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八節、關於禪相

第八節、關於禪相在入出息、長短息、全息或微息的任何一個階段,禪修者都有可能體驗到光。剛開始的時候,光通常出現在外面。有些禪修者會感覺眼前好像有一片像雲、像煙一樣的淡白色光;有些禪修者會感覺好像有一層白霧籠罩著自己;有些禪修者感覺在額頭、眼前或者臉前有光。他們會懷疑:是不是有手電筒或有燈光照著自己呢?是不是外面的太陽光透過窗戶照在自己的臉上呢?有些人會忍不住睜開眼晴,但睜開眼睛後卻發現外面還是原來那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發亮的,甚至閉上眼睛比睜眼還要明亮些。在夜晚禪修時,他也會懷疑是否有人開燈,但睜開眼睛後才發現外面還是漆黑一片。許多禪修者會感覺到困惑,懷疑這些現象到底是不是禪相?然而,禪修者不應當睜開眼睛,也不要懷疑這些到底是不是禪相。是不是禪相並不要緊,重要的是不要去注意這些光!在這個階段,無論他體驗到什麼,看見什麼,都不應當去注意它,不要管它、不要理它,更不要去判斷它,只應持續地專注入出息!在這個階段,有些禪修者可能會見到一些影像,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日月虛空、人物鳥獸等,或聽到唱歌聲、講話聲、誦經聲、念佛聲等等。這是因為定力提升之後,心會變得強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轉念頭,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東西、變現出很多聲色光影出來。心念快得連自己都來不及察覺到,但相已經出現在他面前了。須知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覺!有些人喜歡盲修瞎練,當他的定力到達某一個階段的時候,通常會見到光、見到花,乃至見到所謂的佛菩薩。假如此時他執著這些光相,追求這些境界,甚至以為自己很厲害,那就很容易出問題。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具備了某種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沒有很好的導向,所謂「走火入魔」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因此,無論見到什麼景象,出現什麼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執著它!當他這樣持續地覺知呼吸,對呼吸的每一個階段,無論是入出息的階段、長短息的階段、全息還是微息的階段,都保持正念、正知,了了分明。不久之後,他將會發覺,出現在他面前的光慢慢地貼近人中這一帶。當光出現在人中這一帶區域時,我們就把它叫做「禪相」。在禪相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很重要的是不要去玩弄禪相。有個別禪修者對剛出現的禪相感到很好奇,喜歡去測試禪相,他想檢驗這到底是不是禪相?可不可以改變?假如他想讓禪相變白,它可以變白;想讓禪相變紅,它可以變紅;想讓禪相變圓,它可以變圓;想讓禪相變方,它可以變方……為什麼呢?這是定力的緣故。因為他的定力已經到達了某一個階段,他的心已經具有一定的力量,只要他稍微改變自己的想,相應的影像就能呈現出來。因此,當光剛出現在人中這一帶區域的時候,記得不要去玩弄它,也不要注意它的顏色,不要注意它的形狀,還是只專注在呼吸上就可以了。當他如此持續地專注呼吸,他將發現光會更貼近接觸點。最後,他發現呼吸已經變成了光,而光就是呼吸,分不清到底是光還是呼吸。這個時候他的心會自然地貼近光,如果硬是要把心拉回來專注呼吸的話,他的心反而會搖動。只要呼吸變成了光,光就是呼吸,呼吸就是光,光跟呼吸結合為一的時候,就讓心自動地貼近光,再沒必要去分辨什麼是呼吸,什麼是光,只應把心專注在禪相(光)上。禪相,巴厘語nimitta,有標相,標誌,標記,標識;前兆,徵兆,預兆等意思。在未證得禪那的階段,我們可將禪相理解為定力提升的標誌,或者是證得禪那的前兆。在證入禪那時,它則是禪那心的所緣。有三種禪相,依次是:1、遍作相;2、取相;3、似相。所有四十種業處都可以獲得遍作相和取相,但只有二十二種業處可獲得似相。這二十二種業處是:十遍、十不淨、身至念和入出息念;通過專注似相,才能證得近行定和安止定。有些人會問:修習入出息念是否一定需要禪相?是否必須通過專注禪相才能證得禪那?答案很明確:是的!《清淨道論》在分析了通過修習入出息念所產生的禪相差別之後強調說,有三樣東西對證得此業處的近行定和安止定是很重要的:「在此,一為入息所緣心,一為出息所緣心,另一為相所緣心。沒有此三法者,則他的業處既不能達到安止,也不能達到近行。若有此三法者,則他的業處能達到近行及安止。正如這樣說: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緣,不知三法者,修習無所得;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緣,知此三法者,修習有所得。」(Vm.1.231)在這裡所說的「相」就是指「似相」(Mahà-??ka: Nimitte"ti yathàvutte pa?ibhàganimitte)。如果沒有禪相,或者有卻不去注意它,這種人別說想證得安止定,即使連近行定也不可能證得!所以,善巧於修習入出息念的禪修者,通過專注入出息而產生禪相;當禪相明亮且穩定時,則通過專注禪相而證得禪那。對於入出息念業處,自然的呼吸是一種「遍作相」(parikamma nimitta,又說預作相);接觸點這一帶區域也是一種「遍作相」。當定力提升時,出現在接觸點附近的如煙、如霧狀的灰白色光,也稱為「遍作相」;而此時的定力則稱為「遍作定」(parikamma samàdhi)。當心專注在遍作相時,定力將能得到提升。此時,出現在接觸點一帶的灰白光慢慢地會變白、變亮。有些可能會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樣,有些會亮得像汽車燈、像手電筒的光一樣。在形狀上,每個人的也都不盡相同。有些感覺好像雲彩,有些感覺像花環,有些感覺像蓮花,有些感覺像車輪……這種禪相稱為「取相」(uggaha nimitta)。取相的光比遍作相要亮,但是跟似相比起來,還是顯得暗淡。當禪修者能夠平靜地專注取相維持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或者更久,他會發現禪相越來越明亮,越來越晃耀,有些像太陽光,有些像月圓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燈,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瑩剔透得像塊水晶,這就是「似相」(pa?ibhàga nimitta)。每個人的禪相皆是不盡相同的。為什麼會不同呢?因為禪相由心想而生,以心想為因,以心想為緣,由於不同的心想而有不同的禪相。《清淨道論》中舉了個例子:有許多比庫在一起誦經之後坐著,一位比庫問:「你們對此經的感覺怎麼樣呢?」有人說他的感覺像從大山上流下的河流,有人說他的感覺像一排森林,有人說他的感覺像枝葉茂密、結滿果實的蔭涼之樹。只是對同一部經,不同的人由於不同的心想而有不同的感覺。禪相也是如此,雖然大家修習的業處相同,都是入出息念,但是每個人的禪相都不盡相同。在這個階段,出現禪相的禪修者不應當到處去問人,不應當跟別人比較,也沒必要懷疑自己,只應依照業處導師的指示去做就是了。當禪相出現在接觸點而且跟呼吸結合為一時,禪修者就可以把心專注在禪相上。然而,在剛放棄專注呼吸而開始轉移到專注禪相的階段,由於定力還不穩固,有時禪相會變得暗淡,甚至可能不見。如果禪相不見,或變得暗淡的時候,他應當讓心再回到呼吸上,專注呼吸。不久之後,接觸點這一帶區域很快又會重新亮起來。當呼吸又變成了光,光與氣息完全合而為一時,他應繼續將心專注在禪相上。到了這個階段,他應當練習讓心平靜且穩固地專注禪相,維持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甚至更久,直到成功。
推薦閱讀:

關於五行
關於凈土宗
關於異地戀唯美傷感的愛情句子
關於孩子學習成績,在命理中是如何看的?
有關於書的格言

TAG: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