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裔文學中的情愫

華裔美國文學創作是觀照當代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而獨特的視角。華裔美國作家具有雙重文化身份和視野,他們生長於中美兩國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更強烈的文化感受力。他們選擇以華裔身份進行寫作,大量運用東方元素,以中美文化的碰撞與交流為主題。與美國本土作家相比,華裔作家隨父輩移民,但中國文化卻深入其血脈,因而他們對中國有著更直觀的感受、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真摯的情感。他們在創作中對中國的想像與再現既是對祖國文化的回望,同時也是一種「自塑形象」,融「他者」與「自我」於一體。  在華裔美國文學史上,最先對華人形象進行積極塑造的作家是伊迪絲·伊頓,筆名水仙花。她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有很多白人作家在創作華人故事,但塑造的多是迎合白人讀者閱讀期待的扭曲的華人形象。而水仙花在作品中真實、客觀地描寫了北美華人移民的生活,塑造了許多正面、積極的形象。其短篇小說集《春郁太太及其他作品》揭開了華裔美國文學的序幕。在其中一篇《一個嫁給中國男人的白人婦女》中,水仙花描寫了中國人的優秀品質,他們聰明、正直、善良、勤勞,表達了理解可以消除偏見的觀點。作為華裔美國文學的先驅,水仙花的先鋒作用功不可沒。  黃玉雪被稱為「華裔美國文學之母」。她發表了冷戰時期最重要的華裔作品《華女阿五》,並一舉成名。黃玉雪曾坦言:「我創作的《華女阿五》是我個人為增進白人對華人的理解而做出的努力。」她的這一努力得到了美國人的認可。學者傑夫·沃斯指出:「該書注重在迥異的文化中看到具有積極意義的相同方面,旨在促進美國主流社會對華人的理解與同情。」  面對當時美國主流文化和主流社會對中國的誤讀,自20世紀70年代始,湯亭亭、譚恩美以厚重、豐富、成功的文學作品加以糾正,呈現給西方世界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形象。掀起華裔美國文學第一次浪潮的是湯亭亭。她多次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其作品被收錄進最具權威性的《諾頓美國文學選集》,從而成功躋身美國主流作家之列。湯亭亭在文學創作中體現出一種深沉的使命感。她曾說:「把美籍華人的故事帶到美國文學中是我的使命。」其成名作《女勇士》讓中國女性以昂揚的姿態、嶄新的面孔出現在西方世界面前。湯亭亭在其第二部傳記體小說中更進一步將早期華人的艱難奮鬥史演繹成一部英雄史詩。湯亭亭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文學創作中對中國經典故事、傳說以及中國歷史、文化、風俗的運用讓人嘆為觀止,這不僅給她的小說增加了文化內蘊,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更為西方世界呈現了更為豐滿、全面的華人形象。  在美國擁有最大讀者群的是譚恩美。譚恩美以開放的心態看待不同文化,堅信人類必然會在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景觀上走出一條融合發展之路。她的文學創作是對中美文化關係進行探索的典型範本,在中美文化傳統的大背景下將文化衝突象徵化、寓言化,從而消解了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二元對立,展現了兩種異質文化從相互拒斥到相互融合的過程。在其代表作《喜福會》中,作為西方文化代表的女兒們與中國文化代表的母親們經過苦樂摻雜的種種糾葛,最終達到了彼此的理解。從審美旨趣和敘事技巧看,譚恩美的小說多取法於中國章回體小說,情節跌宕,故事性強,包含更多的中國文化傳統基因。同時,譚恩美在一些語言表述中使用中國式的英語而非標準的英語來證明自身的文化複合性。有時為了證明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她甚至用漢語拼音直接表述,後面再用英語解釋,以此挑戰英語寫作。  在美國主流文化中,華人多是作為「他者」被書寫。新時代的華裔作家解構了美國白人作家創造的一些負面華人形象,重塑了獨立、堅強、陽剛、自信的華人形象。華裔作家尤其是華裔女作家,解構了西方主流社會對中國女性沉默、溫順、柔弱、依附於男性的刻板印象。水仙花的《春郁太太及其他作品》、黃玉雪的《華女阿五》、湯亭亭的《女勇士》、譚恩美的《喜福會》和《灶神之妻》、鄺麗莎的《上海女孩》等作品中的女性,都是勤勞、理性、堅強、獨立、自信、充滿智慧的典型,甚至具有一定的女權意識,她們不屈服於悲慘的命運,頑強抗爭,最終獲得了重生。尤其是湯亭亭的《女勇士》,借用中國花木蘭代父從軍、征殺疆場、推翻舊王朝的故事,將中國女性勇敢、堅強、富有冒險和探索精神的一面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她們不僅是道德的楷模,更是衝鋒陷陣的巾幗英雄。  同時,華裔作家也顛覆了西方主流社會對於中國男性天生懦弱、女性化的刻板認識,重塑了華裔男性勇敢、剛毅、充滿活力的英雄形象。20世紀70年代以後,華裔作家以覺醒的族裔意識,通過鉤沉被掩蓋和歪曲的歷史,展現華人在美國歷史發展中作出的巨大貢獻。趙健秀的《甘加丁之路》《龍年》《唐老鴨》、徐忠雄的《家園》《天堂樹》等都從正面描寫華人男性形象,還原了華人在美國歷史上的原貌。他們是勇敢的開拓者,在參與修建橫貫美國東西部的大鐵路時,以華夏子孫特有的頑強與隱忍,書寫了華人苦難而傳奇的歷史,完全改變了白人作家筆下對華裔的定型。  華裔美國作家雖身居美國卻遙想中國,他們以開放的視野和對多元文化的執著追求,講述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傳播中國文化,塑造了與白人作家不一樣的華人形象。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華裔美國作家成長於美國文化之中,其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都更趨向於美國化。受美國文化的影響,諸如注重家族利益、集體利益,強調尊敬長輩、長幼有序等中國傳統家庭觀念在其筆下往往顯露出其家長制和父權制的一面。此外,華裔美國作家的敘事文本多以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動蕩時期的中國為開篇時故事發生的場所。因此相對落後、混亂的舊中國形象構成了他們主要的敘述背景。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新中國社會現實著墨不多,更未形成蔚然之勢。
推薦閱讀:

攜帶現金名表回加拿大未申報 華裔挨罰3300元
數萬華裔在美軍中服役,數字背後的秘密更驚人……
美籍華裔畫家☆左夫繪畫作品(1)
駱家輝的華裔背景:優勢抑或劣勢?
多倫多10死15傷案:華人警察成孤膽英雄

TAG:文學 | 華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