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繫辭下傳原文及譯文(1-6章)

易經繫辭下傳原文及譯文(1-6章)     易經繫辭下傳原文及譯文(1-6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八個形勢定型擺出,樣子就存於這之間了。原故能夠重疊此,模擬就存於這之間了。堅強和溫和交互托出,更改就存於這之間了。涉及討論嘛並指派此,可變性就存於這之間了。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易經》中吉祥、兇險、悔恨和羞辱,都是從萬事萬物的變動而產生的;陽剛和陰柔是確立一卦的根本;天下一切事物的變動,都是順應時勢的。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要說益處和害處,是針對追求佔據優勢者而言的。這自然和大地的規律,是針對追求察看者而言的。這太陽和月亮的規律,是針對追求看清楚者而言的。這普天之下的可變性,是針對追求者這方面而言的。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說到創造,這樣實在是將變化表明給人們。說到發展,這樣悄然無聲是將簡單表明給人們。這模擬,就是模仿這些。這樣子,就是跟這些相似。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模擬的樣子在內部變化,便能夠看到在外部的益處和害處,成就功績顯露在更改之中,聖人的心意顯露在言論之中。自然和大地的最廣泛的信念是增進,聖人的最為珍貴的是尊重。用什麼遵照尊重,是友愛。用什麼會合人們,是判斷。判斷根據是非得失的標準且言論不偏斜,拘押為非作歹的人是合宜於公益的舉動。         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過去時代的人包羲氏能夠成為人們的首領,是因為他抬頭就察看天空的樣子,低頭就察看大地的處理事物的手段,察看飛鳥野獸的行為現象,能夠適合所處在的地理情況,淺顯的就選擇各個本身,深奧的就選擇各個事物,在這基礎之上最初做出了十個之中有八個更改而定型的理論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用來明了高超能夠看清楚事物的準則,用來綜合萬物之中的相似的心思。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斬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用繩子編織便可以用做捕魚的網,用圍獵的方式打魚,將各個分開的全部獲得。包羲氏之後,神農氏進行,砍伐樹木做成翻土農具,使木材彎曲做成耕地用的農具,耕地鋤草的農具能夠省時省力,將此傳授給普天之下,這將全面的使各個都獲得了好處。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在白天的時候設置買賣場所,招引普天之下的商品,相互交換之後離開,彼此都獲取了他們需要的,這將全面使各個都得到了衣、食、住、行的用品。神農氏之後,黃帝、堯、舜氏進行,明了了這更改,使得民眾不會衰減,將自然的損害轉變,使民眾適合於此。和悅沒有了便更改,更改便明了,明了便長遠。因為這樣來自自然的幫助,才會有好結果沒有不是這麼獲益的,黃帝、堯、舜,穿著過膝披風便安定普天之下,這是全面的用各個創造和發展獲得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將木材的中間刨空做成船,將木材削平滑做成划船用具,船和划船用具的好處,是能夠用來渡過不容易穿過的河流,能夠使達到更遠的目的地而諧調普天之下的舉動,這將全面的連通了各個散布各處的地方。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用牛馬駕車,帶著裝載達到遠處,將諧調普天之下的舉動,這將獲得各個擁護者。重要的門庭用梆子敲打,用來防備偷盜強搶的不速之客,這將全面使各個都得到了安穩。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將樹木砍斷做成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挖地用做舂米的地方,舂米或捶衣的木棒和舂米的器具的好處,是萬民可以用來補益,這全面使各個都擁有了淺程度的處理方法。在木棍兩端繫上線繩做成木弓,削修木棍做成箭,木弓和箭的好處是,用來使普天之下敬畏,這將全面使各個不合的順合。久遠的過去都住在荒野之地的坑洞里,後來時代的聖人用房屋改換了坑洞,上面是屋脊下面是房檐,用來防備颳風下雨,這將全面得到了各個強健有力的人。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睽。過去時代下葬的死者,都用柴火掩蓋焚燒,散失在荒野之內,不去掩埋不設立墓碑,逝去的時間不能夠確定,後來時代的聖人用棺材更換,這全面的使各個都擁有了深程度的處理方法。久遠的過去用衡量糾紛的方式來管理,後來時代的聖人用規章制度的方式更換,用數名承擔相應職務的人來管理,讓萬民來監督,這全面的得到了各個的意見。         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因此,更換的是形體。這形體,是相似的。釋義的是資質。這模擬,是摹仿普天之下的行為。因此,出現了益處和害處,便明顯了懊惱和小心的地方。        第四章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外露的形體會有很多沒有外露的因素,沒有外露的形體會有很多外露的因素,這是什麼原因呢?外露的形體會有不順當的情況,沒有外露的形體會與這相對。這信念和作為是什麼呢?外露的是一個您但從兩方面看待民眾,這是君子的準則。沒有外露的是兩個您但從單方面看待民眾,這是貪婪狡詐只貪圖名利的人的準則。         第五章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搖拽不定地來去,朋友便會順此考慮。」君子說:「普天之下有什麼樣的想法和什麼樣的憂愁呢?普天之下都是一樣的結局但卻是不一樣的道路,一個目的地但卻是數種憂愁,普天之下有什麼樣的想法和什麼樣的憂愁呢?」「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太陽離去了之後月亮就會來到,月亮離去了之後太陽就會來到,太陽和月亮交互進行便有了光亮呀。冰冷離去了之後溫熱就會來到,溫熱離去了之後冰冷就會來到,冰冷和溫熱交互進行便定形了年齡呀。離去的是理虧,來到的是認為可靠,理虧和認為可靠交互覺出便出現了益處呀。」「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尺蠖這蟲子彎曲著身體,是為了得到不被懷疑的假象。龍蛇的冬眠,是為了寄放他的身體。周密的舉動近乎高超,是為了使其發揮功能。使自身穩定並發揮其功用,是為了增長信念。那段時間這樣過去了,體會著的困惑便明了了。高超被用盡了並曉得轉變,這是信念熾烈。易曰:「困於石, 據於蒺藜, 入於其宮, 不見其妻,凶。 」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爻辭上說:「被歌舞包圍,強制佔有別人的田地,回到他的家中,看不到了他的妻子,不會有好的結果。]君子說:[不該是被包圍的地方卻被包圍了,聲譽一定會被玷污。不該是佔有的地方卻佔有了,自身一定會不安全。已經玷污還不安全,結束生命的時間就要來到了,這還能夠獲取看到他的妻子的機會嗎?」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者也。」爻辭上說:「因為正直無私而向能夠幫助打獵的鳥的身上放箭,在高高的城牆的上面,射中了那隻鳥,沒有不是這麼獲益的。孔子解釋說:這獵鳥是飛禽,弓和箭是殺傷用具,放出箭的是人。君子在身上隱蔽用具,等候時機便作為,這怎麼會沒有益處呢?作為但不能夠包含容納,這是因為行動了但沒有得到,這是言論變做用具才行動。」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 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 「履校滅耳,凶。」孔子解釋說:「貪婪狡詐只貪圖名利的人不會羞愧不會友愛,沒有敬服沒有情誼,沒有看到好處不會聽從,不會使人敬畏不會戒止,程度淺便防備但程度深便警惕,這是貪婪狡詐只貪圖名利的人的順利之處。爻辭說:進行比較停止蹤跡,沒有過失。這就是對此所說的。」「不去聚集仁愛,就不能有充分的資本去定形聲譽,不去聚集不好的,就不能有充分的理由喪失生命。貪婪狡詐只貪圖名利的人認為很小的仁愛是沒有好處的,就不去做,因此不好的聚集到不能夠遮蓋的地步,觸犯法規的行為太廣泛程度太深便不能夠除去。」爻辭說:「停止聽覺進行比較,不會有好的結果。」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包桑。』」君子說:「這不安全的,是在穩定他所處在的地方;這逃跑的,是在護著他不受損害而能夠留住;這違反的,是有他的處理方式。因此,君子在平穩的時候不會不記得不安全的隱患,在存在的時候不會不記得失去的可能,在安定的時候不會不記得沒有了秩序的潛在因素,因為這樣,自身穩定國家才能夠存留。易說:[他在流浪他在流浪,就象是草木含苞待放。]」子曰:「德薄而位尊,知(智)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任也。」  孔子說:「品德不夠深厚卻地位尊貴,智慧缺乏卻謀求的目標過大,力量不夠卻擔當過重的責任,很少不遭遇(危險)的。《易經》(鼎卦九四爻辭)說:『(用來使鼎穩定的)鼎足折斷,王公的美食被傾灑了出來,美食被弄髒了,有兇險。』這裡所是或的就是不能勝任的意思。」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孔子說:「能夠知道事情隱微的先機大概應該說很神妙了吧?君子與處在自己之上的人交往不能諂媚,與處在自己之下的人交往不能傲慢,大概就算知道掌握事情的先機了吧!所謂先機,就是在變動發生之前的隱微的徵兆,也就是吉祥或兇險出現之前顯現出來的情況。君子能夠看到先機而採取行動,不會整天等待著。《易經》(豫卦六二爻辭)說:『比石頭還耿介堅定,不去整天追求快樂,守正不移,能夠吉祥。』既然比石頭還耿介堅定,哪裡還會整天等待或者追求快樂?這是完全可以明白的。君子知道隱微的先機又能顯明的情況,知道柔順又懂得剛健,因此才能成為萬民所仰望的人物。」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孔子說:「顏回這個弟子,他大概接近(君子的要求)了吧?有不善的情況(他)不曾不知道,知道了不善便不曾再去做。《易經》(復卦初九爻辭)說:『走得不遠就返回,沒有什麼悔恨,開始能夠吉祥。』」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之氣相互纏綿交合,萬物因此化育而變得醇厚完美。雄性與雌性之精氣纏綿交合,萬物因此化育而生生不息。《易經》(損卦六三爻辭)說:『三人同行就會減少一個人;一人獨行,卻能得到一個朋友。』說的是達到協同一致。」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君子說:「君子先穩定他自身之後再作為,先交換這心思之後再講話,先穩定這互相往來之後在設法得到。君子能夠遵循這三種方法,因此不會受到損傷。在不安全的時候作為,民眾就不會跟在一起,害怕去講話,民眾就不會順合,沒有互相往來就設法得到,民眾就不會允許。沒有讚許的,這損害的便來到了。易說:[沒有補助過,迷惑著發生碰撞,作出決定不能持久,不會有好結果。]」       第六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孔子說:[創造和發展的交換的門在哪呢?創造顯露的是事物,發展沒有顯露的也是事物。沒有顯露的和顯露的會聚信念,但堅強和溫和存在格局,在自然和大地之中將這格局拿著,用來明了高超的公開的信念。這和聲譽相匹配,雖不單純但不會墮落。在這相似的之中進行比較,這樣時代的發展還會有走向微弱的趨勢嗎?子曰:「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孔子說:「說到變化,表揚離去了而調查研究就會來到,但表現的少是說明的太不明顯,開啟便跟聲譽相稱,說明事物用合於道理的話語,這樣判定言論就有充分的根據了。這低於匹配的聲譽,這想得到的還高於相似的,這意義的差距又太大,這言論還沒有力度,這話語是將偏離的生拉硬拽著適合,這活動隨意還藏匿,由於原因補益民眾卻與實際在做的相反。」           
推薦閱讀:

《姓名》原文
性理題釋 原文
登鸛雀樓原文、翻譯及賞析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翻譯及賞析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及賞析

TAG:易經 | 譯文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