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領導方略
小談領導方略馮夕永 領導,顧名思義,就是領而導之。說白了,就是既要帶路,又要指路。所以,首先要識路。 路有千條萬條,但概括而論,無非有歷史之路,有現實之路,有未來之路,還有不是路的路。歷史之路,就是古人走過的路,在史書里,在傳說中。現實之路,就是當今之路,現代人都在走的路。未來之路,就是後人要走的路。正在修建的路,正在探索的路,都是未來之路。未來之路,是勢所當然,是再前進的方向。不是路的路,就是實有而若無的路,也是出奇制勝的路。背水一戰,說的就是沒有路的路。前有強敵無進路,後有險川無退路,但硬是有了一條置之死地而後生、棄之亡地而後存的取勝之路。不是路的路,才是自己的路。 走得通的路叫活路,走不通的路叫死路。換個角度講,走得通的路叫路,走不通的路不叫路。鄉間小路叫路,跑拖拉機則可,跑賓士車則不可,是拖拉機的活路,是賓士車的死路。也就是說,對拖拉機而言叫路,對賓士車而言則不為路。作為領路人,千萬不可帶著賓士車式的團隊走拖拉機的鄉間小路,也不可帶著拖拉機式的團隊走賓士車的高速公路。否則,自己不掉到溝里,也會被掀翻在溝。因此,要帶著團隊走活路,而不走死路;走行得通的路,而不走行不通的路。 當然,領導人所帶著走的、指著走的,並不是有形的人群,而是無形的人心。人心向背,最重要。能把大眾的心帶著走、指著走的領導人,才是真正的頂尖高手。 如何知道人心之向背?方法並不複雜,就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現代的話,叫換位思考。做起來也不難,有3個反問就可以了: 其一,誰還不希望能從團隊中感受到美好的前途嗎?答案,肯定是「 希望感受到」。這就說明,每個人都希望團隊好而不是壞。既然這樣,就不怕有任務、有目標、有追求。給大家以壓力,肯定會激發出活力和動力。不用擔心任務、目標和追求會使大家離心離德。 其二,誰還不希望能從團隊中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嗎?答案,肯定是「希望感受到」。這就說明,每個人都希望團隊是個大家庭而不是個大牢籠。既然這樣,就不怕有手足之情、肝膽之義,最好讓大家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不是親姊妹勝似親姊妹,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 其三,誰還不希望能從團隊中感受到正義的力量嗎?答案,肯定是「希望感受到」。這就說明,每個人都希望團隊強而不是弱。既然這樣,就不怕強勢領導,就不怕治軍嚴明。地里有草,主要手段是鋤,去其末而存其根,因為除根反而傷苗。但個別的高草,寧肯傷苗,也要拔掉,不拔掉則眾苗受害 。 既然知道了人心向背,那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得人心。大致有四點:一是打造以正確主張為內涵的團隊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靈魂。要耐心細緻、深入淺出地把個人的主觀意志,分層面、分角度地內化成所有成員的統一價值取向,樹好思想大旗,點亮心靈世界。撇開團隊文化,其他一切行為,只能產生一時的轟動效應,而不能形成長期的連鎖效應。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二是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激勵機制,以幹起來順勁,促看起來順眼,處起來順心,最終形成越看越順眼,越處越順心,越干越順勁的良性循環。大勁不順,則摩擦不止,矛盾不斷。工作上的勁口,這是一個團隊氣血運行的經脈。三是推行以人為本的親情化管理模式,讓每個人都心有歸屬,就象風箏離不開線一樣地離不開團隊。親情化也好,人性化也好,這是一個團隊有親和力、凝聚力的源頭。四是運用寬嚴相濟的扶正壓邪工作手段,讓團隊有規矩成方圓,始終充滿正氣。欺軟怕硬,是大忌所在。如此,則歪風邪氣不招自至,雖有智謀而不能善其後。以上四點是籠統說法,並不是準確的概念,其一為育苗之土,其二為立苗之根,其三為壯苗之干,其四為潤苗之末,有相得益彰之效,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領導風格,沒有成型的模式可套,因個人的修養和秉性不同而各有千秋。但有一條基本原則要銘記在心,那就是不能臭上加臭。明白地講,不可因為一件工作、一項任務出了差錯,便批張批李,就是不反省自己。批來批去,事情沒有辦好,反而人心也散了。人心散了,於事無補。人心不散,就能知恥後勇,以勵再戰。總之,凝聚人心的能力,是衡量領而導之水平高下的根本尺度。
小談領導方法 方法問題,乍聽起來似乎是道號很深的問題,其實並無太多的玄機。就象做菜一樣,咸了加點水,淡了加點鹽,僅此而已。 方法指向的對象是人和事,是為人和事服務的,同時也依存於人和事當中。知人識事,是講究方法的起點。 怎樣才算知人識事?知人貴在知其性,識事重在識其理。人性無非善惡,事理莫過難易。使人挾泰山而躍北海,不能則責之於人,這是有悖於人性,因為這本身就是事的問題,是事可不可為的問題。受命挾一毛而跨毫溝,不能則怨之於事,這是有悖於事理,因為這本身就是人的問題,是人肯不肯乾的問題。 假如把方法比作醫生,那麼人和事就相當於病號,人性與事理就相當於病灶了。只有把握住病灶,才能對症下藥,手到病除。所以說,不知人性不識事理,方法就無從談起,更不用說靈驗不靈驗了。 解決人的問題,順著人性來,該勞心的讓其勞心,該勞力的讓其勞力,該內斂的讓其內斂,該外顯的讓其外顯,該淡泊的讓其淡泊,該執著的讓其執著,人的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解決事的問題,按照事理辦,該重抓的重抓,該輕抓的輕抓,該急抓的急抓,該緩抓的緩抓,該實抓的實抓,該虛抓的虛抓,事的問題順理成章就解決了。然而,問題往往出在該與不該顛倒了,錯位了,導致了許多想不到的意外,甚至是悲慘的教訓。歷史和現實中的例子不勝枚舉。商紂不該殺比干貶箕子卻這樣做了,所以丟國喪身。胡亥不該重用趙高而重用了,也國破家亡。也許有人會問,齊桓公該殺管仲而不殺,所以有了九合諸侯的霸業;李世民該殺魏徵而不殺,所以有了貞觀之治,這種顛倒和錯位不是很好嗎?其實,管仲和魏徵不是該殺不該殺的問題,而是可殺不可殺的問題。這兩個人都是頂尖人才,昏君可以置頂尖人才於不顧,一殺而解心頭之恨,但
馭人的方法原理,是抑惡揚善。制事的方法原理,是圖難於易。使善的一面彰顯出來,惡的一面抑制下去,讓善不向惡轉化,惡能向善轉化,這是馭人的根本宗旨。使易的一面彰顯出來,難的一面抑制下去,讓易不向難轉化,難能向易轉化,這是制事的根本宗旨。親賢臣遠小人是抑惡揚善,而親小人遠賢臣則是抑善揚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抑惡揚善,而焚書坑儒則是抑善揚惡。釜底抽薪是圖難於易,而揚湯止沸則是圖易於難;火上澆水是圖難於易,火上澆油則是圖易於難;退而結網是圖難於易,緣木求魚則是圖易於難。順其道而為,其人易馭,其事易制;反其道而行,其人 難馭,其事難制。
需要明了的一點,善與惡、難與易乃至人與事都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捨棄任何一面都是辦不到的事情。假如沒有這一面就不會存在那一面,兩面融通而達到和諧才稱得上完整。拿善與惡來講,不能好善而忘惡,也不能好惡而忘善。農夫與蛇的故事、
中和相當於做飯的火候,既不能使飯半生不熟,又不能使飯糊成灰。中和,就是要把善與惡、難與易、人與事達到相依而不相傷,相利而不相害的最佳境地。從人性看,比方說「公心」與「私心」,從常規意義上講,「公心」是善,「私心」是惡,「公心」好,「私心」不好。實質上不能抬舉了前者,貶低了後者。難道公心到心如止水,不與物爭,面對侵略者的鐵蹄連自己是哪國人都忘記了,也好嗎?難道私心到把集體乃至民族、國家的榮譽和命運都當成是自己的臉面和生命,還壞嗎?再比方說,醫生治病,正是因為珍惜生命所以才開膛剜肉,將癌變的器官摘除。推而得之,善與惡之間有一個同心圓,名字叫「良心」。把善與惡中和到「良心」,人人才能好做人。從事理看,登天難,一睹易,然而乘飛船而上則登天實不為難,直覽己眉於目則一睹實不為易。推而得之,難與易之間也有個同心圓,名字叫「可行」。把難與易中和到「可行」,事事才能好成事。從人與事看,與渴者飯,與飢者水,則渴者不悅於飯,飢者不悅於水,飯不順於渴者之口,水不果於飢者之腹。推而得之,人和事之間也有一個同心圓,名字叫「道義」。道義,是人性與事理合而為一的產物,也是「良心」與「可行」渾然一體的標誌。把人性與事理中和到「道義」,事就變成了人願意做的事,人就變成了事值得從的人,人與事就會順其宜而易舉,乘其便而功倍。懂得了人性的可為在「良心」,事理的可為在「可行」,人與事的可為在「道義」,那麼五彩斑斕的方法就會如影隨形,不期而至,談笑之間諸多問題便可釋然於心,化解於外。
現實當中,沒有孤零零的人,也沒有孤零零的事,總是人中有事,事中有人,人中還有人,事中還有事,人中還有事中事,事中還有人中人,因而領導人在運用方法的形式上,只有變動不拘,方可周遊六虛。但推本溯源,不外乎兩手:一手是就事用人,一手是就人用事。就事用人,就是依靠正確的主張、美好的藍圖、端正的人格,吸引有識之士來為其所用;就人用事,就是依靠有識之士,把正確的主張、美好的藍圖、端正的人格變為現實。尤其是很多情況下,領導沒有用人上的機斷權,那就更需學會如何就事用人和就人用事了。要知道,高明的瓦匠沒有用不上的石頭,各種各樣的石頭都能就其形而用之,這樣才可以帶徒弟。方法上的這兩手,相當於用兵上的奇正兩術、乒乓球技的正反兩拍,兩相交和,妙變無窮。 方法求的是個「巧」字,但離不開「力」字。這就好比投籃,光有技巧而力不及籃,球還是投不中的。「力」是「巧」的保障。 講「力」,就得講「勢」與「時」。就「勢」而論,什麼事都是人辦的。之所以有難事,就是因為沒有能辦之人。之所以有易事,就是因為有能辦之人。在大的方略已定的情況下,領導人的精力要傾向於謀人,兼顧於謀事。得心才能得人,得人才能得勢。勢成,則力生。就「時」而論,人與事交融有一個過程,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轉化的時機,要循機而進,不可急,也不可緩。先者,心與事合;再者,勁與事合;後者,令與事合。認識不能統一,勁道不能貫通,命令就不可下達。否則,就是盲動。勢成時宜,方法之矢則快似流星,疾如霹靂,一發而中的。
領導人所帶著走的、指著走的,並不是有形的人群,而是無形的人心。人心向背,最重要。能把大眾的心帶著走、指著走的領導人,才是真正的頂尖高手。
09年工作思路之團結篇: 要加大團結力度,力促整體合力再有新提升。要夯實團結向上的立足點,真正做到齊心、用心、舒心。 立足於齊心,要把全局上下的思想和行為統一於既定的工作思路上,進而轉化成無限的工作熱情和幹勁,營造出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濃烈氛圍。 立足於用心,要充分挖掘和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引導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精益求精做事情,使每一位幹部都能成為崗位上的行家裡手。 立足於舒心,要千方百計創造寬鬆和諧的工作環境,讓大家越看越順眼,越處越順心,越干越順勁,最終都能擁有一份特殊的資產,即一家人的親情、一條心的鬥志、一盤棋的合力。
《小談治亂之策》 大小單位不亂最好,亂了就要治。就象人一樣,不病最好,病了就得醫。 亂的根源,錯綜複雜,但刨根問底,無非是主要領導昏而不明。昏而不明,如同醉漢駕車,不出事乃是僥倖,出事則實不為怪。 亂的形式,千奇百怪,但概括而論,無非是一反一護,即反對或者維護主要領導。 亂的口鋒,各執一辭,但察其表裡,無非是一正一邪。矛盾雙方,都聲稱自己「正」對方「邪」,自己「是」對方「非」,自己「對」對方「錯」。要明白,起始階段有正邪之分,但摩擦到一定程度,則無是無非,無對無錯,都是私心在作怪。一方以為維護能夠受益,一方以為反對能夠獲利,至少可以解氣。看不透這個本質,就容易被假象蒙蔽,無法做到制人而不制於人。 治亂的策略,玄機難測,但博古覽今,無非是一剛一柔。懷柔於面,剛硬於點,剛柔兼濟方是上策。 治亂的手段,各有千秋,但翻來覆去,無非是一分一合。分化小團體,整合對立面。只分不合,如同耕耘而不收割。只合不分,無異於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 治亂的心智,人人有別,但理亂成繩,無非是一靜一動。靜為主,動為輔。靜則無影無形,無聲無息,以見怪不怪促其怪自敗。這也是:無為而無不為。動則飛沙走石,山崩地裂,以雷霆之勢求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一劍封喉。 治亂的功效,稱道不同,但評判於一字,無非就是「妙」。妙到矛盾各方各得其所,皆大歡喜。正所謂:鬼有所歸,乃不為厲。
有一種人,為人寬厚,處世通達,上下融洽,左右逢源,遇風浪能險中求勝,遇機會能勝券穩操,處事平穩,不急不躁,待人寬容,很少計較。領導來視察對單位一番品評後,不會點頭哈腰,而是對誤解說明原因,對過譽表明謙遜,講問題拿捏的准,提要求切合實際,接待過程自然,爽快,熨帖。他的單位,領導有事沒事都喜歡走走因為他能讓人渾身輕鬆,自由揮灑,不必為俗套所縛,又能聽到幾句直率貼心的實話。有一種人,練就了一身的定力從不表現出半點急功近利。他的頭如同電腦,儲存著「大的」「小的」「遠的」「近的」數據,而且多而不亂,有條不紊。他是現任領導喜歡和信賴的好部下,也是老領導的貼心人,有口皆碑。他眷顧下屬,無可挑剔。該給下屬的待遇,按級別,按制度,按標準,只增加不減少。如果不符合制度的要求,哪怕你是他頂頭上司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不因人而異,亂開了口子。在單位一言九鼎,說一不二。該誰做的工作,責任到人,推諉的不行,虛與委蛇的不行,逾期辦砸了的更不行,按章辦理,不留情面。被他"辦理"的人也不怨。他從不糾纏細枝末節,對下屬大膽放手。「單位就是家」,這是他的口頭禪,「家裡的那些事,他們去弄,都明白敞亮著,有啥不放心的?我只管外面,爭地位,爭資金,把待遇爭回來,讓大家安心舒心齊心同心努力工作,創造高效」。下屬有什麼事情,只要不違法亂紀,他都會盡心竭力,絕不拖泥帶水,上上下下,人人滿意,而且從不張揚。有一種人,為人穩重,一步一個腳印,不出險招,信心十足。待人接物,雖有親疏遠近之分,但親而不膩,遠而不疏。他從不缺少朋友,無論在在哪兒工作,每天都有看望他或者打電話問候他的朋友。新調一個單位,不出一個月,他的身邊就會聚集一幫這個那個行業的朋友,有上級、有下級、有平級的,他們未必是手握重柄的實權人物,而且怪就怪在人人齊了心地買他的帳。老家來人了,即使窮得叮噹響,他也熱情相待,拉家常,說往事,來人心底感動得一塌糊塗,逢人便誇。有一種人,運氣總是好的,這與他的自信又關。別人是初一敬香,十五還願,名山古剎到處求神拜佛,他不信這套。他憑本事,憑做人的柔韌,他相信「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以,他身上有一種感染人的力量,有人說是人格魅力,有人說是親和力,但莫衷一是。這樣的人不多,但十人中總有一二,而且放在哪兒都是一道風景,在哪兒都能如魚得水,活得有滋有味。小談領導方略者就是那道神采飛揚的風景。。。
《觀念創新,是重中之重》 走出「三個誤區」,解決「三個問題」: 一要走出「天上不能掉餡餅」的誤區,解決好連想都不敢想的問題。天上能降下風雨雷電,人類怎麼就不能借風雨雷電造出期盼的「餡餅」?上級組織就是我們的天,那裡既有一個管人的巴掌,更有撫慰部下的一堆蜜棗。廣大群眾也是我們的天,那裡既有一張要吃「餡餅」的嘴巴,更有一堆能創造奇蹟的智慧。得上級的信任,獲群眾的擁護,則不愁魚兒得不到水。 二要走出「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的誤區,解決好連說都不敢說的問題。人嘴裡能吐出金牙,狗嘴裡怎麼就吐不出象牙?關鍵在於鑲與不鑲。善於學習、善於總結、善於借鑒,就是在鑲牙。 三要走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誤區,解決好連干都不敢幹的問題。巧婦難在無米,而米夫難在無炊。珠聯璧合,則巧婦不愁無米可炊,米夫不愁有米無炊。要打優勢之牌,走雙贏之路。
小談領導與下屬的關係
領導和下屬不單純是一種上下級關係,更重要的是一種「公不離婆,秤不離砣」的相互紐帶,離開了對方什麼都不復存在。 下屬看重領導的只是領導的一種權威,而不是領導的領導才能和領導藝術。在下屬眼裡,領導就是一群最無能的孩子,離開了下屬什麼也玩不轉。 領導看重下屬的不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而更看重的是下屬對他的吹拍度以及恭維能力。在領導眼裡,下屬就是一群最沒有主見的機器人,離開了領導這隻遙控器,下屬就是一堆廢紙爛鐵。 領導就是一堆臭氣熏天的****,走到哪裡都有一群蒼蠅跟著。在等到領導的臭氣消失殆盡沒有蒼蠅跟著的時候,亦是領導下台準備享受孤傲的時候。 下屬就是一隻最無助的寵物狗,領導想把下屬牽到哪裡就牽到哪裡,在領導不想牽下屬溜達的時候,正是下屬靠邊站或是被「發配邊疆」的時候。 事必躬親其實是領導最無能的表現。領導所考慮的應該是全局和大局,而不是那些芝麻綠豆大和無關痛癢的小事。如果領導一味地事必躬親,那下屬就只有端著茶杯、拿著報紙閑聊瞎侃的分。領導和下屬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哪個山頭唱哪個山頭的歌。 事倍功半亦是下屬最無能的體現。在領導眼裡過目不忘的不是下屬幹了多少事,而是幹了事後所起的功效。下屬即便平時如老黃牛幹了再多的事情,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給領導抺了黑拉了後腿,下屬干再多的工作都一錢不值。 下屬就是領導手心的一隻螞蟻,領導想給下屬一定的發揮空間,他就可以隨意把手放鬆一下;如果領導想給你一隻小鞋,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把手捏得更緊一點,直到下屬在他手心窒息而死。領導能掌握拿捏火候,做到松馳有度,就是一個充滿智慧和靈氣的領導。 下屬也是領導手中所攥的一隻飄搖不定的風箏。領導一放線可以讓下屬飛向藍天,縱橫四海;領導一抽線也可以讓下屬跌入深谷,粉身碎骨。 下屬的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領導揉進半點沙子。一旦領導揉進沙子,下屬又不得不裝聾作啞,視而不見。 多數領導在下屬面前都會擺出一個正襟危坐的臭架子,也會裝出一副「妍皮不裹媸骨」的臭皮囊,讓下屬望而生畏。 領導的威性不是靠玩弄權術堆砌起來的,而是要靠關心下屬疾苦和辦事果斷及剛正不阿而逐步樹立起來的。 多數下屬在領導面前學會了兩種本事:一是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二是忍氣吞聲、忍辱負重。但這兩種本事不是在每個領導面前都是萬能鑰匙,有的領導也會裝一下清高,看不習慣具有這兩種才能的人。 多數領導信奉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信條,下屬如有不慎得罪領導,輕則會吃閉門羹,重則會被逐出「國門」,永遠不得在此領導面前露面。 領導是一艘漂浮不定的遊船,下屬則是托起遊船漂浮的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領導千萬別把下屬惹急了,惹急的兔子也會反撲回來咬人。 下屬是領導最得力的助手和參謀,亦是領導最需支撐的左膀右臂,如果下屬的工作能在暗中左右領導的判斷和決策,就可以反應一個下屬改變他人思維的能力。 領導常常抱怨下屬中沒有一個精兵強將,而下屬又常常感嘆自己無用武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下屬毛遂自薦,自掘才能讓領導刮目相看。領導也要善於擦亮慧眼,在下屬中搜尋籠絡人才,多給下屬肯定和鼓勵,不惜成本鍛造人才。 能夠與領導融洽相處的下屬是把握別人情感、了解他人性格的高手,這樣的下屬需超前一步理解領導的意圖,避其鋒芒,博得領導的賞識。 一個領導能進入管理階層,自然有他過人之處,因此作為下屬要學會欣賞領導學習領導,要善於發現領導的優點,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下屬。 與領導配合工作,這是下屬分內之事,也是為了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因此下屬毋需推諉。 下屬看不起領導,抱著「你當年還不如我」這種不切實際狹隘的想法,其實是下屬最自不量力的表現。 無論領導是靠什麼關係成功,還是靠運氣走上仕途,好歹他現在是在管你,作為下屬不應該滯留在研究領導是如何步入輝煌的,而應腳踏實地跟著領導干,才是通向成功的門票。
小談領導之體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皆有其本體。離開本體,則萬事萬物不復存在。領導之體,就是一個字:「權」。丟掉手中之權,領導則不成其為領導。正如大江大河,若喪失一滴泉水的本體,難成洶湧澎湃之勢。 本體決定特性。水之體,就下而不就上。火之體,就干而不就濕。領導之體,就人而不就己。水之體,就下則暢,就上則雍。火之體,就干則烈,就濕則滅。領導之體,用權於眾,則皆大歡喜;用權於己,則眾怒紛起。是眾星所捧之月,還是眾矢所射之的,取決於領導者對手中權力的如何運用,不可不審慎。 領導之用權,必須依權體而為。權體一分為四,即:國家之政體、單位之職體、大眾之情體、個人之性體。就國家之政體而言,集權制的國度里,不怕
《疏通下屬心結的二三事》 第一件事: A;……這件事,我非常上火,所以必須向領導說,看領導怎麼處理。 B:難道這件事就沒有值得你高興的一面嗎? A;沒有。 B:你肯向我說,證明你把我當作了可以交心的人。我為你能把我當做交心的人而感到高興。難道你不為你和我能成為可以交心的人而高興嗎? A:當然高興。但,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B:論職務,我為上,你為下。論歲數,你為兄,我為弟。工作上的事,你問我,我給你答覆。除此之外兩個同事也就是兩個弟兄之間情感的事,我應該向你這個當哥的請教,你應該比我更有經驗如何處理。剛才你所講的事,歸根結底,是屬於工作性質還是情感性質呢?我看,是情感問題。遇到情感問題,當哥的來徵求當弟的意見,你不覺得在難為我嗎?再說,你和他之間,你更是老大哥。不管什麼原因,當弟的不尊敬當哥的都是不對的。但,也有一點,當哥的能和當弟的去斤斤計較嗎?我相信,他這個當弟的也不願失去你這個當哥的,肯定他也在為自己一時衝動而冒犯了你這位老大哥而後悔。你說呢? A:我也覺得他有點反常。 B:是啊,人都有反常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別的事心裡不平靜。你沒有和他一樣衝動,這說明你就是個有老大哥樣的人。或許正是因為你是一個有老大哥樣的人,所以當弟的遇到了想不開的事,才變相地向你發泄,或者說傾訴。人都說:「大人有大量」,我看你是「大哥有大樣」,好嗎? A:……
第二件事: A:……把這麼難的一件事叫我去辦,就是在調理我。 B:怎麼沒有調理別人呢? A:那是因為我好欺負。 B:好啊。按照你的邏輯,我們都變成了好欺負人的人。 A:我沒有這個意思。 B:你沒有這個意思,但你有這個邏輯。局裡大大小小的事我要安排給分管領導去辦,分管領導要安排你們這些中層負責人去辦,你們這些中層負責人要安排手下去辦。特別是一些難辦之事,一向是別人去辦還不放心,總是壓在少數幾個人身上。辦不好,不但不體諒,還要批評責怪,甚至追究責任。你說,這不是欺負人,哪這是在幹什麼?如此看來,你們都是「小欺負」,我才是「大欺負」,仗勢欺人哪! A: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是覺得心裡不平,因為遭罪幹活反而受氣,那些不幹活的領導卻笑臉相待。太有失公正了! B:你參加工作多少年了? A:十五、六年了。 B:工齡不短了,閱歷比我肯定不淺。難道你沒有注意到一種現象嗎?大多數人,可交而不可用;個別人,可用而不可交;部分人,可用又可交。對「大多數人」,要笑臉相迎;對「個別人」,要加以提防;對「部分人」,要放手使用。你喜歡自己屬於那種類型的人呢? A:當然是後一種類型。 B:我看,你的分管領導對你既不輕易地表揚,又不刻意地提防,你就屬於你喜歡的類型的人。誰遇到了這樣器重自己的領導都會感到榮幸,難道你不是嗎?我覺得你是不是有點拈輕怕重,不思進取? A:苦點累點,我不怕。 B:要的就是你這句話!
第三件事: A:……多年前的事卻來鬧鬧你現任去解決,太不應該了。 B:為什麼他們不去鬧鬧馬路上的人解決呢? A:就怕你上火。 B:俗話說:火燒旺地,食氣者壽。鬧鬧咱,是咱的福份。 第四件事: A:辭職報告寫好了,交給領導。 B:知道為什麼要你辭職嗎? A:沒有完成任務,違反了崗位責任制的規定。 B:好啊。你能把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講給我聽聽嗎? A:……
推本溯源二三事 第一件事: A:你為什麼對文體活動這麼感興趣? B:《禮記》上有句話: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端正風氣,文體活動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第二件事: A:知道怎麼做,就可以了嗎? B:因人而異。比方說,學生知其然即可,而老師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負責人,某種意義上,也是老師。
第三件事: A:怎麼才能處理好上下關係? B:上對下要關心,下對上要尊重。 上對下要包容,下對上要服從。 A:你能做到嗎? B:正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有這樣的感慨。 第四件事: A:「出污泥而不染」與「人至察則無徒」不矛盾嗎? B:前者指的是做人,後者指的是做官。
聞善則斷二三事 第一件事: A:作為執法部門,工作人員中午喝酒得管一管。 B:怎麼管? A:處理人。 B:怎麼處理? A:該免的免,該辭的辭。 B:開會重申市委的禁酒令。寧重勿輕,就這麼辦。 第二件事: A:征管工作有淡季旺季之分。 B:怎麼劃分的? A:這種劃分是以農忙農閑為依據的,主要原因是只會路查,不會別的。如果進村入戶,就不會存在這種現象。 B:很好。那就改變一下征管方式,把「重心下沉貼心於民」這個口號喊出去,把「優化服務方便於民」這面旗幟打出去。 第三件事: A:農機補貼的發放,最好有一個理念性的口號來引領一下。 B:什麼樣的理念? A:體現一下給百姓辦實事好事。 B:那就叫「爭足政策造福於民」吧。舉一反三,執法工作就叫:「秉公執法公正於民」。
識人用人二三事 第一件事: A:百姓太難管了…… B:難在哪裡? A:好賴不分,有理也說不清。 B:你沒有分析一下百姓的群體性特點嗎? A:什麼特點? B:簡單地講,就是「三多三少」,即:有頭腦的人少,無知的人多;敢惹事的人少,怕事的人多;講義氣的人少,隨風倒的人多。 A:哪該怎麼辦? B:謀事,多謀「三多者」。謀人,多謀「三少者」。 A:怎麼個謀法? B:「三多者」求利,「三少者」求名。 謀事,多謀「三多者」所求之利;謀人,多謀「三少者」所求之名。得「三多者」得張弓之勢,得「三少者」得發矢之力。 第二件事: A:這個人不能用…… B:為什麼? A:大多數群眾不認同。 B:原由? A:不近人情。 B:這個地方以往亂在哪裡? A:亂在主要負責人太軟弱。 B:失之在寬,濟之以嚴。就用這個「不近人情」的人。 第三件事: A:這項工程安排誰負責好? B:調張三過來管預算,調李四過來管監工。 A:為什麼這麼安排? B:張三精明,李四誠實。 第四件事: A:失誤這麼大,該追究責任。 B:是該追究。但主要責任在我。 A:哪是這回事? B:忽視了問題的複雜性,而用一個一是一二是二,原則性有餘但靈活性不足的同志去處置,難道不是我的錯嗎? 第五件事: A:來向領導檢討,我不該跟人動手。 B:動手固然不好,但敢在老虎屁股上踢一腳,也算是年輕人勇氣可嘉。 A:擔心以後不能相處…… B: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個有血性的漢子是會變成好兄弟的。
與領導相處的法寶
這個話題想來有很多人都比較感興趣,或許也曾有人研究過,和領導相處的好就會很容易風雲之上,如果相處不來,就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打下擂台。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和領導搞好關係呢?現在我們來大致談談這個問題。 和領導搞好關係首先要心裡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這個領導適合做朋友還是就是單純的作為工作上的同事。不管你的領導屬於哪種類型,你都必須做好一個前提——努力工作。只有努力工作或是在工作上沒有閃失的這個前提下才能有望和領導搞好關係,和諧相處,甚至成為無話不談的密友。首先我們分析下領導: 第一、投其所好。在工作接觸過程中或是在日常交流中我們必須要時刻保持細心,注意觀察領導的嗜好,並掌握領導的秉性。說到這裡,建議大家去看一看《宰相劉羅鍋》,細細品味一下和珅的討好之道。要記住,領導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喜好、也想找人互訴心聲、也想有人能夠陪著吃吃喝喝。所以,和領導相處的第一個法寶就是投其所好。 第二、在非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始終站在領導的立場上說話。領導也是人,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難免會對時局發出所誤導的指令,這個時候有很多不怕死的人會站出來指責或糾正,但是你要記得,不管任何企業好員工的前提就是服從命令,領導也很喜歡這樣的員工,哪怕領導下達的是錯誤的命令或是你認為不妥的命令也請你要執行,你可以保留意見,你要清醒的認識到領導下達了錯誤的指令出現的後果是由領導來承擔的,你無需承擔後果,但如果你不按照領導的指令進行或是提出了自己合理的觀點即便領導採納了,那麼領導也會對你耿耿於懷,儘管嘴上不說。所以,第二個法寶就是在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你一定要站在領導的立場上說話。 第三、要有眼色。有眼色的前提就是要注意細節上的東西,在領導開口之前或是在他要想滿足自尊心的情況下,沒等他開口你就已經在辦了。比如有外事活動或領導陪客人出門,你就應該跑在最前面去開門,領導出電梯你就要站在電梯里的門口時刻準備開電梯並最後一個出來,領導水杯里沒水你就去給接點水,領導拿煙你就要馬上打開火機給領導點火。所以,第三個法寶就是要有眼色。 第四、做好領導的參謀。一個人的思維肯定有限,也有其局限性。你要不時的給領導做好參謀,說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據。這樣會讓領導另眼看你,或許你將成為領導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所以,第四個法寶就是做領導的參謀。 第五、做領導的偵察部隊。員工的思想、當前形勢、競爭對手的變化等都是領導比較關注的,而這時你就應該經常的去研究這麼問題,分析這些問題。最後給領導提供有意義的線索和思路。這會讓領導很欣賞你的未雨綢繆及觀察力。所以,第五個法寶就是做領導的偵察部隊。 第六、天天使用敬語。所謂領導,就是領導者,而你則是被領導者,這樣就是上下級的關係。而上級往往很看重的就是下級對自己的尊重,也就是領導的自尊心。這是每個做領導都有的一種心態,只是都不肯說出來而已,所以哪怕領導比你小,你也要天天的您長您短。這樣才會迎合領導的心態。所以,第六個法寶就是天天都使用敬語。 第七、不斷給領導驚喜。這個就需要你煞費苦心去冥思苦想了。誰都喜歡驚喜,領導更不例外。你可以偶爾給領導辦公桌上放一份早餐、偶爾給領導發條搞笑的簡訊(在沒和領導搞好關係前不要發不雅信息)、偶爾找個理由給領導塞包煙等等,驚喜可以讓領導對你有深刻的印象。所以,第七個法寶就是不斷給領導驚喜。 第八、選擇適當的機會說恭維的話。領導也特喜歡聽好聽的話,尤其是恭維自己的話,所以你就可以找適當的機會,比如領導正裝出席某活動,你就可以對領到說:「您今天太帥了」、領導理髮後,你就要說:「頭型這麼酷」等等,所以,第八個法寶就是恭維。 第九、和老闆保持距離。領導最頭疼的就是自己的屬下和老闆有點關係或有交情,領導會認為這樣對自己是一種威脅。所以,除非在老闆找你的情況下你再見老闆,沒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往老闆身邊湊,和老闆見面回來後一定向領導彙報你們的談話內容,使領導放鬆對你的警惕。你也要記住,你的去留老闆不過過多關注,而領導卻可以掌握你的命運。所以,第九個法寶就是和老闆保持距離。 以上途徑實施一段時間後,自然會和領導關係更親近一步,這時要趁熱打鐵,時不時請領導小喝一頓、小K一頓等。時間長了領導就會把你當「自己人」看。當然,這是針對你和領導和諧相處的法寶。但是對老闆就除外了,針對和老闆搞好關係,你就適當的從以上幾條中根據實際情況截取一下。
推薦閱讀:
※設計師跟Boss討論產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遠離三種領導,行穩致遠
※毛澤東是一位「三無」牌領導人
※領導說:讓你再考慮考慮時,千萬別犯糊,否則吃虧的就是你自己
※中共歷屆領導人集體合影!【珍藏】
TAG: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