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們為啥會煩惱?

「孩子懂的東西越多,對快樂和痛苦的感知力也越強。」前段時間香港連續有二十三個學生自殺,這一事件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政府也緊張起來,還與學生簽訂起「不自殺契約」,希望以此減少學生自殺的風險。究竟孩子們在煩惱些什麼,為啥煩惱、家長和學校該如何應對和引導?筆者將對國外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了解兒童煩惱的類型、成因和對策,並通過系列文章逐一為各位介紹。本文將主要介紹兒童煩惱的主要成因。

兒童煩惱的成因眾多,主要包括遺傳、氣質、認知、情感和養育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因素前人都已經進行過檢驗。其中,人們重點研究了兒童煩惱的三大成因。

一、兒童的認知

兒童的認知模式影響煩惱的產生。研究發現,兒童煩惱的出現與傾向於消極結果的期望、沉思默想和自我責怪等顯著相關。這就是說,遇到問題時,往往關注消極結果以及經常自我責怪的兒童,會持續產生和感受到煩惱。

兒童的問題解決認知影響煩惱的產生。大量問卷調查表明,兒童的煩惱與問題解決的信念顯著相關。這種信念是兒童的一種自我認知和判斷,對把握和掌控問題情境信心不足的兒童容易產生煩惱。

兒童的環境認知影響煩惱的產生。兒童的煩惱還與其對環境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容忍度有關。一些孩子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表現出更多的、強烈的煩惱。人們發現,降低兒童關於環境的不確定性想像的可能性,就能減少煩惱。還有學者研究了兒童對911恐怖襲擊、2002年夏日綁架、2002年狙擊案等三個重大事件的反應,發現新聞信息曝光程度與兒童煩惱的增加有密切聯繫,他們建議適當減少兒童接觸到類似新聞的頻率。

二、父母的影響

父母的不當養育方式會增加兒童煩惱。父母的過度保護,會妨礙兒童的探索經歷,阻礙兒童學習並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由此,兒童與煩惱、焦慮等緊密聯繫的不良適應的元認知會得到明顯激活。同時,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如果表現出厭棄孩子的行為,將顯著增加兒童的煩惱。父母不同的養育行為,使兒童對父母產生不同類型的依戀,主要有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和矛盾型依戀。其中,報告自己是矛盾型依戀(比如一方面想親近母親,一方面又以行為拒絕母親)的兒童,比報告自己是安全型依戀的兒童,更為煩惱。同時,父母忙於其他事務,讓孩子缺少溫暖的忙碌型養育方式,也會增加兒童的煩惱。

父母的不良情緒狀態會增加兒童煩惱。拜耳(Bayer, J. K.)等人對112名2歲兒童進行了縱向跟蹤研究,分別在兒童2歲、4歲、7歲時測量了母親的焦慮、沮喪、家庭生活壓力狀況和兒童的內在化癥狀(internalising symptom)。研究發現,母親的焦慮等不良情緒會增加兒童的煩惱,並且這種煩惱顯示出較長時間的持續性。

父母的消極信念會增加兒童的煩惱。父母持有消極的信念,比如對自己作為父母的能力沒有信心,認為表揚自己的孩子是浪費時間,為了讓孩子聽話而進行體罰,認為孩子不尊重自己等,更可能養育出高煩惱水平的孩子。

三、學校的影響

學業競爭會增加兒童煩惱。研究表明,5-6歲兒童已經明顯開始關注競爭及其成敗,他們想要贏,要做第一,做到最好,但他們的自尊心還較脆弱。學校是個小社會,身處學校的兒童自然會感到來自小社會的競爭壓力,其中,學業競爭是最突出的領域。而考試作為反映學業競爭的一種量化方式,不可避免地成為兒童煩惱的重要成因。

同伴關係不良會導致兒童煩惱。同伴交往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個來源。同伴關係不良,比如被同伴群體拒絕,會引起兒童的孤獨感和受傷害感。這樣的兒童更容易出現心理障礙,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

教師不當的行為導致兒童的煩惱。教師在兒童心中往往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因此教師的各種行為都對兒童有較大影響。除撒謊、受賄、體罰、侵犯、歧視這些嚴重不當行為外,教師忽視學生的努力或偏愛某些學生,也是學生煩惱的重要成因。

後續還將為各位介紹應對和引導方法,期待關注,謝謝!

推薦閱讀:

白茶喝得好,春天沒煩惱
五十一心所法之六根本煩惱
天氣一熱就往海邊跑!可平胸&豐滿小姐各有煩惱到底怎麼破?
你自己的內心別人帶不進來煩惱
李子勛 婚姻的煩惱

TAG:孩子 | 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