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書摘】愛之正負(摘自《傑出教子密碼》)
本文摘自《傑出教子密碼:如何培養不「坑爹」的孩子》
主編:曹廷輝
愛就是愛,有正負之分嗎?溫尼科特,一位我非常崇敬的兒科醫生、兒童心理治療師曾經把知識分為正知識和負知識,正負並不是指知識本身的好壞,而是以知識對你的作用而論的。正知識就是學習並用於自身成長的知識,而負知識則相反,我們沒有把它用於自我的成長和完善。舉例來說,在我們沙龍里,講了溝通的共情原則後,一個年輕的媽媽回到家很開心地給老公講了這些知識。之後有一天他們發生了一些爭吵,這位媽媽很傷心地指責老公:「你為什麼不能和我共情一下呢?」老公氣憤地回敬:「你比我懂!那你共情給我看看啊!」顯然這位媽媽學習的共情的知識並沒有幫助到她,反而加劇了夫妻之間的矛盾,那麼這個知識對於她來說就是負知識。負知識就是那些我們學了卻沒有使用,而只是用來說教、攻擊他人,或裝點門面的知識。
在這裡,我想借用溫尼科特的理念,把愛也分一分正負。我所說的正愛,就是純粹的愛,是仁慈、利他、無條件的愛。而負愛,則是功利性的愛,自私的愛,佔有的愛……讓我們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否在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著愛的掠奪?我們的愛中是否有這樣的言下之意: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我愛你,所以你不能離開我;我愛你,所以你不能更愛別人;我愛你,所以你要變成如我所期望的樣子;我愛你,所以你要加倍回報我!這些言語並非出自父母之口,但卻是他們一系列所謂「愛」的行為的潛台詞,它們是縈繞在孩子心頭的魔音,讓他們一生受其所累。
我有一個很優秀的女性朋友麥子,三十幾歲已經實現了自己的財務自由,過著自得其樂的高品質生活,對於婚姻大事她一直抱著不找到靈魂伴侶此生絕不結婚的信念,卻無奈地被父母逼婚到過年都不敢回家。媽媽每天隨時隨地進行「電話轟炸」,痛心疾首、聲淚俱下地警告她:「現在不趕緊嫁人,以後再好的條件都嫁不出去了!再不生小孩會影響孩子的質量,不生孩子以後老了怎麼辦?」操碎了心的媽媽甚至從老家趕過來當面教育女兒。看著媽媽為此勞心勞力,甚至生病住院,麥子只能舉雙手投降了。經過簡單的幾輪相親,便嫁給了父母都很滿意的一個同在北京工作的同鄉。如今孩子剛滿周歲,他們卻在辦理離婚手續。我和麥子聊天,她的情緒卻很平和,她對我說:「現在這樣不是挺好嗎?我媽媽的心愿都滿足了,婚結過了,孩子有了,現在我終於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只是有些對不起前夫,總覺得當初有點利用他的感覺,更對不起的是孩子,沒能給她一個完整的家。不過就算我一個人過,我也會好好地撫養教育孩子的,讓她做一個幸福的女孩,我一定會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讓她以後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雖然有些心疼麥子,但我也相信她會讓自己幸福,並給女兒幸福。我只是希望更多的父母可以聽聽孩子的心聲,不要用一句「我是為你好」,就把任何你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而不去問問他們真的想要的是什麼。
有一本寓言小說叫《為自己出征》,書中脫不下盔甲的騎士對智慧導師梅林說,他很愛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他為他們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然而他們卻並不領情。梅林反問他:「你有沒有把需要當作愛?」騎士恍然大悟,原來對妻子和兒子的「愛」,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妻子和兒子的需要。其實,妻子和兒子都只是他愛的對象和工具而已。或者說,騎士只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妻子和兒子身上罷了。難怪妻子和兒子都對他的愛沒什麼反應,因為這種愛其實是傷害。
上面這些案例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揭示了愛的扭曲和錯位。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任務可能就是為了走出父母的影子,成為自己,為自己而活。我學習心理學以及選擇心理諮詢這份職業的初衷也是為了自己的成長,為了尋找真正的自己。每一個來訪者都教會了我很多,給了我很多啟迪。而同樣一路跌跌撞撞摸索前行的我,也許可以在機緣巧合中給你一個碰撞,讓你能在既定的軌道上偏離一次、兩次,甚至更多,最終讓你激發出自身強大的潛力,找到新的航線,開始充滿正愛力量的人生,並把愛的能量傳遞給你的孩子。
愛不會成全別人,它只會成全它自己,最後把紀伯倫的一首詩《論愛》的節選部分送給大家。
愛除自身外無施與,除自身外無接受。
愛不佔有,也不被佔有。
因為愛在愛中滿足了。
當你愛的時候,你不要說,「上帝在我的心中」,卻要說,「我在上帝的心裡。」
不要想你能導引愛的路程,因為若是他覺得你配,他就導引你。
愛沒有別的願望,只要成全自己。
但若是你愛,而且需求願望,就讓以下的做你的願望吧:
融化了你自己,像溪流般對清夜吟唱著歌曲。
要知道過度溫存的痛苦。
讓你對愛的了解毀傷了你自己;而且甘願地喜樂地流血。
清晨醒起,以喜悅的心來致謝這愛的又一日;
日中靜息,默念愛的濃歡;
晚潮退時,感恩地回家;
然後在睡時祈禱,因為有被愛者在你的心中,有讚美之歌在你的唇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