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禮舉要》【聚餐篇】
《常禮舉要》講記
今日給大家分享《常禮舉要》的聚餐篇。
(卯)聚餐
這章是聚餐禮節,在一般社交場合聚餐的機會非常多,無論是普通的宴會或者喜事,都免不了有宴會,外交上當然就更不用說了,凡是在社會上與人接觸來往,這個應酬是免不了,有這些應酬就該懂這方面的禮節。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第一條說明座位問題。在前面我們已經把座位還划出來,中餐有中餐的席位,西餐有西餐的席位。上座照例要讓給長者來坐,有些人不懂得,自己坐在上位還不知道,那就太欠缺禮了。所謂長者,要看當時情況,譬如說這一席所坐的人如果是家庭,他以輩份來計;如果不是,一般是以年齡來看;如果在機關,則是以職位高下來區分。譬如說市長的年齡只有四十幾歲,而市政府的職員有五十幾歲的,那你不能按照年齡來算,你跟他同席吃飯,他是長者,這是看當時的場合。就一般都是普通朋友,一切都不認得,不是家族,不是公務機關,是普通的一般親友,按照年齡也有高下的,誰比誰大,這個也要推讓一下。
二、入座後不橫肱,不伸足。
把座位安排好了,長者坐上位,其餘按年齡身份,除一個上座以外,還有次要座位不同,按照身份坐定。入座後無論坐在哪裡,個人在個人的座位,不要橫過來。肱是上肢,坐定後兩隻手不能橫放著,你把兩手一橫,旁邊的人就無法坐了,吃飯時不能妨礙人家,所以不能橫肱。再來是不能伸足,古時候的飯桌像是日本式,擺在塌塌米上的低矮桌子,我們坐在席位上,假如你把腳一撐開,撐到對方那裡去,別人就坐不了了;現在的餐桌雖然比較高,但腳也不能伸出去,這一條提醒我們,吃飯時要注意身體姿勢,也是提醒我們,隨時顧及到身邊人的感受。
三、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做為宴請賓客的主人,在客人都入座之後,要為客人斟酒或是上茶,然後把菜上齊了,主人照例要先拜客,再舉酒敬客。古時候的禮節是要拜客的,現在不必拜了,因為禮要從俗。雖說拜客可以免,但是做主人的,一定要先舉杯敬客。敬完之後,凡是做客的要致謝辭,主客當然不一定要致謝辭,但其他陪客可要致謝辭,這是應有的禮貌。
四、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後食。
這一點是另外一條需要注意的事,這時看席位是在什麼場合,如果是在外面餐廳宴請,或是主人請你到他家,從外麵包席、叫外賣送到家裡,致謝時不必特殊表示。如果是主人親自做菜,這就是很隆重的宴請,這個時候作客人的首先要向主人致謝,然後再開始享用。在《禮記·曲禮》中,就有講:「主人親饋,則拜而後食。」「親饋」就是主人親自做的菜肴,客人要先拜了再吃。「主人不親饋,則不拜而食。」這是《曲禮》講的。因為主人親自做菜,一方面是辛苦,再另一方面是特別敬重這個客人。在家裡面做子女的,對於父母長者,都必須親自弄飲食,自己才放心,你要叫家裡傭人做,有時候還不放心!親自做表示你對這件事情最敬重,最慎重。我們對待客人親自做,那客人表示你特別看得起他,所以作客人的,必須要特別來感謝。
五、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
請客的慣例,古時候都是有一個主要客人叫正客,除了主客之外,譬如說某人要出遠門了,我們給他餞行,或是他從遠地回來,要給他接風洗塵,這個人就是正客。要是只請一個人不大合適,所以就要同時請幾個陪客,但陪客也不能隨隨便便的請,那可不簡單,要是請的陪客和正客相處不好,交情不夠,話也談不出來,那請這些陪客來的場面也不太好。因此所請的陪客必然是跟正客私交很好,在一起談得投機,這樣的人可以做他的陪客。最好同時請幾位,這樣一起宴會,主客就非常融洽。這時候主人當然要敬酒,主人先舉杯敬客,敬畢了之後,一般人不知道,陪客等主人敬完了酒,先別急著動,你要是好心好意要多禮回敬,那失禮了。要看看誰是主客,誰是陪客,主人當然不講,在主人的立場,他講這些人都是客人,不過只要看看當時所坐的座位,就可以辨別出來了。坐在第一個重要位子的,他就是主客,正客。
當主人敬完酒之後,要讓主客先回敬,這是應該,在正客回敬主人時,陪客再隨著敬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搶先敬。不過做正客的,也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不要主人敬酒了之後,我就不回啦,那就失禮了。所以說參加一個宴會可不簡單啊!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形必須瞭解,譬如說,我們這一席跟年高德劭的正客敬酒,其他席或許也有主人派來的代表,在酒過三巡之後,那些客人都要到主要席上敬主客,到這時候你是這席上陪正客的陪客,他們來敬主客時,主客當然是站起來,拿起杯來接受;這個時候陪客不能站起來,要是你站起來,他是要敬主客呢?還是敬陪客?這個是不合理,所以你要坐在那裡不要動。一般人可能不瞭解,人家來敬酒,我們還坐在這裡,好像不對。其實我們要清楚,他不是來敬陪客的,而是敬主客。如果是主客吩咐,因為你在席上做陪客,他認為你的地位很重要,敬正客後,也一一敬了陪客,也有這種情形,那麼這時候做正客的他交待了,大家就一起來,不要一個個來,這是在主客吩咐之後,大家才可以起來,如果不吩咐,你仍要坐著不能動,這是事先要瞭解的。
六、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主人照例在每一道菜上來時,都要先舉杯向客人敬酒,敬了之後請主客舉箸夾菜,這時候當主客的人,不能只有自己舉筷子而已,要請大家一起來,一起舉箸。當然喝湯舉匙同時,也要大家一起來,這是平等的,主客必須要懂這個禮貌,不能自己以正客自居,要大家同舉,這個各位將來都有機會,現在雖然都還年輕,以後一眨眼年高德劭,成了長者時,要注重這個禮。
七、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在席間用筷子夾菜的時候,無論菜有多少盤,都夾向自己一方的盤子,離自己比較遠的,不要繞過去夾,要是從左邊、右邊、後面,從那一邊都會侵犯到人家,假如人人都是這樣橫過來,互相侵擾或者是筷子打架,那怎麼行呢?同時不要站起來,這桌子很大,菜離我很遠,我坐著搆不上,於是就站起來伸手過去,這是不許可的。不過現在很多餐桌,當中有一個圓盤可以轉動,往往可以避免這種情形。但有一些人,雖說桌子能轉,但不懂禮的時候,也會發生一些失禮的狀況,例如說在上菜時的規矩是,新上的菜要先放在正客那裡,先請正客舉箸夾菜,桌子那麼大,菜還沒到轉到你這一邊時,如果我們等不及你站起來夾菜,這也是很失禮的。
八、箸匙不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
筷子或湯匙不要向碗或盤中央取菜、取湯,這個是為什麼呢?因為禮讓,頂心中間的菜是要禮讓人家的,你先吃靠近你這一邊的。赴約是一種禮,不能說要吃個夠本,沒有吃到好像很吃虧,其實少吃就少吃一點,《曲禮》講:「共食不飽」。拿現在來講,參加宴會不要多吃,因為很容易就吃過量,一吃過量回到家,腸胃消受不了,所以在宴會上,不能像在家裡一樣,明明可以有兩碗的飯量,就只吃一碗,保留一點才不會過量。飲食過度在年輕時也許感覺不出來,年齡稍大一點,胃沒有彈性了,多吃一點點,胃就發生障礙。一旦胃不好,各種毛病就跟著來,所以老年人不必勉強,不必勸他多吃。古時我們對客人要努力加飯,現在不要了,不能免強人家多吃。禮貌上當然還是要禮讓,適可而止,在宴會上不能貪求,如果說好吃的我們盡量取,然後向中間、兩邊去取,甚至在取的過程還要侵犯人家,這都是不合適的。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公食之器,就是宴會上擺在桌子中心,大家共用的公筷、公匙,一道菜旁邊擺一套,大家一起用這一套食器,把菜夾到私人的碗里,再使用私人的餐具進食。以衛生的角度來講,在家裡最好都有自己專用的杯子、碗筷等食器,每一餐所煮的菜,最好這一餐就把它吃完,如果吃不完要預先分出來。再者要提倡用公筷、公匙,否則東西很容易壞掉,因為筷子與口中的唾液接觸,再去翻攪盤里的菜,有時我們口膜的細菌,沾到飯菜里,天氣一熱它就繁殖得很快,菜往往就很容易變味,在自己家裡都要這樣注意,何況是和公眾在一起吃飯。
一堆人吃飯如果不用公筷、公匙,例如裡面還有一些生客,我們不知道對方身體健康狀況如何,有沒有傳染病?一不小心就容易交叉感染。還有,公食之器無論是筷子、匙子,也不能在碗盤裡面翻來覆去的攪,這是講究衛生。再加上個人有個人的口味,所以不能在盤子里翻來覆去,大家都在找好吃的,你找好的,他也找好的,大家不守禮,這樣很不衛生。家庭有小孩子的,從小就要訓練,如果沒教,讓他養成壞習慣,長大糾正不過來就麻煩了。
十、匙有餘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
舀湯的公用湯匙子,舀了湯之後,要把它的餘瀝湯水完全倒凈了以後,才可以再到公器裡面舀。有些餐廳湯菜上來以後,公食裡面都有大湯匙子,不需要用各人的匙子舀,服務人員會先給你分好,一人一碗,如果不是事先分好,除了私用的匙子以外,另外要預備一個公用匙子,舀過來放在自己碗里,然後再吃。到人家裡做客,也應該這樣。有的人家講究衛生,準備了公匙,我們就必須使用公匙來舀湯,用好了以後仍再放回湯碗里去。如果主人沒有預先準備,那又另當別論,不管是哪一種情形,還沒有倒完的餘瀝要倒乾凈,當然要倒在自己碗里,傾乾凈了以後再舀,從公食器當中舀出來的湯,不要直接放到嘴裡,要放到碗里再吃。在《曲禮》也有這樣一條要注意的,喝湯不能把自己湯匙子放在公器裡面舀來舀去的,要注意這些事項。
十一、自己碗中之餚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你已經夾菜,放在自己碗里吃不了,或夾錯不是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想把它再放回去,這個不行的,誰叫我們不看準了再夾!這個不可以的。所以《曲禮》裡面講「勿返魚肉」,自己夾的魚、肉,不能再送回去。除了你自己夾的不能送回去外,還有一種情形,主人以公筷敬菜,已經夾到你碗里了,你不能說這個我不要,又夾回去,那樣不衛生,也不禮貌。
十二、箸匙所取餚菜,不倍於他人。
倍是加倍,你無論是用筷子或是杓子,無論是菜、是湯,有些人對於一般的菜可以禮讓,對於自己喜歡的菜,人家夾一份,我要夾兩份,這是不行的。譬如到餐館裡面,有時候上來的菜份量有限,如果一席坐十個人,這道菜有十二份,一人一份就剩兩份,我們不能因為喜歡吃,把剩下的兩份佔為己有,因為別人可能也喜歡吃啊!此時剩下兩份,就讓它剩下來。如果數量沒有限制,在各位客人都吃過了以後,下一道新菜上來了,那麼你對這菜特別愛好,可以多吃點沒關係,什麼都可以通融的。禮雖然說不能倍於他人,但是在大家都吃過的情況下,這盤菜還有剩,快要被端下去了,此時大家都不吃,我也不敢吃,那剩的這些菜也是浪費,不是那樣拘泥的。只是在開始的時候,必須要注重那個禮節。
十三、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在《曲禮》有句話「勿乍食」,乍食《曲禮》的解,漢儒所解的舌與口做聲,菜放在嘴裡,是試驗味道,要嘗嘗辨辨這味道,這味道是好是不好,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呢?你這樣一辨味道好像嫌主人菜做得不好,好,你嘗一點,不好,你不吃了,不可以這樣,你不可以拿到用口用舌這樣乍一乍,乍了主人一看你這個舉動,心裡一想我這菜做得不好,讓客人試驗試驗,主人心裡就不大好受了,所以不要乍食。食勿響舌,就是勿乍舌。咽勿嗚喉,就是自己的風度,吃菜喝了湯,按照自己的份量,細嚼緩咽,嚼得很細很爛,然後緩緩的吞下去,如果不細嚼又不緩咽,糊亂一下喝湯,喝湯一喝一杯一嘴咕嚕,喉嚨響了,那讓主人或者是其他客人聽到都不是滋味,看起來也不太文雅,不太斯文。
吃的時候,不要讓喉嚨有聲音,喉嚨有聲音既不雅觀也不衛生,怎麼不衛生呢?譬如吃葷菜的人,有時候魚肉裡面有骨有刺,當嘴裡的份量少時,肉里細的碎骨,在嘴裡嚼的時候,很容易被察覺,你不會把它吞下去;假如口裡放入的食物很多,沒有細細的嚼爛,就囫圇吞下去,可能就把喉嚨刺破了,有這種情形。還有無論是葷席、素席,有種湯剛燒上來時浮著一層油,看上去冷冷涼涼的,沒冒熱氣,這是因為油把熱氣蒙住的緣故,這時候湯匙一舀,往嘴裡一大口吞下去,這個就麻煩了。那個滾熱的湯,就會讓你的舌頭受不了,喉嚨薄薄的膜也很容易燙爛了,所以在宴會上往往很容易喉嚨出了毛病,這個都是要注意的。
平常如果沒注意吃飯的習慣,吃東西時就像古人所形容的「狼吞虎嚥」,像豺狼吃東西囫圇吞下去,像老虎吃東西,連小動物的皮毛骨頭一起吞下去,那種吃相多難看啊!既難看又危險,在人家那裡做客吃餐飯的時候,把身體吃壞了,多划不來!所以吃的時候養成習慣,咽勿嗚喉,緩緩的,要試驗試驗,最好舀湯,不要舀滾燙的,要有這個經驗,要稍微讓熱氣散開,到嘴裡面先喝一點,不要一匙子都喝下去,喝一半或喝四分之一,淺含在嘴裡,看舌頭受不受得了,在平時就要如此,無論在家或在外做客,當這樣的習慣養成之後,到別處去做客時,才不會如此,一切都是平素養成的。
飲食可以說是烹調方面最講究的,大家一起吃飯,實在在衛生方面比較不注意,吃飯禮儀方面,在《曲禮》講得很多,可說是人人都曉得吃,但是人人都不會吃,所以聚餐這一項寫得特別多,看起來似乎是小事情,實在中間存著大道,假若這些威儀都能做到,實在可以考驗我們這個道是否有進步,吃飯可以考驗出來,可以體會出來。這些考驗要教小孩,他可以一樣一樣做到,但是不一定立刻可以體會出大道來,學佛的人如果能夠再去體會它,就會體會出很深的道理出來。
我們老師講飲食,把學食先講求味美,把中國吃飯的道理在那食序裡面寫進去,可見吃飯方面很不簡單。尤其中國的出家人,很注意吃飯的規矩,到寺里看過堂里那一種嚴格,好像這一餐飯把人拘束得不得了,實際上一頓飯吃下來以後真是衛生,雖然拘束一點,可是真衛生。這在其他場合裡面很少看到,過去在軍隊裡面比較講究,入伍時會教吃飯的規矩,軍隊的主官叫士兵也注意這個,可見這事情的重要。我們學過佛的,再來看這些地方,體會應該比一般人多,要再細細玩味,有很多味道在裡面。我們就算有些體會,很多事情我們還是有所欠缺,即便照這個完全做到了,那個味道也不見得體會出來,還是要多體會些。
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聚餐就是飲食吃飯,普通人認為吃飯還不容易!可是不講就不知道,我們把《常禮舉要》看一看,就知道當中有很多事情必須要注意。拿我們過去與這裡一對照,才知道過去也曾發生過很多毛病。這一條就是說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公食就是眾人在一起吃飯,大家同席有很多菜,無論宴會是否為正式的,只要幾人同席就是公食,公食照說不應講話,孔子曾說「食不言,寢不語」。吃飯時最好不要講話。講話有什麼不好呢?因為這個嘴已經用在吃飯了,同時再講話。有些人年輕不知道,尤其是年紀老的人,一邊吃飯一邊在講話,很容易把舌頭或是腮咬破了,常有的事情。除此之外,最不好的是吃飯時高談闊論,嘴裡的口水飛出來,飛到菜盤里,這都是不合乎衛生的。大家注意觀察,吃飯談話時,假如有一道日光照進來,嘴裡噴出的水分看得很清楚。所以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以不說話為原則。
這只是講原則,不能說一成不變。在宴會當中,大家如果都不發一語,那也顯得太過沉悶,宴會中總是要說幾句話,所以在說話的時候,就要謹慎小心,避免唾沫到菜碗里去。現在一般館子里,有些人一邊吃飯一邊喝酒,喝得醉薰薰的,又是猜拳,又是喧嘩,我們冷眼旁觀,曉得菜裡面不知加了多少味道。所以必須要講話的時候,不要高聲,以對方聽得到為原則,口最好是不要對著菜碗,這一條要遵守的。
十五、咳嗽必轉身向後。
人難免有咳嗽的時候,要用手或是手帕把口遮起來,這是可以的。這裡講轉身向後,是最妥善的辦法。咳嗽時噴口水的力度,比講話更厲害,有些人連咳嗽、打噴嚏,不但是把口沫噴出來,連口裡的飯菜、菜屑子、飯渣子,統統噴出來,那全席的飯菜還能吃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於狗。
叱就是叱責,大聲來嚇唬狗。「勿杖狗,勿叱狗」,講的是我們到主人家裡去作客,主人家有狗,當吃飯的時候,狗有時候會跑到桌子底下,或是座位旁邊,好像要我們拿東西給他吃似的。作為客人的不要叱責它,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打狗還要看主人。你叱責主人的狗,等於對主人沒有禮貌。在《禮記·曲禮》裡面有另外一個角度的講法,「尊客之前不叱狗」。這是就主人方面來講的,尊客是有客人來的時候,作為主人的,不要叱責狗。因為這樣會讓人聯想,我來了你家,你是否正好借題發揮,用叱責狗的方式來表示對我的不歡迎!恐怕引起客人心裡的懷疑。
根據這個原則,客人來了不但不叱狗,就是家裡小孩子鬧的話,也先不要責備,因為你罵小孩的時候,客人心裡會發生懷疑,這都是要注意的。「不投骨於狗」,是說在吃飯的時候,有些人把肉吃掉了,骨頭不能吞,就給狗啃一啃吧!這個不可以的,為什麼呢?一則照鄭康成的註解,主人供給我們吃的東西,我們作客人的,一律都要把它看得很珍貴,很敬重。如果把骨頭丟給狗吃,就等於看不起主人的供給,有輕賤的意思,這是古時候的講法。再有一點意思,我們老師講過,假如有兩條狗,你丟一塊骨頭下去,就可能引起糾紛,兩條狗爭著打架,呼嚕呼嚕叫的時候,這一頓飯就不能再吃了。你想想看,場面多麼難堪呢!對主人也是不好。
十七、碗中不留飯粒。
作客人吃飯的時候要先量力,飯量有多少就盛多少,要把它吃完,如果留下來,那就浪費掉了。不是給人請客如此,就是在自己家也應如此。在寺廟裡出家人吃過飯後,還要在碗裡面倒入開水或茶,用筷子涮一涮,然後把水喝下去,在我們一般人看飯粒吃完了,應該是好了,但出家人愛惜五榖,吃東西時一點點都不浪費,這是培養自己珍惜物質。不管怎樣富有,物質總是有限。我們自己夠了,還有很多人不夠,要培養愛惜物質的心理!不敢處處浪費,其他穿衣吃往都要節儉。
居家就是「勤儉」兩個字,辛勤勞作就是開源。節儉就節流,居家能把握開源節流,這個家庭將來不會受到困難,這是居家有道,自己、小孩都養成這個好習慣,到外面作客也是!雖然有時我們看別人不是如此,只有我們吃完後用水涮過再吃下去,不甚利便,但最低限度碗里不要有剩,要把它吃完。吃多少就取多少,這是養個人的美德。
十八、不對人剔牙齒。
不對人剔牙齒,在《曲禮》裡邊,講毋刺齒,刺齒就是剔牙。為什麼毋刺齒呢?據鄭康成的註解,我們一個人的嘴除了說話,吃飯必須要動之外,平常最好不要動。雖然是講話、吃飯,嘴巴的動作也有禮貌的。有受過教育的人,吃東西的時候嘴巴是閉著的。無論是飯是菜,放在嘴裡細嚼緩咽,一方面比較不顯得粗野,再來也合乎衛生。
不但是吃飯時口要注意,同樣的說話的時,無論是笑、是講,嘴巴也要有一定的儀錶。平常口不要隨便開,講口的容止,止就是止住,就是口不要常常動,假如一群人同桌吃飯,我們拿著牙籤叨在牙縫中刺來刺去,口張著很大,人家看起很不雅觀,而且給人心理上不舒服。因為齒縫裡面有很多菜渣子,一點一點往下剔,讓人家看了飯都吃不下去,這一層心理作用是要注意的。所以觀乎儀錶,不要讓別人心裡不舒服,這就是禮貌,就是處處替人著想。
十九、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作主人的一定要等菜都上完,客人全部吃飽,看到大家筷子都放下來了,這個時候你才起來。如果還有客人沒有吃完,你不能先起來。如果吃到一半主人先起來,那麼懂得禮的客人,他不管吃飽沒吃飽,也必然要跟著起來,主人起來就等於是辭客的意思,所以主人不能先起來。作主人必須如此,而作客人也是這樣,在被邀請的客人當中,有主客與陪客之分,在席上作主客的人也要觀照所有陪客是不是都吃好了,還有一個客人還沒吃完,主客就不能起來,你起來就失了禮。
在舊式的婚禮中請客宴會,也有個主客,通常都是年高德劭的長輩,或者是家族中輩份年長的長輩,此時主客所坐的席位,位於正當中最裡面一席,其餘的客人都看得到這一席,此時坐主要席位的主客,就要看全部的客人是不是都用完了,如果還有一個還沒用完,主客就不能起來。因為主客一起來,其餘的客人也都得站起來,這是禮。不過現在有些地方不知道這個道理了,大家認為請來的客人應該都是平等,各走各的,不過我們既然知道這個道理,不管人家懂不懂,我們一定要遵守,這樣才不會失禮。儘管最大多數人不瞭解,但萬一其中有人瞭解的話,他看到你失禮,心裡對你的看法就打了折扣。
一般作學問,無論是寫字或是說話,引經據典都不能錯誤,不要認為現在錯的人很多沒有關係,一百個人當中哪怕有九十九個人不懂,其中有一個人知道的話,這就不行了。所以一切的禮,一切的學問,不論人家知不知道,就應該盡其在我,我們自己知道了,就一定要照著去作。
二十、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
宴會完畢,大家都吃好了,主人要謙虛地表示慢待,沒有把客人招待好。而作為一個客人呢?要向主人道謝。中國的禮和外國不同,在外國作主人的,在客人吃好了以後,問客人吃得怎麼樣?如何?表示自己的菜作得多麼好,自己感覺到值得驕傲。這樣的國情跟我們不相同,他有他的道理,我們中國自古以來不是如此,雖然是很好的宴會,很好的菜,我們還是謙虛的講粗茶淡飯、薄酒!而在外國,你跟客人講粗茶淡飯,客人就不高興了,觀念上相反,很多是不能相通的。
二十一、宴畢,主人進巾進茶。
整個宴會結束了,主人要進巾進茶,不是一吃完就散席了。吃完以後出來餐廳,還要到另外一處,譬如出來到客廳,再上毛巾、茶水,這是必須要的禮貌,然後整個宴會才算是有始有終,才不失禮。這些規範我們把它推廣開來看,從入席、讓座到宴畢這些過程,我們要隨時留意,這當中很不簡單,有些看起來很容易,可是自己參加宴會的時候往往就忘記了,所以平時要訓練有素,隨時照這個作。學而時習之,這就是時時練習,照上頭學習、練習。
圖片來自——《中華德育故事》【鼎臣祝壽】
2016年,我們開始一起來創造奇蹟吧!世界很大,茫茫人海中我們在這無形的網路相遇,就請接受我最誠摯的祝福吧__祝福您和家人健康吉祥,家庭和睦,事業順利******* 永恆的祝福:祝福大家一切都如沐春風,一切都生機昂然,心裡每天多一份善念,身體每天多一次善行,口中多說一句善言,家庭會因您更溫暖,社會會因您更和諧,世界會因為您更和平,人間有您更有愛!!! 小小的我在這裡每天把一份真誠送給您,期待您的關注和支持!!!也許我的善文有那麼一刻溫暖感動了您,希望您繼續傳遞,讓她溫暖更多的人;也許有那麼一刻讓您體會真心的愛,就請讓這愛去溫暖世界!!!感恩有您,感恩一路相伴!!! 如果您有更好的故事,更好的心語,願您聯繫我,我們一起分享,一起成長!!!各們家人,老師,朋友們好,有很多朋友在平台中留言,我沒有及時回復請原諒,如果有什麼事情需要溝通,感恩您能多多指教。
推薦閱讀:
※年終聚餐,你必須知道的酒桌禮儀!
※平日聚餐如何點菜,點哪些菜比較和大眾口味?
※春節聚餐請收藏解酒良方
※泉州聚會聚餐哪裡好 學生聚會 公司年會去哪好
※年底聚餐,會點菜的行政運氣都不會太差
TAG: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