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178)) (人民日報海外版)
馬保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5年05月02日 第06 版)
禮節
雙手合十是印度古禮,後為各國佛教徒沿用。行禮時,兩掌相合,十指伸直,舉至胸前,身子略前躬,頭微低。若一手持物,則可舉右手施禮,但不可舉左手。對長輩舉手宜高,以示尊敬;對平輩宜平,以示對等;對幼輩則低,以示關懷。外國人初到印度,學雙手合十禮,有時會不斷點頭,這不符合印度人的規矩。現今印度,握手禮節也很流行,只是婦女不習慣與異性握手。
另外,在印度,特別是在南部,流行搖頭「yes」,點頭「no」,表示「同意」或「肯定」時,先把頭稍微歪到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也就是說以搖頭方式表示「知道了」「好的」。而點頭,則表示否定,即「不同意」「不是」「不行」。
習俗
進入印度的廟宇或清真寺要脫鞋子,進門時要跨過門檻,而不能踩著門檻而過。
印度教視牛為神聖,愛牛、敬牛,牛可隨意漫遊街頭,不許打牛,更禁吃牛肉,也禁用牛皮製品,如腰帶、錶帶、鞋、衣服等。印度人對動物有特殊感情,如兇猛的眼鏡蛇,被看作「神的朋友」,因而對其頂禮膜拜。此外,對貓、狗、龜、鼠等動物,也都各有崇拜者。
印度人不喜歡玫瑰花,忌送人百合花。忌吹口哨,若以此招呼人,則被視為冒犯人格的嚴重失禮行為。
餐飲
印度的主食是大米和麵食。烹調愛加入辛辣香料,如咖喱粉等。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佐料和兩三碟小菜用來蘸麵包吃,普通的佐餐品是干青酸辣菜和香菜葉。正餐宴請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肴一次送上,不依次上菜。正餐之後都有配搭食品,通常是沙拉和酸奶。甜食多為冰激凌、布丁以及水果等。主人一般會殷勤地為客人布菜,客人一般不能自行取菜。餐後客人要向主人表示敬意,讚揚食品好吃。印度素食者多,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葷食。印度人忌食蘑菇、木耳、筍類蔬菜,甚至雞蛋也有人不吃。印度人就餐使用盤子,不習慣用刀叉和筷子,通常以手取食,因而飯前很注意洗手。以手取食的規矩是,用右手抓取,且只用拇指、食指與中指。餐後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忌用左手或雙手遞送食品和敬茶,認為左手骯髒,除上洗手間外,均需使用右手。印度人大多不喝酒、不吸煙,但愛喝茶,紅茶是他們的主要飲料。在印度請客時,往往會請在座者中最有錢的人或者最受歡迎的人付賬。到印度人家裡做客,宜給主人、孩子帶些水果、糖果作為禮品,但女主人往往不跟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飯。頭是身體上最神聖的部分,不可觸摸印度小孩頭部。
服飾
雖然在社交場合西裝革履流行,但民族服裝也很常見:男子上身穿「吉爾達」,即寬鬆的圓領長衫,下身則穿「陀地」,即以白布纏繞在下身、垂至腳面的圍褲。在正規的場合,則在「吉爾達」之外,再加上一件外套。婦女服裝則是「紗麗」,即一大塊絲製長巾,披在內衣之外,好似一件長袍,從腰部一直圍到腳跟,使之形成筒裙狀,其末端下擺披搭在肩頭,自成活褶。紗麗色彩鮮艷,圖案優美,是印度社會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印度婦女大多習慣在自己前額上點紅色「吉祥痣」,過去是用來表示婦女已婚,而今則主要用於表示吉祥如意。此外,印度婦女喜愛佩戴項鏈、胸飾、耳環、鼻圈、戒指、腳鐲等飾物,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出於宗教原因,男錫克教徒有不理髮、不剃鬚、夾發梳、帶鐵手鐲、佩帶短劍的習慣。
(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05/02/content_1560295.htm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海外版 前列腺癌盯上「城裡人」(健康關注)
※朝花夕拾:「人民日報批豆瓣、貓眼」,懟懟更健康
※人民直播是個怎麼樣的平台?
※人民日報:依法治國絕非虛化、弱化甚至否定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依憲執政
※人民日報政文:為什麼是林鄭月娥當選香港首位女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