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我們生活在數碼變革的時代
發現,我們生活在數碼變革的時代
互聯網和數碼產品以不可阻擋之勢闖入人們的生活,陪伴著我們成長並深深融入生活之中,將我們的生命攔腰改寫,迫使改變已規劃好的路線,而對於部分人,它們是永遠無法弄明白的洪水猛獸,毀掉了早已習慣的生活狀態。一部分人對它們推崇備至,高呼著「沒有你,我該怎麼辦?」;另一部分人則因它們的出現而備感憂慮,認為「網路和數碼毀掉了一切」,我們之所以感到孤單和不快樂,是因為我們把頭埋進了虛擬的網路而拒絕身邊的世界。
數碼時代的社交變革
互聯網如同一隻巨型而又霸道的章魚,將人際交往中的界限擊得粉碎;又將原來那些毫無相干的碎片聚匯一起,通過社交網路,可以與來自不同年齡、不同地方、不同職業的人聊天或交朋友,人們在現實交際網之外新建了一個與現實無關的另一個世界,並在這兩個世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網上曾流傳一個段子:一位患有腿疾網名叫獨行俠的男孩,因自卑沉迷於虛擬的網路世界,有緣結識名叫單只蝴蝶的醫學女孩,在她的幫助下,男孩終於鼓起勇氣第一次獨自出門與女孩在約定的地方見面…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冷笑話。網路的虛擬性讓人們更加敢用於釋放自己:一個平時內向怯懦的少年可能在社交空間寫下洋洋洒洒的文字;一個日常溫文爾雅的「君子」可能在網上大吐髒話,人們之所以對那虛擬的網路世界如痴如醉,很多時候是因為它投之於現實人際關係看起來更加簡單美好。
如果,話不投機,大不了一刪了事,沒有聽不完的嘮叨,也不會有逃不掉的斥責,銀屏另一端的那個人似乎總是那麼溫文爾雅、善解人意。因此,當現實中人們手足無措時,便選擇了向網路聊天室中的網友傾訴自己的困擾,與虛擬關係網中人們的惺惺相惜形成鮮明的對比,現實中人們的感情變得越來越缺乏安全感。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社交網路過分的膨脹讓人們之間失去了應有的信任與了解。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而變革必將帶來撕心裂肺的疼痛。互聯網和數碼產品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元化選擇和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喜怒哀樂:網路無限延伸了人們的交際範圍卻也給原本親密的現實關係帶來了更多的不安;享受現代辦公帶來方便的同時越老越多的人遭遇了提筆忘字的尷尬;年輕人深受網路語言的影響,而一些年長者則擔心中華傳統文化就此遺失;數碼網路給予人們智能化的家居生活卻減少了人們動手的興趣;媒體催生了一批新產品的同時也使得另一批產品的衰落。
互聯網帶來不只是冷漠,更有溫馨
黃金周穿梭大街小巷,那天在火車上,我捧著手機玩得正酣,對面的大爺說話了:「姑娘,我看你半天了,低著頭看了這麼久眼睛不累嗎?」我扯下了從上車就一直塞在耳朵里的耳機,不好意思的解釋說:「這不傷眼」。大爺執拗地要我望望窗外休息下,然後,同身邊的老伴感嘆起來:「看看這一車廂的人,除了低頭看手機就是看電腦的」。我隨著他們的聲音抬起頭環顧整個車廂,幾乎90%的人都在低著頭看手中那塊小小的屏幕,突然就吃了一驚。
大一二的時候,火車上那小小的四或六人座的空間里,人們會因共同的無聊而迅速地熟悉起來,跟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人大山是一種樂趣,或許由於誡備人們說話難免摻雜了水分,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她依然給你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有時候也會有經驗豐富的乘客帶著撲克牌或桌游,於是一桌人就自然而然的玩起來,笑聲、喝彩聲、爭執聲在整節車廂中相互交錯,現在想起來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或許這段旅行結束後誰也不認識誰,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陪你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又無所顧忌的時光,就足夠了。當然,如果足夠幸運的話,你還能夠在旅途中邂逅你的知己。
而今,呈現在眼前的是:無聊時第一反應是用微信挑逗下遠方的朋友,或者刷微博看哪對明星又離婚了?誰又同誰在一起了?不然乾脆塞上耳機閉目聽音樂、看看電子書啥的…一段旅程讀一段故事,只是很少與旁人攀談。車廂里變得越來越安靜,偶爾有人大聲交談卻迎來的是幾乎整個車廂的人投以譴責的目光,旅程也慢慢變成了一部默片。
而今,同學會,不會因長期分別後大家生活環境和關心的話題早就不一樣。本是滿腔熱情、千里迢迢奔赴聚會卻在簡單的問候之後再無談資,此時手機便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你在她身邊,她卻在玩手機。就這樣,我們都抱著大大小小的屏幕成了名副其實的「低頭族」,低著頭拒絕身邊所有人。
互聯網浪潮已經以壓倒性的影響衝擊著電視媒體的洶湧之勢,進而影響並重塑著當下人類的休閑娛樂生活時光。「雙11」深深烙印在我們心中,這一天守著電腦淘寶已經演化成一場全民運動。事實上,網購已成為當下人們的一種重要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購不僅僅為了方便,很大程度上是便宜、更實惠。馬雲曾表示:「電子商務讓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並在選擇中變得越來越聰明。如:以前你可能到商場買一件衣服要花3000元,但現在網上同款衣服只300元,一些人習慣思考認為這肯定是假貨,否則怎麼這麼便宜?其實不是網上賣便宜了,而是商場賣貴了,這玩意本來就只300元」。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APP產品的深入對接,一個現象愈來愈為大多數人所關註:我們身邊及公共場所玩網路遊戲和手機遊戲的人群已覆蓋各個年齡層次,上至白髮蒼蒼的老人,抱著ipad老有所依;下至咿呀學語的兒童,都對著這銀色發光平板上有著天然的青睞。
無法掙脫的數碼網路
雖被已改變的過去而悲傷惋惜,但必須承認:每次外出無法割捨,甚至可以說,它是我們安全感的一部分,尤其是手機。無論我們對過去「溫度」,多麼難以忘懷都不能因此否認現代社交網路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曾在報刊上看到:北京「7.21」大雨,很多人被困機場等地,公交十分緊張,網友@小鹿在微博發起「愛心車隊」的活動,號召私家車免費去機場接滯留乘客。於是,陌生的人們通過微博聯繫起來,為大雨滂沱的北京城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高鑫是中國傳媒大學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對文學有著濃厚興趣且讀書如吃飯喝水樣平常的他,一直喜歡將紙質圖書捧在手中,享受翻動書頁墨香自來的快感,自己也常常情不自禁地入手大量的圖書。不過,去年他的閱讀偏好被一種叫kindle的電子閱讀器改變了。如今,高kindle中存儲著從網路下載的各類圖書資源,大約有100本,可以隨時隨地打開閱讀。通過互聯網,一方面,免費下載外文文獻並存儲閱讀器中,方便快捷成本低;另一方面,通過豆瓣等圖書網站,隨時上傳讀書推薦和評論。
高同學的閱讀改變是當下紙質書與電子書激烈爭奪市場的一個縮影,映射出一個不爭而令傳統紙媒堪憂的事實:閱讀正在發生一場變革,數字化的浪潮正在強烈衝擊著傳統圖書出版的堡壘,網路內容範圍和傳播速度的改變正在顛覆現在的出版產業模式。有人說:潛移默化地人們被帶進「閱讀時代」,過去人們把「白紙黑字」當作一件事確信無疑的證明;而現在「無圖無真相」成為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真理,文字的表達需求遭到挑戰,證明力和公信力也受到質疑。
電子產品的「逆襲」不僅僅改變著人們的思維習慣,也改變著整個傳統學習方式。曾經書籍的傳播複製效率低、成本高,使一般讀者難以獲得也格外珍惜,以至於手不釋卷、如獲至寶;同時,由於紙質書籍保存,攜帶不便,為了以後的不時之需,書籍所有最好的方法便是將書中的內容熟讀成誦。然而,電子終端的出現降低了信息獲取,傳播的成本,一個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可以輕鬆存上百本電子書,此外,還能通過接入互聯網分享其他存儲終端的信息資源。如銀行的出現解決了資金的存儲、攜帶問題,那麼電子終端的普及便解決了知識的存儲、攜帶難題。人們不用花大力氣逐句背誦,一樣能博古通今,刨除「讀死書」的時間,人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促進了發散思維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沒錯,這就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些人視互聯網為諾亞舟,期待借其在變革的洪流中衝風破浪,而另一些人則糾結於互聯網帶來的產業大變革給人們造成困惑和迷茫。隨著電子時代各種創新產品的普及、便利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思維方式在悄然改變。當人們通過各種電子終端、社交網路深切關注食品轉基因問題時,殊不知思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轉基因」。(張亞)
推薦閱讀:
※法律變革的邏輯
※根治腐敗不能迴避制度變革
※激活憲法:被忽視的變革中國之路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政府管理變革
※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變革自已的人(連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