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限效應:做任何事都要適度

社交箴言:

做事如同給氣球吹氣,吹得大足,易爆;吹得不足,又飛不高。惟有吹得適度,才能夠讓它輕盈地飛起來。

智慧點撥:

所謂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因為刺激太多、太強以及作用時間太久而引起極不耐煩或者反抗的心理現象。

有一次,馬克吐溫在教堂里聽一位新牧師的募捐演講。起初,他感覺牧師講得非常好,令人感動,於是就掏出了自己身上全部的錢,準備捐款。可是,10分鐘之後,牧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有點不耐煩了,於是改變了主意,決定只捎一點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仍然沒講完,他就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等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的時候,因為太過氣憤,馬克吐溫不但沒捐錢,反而還從盤中偷了兩元錢。馬克吐溫之所以做出這種舉動,很明顯是因為牧師演講的時間太長,以至讓他感到無比厭煩。確實,就算是非常動聽感人的演講,在說清楚事情以後,還要一再重複嘮叨,再耐心的人也會產生厭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超限效應的影子。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考試沒考好,父母會在一次批評過後,還總是感覺批評得不夠,不足以糾正孩子的錯誤,因此就在吃飯時、看電視時以及親朋好友面前等不同的場合反覆批評,如此就有了屢教不改的孩子與不近人情的父母。

在夫妻生活中,當妻子發現丈夫未徹底改掉某些不良習慣時,特別是諸如不講衛生等看似無關緊要卻又無法忍受的小問題,常常就會不斷地反覆批評,因此就出現了頑固不化的丈夫與喋喋不休的妻子。

在職場中,有的領導在批評了犯錯的下級以後,總是感覺意猶未盡,於是就會一次、兩次、三次地對一件事情做同樣的批評,如此就不免產生了嚴厲苛刻的上級與敢怒不敢言的下級……

在這些生活場景中,儘管主角不一樣,可結局常常是一樣的,孩子、丈夫還有員工從最初的內疚不安到不耐煩再到最後的反感厭惡,當他們被逼急時,甚至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與行為。

看來,在批評他人時,你必須把握好—個度。


推薦閱讀:

TAG:效應 | 超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