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歷史
至今為止,仍沒有數據可以明確表明柬埔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居住的。依據可測數據,現在可以確定的時間是4000年前。對柬埔寨西北部的一個山洞的碳14測年表明,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住在這個窯洞里,並使用石制工具進行生產勞動。公元1世紀左右,柬埔寨的土地已開始種植水稻。第一個在柬埔寨生活的人肯定早於這兩個時間。他們大概是從北方移民而來的,但史學家還沒有了解到他們的語言及生活方式。柬埔寨吳哥柬埔寨歷史概況 公元1世紀初,中國商人開始向柬埔寨內陸及沿海島國出口生活物資。這些島國在字母、藝術形式、建築風格、宗教(印度教和佛教)以及階級制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響。柬埔寨的現代文化根源於公元1世紀至6世紀一個稱為扶南(Funan)的國家。它被認為是東南亞地區最古老的印度文明古國。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柬埔寨語言慢慢演變發展起來了。柬埔寨語言包含有一些梵語的成分,而梵語是印度教和佛教的鼻祖。歷史學家們指出,可以根據柬埔寨人的服裝把柬埔寨人和他們的鄰居區分開來——比如柬埔寨人頭上系著Kramas絲巾而不是草帽。扶南(Funan)之後,802年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建立了強大的吳哥王朝。接下來的六百多年吳哥成為東南亞從緬甸邊界地區東到南海、北到寮國地區最為強大的王朝。正是在這一時期,高棉的國王們廣建宗教寺廟,即如今的吳哥廟宇群。最成功的吳哥國王有: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和查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他們還設計了一個傑作的古代工程:一個先進的灌溉系統。該系統包括barays (巨大的人工湖)和運河,保證了一年三季的水稻耕種。該系統的某些部分沿用至今。扶南時期 中國早期史學作品中提到了柬埔寨的一個獨立王國,他們稱之為扶南。當代考古發現證明,從公元1世紀到6世紀期間湄公河三角洲有一個蓬勃發展的商業中心。此外,在現在的越南南部的奧克·艾奧 (Oc-eo)遺址還發掘出一個始於公元1世紀的港口城市。通過縱橫交錯的運河,這個港口城市當時已經成為了一個聯繫印度和中國的重要貿易樞紐。柬埔寨南部的發掘工作正在進行,那裡已發現在吳哥博壘(Angkor Borei)村附近還存在另一個重要的城市遺址。中文將這一系列內陸王國(從柬埔寨南部到寮國南部)統稱為真臘(Zhenla)。真臘興盛於公元六世紀到七世紀。柬埔寨刻有高棉語的第一塊石碑,以及印度教寺廟的第一塊石磚,都起源於真臘時期。詳見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吳哥時期 在位於柬埔寨西北部的吳哥通王城(Angkor Thom) 的拜雲寺(Bayon)里,雕刻著象徵菩薩和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1130-1219年統治吳哥)的巨型面孔。吳哥通王城雖然是佛教寺廟,但它是仿造印度教廟宇吳哥窟(Angkor Wat)建成的。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建造了有名的吳哥廟群。這裡,歷史學家發現了那個時代的一千多處廟宇遺址以及上千的碑銘(大多在廟牆上)。高棉諸多熱衷建築的國王中,最為著名的有12 世紀中期建造了吳哥窟(Angkor Wat)的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 ),還有半個世紀後的查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他在Angkor Thum 建造了巴戎寺 (Bayon)和其他幾個大型佛教寺廟。 查耶跋摩七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還修建了很多醫院和招待所。然而大部分的君主,似乎更注重排場和提高自己的權力,而忽略了本國福利項目的建設。這個地圖顯示了公元9世紀到15世紀期間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的布局。城市中央的巨大石造廟宇是吳哥的市中心和印度教的象徵。歷史學家們認為,吳哥的運河和水庫在當時是用來灌溉農作物的。公元12世紀,高棉王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擴張,除現在的柬埔寨外,還包括現在的越南、寮國、泰國(Thailand)、緬甸(前身為Burma)以及馬來半島(Malay Peninsula )的一部分地區。泰國和寮國至今仍保留有高棉遺址和碑文。吳哥的國王們受到北部、東部及西部各個小國的朝貢,並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首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裡大大小小、南北交錯的,史學家認為用於灌溉的水庫和運河。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先進的灌溉系統使得該國農作物收成豐富,足以支持一個人口大國。其剩餘勞動力便用來建造國王廟宇以及大站。龐大的寺廟、粗放的道路、先進的供水系統以及自豪的碑文似乎都在告訴人們這樣一個事實:許多高棉國王戰勝了他們的前輩,取得了王位。碑文還指出,王國屢遭叛亂和外敵入侵。歷史學家們一直無法很好地解釋高棉王國為什麼會在公元十三至十四世紀走向衰落。無論如何,它可能與吳哥的一個朝貢國——泰國的日益強大有關,此外,經過一系列的與這些朝貢王國的戰爭後,高棉王國的人口損失慘重。另一個因素可能與引入小乘佛教(Theravada Buddhism )有關。它教導人們,任何人都能通過積德和打坐來實現涅盤。這些平等主義思想打破了柬埔寨社會的階級構成,動搖了印度教的牢固地位。1431年泰國入侵,柬埔寨的剩餘部隊被迫轉向東南方向的金邊附近。公元9世紀早期,一個高棉王子(高棉種族)從國外回到了柬埔寨。他大概是從附近的爪哇島(Java)或蘇門答臘島(Sumatra)回來的,也許是作為人質被聲稱控制了東南亞大部分大陸的島國國王扣留了。在不同的地方經過一系列的儀式後,這個高棉王子宣布自己統一了幾個當地的侯國,成為了一個新的獨立王國的統治者。他的王國就位於現在的柬埔寨西北部的 Siemreab 地區附近。這個王子的接班人就是眾所周知的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他開創了邪教,尊印度教神濕婆(Shiva)為天神(梵語,意思是「諸神之王」)。後來這個邪教組織被國王合法化,他與濕婆的雕像樹立在柬埔寨王宮長達二百年之久。9世紀到15世紀初期這段時間裡,高棉王國(稱為吳哥,現為柬埔寨首都)的統治君主超過26名。黑暗時期 十六世紀中葉,此時地圖上的東南亞顯示的權力中心是早先入侵的歐洲人的佔領地。在此期間,這些王國處於不斷的戰亂中。最終,阿猶他亞王國 (Ayutthaya, 又稱大城,如今的泰國)向北部和東部擴張,吞併了Lan Na 和 Lan Xang (如今的寮國)的大部分領土 。Dai Viet (如今的越南)向南部擴張,接管占婆(champa)王國和南端的勒韋王國(Lovek ,現在的柬埔寨)。緬甸東固王朝(Toungoo)慢慢演變成現在的緬甸。放棄吳哥之後的接下來的四個世紀,柬埔寨的歷史記載很少,因此,歷史學家們僅了解它的一個大概輪廓。儘管遭到強大的泰國王國和越南軍隊的頻繁入侵,柬埔寨仍保留著它的語言和文化特徵。的確,這一時期,柬埔寨仍是一個比較繁榮的貿易王國,具歐洲遊客記載,當時其首都所在的金邊附近的洛越(Lovek)的居民對佛教仍十分虔誠。那段時間裡,柬埔寨人著就了該國最重要的文學作品——《羅摩衍那》(Reamker ,取材於印度神話羅摩衍那)。18世紀後期,一場越南內戰、繼而是緬甸人入侵泰國的混戰蔓延到柬埔寨,並嚴重摧毀了該地區。十九世紀初,重新建立王朝的越南和泰國競相爭奪對柬埔寨的控制權。戰爭隨之又起,19世紀30年代,又一次幾乎把整個柬埔寨摧毀。被殖民時期 按法國人的計劃,金邊就相當於法國的一個鎮。 19世紀下半葉,法國開始擴大其殖民地,殖民範圍滲透到印度支那(Indochina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半島)。在 1863 年法國接受了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的邀請,成為柬埔寨這個弱小國家的保護國,阻止了泰國和越南對該國的肢解。接下來的90年,法國統治了柬埔寨。從理論上講,法國政府是間接管理柬埔寨的,但實際上法國政府官員管理著柬埔寨的所有主要事務,甚至包括柬埔寨國王的選擇。法國使得柬埔寨的機構(包括君主制度)逐步沿襲法國的形式。法國政府忽視教育,而是興建道路、港口設施及其他公共工程。按法國的計劃,金邊逐漸成為法國的一個城鎮。與越南相比,法國在柬埔寨的經濟投資相對較少,但其仍在法國的控制之下。不過,他們在柬埔寨東部開發了很多橡膠種植園,在他們的統治下,該國出口了相當數量的大米。法國還重建了吳哥廟宇群,並破譯了吳哥的碑文,讓柬埔寨人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他們中世紀的文化傳統,使他們為自己國家的過去而感到驕傲。由於法國左傾統治、佛教、以及田園生活等原因,反法情緒緩慢發展。1953年,西哈努克國王通過和平手段爭取到了柬埔寨的獨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年至1945年),日本軍隊進入法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但仍把這片地區交給法國管理。1945年,日本瀕臨戰爭失敗,他們從法國人手中收回對柬埔寨的管理權,柬埔寨獲得名義上的獨立,由年輕的國王羅敦 . 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 )統治。1946年初法國重新控制柬埔寨,但允許柬埔寨人起草憲法並成立政黨。隨後,民族戰爭在整個中南半島爆發,那些民族主義團體(其中一些還帶有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努力奮鬥以脫離法國,獲得獨立。1946年至1954年的第一場印度支那戰爭(First Indochina War )大部分的戰鬥都發生在越南。在柬埔寨,共產主義游擊隊聯合越南共產黨獲得了該國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不過,西哈努克國王,通過機智謀略,成功地於 1953年爭取到柬埔寨的和平獨立,比越南還要早幾個月獨立。1954 年標誌著第一場印度支那戰爭結束的日內瓦協定(Geneva Accords ),承認西哈努克親王的政府為柬埔寨的唯一合法政權。
推薦閱讀:
※澳總理特恩布爾為什麼要抹黑中國?
※人類在自然界"自視清高"?其實我們是自動化野獸
※歷史奇聞:一幅「美人圖」退敵40萬,挽救了劉邦的小命!
※瓷器緒論(五)——歷代製造瓷器的主要地區
※中國古建築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