熱鬧,前幾日和本地華裔媒體人閑聊,大家一致認為,「公主我最大」的主攻市場已不在加拿大,所以其「平台」顯然也並不在意當地媒體和公眾對他們的冷落。

很顯然,倘拿「公主我最大」里的「華裔富家女」當作旅加華裔富家女的典型或標籤,是會「吃藥」的,這只是一檔並不高明的「網路文學創作」,即便「創作平台」本身也並不諱言其中的「虛構性」,而且已有朋友認出第一、二季的幾位「富家女」,其實是當地秀場常客,「不能說窮但絕不很富」。

富家女的千百面

其實旅加華裔富家女並非「一種面孔」,而是有「千百面」。

「小闊佬」式喜歡炫富和另類生活的富家女的確是有的,且「事迹」遠比「公主我最大」嚇人——不光玩錢,而且玩命。

2011年8月31日午夜,靠近美加邊界的99號高速公路素里-白石段,13輛高檔跑車以180-200公里的時速疾馳,由於99號高速公路是運輸命脈,當時公路上車輛很多,許多人被嚇得心驚肉跳。

這13輛車最後被皇家騎警攔截,結果發現車上司機、乘客均為華裔富二代,其中便有朱丹娜(音)等華裔富家女。他們私下組成了一個所謂「豪車」俱樂部,經常進行這種高度危險的午夜飆車,時速有時甚至超過200公里,距離則在100公里左右,此次他們是從列治文市中心的蘭思登商場停車場出發,過菲沙河後沿著99號公路一路狂飆,既定的目的地則是美加邊界的和平公園,途中不僅經過許多車流密集路段,還要穿越3個城市的居民區——事實上對於包括華裔富家女在內的華裔富二代飆車噪音,這條被俗稱「飆車走廊」路段沿線居民早已怨聲載道。

筆者就住在白石鎮附近,當地一位老人曾告訴我,「華裔小闊佬」飆車擾民,高峰有兩波,第一波是1997年前後,主力是香港「富二代」,第二波則是2010年以後,主力是大陸「富二代」,「不過香港『富家女』通常當乘客的多,一般一輛跑車或大馬力摩托後坐一個,而大陸『富家女』多是自己當司機飆車,還有副駕反倒坐個男生的」。

這類張揚的「富家女」往往誕生在所謂「太空人家庭」,即父母不在或很少在當地生活,但和「公主我最大」所竭力塑造的形象有所偏差的是,即便這類華裔富家女,平常在公共場合出現也並不顯得十分特別,她們也秀名牌服飾、汽車,但並不「過分」,如果是人多的場合,旁人未必能辨別出幾個女生中哪位是富家女,哪位不是。照一位知情者的話稱,「她們只在自己『圈子』里顯擺」。

所謂「圈子」,就是富二代(最多加上一些他們認為可靠的「外圍」)組成的小團體,他們的結識或因為是同學(比如都出自某間私立中學或專上學院),或因為在某方面的共同愛好(如前面提到的飆車俱樂部),「圈子」里的人「家底」接近,志趣相投,在富家女們看來,這樣的交際方式「誰也不會佔別人便宜」,而且「圈子裡拔份才有意義」、「和普通人炫耀沒有成就感」。

富家女熱衷圈子交際的另一大原因,則是安全考量。一方面,加拿大近年來加大查稅力度,圈外炫富容易遭致「財富縮水」,且一些富家女財富來源「有問題」,也擔心被「人肉搜索」;另一方面,富二代尤其富家女一直是加拿大華裔黑幫最喜歡覬覦的對象,前些年曝出多起針對「炫富女」的綁票案,這也迫使富家女們不得不小心一點。

更多的富家女並不熱衷炫富,甚至有些人直言不諱地表示「沒檔次的才這樣做」。

這類富家女往往在加拿大本地長大,許多都就讀在學校排名榜上穩居前列的「女私校」(加拿大菲莎研究所近年來所編製的卑詩省中小學排名,穩居第一、第二名的一直是兩所私立女校),並按部就班地進入美加知名大學讀書、畢業,這種被戲稱為「大溫標準華裔富家女模板」的塑造方式,讓大多數華裔富家女一方面具備較高的學習能力、素質和修養,另一方面則並不熱衷於所謂「過度社交」——即沒有直接好處的社交。

不熱衷「過度社交」,也意味著十分熱衷於「適當社交」,即加拿大主流社會十分推崇的社會公益活動、各種學校社團,以及「青年領袖訓練營」、「政黨後援會」之類,因為北美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同樣是「關係的社會」,只是構成「關係」的要素不同,積极參加這類活動有利於積累「必須關係」和人脈,對日後的發展有利。日前被曝光的某些「華裔貪官女」經常出沒於當地主流政治家的競選造勢活動,引發國內輿論、公眾側目,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很多華裔富家女都走著同樣的道路——只是這位被「聚焦」者不巧「爹被認為有問題」而已。

她們的心不輕鬆

有一位同事曾近距離接觸過某個「富二代」圈子,得出了「她們的心並不輕鬆」的感慨。

照這位同事的印象,幾乎每位「華裔富家女」的背後,都站著一位嚴苛的父親或母親。後者對富家女給予周到的呵護和豐富的物資滿足,代價卻是對其生活軌跡的「無限干預權」,不少富家女在家裡要做「乖乖女」,在父母視線範圍內則必須處處循規蹈矩,而她們在九年級以下,課餘時間幾乎都被父母安排的各種興趣班塞滿。

筆者認識一位「小富家女」,才上五年級,聰明伶俐,有不錯的藝術天分,鋼琴還拿過全國同年齡組的大獎,卻已經在同一位鋼琴老師(即我兒子的老師)處「三進三出」,我曾和這位女孩聊過,她直言「鋼琴、繪畫、芭蕾都這樣過」、「受夠媽媽的強制了,她要我學我偏不學,不要我學又有點想學」。我妻子曾和這女孩的媽媽聊過,想勸她「別逼孩子太狠」,她媽媽連說「有道理」,但不久後一次鋼琴彙報演出,女孩因過度緊張出了兩個大錯,她媽媽居然當眾大聲叱罵,一周後便聽說女孩第四次退學了。

一位接受過筆者同事採訪的富家女,白天是一個看上去「陽光燦爛」的成功「乖女孩」,晚上卻熱衷於混跡「富二代圈子」,照她的話說,就是「白天為爸媽活,晚上為自己放鬆」,她考上大學後就穿了鼻環、唇環,自嘲「其實挺難看的」,但「這都是以前爸媽不允許的,所以一『解放』就特意穿來試試看」。

許多富家女個性很強,希望走自己的路,但她們也承認,沒有父母的錢自己會「很難」,忍受某些「家長安排」,是「不得不付出的交換代價」,而父母的殷殷期待,有時候對她們而言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當然,也有些富家女採取了比較積極的「反抗」,即努力靠自己走一條新路。日前參加某省旅加僑團舉辦的表彰會,獲獎的兩位恰都是富家女,其中一位父母都是富商,一心指望女兒學商科,女承父業,女兒卻花了9年時間讓自己變成了一名掛牌牙醫(在北美牙醫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學成,但學成後社會地位很高),她對我說「9年來爸媽一直嘮叨,不過學費都是自己掙的他們也就不好多說啥」,席間女孩父母也在場,父親還發表了感想,說「其實女兒有這樣出席和志氣我們還是很高興的」、「當初只是怕她撐不下來」;另一位富家女則說服父母,走上了體育之路,還拿了省游泳比賽的冠軍,表彰會是在一個大型中餐館舉行的,當時隔壁正舉行另一個社團活動,該活動的受邀嘉賓、某省議員兼廳長一眼認出獲獎者,特意跑過來祝賀,目睹這意外一幕的孩子父親連說「看來我要檢討自己了」。

富家女的個人生活也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煩惱。曾有一位很熟悉的富家女對我感慨「不敢談戀愛」,因為「不知道人家到底是喜歡人還是喜歡錢」。後來這位富家女「姐弟戀」了一位很有學霸氣質的學弟,卻一直不敢告訴對方自己的「家底」,說「怕把人家嚇跑了」——但後來得知,那位「完全沒有思想準備」的學霸學弟,後來還是被「嚇跑」了。

許多既想證明自己不是「衙內」,又沒有勇氣自己另闢蹊徑的富家女,往往有很大的「自證壓力」,筆者在加西結識的多位財富管理公司高管都坦言,他們的許多客戶都是這類想通過資本運作證明自己的富家女,甚至還有不少富家女直接「下海」,做起了財富管理公司投資顧問,或「天使基金」的代理人。最近一段時間,財富管理公司在北美勢頭特別猛,富家女不論作為客戶還是經營參與者,都表現得很活躍。不過一位筆者的老朋友、資深財富管理公司高管對此直言「風險不小」,因為「畢竟理財是一潭深水,越急越容易嗆著」。

推薦閱讀:

中美之間會爆發戰爭嗎?美國為何不敢對中國動手?
中國的「老齡化」危機
中國菜譜233
北洋水師為何戰敗,中國晚清統治文化的產物,慈禧有不可推卸責任
從觀音造型談佛教的中國化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