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底是「江蘇盱眙人」還是「安徽鳳陽人」?

盱眙是全國最早建縣的縣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度時,盱眙建縣,建縣時間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間。在距離江蘇盱眙縣城西北二十公里處的洪澤湖西岸,有處被稱為「明代第一陵」的明祖陵。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實際葬地,以及其高祖、曾祖的衣冠冢。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稱帝後,便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位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恆皇帝,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並於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始修祖陵,至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成。陵園呈長方形,築有三重城牆,外圍是周長3公里的土城,中間是周長1.1公里的磚城,內里則為皇城。陵園內建有正殿、金門、玉橋、齋房、庫房、井亭、鋪舍、碑亭、儀從、宿直房等。尤其是那陵前神道兩側的21對石像生,自北向南排列在250米長的中軸線上,甚是壯觀。計有麒麟2對、石獅6對、神道石柱2對、馬官2對、石馬1對、拉馬侍衛1對、文臣2對、武將2對、內侍2對。石雕體形碩大、雕琢精細,技藝高超,線條流暢。祖陵磚城內還栽植松柏萬株,並有祭田149頃,規模甚是宏大。明朝滅亡之後,祖陵再也無人管理和修繕,至康熙年間,地面建築蕩然無存,那21對石雕也因地基長期被水浸泡而傾斜倒地。康熙十九年(1680年)洪澤湖水位再度抬高,明祖陵連同相鄰的古泗州城都被湖水淹沒,這座盛極明代的祖陵也隨之逐漸被人們遺忘。1964年春天,旱情使得洪澤湖水位下降,明祖陵又露出水面。元末至明初,盱眙屬泗州。明洪武二年直屬中書省,稱盱眙為「帝里」。洪武四年(1371年),盱眙改屬鳳陽府(今安徽省鳳陽縣),至此,歷史上才有「鳳陽」地名的產生。在明朝,盱眙屬於鳳陽府,說鳳陽(府)出了朱元璋沒有錯,但說盱眙是朱元璋的故里似乎更合適。但是,在安徽鳳陽有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人們據此都以為朱元璋故里是鳳陽。其實,歷史事實並非如此。其一,如果上溯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一代,他們是盱眙人。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當年在句容淘金,因為受不了元朝官府壓榨,後來就舉家遷徙到淮河邊上,也就是現在的盱眙縣。朱初一死後就葬在了盱眙,也就是現在明祖陵這個地方。朱五四
推薦閱讀:

解讀《安徽省水路運輸條例》:保障水路運輸業健康發展
那些霸道總裁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安徽宿州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安徽相法之手相篇直斷性格
皖南醫學院與蚌埠醫學院哪個更好?

TAG:安徽 | 江蘇 | 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