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式太極拳的松和沉(一)

楊式太極拳的松和沉(一)

(博主按:楊式太極拳博大精深,習練多年不敢妄論,只有學習研討的份,既無功底又無學問者論之為偽學,故從來未自撰文字談及太極拳知識。本篇也是在網上查閱時收集的好文章,特分三次發出與拳友分享!)

楊式太極拳的松和沉,是體現楊式太極拳「十要」(即澄甫宗師的《太極拳說十要》)的兩個重要要素。松和沉做好了,「十要」就不難做到。反之,就打不好楊式太極拳。在楊澄甫的太極拳練習「十要」中,有松、沉的要求,如「松腰」、「沉肩墜肘」;有寓松、沉之意於其中的,如「虛靈頂勁」、「含胸拔背」、「分虛實」、「用意不用力」、「動中求靜」等;也有以松、沉為前提而使之相輔相成的,如「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等。就是在中國古典太極拳的經典拳論和拳訣中,松、沉也顯得十分重要。如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就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立如秤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四兩撥千斤」等關於松、沉的論述。在其他拳論、拳訣中,也不乏松、沉的論述和演繹。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太極拳總論》);「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十三勢歌》);「以心行氣,務令沉著」、「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發勁沉著松凈,專主一方」、「腹松靜,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內固精神,外示安逸」、「氣若車輪,腰如車軸」(《十三勢行功心解》)等。由此可見,松和沉,對於太極拳尤其是楊式太極拳來說,十分重要。(一)關於鬆鬆,按《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其原義為使松(放鬆)或解開、放開。相關詞有鬆柔、松凈、松活、鬆動、鬆開、松融、松垂、松靜等。還有鬆散、鬆弛、鬆懈、松垮等。太極拳的松,應為前者而非後者。楊式太極拳的松,是在身法中止,虛實分明、神舒體靜、意氣下行的前提下,做到內外放鬆。也就是從內及外,周身松融貫通。心安意靜,內固精神;中正自然,外示安逸。這才是楊式太極的真松。只有這樣,在行功走架、推手乃至技擊時,才能夠輕鬆自如,舒展大方,意清氣凝,內勁盈充,沉靜松凈,應物自然。如何做到內外放鬆?太極拳是內功拳,應以心意為主,然後才求身勢。故松,應是先松心意後松身勢。澄甫宗師曾曰:「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太極拳說十要》)宗師高徒,一代名師李雅軒也說:「周身氣勢務要鬆開,虛靈之氣

始能上頂……松須松心,心為一身之主,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隨之而松。日日以松沉之心意灌輸,久之自能得到真正之松,內勁也隨之而生也。」(《李雅軒先生太極精論》,陳龍驤、李敏弟《楊氏太極拳法精解》第3頁)內松即心意放鬆,心安神靜,雜念摒除,動以心氣,靈慧自生。外松即身勢放鬆,中正安舒,體態自然,周身輕靈,節節貫串。倘若心意不松,則神氣外露,雜念叢生,目光獃滯,心浮氣躁。而身勢不松,必致腰肢僵硬,上下不隨,意氣上浮,內外難合。以上兩點,乃楊式太極拳之大忌。上面說過,楊式太極拳的松,是鬆柔、松凈、松活、松融的那種有機的松,而不是鬆散、鬆懈和松垮的那種無機的松。楊式太極的松是在身法中正,神舒體靜,以內統外,有意有氣的松。這種松使全身在心性意識及動作要領等方面得到極大的舒展、輕鬆和自然。從而達到「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高度境界。如頭部的放鬆,必須在頭部正直,向上輕輕頂起,神意上領的前提下使頸部微微放鬆。既不用力,也不鬆懈,以保持精神上提的虛靈感覺。又如對腰肢的放鬆,首先要立身中正,然後鬆開心身,不緊張,不僵滯。自我感覺松凈、沉穩、舒適。全身無一絲一毫的僵硬和拘滯。行功時,按照要領和要求,在意識的指使下,「以心氣運行,以腰脊率領,靜靜將一趟拳形容出來」(李雅軒語)。

目前,社會上一些打楊式太極拳的人,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放鬆。觀其走架,搖頭晃腦,手舞足蹈。掌是蘭花掌,腰是麻花腰。聳肩抬肘,神氣活現。自以為鬆柔,不知此為謬誤也。建議我們的拳師們認真按照楊式太極的動作要領教授學生,並嚴格教練,嚴格要求,切勿誤人子弟。更不能把楊式太極拳打得面目全非。

推薦閱讀:

楊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極拳簡述
太極拳,纏法也——太極基本功,還說正反圈
太極拳推手的經驗
太極拳練拳十要則
太極圖入門(二)太極圖的含義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