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談佛教
06-07
愛因斯坦與佛教2008-12-29 09:52:51作者:施歸元來源:互聯網瀏覽次數:1726文字大小:【大】【中】【小】現代科學之父羅伯特?愛因斯坦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他又說:「我不是一個宗教徒,如果是的話,我願做一個佛教徒。」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對佛教如此推崇?是什麼原因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他對科學和宗教的看法,以及佛教同其他宗教究竟有些什麼區別。愛因斯坦對一般宗教看法(1)【上帝是人製造出來的】愛因斯坦認為神是不存在的,而是人『製造』出來的,「宗教教義中的上帝觀念則是古代的神的概念的一種升華。比如,人們用各種祈禱來懇求神明的援助,以求得滿足他們的願望。這類事實就說明了這種上帝具有的人格化的特徵。」「這個觀念有它致命的弱點,這是有史以來就被痛苦地感覺到了的。這就是說,如果這個神是全能的,那麼,每一個事件,包括每一個人的行為、思想,以及每一個人的感情和志向也都是神的作品。那麼,人們就不必為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負什麼責任了。」他說:「今天宗教領域同科學領域之間的衝突主要來源於人格化了的上帝這個概念。……。比如,當宗教團體堅持《聖經》上所記載的一切話都是絕對真理的時候,就引起了衝突。這意味著宗教方面對科學領域的干涉;教會反對伽利略和達爾文學說的鬥爭就是屬於這一類。另一方面,科學的代表人物也常常根據科學方法試圖對價值和目的作出根本性的判斷,這樣,他們就把自已置於同宗教對立的地位。這些衝突全都來源於可悲的錯誤。」【宗教精神的意義】愛因斯坦在否定上帝的同時,肯定宗教有其價值的一面。他完全讚賞教徒們為了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的那種執著和奉獻的精神、那種超越個人的力量。他說:「一個受了宗教感化的人,他們所顯示出來的精神特徵:他已經致力於從自私和慾望的鐐銬中解放出來,而全神貫注在那些因其超越個人的價值而為他所堅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之中。我認為重要的是在於這種超越個人的內涵的力量,在於對它超過一切的深遠意義的信念的深度,而不在於是否曾經企圖把這種內涵同神聯繫起來。」儘管那種超越個人的、莊嚴和崇高的目標沒有理性的基礎,「但是,它們(上帝和神)的存在同他自己的存在同樣是必然的,是同樣實實在在的。在這個意義上,宗教是人類長期的事業,它要使人類清醒地、全面地意識到這些價值和目標,並且不斷地加強和擴大它們的影響。如果人們根據這些定義來理解,宗教和科學的衝突,就不可能發生。」在愛因斯坦看來,人類社會需要宗教。人生的價值觀,要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單靠知識和技巧,不能使人類走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類有充分理由,把崇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的傳播者置於客觀真理髮現者之上。我認為,人類應該感謝釋迦牟尼佛和耶穌那樣的人物。」愛因斯坦認為:「科學只能斷定「是什麼」,而不能斷言「應當是什麼」」。「在科學的領域之外,仍然需要對一切種類的價值的判斷。」愛因斯坦認為,一個科學家應該具有像宗教徒那樣的獻身精神,要有虔誠的信仰。這種信仰就是:相信現實世界的規律性是合理的,有效的,可以用理性來理解的。「科學只能由那些渴望追求真理和知識的人來創造。然而,這種感情的源泉卻來自宗教的領域。」「通過理解,他從個人的慾望的枷鎖里解放出來,從而對體現於理性中的莊嚴抱著謙恭的態度。」「我不能設想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深執的信仰。這可以用形象來比喻:科學沒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愛因斯坦曾經說:「人生最後的領域,只能在宗教中才能找到答案。」(10)愛因斯坦的科學觀他認為自然是可以認知的。「一切事件都有安排好的規律性。」 這種(自然界的)規律性是那樣和諧和合理,致使一個為真理而奮鬥的科學家感到肅然起敬。他說:「科學就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努力,力圖用系統的思想把這個世界中可感知的現象儘可能徹底地聯繫起來。」「科學的目的是建立那些能決定物體和事件在時間和空間上互相關係的普遍規律。……但這不是它唯一的目的。它還試圖把所發現聯繫歸結為數目儘可能少的幾個彼此獨立的概念元素。」同時,他也認識到科學的不足,他說:「這主要是一種綱領。而對這種綱領是在原則上可以完成的信仰,只是建立在部分成功的基礎上的。」愛因斯坦認為,人類雖然可以認識自然,然而,大自然如此深奧,人類在許多複雜的情形下,往往是無能為力。事實確實如此,為什麼八級大地震都沒有測量出來呢?科學絕對不是萬能的。正如前美國科學促進會會長,威司康辛大學數學系主任魏佛華倫(Warren §Weaver)在1954年的一次演說中所說:「與一般的觀念驚駭地相反,科學從來不是秋毫不爽而百分之百準確的。它不過是接近準確而已……甚至在一項最簡單的科學實驗中,例如金屬棒的長度,任何科學過程都無法量出它「真正」的長度……。百分之百的精確是沒有的,而且恐怕永遠也不會見之實現……所以科學在絕對意義方面來說,就不能真正地解決真理的問題。」(8)愛因斯坦還說:「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對這些自然規律的認識非常不完備和非常零碎。因此相信自然界有一種包羅萬象的根本規律,這種觀念的本身也是建立在某種信念之上。科學研究所取得的進展迄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這種信念是站得住腳的。」在這裡,信念就是某種信仰,就是後面要論及的理性主義。現代科學絕大多數門類的研究對象,仍然停留物質的層面上,通過這方面的努力,對於解決人類生活中的物質需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做到的。但是對於一個深究宇宙奧秘的科學家來說,決不會滿足於眼前的成就。現代物理學所揭示的情形已經足於說明,它已經涉及哲學範疇。而且,只有最完美的哲學才能辦到。雖然現代科學也常常會用邏輯和歸納等方法,但是其基本面是分析。從分子到原子,到電子、質子、粒子、乃至各種射線,……。結果在微觀世界裡,在加速場中,發現物質是不斷的生滅。本來人們視為實實在在的東西,卻變得那樣虛幻。在太空物理學中,越是深入的研究,越是證明時間、空間的不肯定性,在運動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就像美國太空物理學家所說的:「自然界為我們揭示的物理現象往往同我們一般觀察和認為的現象有天淵之別。」,「其它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維次的時空。那些宇宙現在或將來都無法與我們有物理性的交流。它們簡直就是在無限與永恆的另一邊,用我們的觀察是無法達到的。」(3)理性的宗教和釋迦牟尼佛的理由。§宇宙無限,科學有限。人類在認識世界,認識萬物,單靠對物質的研究是不夠的。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需要哲學,需要理性的宗教。我想,這就是愛因斯坦推崇斯賓諾沙1929年4月25日,在回復紐約猶太教堂牧師H?哥爾德斯坦的電報中說:「我信仰斯賓諾莎的那個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諧中顯示出來的上帝,而不信仰那個同人類的命運和行為有牽累的上帝。」(4)他還說過:「我對斯賓諾沙(Spinoza)的宇宙即神論感到著迷,甚至更敬佩他對現代思潮的貢獻,因為他是第一個探討靈魂和肉體的哲學家,而他不把這兩樣東西視為分開的。」(9)斯賓諾沙所說的上帝是什麼樣子呢?斯氏是一個泛神論者。他認為:『神即自然,自然即神』。但是「自然」有二意:一是能產的自然,就是永恆無限的創造的實在。二是被產的,所生的自然,就是形形色色的物質現象和歷程。前者就是神。這個神(自然)的本質,是宇宙中唯一的本質,超乎人的理解力,斯氏稱為「圓滿自在」。(5)斯氏學說中,有一個名詞叫「實體」,其概念,有幾個要點:(6)1存在是其(即,實體的)本性,它是產生其他東西的因; 它不為別的任何的東西所產生。2它按照其本性的必然而行動,因而是自由的。3它是唯一的、不可分、不可變。4它是絕對無限的。5實體即是自然,即是神。它沒有意志和目的,不發布天命,但它會思想。(6)斯氏 所說「神即自然,自然即神」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否定超自然、能夠創造萬物的上帝,所以說『神即自然』。另一方面的含義:自然是萬有之源,萬物之因。後面這個『自然』不是物質,而是產生物質之因,它圓滿自在,超乎人的理解力,所以說「自然即神」。它沒有意志和目的,不發布天命,但它會思想(6)。可見,斯氏所說的神不是上帝;他所說的自然也不是純粹的物質世界。它是唯一的,永恆的,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斯氏認為「一切個體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人也是遵循自然共同規律的自然物。人是身體和心靈的統一體。人的心靈由人身的觀念構成。」(6)這個能產的自然,是如此和諧和合理,深奧莫測。在愛因斯坦的許多言論中,都體現出其喜悅和敬畏之意:「凡是曾經在這方面有過深切的成功經驗的人,都會對它感到崇敬」。他說:「對於這種極其深奧的理性,人類不可能達到。在我看來,對於這種這種深奧的理性所持有謙恭的態度,在這個詞的最高意義上來說,就是宗教的態度。」(1),(7)他說:「在我看來,人類精神愈是向前進化,就愈可以肯定地說,通向真正宗教感情的道路,不是對生和死的恐懼,也不是盲目信仰,而是對理性知識的追求。」(1)(7)愛因斯坦一方面認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律,可以被認識;一方面,又感到它的奧秘,那樣高深莫測,人類對宇宙的奧秘的認識,實在是微不足道。所以他同意斯賓諾莎的觀點:神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神。心和物是一體兩面,統合為神。反過來說,自然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他在晚年提出「宇宙宗教」的概念:「未來的宗教是一種宇宙宗教。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的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義上,這種宗教的教義的來源是宇宙萬物合一的體驗。佛教符合這種特徵」。「如果說有那個宗教可以應對於現代科學需求的話,那一定是佛教」。(2)在他的「宇宙宗教」的「教義」中,宇宙是沒有超越自然之上的上帝的,而是由一種包羅萬象的根本規律所統攝。宇宙萬物合一,它包含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實際上,這就是他的宇宙觀。在他看來,宇宙分成可知的形而下層面,和不可知的形而上層面:前者是宇宙的外在表相,感官所及的物質世界,是知識的領域;後者是宇宙的內在精神面,超乎人的理解力,是藝術和宗教的領域。佛教基本教義現在,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愛因斯坦推崇佛教的原因了。因為在世界上,所有宗教之中,佛教是最為理性的。在佛法當中有幾個要點:? 佛是完全覺悟、具有最高智慧的人,他不是主宰一切的神。眾生本來具有同佛一樣的智慧和德能,因迷惑而丟失。通俗地說,眾生具有同佛一樣的人格。因此,眾生同佛是平等的。? 眾生的命運是由於他們自己過去所種的因,今天結的果。這種因果報應的規律是宇宙人生的根本規律,是自然規律,任何人,包括佛、菩薩都不能逃避。? 一切萬物具有一個共同的本性,即本體。這一本性(本體)包括萬物,也包括人類和一切眾生。人們所看見的,聽到的一切萬事萬物都是本性(本體)的表現而已,是剎那生滅的。? 一切萬物都是因緣聚合而生,沒有什麼人能主宰。緣散即滅。「因」是原因,「緣」是條件。 一切萬物都有其生滅過程,沒有固定不變的性質。這叫做「性空」。『緣起性空』是佛法中,關於宇宙真相的一條重要的定律。? 一切法由心想生,唯心所現,惟識所變。什麼心,真心,也就是自性,即是本性。從上面幾點,就可以看出佛法同愛因斯坦的宇宙觀和宗教觀多麼接近。愛因斯坦說「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作為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義上,這種宗教的教義的來源是宇宙萬物合一的體驗」。(2)理性主義哲學認為,宇宙萬物是其本有,斯氏說由一個永恆不變的、不可分的實體而生。佛說萬法由心想生。這個「心」不是眾生的凡心,它是真如本性。這個心也不代表佛。因為佛法認為,佛心即清凈法身。又說,諸佛同一法身。它跟「上帝」的概念完全不同。還說佛與眾生同體,與萬物同體。所以這個「心」或者說「性」,也是不可分的,是絕對的,永恆的。即是說,佛、眾生、萬物同一個本源。所以,這個「心」又包括眾生。眾生的凡心也會影響萬物。一個人如果整天想著自己得癌症了,久而久之他會得癌症。江本勝關於水的試驗,是心能影響物的證據。佛法里說『同體大悲』是因為在佛的境界里,人我不二,物我不二。佛對眾生的愛是沒有條件的,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男女老少,所以叫做大慈大悲。這是完成了對於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的體驗之後才能做到。這是佛和大菩薩們對宇宙人生的體驗,是一種極高的境界。需要澄清的問題有人會說,難道佛教不迷信嗎?那『六道輪』的說法不是迷信?還有,燒香磕頭,求神保佑,這不正是愛因斯坦所否定的嗎?關於生命輪迴問題所謂科學是只限於物質的世界的研究。這個物質一般人都認為是看得見、摸得著得、包括現有科學儀器能夠測量到的東西。靈魂這個東西超出了人們的視覺範圍,因此被一般的科學家所否定。有人認為「沒有知識作為依託的信仰是迷信。」愛因斯坦認為這種說法「是片面的……那些對於我們的行為有必要而且起著決定作用的信念,並不能用這種僵硬的科學方法來尋找。……客觀知識為我們實現某些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但是終極目標本身以及對實現它的熱望必須來自另一個源泉」(7)。什麼是終極目標?當然不是一項工程,也不是提高國民經濟產值,是對宇宙人生真相的探討和追求。要完成如此龐大、崇高、艱巨的任務,單靠研究物質的科技是不夠的。那還要靠什麼呢?宗教。宗教中有其有用的、科學無法達到的部分,譬如,人與宇宙萬物的融合和統一的這種體驗 。生命輪迴的問題,是宇宙人生真相之一,不是迷信不迷信的問題。現在世界上有一部分科學家在研究,作為超心理學的一個分科。雖然他們不是科學界的主流,但是相信的人已經越來越多。當前太空物理學已經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時間、空間、物質都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宇宙不是一個,可能是不同維次的時空。美國太空物理學家對此感嘆地說:「其它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維次的時空。那些宇宙現在或將來都無法與我們有物理性的交流。它們簡直就是在無限與永恆的另一邊,無法用我們的觀察而達到的(3)」。我們完全有理由設想,也許靈魂和鬼神就是另外不同形式的物質,他們是處在與我們不同維次的空間的生命。這是許多科學家作為研究的課題。其實,在科學史上,也曾經有過許多先假設後求證的事例。歷代數學家們對歌德巴赫猜想經過了幾個世紀的努力,至今尚未得出最後的結論。為什麼對於我們看不見生命現象不可以設立一個命題進行研究呢?燒香磕頭是不是迷信?禮敬,在佛法中也是一條重要的修行科目,是為了克服自己的傲慢。一個驕傲的人是不能學到東西的。磕頭、下跪是古代人的大禮,今人不用。如果你能當著大眾拜佛,開始時還要鼓一鼓勇氣的。如果你是一個大知識分子,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首先要把架子放下。你雖然跪下去了,你的人格並不低下。仰慕先哲和聖人並不丟人,實際上,你的品格更高了。我們拜佛不是要向佛求什麼,而是通過它達到心理修持的作用,修自己的恭敬心,修自己的性德。燒香、上供也如此。佛法是內求法。佛在自己心中,自己本來是佛,因為迷惑顛倒,把自己的佛性都搞丟了。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不是要向佛、菩薩祈求什麼,而是要遵照佛的教導修正自己思想中和行為上的錯誤,力求凈化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行為,目的是通過這種修行而找回自己的本性。如果不懂這個道理,禮佛、拜佛,那就是迷信了。真的有佛嗎?佛在世時,有佛。釋迦牟尼離世兩千多年了,還有沒有佛?有!宇宙應該包括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斯賓諾沙說的實體,佛說的本性、清凈法身,是永恆不變的,不生不滅。所以說,佛還在。並且,佛就在自己心中。那麼佛和菩薩顯靈、顯聖是真的嗎?是真的!因為前面說過,本體能生萬法。『萬法』即萬事萬物,包括鬼神現象。那麼,佛菩薩不是也具有人格化?不要忘記了,愛因斯坦說的那個人格化的神是指創造世界和統治世界的神。而我們說的佛菩薩,是他們的化身。化身從何而來?本體能生萬法,從本體變化而來。神通是真的嗎?神通,也叫做特異功能,是真的。這本來就是人體的一種本能。本能出自本性。每一個人跟佛菩薩的本性一樣,但是要經過修鍊。不管是什麼宗教、信仰,或者氣功,修到一定程度,就會有特異功能出現。但是那是很不鞏固的。只有到了相當程度,才會趨於成熟。修什麼呢?修定力,佛教叫做禪定。停止一切思惟,排除一切雜念,精神極度集中又極度放鬆,這是一般人體驗不到的境界。定功越深,功能越大,越是鞏固。學佛的人,即使有了神通,也不許向別人炫耀,因為那樣就違背了學佛的目的。學佛不是為了學神通,而是為了修清凈心,是為了找回自己的自性。結 論愛因斯坦說:「如果說有那個宗教可以應對於現代科學需求的話,那一定是佛教」。這裡說的『現代科學的需求』指的是什麼需求?那必定是太空物理學中所遇到的那樣不可思議的問題。他說的『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宇宙萬物合一的體驗』,如何包容?如何合一?如果把科學研究局限於物質的範圍,那就永遠不會有結果。正如美國科學促進會會長魏佛華倫(Warren Weaver)說:「科學在絕對意義方面來說,就不能真正地解決真理的問題。」(8)所以,愛因斯坦說:「佛學是一切真正科學的原動力」(11)至此,可以得出結論:愛因斯坦推崇佛教是因為佛教不迷信,而是極其理性的宗教。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所講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才會得到古今中外的許多智者、名人的肯定。這也是許多知識分子,包括知名和不知名的科學家信仰佛教的原因。附錄:其他名人談佛教(11)馬克思說: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恩格斯說: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尼采說: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據實證的宗教。孫中山說:佛學乃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康有為:佛學之博大精深,雖有聖哲無所措手。章太炎: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魯迅: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他居然早已明白的啟示了。譚嗣同:佛教大矣,孔次大,耶為小。梁啟超:佛學廣矣,大矣,深矣,微矣,切於人事,證於實用,實天地間最高尚圓滿,深地著名之學說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無神論哲學家羅素:我覺得不論智慧或人格,釋迦牟尼都遠遠超過其他宗教創始人。沈家禎說:我本人是科學家,但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認為佛法與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跋有關愛因斯坦與宗教的文章有許多。但是,觀點不一,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己的觀點來評析。這並不奇怪,也沒有什麼不好。因為人們總是域於一定的環境、一定的經歷,接受不同的教育;同時人們又往往習慣於按照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判斷事物。另一方面,我們的研究對象,也是一個高深莫測的人物。愛因斯坦是一個具有宗教色彩的人,一個大科學家,又具有豐富的哲學思想。所以,許多不同的觀點,集合起來,也許就能得出比較全面、比較正確的結論。只要我們不是抱著唯我正確、唯我獨尊的態度,那麼,爭論一定會有好處,真理就會愈辯愈明。所見到的文章中,基本上是以愛因斯坦所崇敬的斯賓諾莎的觀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話『神即自然,自然即神』來分析,為自己找論據。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想要證明愛因斯坦信神;一是想要證明他不信神。各自在『自然』和『神』兩個概念上做文章。說愛氏不信神者,只抓住『神即自然』一句,而完全忽視『自然即神』的含義。斯氏哲學中的『實體』論中說得很清楚。他所說的自然是包含能產的自然(實體)和被產的自然(物質世界)。那麼,實體是什麼呢?『它不發布天命,但它會思想』,這就是所謂『自然神』。當然,這個神,不是上帝,它不創造和主宰世界;但是它是萬物之因。所以本文強調一下這個問題:斯氏所說的神不是上帝;他所說的自然也不是純粹的物質世界。它是唯一的,永恆的,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這正是愛因斯坦在他的『宇宙宗教』論說中所說的『包含自然和精神的兩個方面』的含義。他相信有一個統攝萬象的根本規律。這同斯氏的哲學思想有其共同點。企圖證明愛因斯坦信神方面,雖然做過許多分析,卻不那麼有力。佛教不是一般的宗教,這是古今中外許多有識之士都是很清楚的。說愛因斯坦不信神者,往往繞開佛教,無形中就把佛教包括在一般宗教之中,一起否定了。所以,對佛教作一定的分析和介紹就很有必要。不論是斯賓諾莎的理論也好、佛教也好,實在太過高深。後學才疏學淺,斗膽而為罷了。希望多多指教。參考文獻1. 網上資料:愛因斯坦論宗教與科學/ 譯自cienc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A Symposium, published by the Conference on Scienc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Democratic Way of Life, Inc., New York, 1941. 本文不同的譯文亦見於《愛因斯坦晚年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題目是:科學與宗教 (17-24頁)2. 網上資料:愛因斯坦論佛教/譯自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43 網上資料:鍾茂森:太空物理學新發現的啟示4 於祺明:愛因斯坦宗教觀析評 《科學與無神論》2006.6.5 范姜群健:愛因斯坦的宗教觀6 《中國大百科全書》詞條:斯賓諾沙。7 愛因斯坦:科學與宗教/(《愛因斯坦晚年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8 網上資料:科學,宗教與人生9 網上資料: T. F. Torrence愛因斯坦與上帝(二)張玉金譯10 網上資料:藍色月光/ blog.tom.com/hu-jin-sheng11 網上資料:愛因斯坦等名人談佛教 作者:budd50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人誤解了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名言大全
※愛因斯坦的名言(99條)
※如果愛因斯坦相對論成立的前提是錯的,那會怎樣?
※zz 探索愛因斯坦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