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風濕相搏」辨治慢性腎病(上)

從「風濕相搏」辨治慢性腎病(上)

周仲瑛 南京中醫藥大學

風和濕是常見的兩大病理因素,既可從外感受,亦可從內而生,兩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風能勝濕」,濕從風化,俱無定體,可隨五氣從化而合病,而「風濕相搏」為病者尤多,涉及多系統,多病證,其中腎病表現有風和濕的病理特徵者,頗不乏例,故從風濕辨治慢性腎病,是值得探索的一條途徑。

風為陽邪,濕屬陰類,陰陽交錯,複合為患,故病勢常反覆遷延,纏綿難愈。且易與五氣兼夾為患,「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風濕合邪,上下交病,上則肺衛受感,風生水涌,面目浮脹,身半以上腫甚,下則大腹滿脹,身半以下及四肢漫腫,手按沒指,久則濕從濁化,衍生為穢濁黏滯的代謝性病理產物,下損及腎,腎虛不能分清泌濁,降解泄化,濁瘀互結,釀為濕毒、水毒、瘀毒,或傷氣耗血,或傷陰損陽,正潰邪戀,以致濁陰上逆,侮脾、犯胃、射肺、凌心、傷肝,出現「溺毒」關格危象。

概言之,腎病主要以風濕為始動病理因素,其病勢演變涉及寒、熱、濁、瘀、水、毒多端,病性雖有虛實而又互為因果錯雜,病位主在肺脾腎而又涉及心肝,累及多臟多腑。

風濕與腎病特異征析要

多類腎病常見的特異症有腎水腫、腎病尿、腎風眩、腎虛損等,皆涉及到風與濕的病理干預,茲簡析之。

腎水腫

此類水腫,多先從面起,「目窠上微腫,如新卧起之狀」,繼則「足脛腫,腹乃大」,發病多速,常有肺衛外感表症,符合「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濕勝甚則水閉跗腫」,「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等風和濕的病理特徵。因風邪犯肺,肺氣不宣,濕困衛表,水濕不化,以致腎關不利,水聚為腫。可見於慢性腎病的急性發作,證見「風遏水阻」、「水濕浸漬」等候,久則脾陽虛衰,土不制水,水濕瀦留,終必傷腎。

腎病尿

微觀辨證,尿檢必有蛋白尿、血尿,治療極為頑固,難以消失。總屬腎之清濁泌別失常所致。既有精微失於固藏,腎虛絡損的一面,更有濕濁瘀結,難以化解的一面,且屬因實致虛者多,而濕的病理特性是黏滯、重濁、下趨,與脾的升運輸化功能失職密切相關,故當脾腎同治,瀉實補虛;注意觀察小便的色、質、量、次,尿液的清濁,尿沫的多少,辨其濕濁、濕熱、濕瘀,分別處理,參以疏風以勝濕,不可執一法以統治。

腎風眩

風眩指肝風上擾所致的頭暈目花,但其病本在腎,外因風邪客於上,水濕漬於表,風生水起,水涌風生,而致面浮足腫,血壓升高,內因腎病日久,精氣虧耗,水不涵木,內風暗動,下虛高搖,頭昏目花,血壓高而難降。後期若陰傷及陽,可致陰陽兩虛,火不歸元,虛陽浮越,頭目昏眩,步履飄浮,尿頻足冷,甚則因陰陽失調,氣血逆亂,氣升血逆,血瘀絡痹,出現胸痹、心痛、偏枯、大厥卒中之變。

腎勞損

「五臟之傷,窮必及腎」,這是中醫學對慢性疾病轉歸預後的一大理念,而對慢性腎病尤為重要。

微觀辨證進入腎勞損者,腎功能必然有一定的損害。在病勢發展中多有一個積漸突變的過程,表現始於肺,終於腎,「其標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腎」的病理特點。

必須理解這是因實致虛、虛實錯雜的複合病理,它是在風濕犯肺、困脾基礎上的衍變,既可見腎風「面跗龐然腫」標實的一面,又有腎虛下損,不能藏精化微,血氣虧耗本虛的一面,但又不是純虛無邪,有時甚至表現以腎實為主,常見濁瘀水毒互結,臨證治本治標,治實治虛,還當權衡先後主次處理。

風濕與腎病的臟腑相關性

中醫學對慢性腎病的病理觀,歷來認為是「其本在腎」而不止於腎,在臟腑整體相關的理念下,腎與肺脾往往會形成一個病理生理鏈,涉及發病原因、水液代謝、尿液變化等諸多方面。但因主病臟腑有主次,故臨床可有不同表現:

肺風濕郁

多以外感風邪為主,病從上受,肺氣不宣,衛表失和,而致寒熱,汗少,咽痛,咳嗽。濕郁上焦,壅遏肺氣,風遏水阻,肺失通調,而致面浮身腫,腫勢身半以上為著,尿少色赤。多屬風勝於濕,但有夾寒,夾熱之異,辨證有風寒、風熱之別。

脾風濕阻

多以濕困表裡為主,常與飲食海鮮發物、皮膚濕瘡內歸有關,可見「脾風」外發肌腠的特徵,濕聚為水,一身悉腫,身半以下為著,腫甚可見皮損溢水,皮膚濕瘡瘙癢,身重煩疼,尿少色渾,大便易溏。但濕有熱化、寒化之異,故辨證還有濕熱、寒濕之分。

腎風濁(濕)瘀

多屬久病遷延不愈,「腎風」水腫時有消長,每因外感風邪加重,而致尿檢惡化,腎功損傷,腎虛絡瘀,濕從濁化,濁瘀互結,清隨濁泄,精氣耗竭,因實致虛。風濕濁瘀交互為患。

疏風祛濕是治慢性腎病大法

鑒於「風濕相搏」這一複合病機在腎病發病中的病理特性,根據「風能勝濕」,濕從風化的相關性,治療當以疏風祛濕為主法,針對風和濕的衍變轉化,病性的寒熱虛實,臟腑病位的主次,採用相應的方葯。

基礎方葯:蘇葉、防風、浮萍、蒼耳草、蟬衣、僵蠶、地膚子、漢防己、白朮、豬苓、茯苓、澤瀉。

辨證配伍:風寒重加麻黃、桂枝、細辛;風熱重酌加石膏、連翹、桑白皮;兼有上感咽痛配一支黃花、蒲公英、荔枝草、土牛膝;濕熱重酌加黃柏、六月雪、土茯苓;寒濕重酌加蒼朮、厚朴、羌活;尿赤渾濁多沫者加血餘炭、炙刺蝟皮、大黃炭;頭昏目眩,酌加天麻、川芎、白蒺藜;濕濁上逆酌加半夏、黃連、乾薑、吳萸;下焦濁瘀酌配鬼箭羽、澤蘭、桃仁、大黃;氣虛配黃芪、党參;血虛配當歸、雞血藤、熟地;陰傷酌配生地、玄參、北沙參、麥冬;陽虛配仙靈脾、菟絲子;寒甚配附子、肉桂。

據上可知,從「風濕」治療慢性腎病,雖是值得重視探討的一條途徑,但必須在審證求機的理念指導下,注意相關病理因素,臟腑病位,病勢演變,隨症治之,不能執法守方不變。

結合臨床體會,引申其義,可以認為風有多種特異性致敏因子的涵義,與現今的變態反應類同;濕是一類病理性代謝產物,與免疫反應致病相關,而疏風祛濕有助於抗變態反應,調節免疫功能。疏風宣肺重在開鬼門,瀉腎祛濕則可潔凈府,表裡上下分消,可奏疏風勝濕「去苑陳莝」之效,為治療慢性腎病提供一個新的切入點。


推薦閱讀:

黑眼珠顏色變淺 小心風濕看上你
【秘方】風濕骨傷藥酒(原創)
風濕性關節炎癥狀有哪些?
風濕病常見癥狀有哪些

TAG:慢性 | 風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