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一場遊戲,竟誕生了經典的造型——貫耳瓶1窯變釉貫耳瓶 (2)

宋 哥窯八方貫耳扁瓶 故宮博物院藏

貫耳瓶是古代漢族工匠燒制的瓷瓶之一。流行於中國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帖豎直的管狀貫耳。哥窯、官窯、龍泉窯等多有燒制。清代亦有仿製。

所謂「貫耳」,即以箭穿耳,最早是一種刑罰,後以「貫耳」為投壺活動玩法之一。貫耳瓶的起源和用途,一般認為正是來源於漢代貴族燕樂所用的投壺。

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是一種從容安詳、講究禮節的活動。

起源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就是請客人射箭。那時,成年男子不會射箭被視為恥辱,主人請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辭的。後來,有的客人確實不會射箭,就用箭投酒壺代替。久而久之,投壺就代替了射箭,成為宴飲時的一種遊戲。

發展

戰國時期

投壺在戰國時得到相當發展,當時的文者傾向於內心修養,投壺這種從容安詳、講究禮節的活動,正適合他們的需要。此外,由於社會發展,漢族民間以投壺為樂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禮記·投壺》說投壺:"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左傳》曾記載過晉昭公大宴諸國君主,舉行投壺之戲的事。

秦漢

秦漢以後,它在士大夫階層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飲,必有"雅歌投壺"的節目助興。在流傳過程中,遊戲的難度增加了,不僅產生了許多新名目,還有人別出心裁在壺外設置屏風盲投,或背坐反投。

秦漢以後廢除了射禮,投壺便成為一種宴賓的娛樂。南陽漢畫像石中有《投壺圖》,圖中間是主賓兩人對坐投壺,旁有侍者三人。投壺雖然已不是正規的禮儀,但仍是一種高雅的活動。據《東觀漢記》記載,東漢的大將祭遵,"取士皆用儒術,對酒娛樂,必雅歌投壺。"投壺和雅歌連在一起,成為儒士生活的特徵。

漢代 投壺畫像磚

漢代

漢代的投壺方法較之春秋戰國時期有極大改進。原來的投壺是在壺中裝滿紅小豆,使投入的箭桿不會躍出。漢代不在壺中裝紅小豆,可使箭桿躍出,抓住重投;可以一連投百餘次,"謂之為驍"。《西京雜記》說,漢武帝時有一個郭舍人善投壺,可以"一矢百餘反"。"每為武帝投壺,輒賜金帛"。

魏晉

魏晉時也流行投壺,晉代在廣泛開展投壺活動中,對投壺的壺也有所改進,即在壺口兩旁增添兩耳。因此在投壺的花式上就多了許多名目,如"有初"、"貫耳"、"連中"、"全壺"等

南唐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衰落

宋代 龍泉窯青釉貫耳弦紋瓶 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司馬光曾著有《投壺新格》一書,記載"每對客賦詩、談文或投壺以娛賓,公以舊格不合禮意,更定新格。雖嬉戲之間,亦不忘於正也,此足以見公之志。"司馬光重訂的"投壺新格"。主張"傾斜險波不足為善",把一些含有技巧的花樣動作刪掉,使投壺成為"納民心於中正"的活動。經過司馬光這一番改革,投壺脫離了人民,也脫離了娛樂活動的範疇,而成為一種復禮活動了。宋代以後,投壺遊戲逐漸衰落下去,不再像漢唐那樣盛行,僅斷續地在士大夫中進行。

宋哥窯青釉貫耳瓶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修內司官窯淺青投壺 台北故宮藏

入明之後,投壺並未拘泥舊法,而是隨著社會發展日益繁盛,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明代也有不少投壺著述。如明末侯(王向)《投壺奏矢》稱,當時的投法有140種之多。

明《宣宗行樂圖》局部

明 仿官窯貫耳壺 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清朝,投壺日趨衰落。不過,到清朝末年宮中也還在流傳。如今,北京中山公園內還有一個十字形亭子,叫"投壺亭"。公園還保存了六隻古代銅質投壺,這大約都是清代皇帝的遺物。

投壺幾經演變,流傳了兩千多年,一度極為興盛,在士大夫中玩得熱火朝天。之所以如此,首先因為它是一項"古禮",士大夫們認為是一種雅緻的娛樂,符合他們的生活方式,樂於接受。其次,這種娛樂本身可以修身養性,並有健身的意義。

清雍正 窯變釉貫耳瓶 故宮博物院藏

投壺雖然從最初的禮儀演變成娛樂遊戲,但它始終伴隨著一整套繁瑣的禮節,沒有完全割斷同"禮儀"的聯繫。這樣,就使投壺的流傳範圍變得狹窄,只限於士大夫階層。到了清末,隨著西方現代體育的傳入,投壺退出了歷史舞台。

以下是古玩元素網本周推出:1711 清中晚期 窯變紅釉六方貫耳瓶

喜歡的朋友們可以聯繫下方的微拍主持哦~!

1711清中晚期

窯變紅釉六方貫耳瓶

說明:尺寸巨大,通體施以窯變紅釉,釉水紅藍交融,通身布滿開片,此類系清代模仿宋代鈞窯燒造的創新產品,傳世較為少見,值得藏家收藏。

尺寸:高24.5厘米 腹部直徑29厘米

品相:下腹有窯粘,余全品

起拍價:無底價


推薦閱讀:

電腦版《我的世界》盒子如何聯機?
如何評價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雜談】從攻三國,到三國志大戰,
實驗室:《你的名字。》遊戲改編(……)
看專業書就犯困?閱讀小技巧了解一下丨飯大官人

TAG:遊戲 | 經典 | 古代 | 造型 | 文人 | 古代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