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 黃念祖老居士述
(黃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講於美國華府佛教會,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與安樂,理體並妙用
世尊徹證理體,示佛知見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一生成辦,圓頓法門:禪,密,凈
禪宗
密宗
凈土宗
(壹)光明與安樂,理體並妙用
今天我有機緣在華盛頓華府佛教會向大家彙報——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十分榮幸。聽起來這個題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實還都是我們常常說到的『放大光明』,『光明普照』,『拔苦與樂』,『離苦得樂』。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由於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得真樂。慧光破無明,正是自覺覺他,覺心除幻結,正是自他俱利。這個光明與安樂非一切世間諸法所能相比,故稱之為大。
光明有兩種:(一)、色光(指日月火珠及佛菩薩天人的身光)。(二)、智光或稱智慧光,心光(指妙法能除眾生愚痴的垢暗)。《大智度論》說:『光明有二種,一者色光,二者智慧光。』曇鸞大師說:『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憬興師說:『光從佛無痴善根心起,復除眾生無明品心。故智慧。』故《瑜伽論》稱之為法光明。以現法破暗為義,別於色光,但佛光具一切光,故《信生論》說:『佛光明是智慧相也。』蕅益大師九天寫一部《彌陀要解》,人稱這是從蕅益大師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思益經》說:『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如來身是什麼呢?就是大光明之府庫。《大日經》說:『大日如來所安住之處是——不壞金剛光明心殿。』金剛是表示堅固,永遠不會壞,不會滅,不會減的。光明的心是讚歎如來覺心的勝德。殿原意是宮殿,此處光明心殿表示身住於心,心住於身的不思議妙境。《思益》中光明說的是如來身。《大日》中光明說的是如來心。由此可見,如來的身心就是大光明,也正是佛教的大光明。再看,禪宗黃檗的師父百丈禪師,他就說:『靈光獨耀,回脫根塵。』司人的心回然超脫六塵,只是一片靈光單獨照耀。這也是拿光明譬喻這個心不與萬法為侶,心光寂然朗照之象。黃檗的弟子臨濟禪師說:『歷歷孤明。』『歷歷』是清清楚楚,綿密不斷。『孤』就是不以一切為侶伴,罄然獨存。『明』就是光明,明白,本明。也是同樣說明本心,所以佛教都以大光明來表示本來的妙明真心(妙明兩個字就是勝妙光明的簡稱)。阿彌陀佛又號無量光佛,而且《無量壽經》裡頭十二光佛,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智慧光,常照光,清凈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都是阿彌陀佛稱號。法身阿彌陀佛所居的國土稱為常寂光土,可見彌陀身土都是大光明。所以大光明就是佛之身,佛之土,佛之心,顯示佛的本體。有體必定有用,從大光明的本體,自然流出大安樂的妙用,就普令一切眾生都能因妙法光明消除自身痴暗,離苦得樂。更殊勝的是每一個眾生常住於大光明的本體而得到大的安樂。
至於大安樂,更是十方諸佛的本懷。《毗盧遮那經》說:『大悲為根』,所以慈悲是諸佛的根本。悲是拔苦,慈是與樂。令一切眾生都得徹底究竟的永恆的大安樂,才是如來的本心,普度眾生都離苦得樂。《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的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唐譯本里說:『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凈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經中有十一處稱讚彼土甚可愛樂。《涅槃經》指出:『常樂我凈』。不是無常,是常;不是苦,是樂;不是無我,是有一個真我;不是惡濁,是清凈。常樂我凈,很樂呀!是真樂,不是世間之樂。世間諸樂是壞苦,所愛之境都是無常,所愛破滅,成為大苦。所以世樂不能不壞,壞則成苦。更重要的是《涅槃經》裡頭四句偈子『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一切行皆無常,都是生滅之法,有生有滅。『生滅滅已』,一切生滅都要放下,放下一切,生滅也滅了之後怎麼樣呢?最要緊的後頭一句,那絕不是斷滅呀!斷滅,什麼都沒有了,那大家修行了半天,都變成了桌椅板凳了。『寂滅為樂』,寂是常寂光的寂,《首楞嚴經觀音圓通章》觀音反聞自性,在『生滅滅已』之後,『寂滅現前』,馬上超越世出世間,得兩種殊勝。正與《涅槃》的『寂滅為樂』同旨。寂滅為樂,這是真實究竟的大安樂。禪宗常說,火盡灰寒,忽然從冷灰里爆出一顆熱豆。所以禪宗說必須大死才能大活,絕後更蘇才是真活,這與《涅槃》,《楞嚴》同一氣氛,冷灰爆出熱豆才是悟境。如同萬里尋親,突於十字街頭一眼看見親爹,這時歡喜不可形容,這正是大安樂。由上可見,佛教的教化,就是從諸佛本有的大光明大安樂的本體,流出來令一切眾生同得大安樂的妙用,普令一切眾生恢復他本有的大光明的本體。永離諸苦,但受眾樂,直到自他永受寂滅的大安樂。這樣殊勝稀有的妙法真是不可思議。
(貳)世尊徹證理體,示佛知見
至於佛教當然是宗教,是宗教而超宗教,佛教是科學超科學,是哲學超哲學;也可以說佛教是一切超一切。佛教的超越就在於我們教主的超越,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世尊,他的殊勝正如贊佛偈所說的:『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未有如佛者。』至於我們教主在兩千多年前降生在尼泊爾,是一位太子,聰明過人,文武全才,王妃也極其賢美,一切如意。但當他陪父親在御花園裡,父親休息了,他看見鳥吃蟲子,引發了極大的悲心。哎呀!眾生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互相來吞噬,這真是非常可悲呀!因此他就要捨棄一切,出家求道。但父親不答應,後來有一次看到一個老人,腰彎背駝,窮苦的老人。又一次看到病人,痛苦,面容憔悴,形容枯槁,很痛苦。最後看到死人,知道了這是一切人都不能免的,就決心出家了。出家之後,在雪山苦行修道,一天只吃一棵芝麻,一棵麥子的結實。渾身骨頭都顯露於外,活像一具活骷髏。後來忽然醒悟。如果這樣成道,後世就以為要成佛就必須苦行,這是一個誤解。所以就放棄了苦行。就起來沐浴,沐浴的時候幾乎從水中起不來了。身體衰弱,攀著一棵樹枝子才能夠出來。出來之後,吃了一個牧女供養的牛奶煮的粥,體力就恢復了。於是發誓在菩提樹下解決問題。到了臘月初八看見天上明星,這時候大徹大悟了。一切問題解決了。他這個之前,他曾經在印度遍訪印度所有的一切外道諸師,他很快就把師父所有的都學會了。都認為不究竟,不徹底呀!所以只有自己來修證,當看見明星悟道之後,一切問題都粉碎了。驚呼:『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的眾生,不但包括我們所有的人,白種人,黑種人,貓,狗,甚至於蒼蠅,螞蟻,以及地獄中的眾生都在內呀!所以叫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從如而來。一切眾生都有同如來一樣的智慧和功德之相。佛就是徹悟了這件超世稀有,無上殊勝,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的大事情。這件事情確實是驚天動地,前無古人。
但是一切眾生既然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為什麼還有我們這樣在迷的眾生相呢?世尊的下半句就說明了,『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切眾生本來跟佛一樣的,但是他有妄想,有所執著。抓住不放是執,粘住不脫是著,眾生為情所縛,著於情綱,執見不舍,困於見林,於是從妄生妄,從迷入迷。那麼他就不能顯現他的智慧德相了。這就是佛悟道證道時第一句話。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證,證明一切眾生本有大光明大安樂的本體與妙用。所以這一句話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從他的大光明藏中所流現的,給我們從生的一個大安樂法門。也可以說,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典,都是這一句話的注釋。所以現在將來一切眾生都依這一句話而得度脫。世尊所證就是這樣。從這一句話,我們就看出佛教就不同於其他宗教,是超宗教。超在什麼地方?就超在佛教是一個大平等法門。佛和眾生平等,一切眾生都跟佛一樣,同有這個智慧德相,彼此是平等的。這是個大平等的覺悟哇!佛不說我是最高無上,我是獨尊的一個神,我高於一切,控制一切,創造一切,而只是平等。佛就是已經徹底覺悟的人,我們在座的任何一位是還沒有完全覺悟的佛(徹底平等)。所以《華嚴經》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心,和佛,和眾生,無有差別。所以佛不是上帝,不是真主,不是什麼無始天尊等等,不是這些神,只是一個徹底的大覺悟者。
佛之所證有法身,報身,化身。佛有三身,上面所說,人人本有的是法身。所以我們的法身同諸佛的法身的沒有分別的,法身我們也有。但是報身現在沒有顯現,佛的報身是萬德圓滿所莊嚴,所成就的。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恢複本有法身,成就報身。那麼化身哪!就是示現於印度這個太子,出家修道,後來以至於到八十歲涅槃了。這樣示現到人間來,跟我們人一樣,也有生也有死,也有成就也有說法,這是佛的化身。佛的報身眾生就看不見了,只有菩薩才能看得見,報身是無量廣大和微妙呀!多少萬由旬(一個由旬是四十里)。我們不要說微妙,微妙我們看不見,那個我們還不大好體會,就是這個廣大我們就看不見。我們登到華盛頓最高的塔上,一看吧!那就看見是一個圓形的景物,因為人們視力有限度,所以就把你視力當作半徑畫一個圓,所看見的只在這圓之內,外就看不見了。所見不過是幾十里路,這幾十里早稻,就是佛身上如果有一根毫毛,毫毛的萬分之一你也看不到。凡夫看不到佛的報身,至於佛的化身是一個示現。釋迦牟尼佛示現為一個太子,出家成道,示現了涅槃,這是為了度化我們而作的示現。在實際,在《法華經》開權顯實,說出實際情況。那釋迦牟尼佛在久遠久遠,無量劫無量劫,不可說不可說之劫之前早已成佛。那佛之涅槃呢?那也就是在凡夫就看到佛是涅槃了。隋朝智者大師,他讀《法華經》,讀到藥王菩薩焚臂,表示舍了斷常二見,經中說是真供養,是真精進。智者大師突然看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佛在靈鷲山說法,那個法會還在進行,還在說法,儼然未散)。可見佛何嘗涅槃,在眾生妄想執著之中就見佛涅槃了。生佛同具法身,所以生佛平等,佛有三身而眾生因妄想執著不能顯現,一迷一悟又有天淵之別。眾生因迷造業,因業受報,在夢幻虛妄的六道之中枉受無量痛苦。
輪迴之說許多人不信,現經種種調查與研究,證明確是世間真實之事(許多證明散見於拙著中,不再重覆)。人在善道之中,在人生生老病死八苦交煎,一生酸辛欲哭無淚。何況墮入苦趣,像蒸籠中的螃蟹,這是人人在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螃蟹雖苦只死一回,在地獄中,死後立即復活,活後又立即受罪,人間一夜,地獄中千生萬死,更加嚴重的是——三途(三惡道)一報五千劫(墮入三惡道後,一期的罪惡報就是五千劫)》所以苦趣時長,欲出無門。同時推已及人,自己雖在善道,而自己多劫以來的親眷無量無邊,都在惡道受苦,等待自己去救度,自己焉能不勤求覺悟自覺覺他。
(參)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一切眾生本體中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行』。雖本有性行,但以纏縛在妄想執著之中,性德無法顯現,故須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來掃蕩一切塵勞妄想。修持的功德稱為修德,譬如明鏡,鏡面上蓋滿了種種汗垢,鏡光不能顯現,鏡子竟同廢物。但當我們努力去擦除塵垢,一旦功效圓滿,塵垢全消,『鏡凈心明,本來是佛』,所以說:『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所以行人應抓緊修德,才不辜負本有的性德。
修持方面,佛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殊勝。但末法眾生,應選契機之法。我常說:買鞋,首先一條是大小合適,其次才是物美價廉等等。為了幫助大家抉擇,略談三根本與三無漏學,這是一切行人共同遵循的道路。其下再介紹禪密凈圓頓法門。
(1)根本三要: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離心。此心雖比後兩者淺近,但他是首要的。常說:『高明容易解脫難』,要能透脫人世間種種纏縛(妻兒子女,功名富貴,生活享受),談談容易,做到很難。甚至有的出家人,雖然擺脫了世間的家庭眷屬,名譽地位,可是內心仍夾雜著自己想當佛教領袖,眾生導師。於是大佔山頭,大收徒眾,重用親信,宗派相爭,生活享受如同富翁,這與世尊舍皇位離王宮,林間度夜,托缽乞食,真是鮮明對比。所以世間這些難捨之物,都像癌細胞,是萬萬不能發展的。所以首先要對這些難捨的東西能舍,不再留戀。出離心不是消極厭世,恰恰相反,這是真正的大雄心。為了積極救世,就須輕裝上陣;自己還在昏睡,焉能喚醒別人的酣夢?更切忌的是留戀世間,正是最嚴重的執著,那麼你的鏡子就擦不幹凈了。首先要有一個出離心,這是個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為什麼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這樣來維持生命。眾生非常苦哇!因之發心求道救度,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間我們也看到多少災難,多少苦痛。非洲的災情,兩伊的戰爭,多少血淚呀!怎麼能無動於衷?這種同情與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佛菩薩看一切眾生與自身如同一體,這就是同體大悲呀!佛看一切眾生如同佛的獨子,這是大慈悲心,是我們學佛的根本。《華嚴經》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所以不管佛教那一宗,都必須從慈悲心出發。修羅都有本領,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沒有慈悲心去修練,總之是盲修瞎練,成為阿修羅而後已。密宗《毗盧遮那經》也說:『大悲為根』,第一句話就是要從大悲心出發,可見顯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見密宗金剛像很厲害,令人生畏,而不知這是極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樣,他要生氣,要教導,甚至責打孩子,都是為了要教好他們,並不是要傷害孩子,就是這樣,都是大悲為根。如果沒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氣,不管修什麼練什麼,最後都要成為魔的眷屬。
第三、菩提心(覺悟的心)。《毗盧遮那經》在『大悲為根』之下,緊接著便是『菩提為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覺悟,也就是佛。一切事從因得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種菩提就得菩提,種佛就得佛。『菩提為因』就等於是說,咱們現在播種,你種了一個佛的種子,將來他就要結出佛的果。所以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這同《華嚴》說:『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簡單地說,就是大悲大願大智慧相結合的心。《華嚴》說,這三個像是一盞油燈的三個方面——燈油、燈炷與燈光,缺一不可。而關鍵是燈光,不發光的燈有什麼用?燈的光譬喻大智慧。我們看到本來是佛的眾生,因為妄想執著,不能覺悟,冤冤枉枉的在輪迴之中受種種苦,所以要救度,這是悲心廣大,眾生不盡,誓不成佛,這就是大願。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正如《金剛經》:『終日度生而終日無所度』。這樣的大悲大願大智慧相結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們要發起菩提心來,我們能發起這個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如果學佛還沒有發菩提心,或者曾經發過,但又忘掉了。《華嚴》教導我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句經文應該引起學佛的人的深切注意!離開了菩提心,縱使修種種善法,也是為魔服務。這都是真語實語,佛不會嚇唬我們。
(2)戒定慧三無漏學
以上三種根本心,是大乘佛教行人,不可或缺的。本段的三無漏學,同樣是一切大乘行人,不能缺少的。戒定慧是六波羅蜜的濃縮,波羅蜜翻為『彼岸到』,華言就是到彼岸,也可譯為六度。迷惑與生死是此岸,覺悟與涅槃是彼岸,煩惱是中流。我們處在生死輪迴的此岸,若能超脫一切煩惱,便能到達覺悟成佛的彼岸,所以名之為『度』。六度代表萬行,濃縮便是三無漏學。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是前五度,第六度是般若,般若是特殊的重要。
(1)戒。至於戒呢?是寶塔第一層。第一層若壞,塔就不能不存身了。現在我們只談居士,居士有五戒。八關齋戒,因有過午不食,這是齋。居士可以受菩薩戒,學密可以受密戒。戒不受則已,受了就必須精勤守護,千萬不可犯戒。如果不守戒,就如同一個漏水的器具(這個花瓶漏水,我們就不能用)。一個漏器,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必然漏光,所以叫做『非器』。
(2)定。就是禪定,例如四禪八定(色界有四禪,無色界還有四種定,把色界無色界加在一起成為八定)禪定全靠自力,很不容易修成功。世尊在《首楞嚴經》中開示,若不依靠密咒加持,行人修禪定想避免魔擾是不可能的。至於外界有很多種練功,好像很了不起,其實是初步又初步。但是大家不知道,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大驚小怪!四禪八定是色界無色界的事,我們是在欲界,欲界里修練,起碼要超欲界才行。得了欲界定的人,在入定之後,身就跟雲跟煙一樣的,非常空虛和清凈。不過還是感覺有身,這個是欲界的定。在這個地方修持再進一步之後,突然間一個很大的轉變,這個時候自己不見自己有身,也不見自己的衣服,也看不見自己所坐的床鋪,房子也沒有了,一切都空了。所以很多人到這個地步就妄自尊大,自以為如何如何。其實這是未到定,還沒有到初禪哪!初禪之上,二禪,三禪,四禪,他還不到初禪。就像還在幼稚園,就自認為我是博士了,這些地方很容易錯認。你自己沒有開悟,說開悟,沒有到四禪說四禪,這叫大妄語。大妄語是決定入地獄的,所以這樣你修了半天還不如不修,這是我們修行人很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我們不能聽見別人說到了這個境界,我們念佛念了半天沒有到這個境界,就認為他比我強。應知:他不能和閣下相比呀!那遠遠不能相比呀!他們縱不犯大妄語,沒有損人利己的心行,最多是欲界天。我們則是橫超色無色界欲界諸天,直生西方凈土,永不退轉,一生成辦。他們如何能比?
(3)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沒有法翻譯了。在華文中沒有一個適當的名詞來翻譯般若,所以沒有翻。有時勉強用『大智慧』以別於常用的智慧。在三無漏學與六度中,般若都是最重要的。教中常說,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這就是說單修前五度的每一度,若沒有融會般若,那麼修者就同瞎子一樣,你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練。比然是善事能得福報,但如仰箭射虛空,福盡,箭還是墮落到地面。般若是什麼?勉強來說,那就是能顯清本有心體,消除妄想執著的心力。參證《法華經》也可以說:是你能了悟佛的知見而證入佛的知見的智慧。《法華經》:『十方如來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興於世。』佛為什麼到世間來?唯獨為這樣一件大事因緣才來。什麼事呢?就是要開佛知見,示佛知見。給眾生開示佛是什麼知什麼見。世尊悟道的頭一句話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話要是佛不說誰能知道!所以佛就為這個大事因緣來的,然後眾生就依止佛的知見,放棄自己的知見。我們都是眾生知見,就是情見,都是從情出發的,也就是妄見;所以要去掉我們的知見,轉換成佛的知見。那要靠什麼?就要靠般若嘛!但般若不是我們情見所能達到的。佛當時就說,眾生的妄心像太末蟲,(太末蟲這個名詞很有意思,佛在兩千多年前就知道有細菌。末是微末,太末是極微末,極微末的蟲不就是細菌嗎?)處處能緣,獨不能緣在火焰之上。細菌什麼地方都能生存,但在火上不能生存嘛!這就比方眾生的心,本領大極了,沒有不能想的。處處能緣,但不能緣於般若之上,對於般若無法理解。所以我們大家要明白,你如果仍在情見之中,你所能理解到的都不是般若。這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這個地方很多人錯認。有的人開了點知解,以為他所知所解就是般若,不是,你所有用知解達到的都不是。所以這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不思議境界。對於這方面,我的師父大禪師上虛下雲大師,他有一個很好的譬喻:我們在妄想心中要理解般若,就像你坐在椅子上,要舉這個椅子起來。這個比方非常生動。你在沒有離開妄想之前要理解般若,就如同你坐在椅子上,要把這個椅子舉起來一樣,這是不可能的。行人學習般若,若要一下子便能明白般若的本體,那是不可能的。所幸般若能一分為三:(1)文字般若。(2)觀照般若。(3)實相般若。一切表達般若的經論語言文字等等都是文字般若。行者思維參究文字,了達其義,依之來觀察對待事物是觀照般若。在久久觀照之中,一日驀地觸著關捩子(即現在所說的起動鍵),豁然朗悟徹明本心,即是契入實相般若。
以上三種根本與三無漏學,都是一切行人所共同遵修的。佛為救度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病,乃有八萬四千種法,如旃檀木,片片皆香。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契合我們根機的,則推以下三種法門。
(肆)一生成辦,圓頓法門:禪,密,凈
佛法從印度傳入中國,大小二乘共分十宗:俱舍,成實(小乘),三論(小乘大乘之間),唯識,戒律,法華,華嚴,禪,密,凈。其中以後三者最為殊勝。分別簡介於下:
一、禪宗
傳佛心印,見性成佛,是禪宗的特色。不立文字,不涉階梯(不經過次弟,迷是眾生,悟了就是佛)。這是純粹的頓法,有人對禪宗與第五度禪定相混,這是大錯。禪宗是第六度,是般若。現在世界上把禪宗劃在中國的名義之下,婆羅門和佛教劃在印度。實際上禪宗也是從印度來的,但是他在中國大放光明。禪宗稱為教外別傳,是另外一個傳授。不立文字,不依靠廣習經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直接指出你的本心就是佛(就直指明你這自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的本心,讓你自己見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成佛了)。禪宗在中國古時候就有人反對,宋朝的時候,天台宗有一和尚,他自己覺得天台是最高了。而禪宗認為天台只是如來禪,而禪宗的祖師禪高於如來禪,於是這位天台宗的人不服氣,就寫了書反對說,你們第一個公案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經典沒有記載,是你們禪宗自己偽造的。他不知世尊拈花迦葉微笑,這則公案確確實實見於《大梵天王問法決疑經》(梵天是色界天)。他拿花獻佛,他自己捨身為佛的床座,極度的恭敬。在這個法會上,世尊就拈起一枝花給大家看,大家莫明其妙,世尊為什麼不開口,卻拿一枝花給大家看。大眾莫明其妙,獨有佛的侍者,老的迦葉破顏一笑,他領會了。在佛拈花迦葉微笑之間沒有言說,只是把這個花給大家看一看,可憐當時多少在座聽法的人迷悶不解,唯獨迦葉領會破顏一笑,佛就說:『吾有涅槃妙心,正法眼藏。(涅槃,佛所證的是涅槃)涅槃的妙心和正法眼之藏(即正法藏之眼),囑咐摩訶迦葉(摩訶是大)』,佛就把妙心和正眼一齊都吩咐給大迦葉了。這就是禪宗第一條公案,佛與迦葉只是心心相印——以心印心,以心傳心。故稱禪宗是傳佛心印。而且《涅槃經》裡頭,佛指出對經典理解不同,有所爭論,那就以迦葉的話作為標準;等於說佛經的解釋權屬於迦葉。為什麼?正法眼藏,涅槃妙心都囑咐摩訶迦葉呀!迦葉就成為禪宗的初祖。阿難是從迦葉開悟的,成為二祖,一直傳下來,都是單傳,佛把所披的衣,所乞食的缽都給了迦葉作為證明,所以衣缽,誰得了衣缽,誰就是傳了心。世尊傳迦葉,迦葉傳阿難,一代一代心法相傳,衣缽作證,都是單傳。第一代是迦葉,第二代是阿難,第十二代是馬鳴菩薩,第十四代是龍樹菩薩。龍樹菩薩突出了,中國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師。等到第二十八代就是達摩,達摩也是王子,也是棄位出家。達摩看到東土(我們在印度的東邊)有大乘氣象,就拿著衣缽到中國來了。
達摩之後還一直是單傳,傳到五祖,每代只是一位祖師。到了六祖,六祖是極特殊的一位祖師,俗姓盧,名惠能,是古今第一大善知識(清雍正皇帝所評,雍正是開悟之人)。他父親貶官,降級到廣東邊沿一個很苦的地方,就死在那邊羅!死了之後剩下孤兒寡母,這個孩子就是六祖。六祖當時很窮苦,靠打柴養母,一天送柴到客棧,有個客人在那兒讀《金剛經》,他聽了之後很喜歡,站在門外邊聽,當這個人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心中開朗。當他知道這經是從黃梅五祖得來的,他就要去。大家拿錢來幫助他,他就給母親留下錢,自己跑到黃梅去了。到了黃梅之後,留在廟裡做苦工,經過八個多月,一天五祖說,你們只知作福不求出離生死,自性若迷,有福也不能救。各各看看本心智慧之性,各作一偈,若悟大意,就付給衣法,立為第六代祖。當時廟裡一千多人,神秀是上座,威信很高,大眾的上座,能講十幾部大經。大家就說,我們作什麼呢?當然是神秀得法,將來我們依止他修行就可以了,何必自己作偈?不必費事了。神秀也聽到,別人都不寫,好像自己是眾望所歸,就寫了四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五祖看見了說:『很好!很好!大家念了之後,不會墮入三惡趣了。』大家念來念去,六祖聽到了。六祖說:『我也有四句,誰替我寫?』這時廟中有一位江州別駕張日用,替寫了四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寫在牆上,五祖看見說:『也沒有見性。』脫下草鞋把這四句擦掉了。五祖暗示惠能於夜間三更到自己房間聽講《金剛經》,又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時候六祖就徹悟了。當時他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我那裡想得到哇!我的自性本來就是清凈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我那裡想得到?我的自性從本以來就是不生不滅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本來就具足一切呀!佛說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他自己證實了。)『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焉能想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一切都是自心所生,都是自性所現。)一口氣說了這幾句。五祖知道他徹悟了,衣缽就給他了。五祖還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調御丈夫、天人師、這都是佛的名號。)
以上六祖得佛衣缽,繼承祖位的因緣,給我們無比重大的啟示,可以歸納成兩個方面:
(一)金剛般若在六祖身心的放光。惠能是一個失學的貧苦孤兒,生長在邊遠落後的獦獠區域,勞動為生,十分勤苦,是一個一字不識的文盲。但當他第一次聽見別人念《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中豁然開朗。就投奔黃梅,作偈就超過當時千來人的首座(當時唐代的國師神秀大師)。再聽五祖講一次,又是到同一的地方,就大徹大悟,得衣得法,成為第六代祖,即名為佛。何等直截,全顯禪宗特色,『不歷階梯』,沒有什麼過程與位次,沒有台階可爬,迷即眾生,悟即佛;同時也顯出《金剛經》中無住生心的無上殊勝。這八個字是金剛經關要,也即是世尊成佛證道時第一句所說的話『應無所住』,自然遠離了『妄想執著』,『而生其心』顯明了本具『如來智慧德相』的自心。惠能大師之心正契世尊證道之心,心心相印,所以立地成佛。用譬喻來說,即是諧振,敲響了一個音叉,另一個同頻率的音叉,自然振動發聲。廣播台也是同理,旋鈕一轉,換一個台,實際是換一個頻率,收音機的頻率與發射台相同,就收到了,這就是諧振。佛教的心心相傳,正可用諧振為喻,兩心自然合拍。在六祖大悟所說的那一串『何期自性......。』真是心花怒發,這就是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
(二)五祖所說:『不識自心,學法無益。』真是一針見血的無上開示。所以大乘佛法,都強調『先悟後修』,至少也要有個『解悟』,才好避免『心外取法』。現在人都是心外求法,於是好端端的無為法變成有為了,無漏法變成有漏。不是法不好,是您的容器有毛病。曾經裝過『敵敵畏』殺蟲藥,沒洗乾淨就倒了牛奶,吃下去可能會送命的。『行而不解,增長無明』,我們要行解相資。
又說:『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不識則無益,若識則成佛。直截了當,洞然明白。不識只因妄想執著,若識則本來成佛久矣。世尊證道到五祖付法,六祖得法,是一脈相承,以心傳心,所以說禪宗是『傳佛心印』。
六祖後,衣不再傳,法遍天下。一花五葉,形成五宗(臨濟、溈仰、曹洞、雲門、法眼)。各界人士,婦女幼兒皆有開悟的人,甚至種種外道也都學禪。文人墨客若不知禪,便有孤陋寡聞之感。禪宗不立文字,流傳到現在,只有一千七百多個(術語稱為『則』)公案。記錄了傳心悟道的經過,成為後世的法寶。現在只舉一、二則為例,以見一斑。
在唐朝,六祖以下的第四代,葯山禪師,他是禪門的龍象,當時他當地太守叫李翱,也很仰慕他的聲望,就去拜訪葯山。葯山正在安坐,看見太守來,沒有理睬太守。太守恃才傲物,認為我這樣的根器天資,禪師看見我,應該很具禮歡迎才對,怎麼沒有理睬自己,很不高興。就說:『原來見面不如聞名。』葯山就回答說:『太守哇!你為什麼「貴耳而賤目」哇?』為什麼尊貴你的耳聞而輕視你的目睹?李太守還是很聰明,他就了解藥山是個禪師。於是問法:『請問什麼是道?』葯山就指指天上的雲,指指地下的水瓶,並問:『你明白了嗎?』太守說:『不明白。』葯山就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就禮拜了。他的答覆,這種禪宗的開示,不是給你談很多道理,都是直指人心。什麼是道?『雲在青天水在瓶』李太守根器很利,他就領悟了,成為葯山很重要的弟子。這裡不宜再作註解,話多了便成畫蛇添足。
我們以為禪宗語句只是機鋒敏捷,語句巧妙,殊不知大謬不然。禪宗大德的一言一句,都是當人的真實受用,本地風光如實透露。再引一則葯山公案,就可證實禪師的答話不是口頭禪。一次葯山隨眾入山砍柴(古德作了方丈,並不就養尊處優了,這些勞動都是受請同去的),山很深,正在打柴的時候,弟子看見老虎來了,弟子大喊:『師父!虎,老虎來了。』希望師父趕緊躲一躲。誰知葯山呵斥弟子說:『什麼虎?是你虎。』有什麼老虎?是你,是你現老虎。這生死關頭,危在瞬息之中的時候,真實的水平,就看出來了。葯山禪師他沒有虎哇!是你虎哇。所以修持人要有真實的受用。葯山禪師無虎,所以虎也就無法傷害禪師。
禪宗的語言很不好懂,因為它一句中有三句。一句是截斷眾流,斬斷你的妄想。一句是涵蓋乾坤,蓋天蓋地無所不包。還有一句是隨波逐流,就是隨著你所說,大眾所說而答話。你是波,你是流,就隨這個波,逐這個流。例如人問趙州:『什麼是道?』答:『牆外的。』又問:『不是這個道,我問的是大道。』趙州答:『大道透(直通過)長安』。答話中一句有三句。首先是截斷眾流,聽的人目瞠口呆不能擬議。第二是隨波逐流,你問道我就答道。第三涵蓋乾坤,含攝無邊妙義。一切都是大道。『觸目菩提』,眼所見的都是菩提,『牆外邊的』當然是道。一句中包涵三句,所以一言之下,聽法的人狂心當下停息。這是禪宗的殊勝之處。但是從宋朝以後,這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言之下就能開悟的妙法,人們的根器不夠了,參禪的人就強調參話頭。參『父母未生之前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誰叫你拖這個死屍來?』『念佛的是誰?』等等。參來參去,真真起了疑情,心中孤零零隻是這一句話頭,高峰禪師稱這種境界為無心三昧,這就要打破本參話頭,悟見本來面目了。近代虛老,是我的皈依師。五十七歲閉禪七送水,一次手拿著杯子接開水,沒想到水澆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聲響,虛老開悟了。
當時寫了兩個偈子:
(一)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
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楞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二)
燙著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語難開,(指人我皆空,思慮全消)
春來花香處處香,山河大地是如來。
這是近代真實證悟的大德,苦參到五十七歲,正是禪門所貴的久參遲悟,自然善於保任,究竟心源。參禪極殊勝,但必須上根利智才易契入。常說開悟之人須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不是凡庸的人都能問津的。並且開悟的人,往往還未斷除後有,例如禪宗五祖戒禪師轉世為蘇東坡,蘇東坡仍未解決問題,直到明朝轉世為袁中郎,也是喜禪的文學家。袁以作《西方合論》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才真了生死。所以永明大師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跎。』就是指這類情況。只是初步明禪,而無求生西方凈土之願,十人之中就有九個人,反而是多廢時間的。
二、密宗
從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稱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由於這是佛自己親證的境界,沒有法子讓眾生明白,以此名之為密。佛說《華嚴經》的時候,諸大阿羅漢都如聾如盲,雖在道場中看見佛在說法,但和瞎子和聾子一樣,沒有領會,從這個意義說『秘密』。日本判教,分成十個等次,從眾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稱為秘密莊嚴心,從這個秘密莊嚴心顯現:真言、種子字、手印、曼陀羅等,稱為如來的身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來親證的秘密莊嚴心的無量殊勝功德。至於我們眾生的身口意,身造身業,口造口業,意造意業;善業、惡業,總之都是業,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業。密宗的方法,是讓凡夫的身口意三業頓時契同於如來的三密,佛的三密是佛果位所證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為眾生用功下手之處,這就是從果上起修,所以稱為果教派。譬如蘋果已經結好了,你從這個蘋果上,開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從開荒,撒種,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樹長大,種種的維護,結了蘋果你再吃,那你就遲緩了。若是從果上起修呢?就是這個蘋果,佛已經替你把應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擺在這兒,你只要吃。所以稱為果教派。凡夫三業頓同佛的三密,所以修行的時候常要結手印,(合掌就是印哪!大家打坐,兩手掌平放相疊,這就是彌陀的定印。)手屬於身,身結印,身業就同於佛的身密。口裡誦的是咒,就使得口業同於佛的語密。眾生的思想,一切起心動念都是意業,如來的意密,極淺的說,就是觀想,深的說,那就是般若。自心契於般若是意密,這才是真正嚴格的意密。所以密宗的修持方法,是使自身三業頓同於如來果覺的三密。從果上開始,所以開始就得果,真實不可思議。相應之後如《毗盧遮那經》所說:『如實知自心。』(如實際知道自己的本心。)這五個字就跟禪宗完全是一樣的。首先著眼的是這個『知』字,這個『知』不作知解請,如仍是知解,那就不是悟了。這是一個關鍵,許多人在這裡跌跤。古云:『知解門開則悟門塞。』焉能以尋知覓解來達到真參實悟?這裡的知是如到實際,如同實相的知,契於真如的知。真如法一,沒有分別。所以離分別相的真知,這樣的知才能契自心,知自心,明白心。所以同於禪宗的悟自本心。悟了本心,就得衣缽,就是天人師,就是佛。
《毗盧遮那經》還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要有最方便的方法能普遍救度眾生,都能得到最究竟的果實,以這個作為如來的究竟成就,這就是密宗特色。所以密教行人的發心就是要救度眾生,要救度眾生就要有一個最好最方便的方法,讓眾生能夠下手,能夠實踐,能夠成功。這樣才能落實自己的心愿,圓滿自己的大悲心與菩提心,究竟於自己無上大覺。反之,如果我是有一個方法,但是不可能,比方說,美國有醫師專治某病,你有個窮朋友在中國大陸得了這種病,你告訴他到美國就可以治得好。對他有什麼用?他沒有錢來,他也沒法辦簽證手續。你告訴他跟不告訴他一樣。如果你給他介紹一位退休的老醫師,對此病極有經驗,可以就近請他看。如果行動不便,老醫師也可主動到病人家來,門診、出診都不收費,這樣病人得救痊癒。所以大悲大願之心必須能創出方便之法,悲心愿力才能落實,無上菩提才究竟圓滿。大慈大悲廣度眾生的大誓願具體實現,落實在你度眾生的方法的究竟便利上。密宗的宗旨就是這樣。
末法眾生根器不高,三密齊修的人也很難得呀!諸佛大慈再垂方便,不必三密齊修,只要一個密相應就可以了。在相應的時候,雖是只修一密,可是三密同時相應。所以從一個密下手和三密齊修,相應的果實是一樣的。但從一個密開始就容易多了。那要從語密開始呢?現在大家要念咒哇!念咒得到往生的人很多。一個密相應就成佛,這就和我們的凈土宗完全一致了,所以我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他就說:『凈土宗就是密教的顯說。』顯密是不二的。
《華嚴經》是顯密共尊的法典之王,密宗的真諦完全是《華嚴》的境界。所謂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一真法界。《華嚴》講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在一真法界之中全是真哪!它就沒有妄。《首楞嚴經》,首楞嚴的含意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相都是究竟的堅固,也即是說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也就是一切皆真(皆是真如)。這是一真法界的境界,一真一切真,也即是大圓滿的境界。所以在這大圓滿境界中『聲字皆實相』,所以咒音和字種都是實相。所以你念咒就是念實相,觀種子字就是觀實相。這樣大智慧的見解,正是佛的知見,也是佛的果德。以這樣的見解修行,也是從果起修。因為『聲字皆實相』是佛知見,是佛果,從這種見解起修,是從佛果開始,是從果起修,只吃蘋果就是了,所以可以即身成佛。這是密宗的特點。
但是正是由於這個法門殊勝,天魔就嫉妒。佛要成佛的時候,八萬四千魔軍都來擾亂,可見天魔無時不來破壞。所以當前,就顯出一種群魔亂舞的狀態。種種冒牌的上師,種種的惡知識,種種的邪說,種種騙人的假藥,這種情況各處都有。台灣、香港、大陸、在美國也不例外,都有類似情況。因此學密就很難了。本來是個殊勝的法門,反變成一個很險的陷阱。因為密宗的師徒關係很深,《楞嚴》也是這麼說,你若是跟著邪師,師父著了魔,師與弟子俱陷王難,死後墮無間地獄。投了這樣的師父,就跟著師父一起吃官司。這還是小事,更嚴重是死後跟著師父入地獄,這就非常險了。一個初修的人怎麼能夠分辨這個是真上師,那個是假上師。如果有這樣水平,這個人也是了不起啦!所以目前很難,非常之險。在西藏是按規矩來的,按規矩來的這問題就小一點。先要十二年脫產專學顯教經論,全部時間學十二年。對於佛說的道理有基本的了解,知道許多佛說的話,人們稱為聖言量。依據聖言量,才能衡量鑒別其他人的言論行動是否如法,才能分別一個人是邪是正。在西藏,師徒之間要互相看三年。師父要觀察弟子三年,才能決定可以不可以傳?徒弟看師父同樣也是這樣,能不能夠皈依呀,這是指依止的師父。你普通結個緣,磕個頭,那就是結緣,不在此列。其實誰都有點密,凈土宗的人不念往生咒的,可以說是沒有,還要念念大悲咒什麼的。和尚若嚴格依法持戒,拿缽,吃飯,搭衣都要念專用的咒。光念念咒不算學密,供供密宗相也不算學密。真正像我說真正像我說的這麼拜師受灌頂受密戒,這就是學密了。這要很慎重,需要有一定的基礎,而且要互相觀察三年。這個事情將來還要從嚴,才能夠杜絕現在這些流弊,目前的流弊就是由於不按規矩。先師虛雲老法師說得最正確了,這是親自告訴我的:『密法確實是釋迦牟尼佛的法』,但是西藏戒律廢弛了,不行了,現在各地就更不行了。所以有的形成賣法,你只要拿足夠的錢來,就教給你個什麼什麼么。自己封為上師,隨口胡說,存心騙人如何如何。使得本來是一個殊勝的大法,現在成為很危機四伏的險路。所以我自己雖然也學密,但我不勸人輕率去學密。如果自己真正很有根器,又遇見了明師,又依法修持,成就確實很快。在中國大陸解放以後四十多年,即身成就大虹光身(這是密法修大圓滿的最高成就,人的肉身化成光明。)的有六個人。在五十年代,我的金剛上師貢嘎呼圖克圖親自對我說,他當時在民族學院擔任西藏古典文學教授,他說:『前不久有一個居士,他活著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是一個有修持的人。等他化了光了,大家很後悔,為什麼當初不親近親近。大家回憶追想,這個人從來也沒有表現過什麼奇特,就是說話很怪,不好懂。』真正悟心的人說話就是不好懂,他已不是眾生的情見了。他說話我們覺得奇怪,就好像他是瘋了。另外西藏紅教一位四十多歲的活佛,名叫索朗頓珠,八十年代初曾到我家中,他寫了一篇西藏當代化虹光身的人調查報告,其中一共是六人,他身上護身佛的籠子里還有一根化光走了的人的頭髮。肉體化光留下頭髮爪甲是一種類型,再進一步爪發也都化光了。即生化光大成就是真實的,不是誇大。但是我們要知道,中國十億多人口,這麼多年,只有六個人,十億分之六。但是念佛往生的人則年年都有所聞,遠遠大於這個數目。當前密宗的情況,如有真實好的因緣,成就確實很殊勝。但是這個因緣很不容易。
三、凈土宗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常說,修行人應以『般若為導,凈土為歸。』般若如目,有眼才能導行,《華嚴》八十一卷,最後就是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往生極樂是一切行人歸宿。善導大師說:『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話義理極深,如一時未能體會,但當仰信即有不可思議法益。一切皆從此大願海出生,一切無不歸還此大願海。所以本文也是以『凈土為歸』。彌陀因發四十八願,稱為大願王,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是心髓。這個願叫做十念必生願。凡能聽到凈土法門,就『至心信樂』願生西方,『乃至十念』就可往生。十念就是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觀經》中五逆罪人,臨終時地獄現前,真誠悔改,專心念佛,念了十聲就往生了。可見凈宗的殊勝,不可思議。至於持名的功德,東密興教大師有個說明,他說從『阿』字流出一切陀羅尼,從一切陀羅尼流出一切諸佛。他底下說,為什麼念佛有這麼大的功德,就是這個佛號裡頭有個『阿』字。所以這個字讀准功德很大,我們應讀阿(丫)彌陀佛。這個字很重要,阿字是華嚴字母音的第一個字,這個字有無量的功德。目前許多人所念不合梵音了。
一句佛號是阿彌陀佛多生多劫,萬德薰修的果實。你念名號,名號中的萬德莊嚴的妙果,就在你心中。而且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持名的功德也不可思議。凈土宗的祖師道綽,他舉實事為例,說明念名字的好處。一個例子:治狗咬的藥方,把老虎的骨頭烤熱了,在傷口揉擦,可以好。但是在窮鄉僻壤被狗咬了,老虎骨頭找不到,怎麼辦?就把自己的手弄得很熱,在那個傷處揉,嘴裡頭念:『老虎來了!老虎來了!』就可以好。另一例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跌了腳要用木瓜烤熱了來擦,木瓜也不是平常可以得到的,也是用自己的熱手在傷處按摩,嘴裡念:『木瓜,木瓜,:.。』他自己就這麼治好的。可見名字跟實際是相聯的,你叫張先生,張先生來了;請李先生,李先生到了。念萬德洪名就可以召來萬德,阿彌陀佛的一切功德,就都召請來了。
總之,我感覺凈土宗和別宗比較,它有四個優點:
(一)是穩。它不像禪宗和密宗,密宗師父很重要,禪宗同樣的要選擇師父,相信師父,靠師父。如你遇見一位無面目的長老,被他拿一個冬瓜印子,給你一印。也就是說,你本來沒有開悟,偏偏又遇見一個不長眼睛的長老,拿一個用冬瓜刻成的印,給你蓋印。冬瓜刻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這是譬喻)。這位長老有名無實,他自己並沒有開悟,偏要強作會家,給你一個糊裡糊塗的證明,印證說你開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沒有出頭之日了。所以禪宗的師父也很重要;但是凈土宗不需要這些。
為什麼修行難?難就難於生信。但是凈土法門『十方諸佛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無量經論,都在給我們作證,啟發人們的信心,所以對凈土法門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這個法門,由信生願,由願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沒有任何危險。只要老實念佛,不須東參西訪,自然遠離惡師惡友,不易上當。最穩當啊!
(二)是易。小孩叫他念阿彌陀怫,一教就會。很多一字不識的老太婆就念阿彌陀佛,得到很好的結果。人人都會,可見容易。
(三)是普。它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賢都求生凈土,下到五逆十惡,地獄現前,念佛十聲,也都往生。這種根器他都可以普被呀!
(四)是妙。法門非常妙,妙就是你不可想像。它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不是要求你完全明白這些道理,才能合道。而是在你不知不覺之中,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念的時候很誠懇,很清凈,這些世間的事都不想了。於是在你這有念心中,只剩了一句阿彌陀佛,你就離開妄念了。若是一上來就叫你離念,這很難哪!『欲除妄想,去一添兩』,妄想不好,我要去掉妄想,這想就是妄想。去了一個添了兩個,所以你對於它沒有辦法。然而你老實念佛,不知不覺就離開了妄想,從有念達到無念,不知不覺合了道妙。往生見佛聞法而證無生法忍,正是『巧入無生』。所以它極妙。
學法須知綱要,小本的宗要是『信願持名』,有深的信心,懇切的願力,持佛名號,非常簡單,非常殊勝。大本《無量壽經》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個是一樣的。發菩提心就相當於信願,這個信就是大智慧,不是大智慧不能信哪!這個信很重要,信是道之元功德之母,信為道元功德母。深入佛教,信才是能入,才能進門,你要能拿到寶,信是手,才能在佛法寶藏中拿到寶,能信就是很大的智慧。《阿彌陀經》說,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唐玄奘大師所譯則為『極難信法』。可見得能信這個法門,在一切世間,天人之中也都是很難的。所以常說念佛不難,難於生信。那麼現在我補充一句:『生信不難,難生正信。』有很多人他雖然是信,不能稱為正信。為什麼呢?舉些例子:有些人說:『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之後到陰間就多一個元寶。』這當然不是正信了。還有人就覺得,死是很痛苦,看到修行人死得好些,於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時候舒服點兒。這是第二種。第三種,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現生一切如意,只求世福。第四種,就希望我死後也要得到安樂。我活著時候很安樂、很舒適,死後也求這樣。第五,為了超薦亡靈。自己有個親屬他已經死了,很思念他,那什麼辦法呢?於是念佛求對亡者有好處。如上種種千門別類的念佛,都不是正信,這樣念不能往生。最後一種,他就是認為自己根器不好,學別的自己都不夠,既然學別的都不夠,那麼只好念佛吧!那麼就念佛了。這個也很消極,對於這個佛號功德就信得不夠,這種最多也只能夠生到邊地。這都不是正信。正信是什麼呢?凈土宗的祖師有個截流大師,他有一個勸生正信文,勸大家生正信,他說這個正信跟不是正信區別就太大了。他的正信是什麼呢?就是相信自己的本心跟佛的心,本來就沒有分別。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證的嘛!都具如來智慧德相嘛!所以自己的本心和佛的妙明真心本來不是兩樣。但是呢?現在自己還是凡夫,還不是佛。這是頭一條。第二條,就相信雖然自己不是佛,但是我們跟佛沒有一點兒隔斷的地方。一個杯子裡頭我們倒了水,倒了牛奶,這個杯子裡頭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奶的地方就有水。牛奶全部在水裡頭,水也全部在牛奶裡頭。我們跟佛,雖然現在我們是眾生,我們算是水,佛算是奶。但是我們跟佛,就像水跟牛奶一樣,互融互攝。這個道理是對的,因為起碼我們可以相信佛的心是遍一切處,當然我們在佛心裡頭。再進一步,要信我們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的心也遍一切處。都遍在一切處,那不就佛在我心裡頭,我在佛心裡頭,一切處彼此都有。一杯之中,注入牛奶和水,杯中自然到處是牛奶,到處是水。這是第二條。第三,因此我們這念佛嘛!如來悉知悉見,感應道交。所以念佛必定可以得往生之果,如是的信叫做正信。他底下再說一句話就很深刻了,正信跟不正信將來這個區別就有天淵之別。你不具正信,不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當然會持名,具足資糧當然就可以往生了。反之,你就是念佛念得很好,但是你信願不具足,那就是不行,所以全憑信願之有無。所以信願重要,這是往生的關鍵。不具正信的話,你雖然念怫,不能往生,來生就會生到富貴人家,生到富貴家裡就會造惡,造惡以後,再下一生就要入地獄。這個話很讓我們震動。所以你修行不徹底,跟那個十惡不赦的惡人的結果,只是差一步。作惡的人的結果,這一生完了之後馬上入地獄。我們沒有作惡,我們也念佛,但是沒有解決問題,我們來生富貴,富貴之後就要作惡,作惡之後,死了入地獄。作惡的人比我們先到一步,念佛不徹底的人後到一步,晚到一步,入地獄是同樣的。結果很懸殊了,所以這個正信非常重要。
先師夏老開示:『理明信深。』為了能信這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就鬚髮起無上之心,參究凈宗的理體。《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兩句最重要的話。『是心是佛』,本心是佛,這是自性的德,是性德。就像截流大師的話,你本來是佛,但是現在你肯定不是,所以就需要『是心作佛』,也就是這個心在念佛,這是修德。我們就是從我們本來是佛的這個心,生起了念佛。這個本來是佛的心是我們的性德,我們現在在念佛,不是從性德產生出修德來了嗎?這個在佛教的語言,叫從性起修,從你的性德上生起了修德。你起心念佛,念的是佛嘛!佛是什麼呢?佛不就是你的本心嗎?『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嘛!念的什麼?念的還是本心嘛!你修的是什麼?修的還是在你的本性嘛!所以從性產生了修,修什麼?修的還是性。就如同珠子放光,光照的還是珠子。這就很明顯嘛,珠子放光嘛,就把你珠子照亮了。這個就是一個殊勝的修行。從性起修,所修就在本性。我們也可以說,拿我們的心在念心,因為我們念的是佛,佛就是我們的本心,就是以本心念本心。我們起心在念,這是我們的能念,當前一句是所念。能念是心,所念的還是心,以心念心。要是說以佛來念佛哪!能念的本來是佛,所念的也還是佛。那麼,能念跟所念就是一回事了。以心念心,或以佛念佛,能念所念就一回事了,能與所就沒有分別了。這就是一個極殊勝的修行嘛!我們眾生總是有能有所,甚至不管你修什麼也不離能所。現在所說,你能念所念不是兩個,這就是天台所說最殊勝的中道的道理。天台的空假中三諦,泯一切法是空諦,立一切法是假諦,統一切法是中諦。色是假有,實際就本來無一物,就是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是兩個了,這就是中。『境為妙假觀為空,能所兩忘即是中。』修持中能所都忘掉了,就是中。剛才我們說念佛時,能念所念是一個,本來沒有分別,就是從容中道。這是佛法圓教中最高深的道理。只要老這麼念的話,自然而然合乎這個道理。
我們念佛法門具《法華經》因果同時的殊勝,蓮花獨有之妙,花正開時,其實蓮蓬宛然顯現於中。花果表示修因時即結果時,稱為因果同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時即成佛時。同時出現,花正開時,小蓮蓬已現,花瓣落後,蓮蓬漸長,漸漸蓮子充實,可以種植,這是蓮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蓮蓬即是初開時所見之蓮蓬,決非他物.所以說花果同時。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勝,非常圓頓的妙法。《彌陀要解》中現成的兩句,正好作一個對聯:『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這兩句可以概括凈土宗的殊勝奧妙。事持就是不論是誰老老實實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這麼持了。理持呢?須要契於實相,住於般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從容中道,這叫理持。所以四種念佛: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實相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覺得無從下手。但是不知道,這個奧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實實,綿綿密密,清清靜靜,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你也就達到了實相念佛。最不可思議就在這個地方,所以稱為究竟的方便。所以說念佛時就是成佛時,因為你就是清清靜靜的,別的都放下了,若能凈念相繼,能所兩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實相,也即是實相念佛。實相的功德不可思議。以懺罪來說吧:『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說明實相能消眾罪。《觀經》說,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億劫是多長的時間?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觀經》指示,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消除,這是由於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實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議。
《金剛經》的關鍵——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凡夫就不可能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和小菩薩也都不可能了。因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沒有一個時間能無住。成了阿羅漢就無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無量眾生的心,所以阿羅漢能無住不能生心。有些事度的菩薩,從事上修習六度,我這一輩子修忍辱,那一輩子修布施等等,他們是生心,他度哇!但是不能無住,再往上到了台宗別教三賢位的菩薩。(三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向。所以我們成佛共四十二個位次。十信還不算賢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個住的位次,十個行的位次,十個迴向的位次,這是三十個位次了。這稱為三賢。再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個位次。四十個位次,上頭還有等覺、妙覺。四十二個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賢位,他們有時生心,有時無住,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只有在別教(天台宗判分佛教為四教:
(一)藏——小乘。
(二)通——通於大小兩乘。
(三)別——純大乘。
(四)圓——一乘。
登地的菩薩,才能在生心的時候就無住,無住的時候就生心,所以這是大菩薩的境界。可是我們用念佛法門,正當念時你一切都放下了,什麼世間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執這些東西都放下了,你就無所住哇!可是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自然相繼,這個是生心。就暗合無住生心的甚深般若。再前進一步,蕅益大師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在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以這一句佛號即是佛的果覺。念佛是從佛果起修,以佛果覺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時。所以凈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師曾說,凈土即是密教的顯說;又說,稱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贊咒也即是讚歎佛號。
凈土法門普被三根,圓攝萬類。最上的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極樂國)這是普賢菩薩所發求生西方凈土的願。文殊菩薩,大智文殊把這七言偈改成五言:『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賢都以往生極樂為志願。所以對至高無上的上根也不屈才。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惡都能往生,連動物,連地獄中的眾生都能往生。動物往生,我要舉夏老師的例子,他在閉關的時候,成天繞佛念佛,繞了佛之後坐下來念,念了之後穿上鞋下去繞,後發現有一個老鼠,在老居士繞佛時就跟著繞,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盤腿一坐,兩隻鞋就放下去了,是兩隻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兩隻鞋當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繞佛,這個老鼠又跟著他繞,成為常規,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師起來了,一看那隻老鼠沒有動,碰一碰老鼠還不動,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這隻老鼠,它能跟著人繞佛,跟著人坐下來,人起來它又跟,最後就安然在兩隻鞋中間坐化了。至於它是否會念佛?無從證明,但它能在關房中,緊跟先師同坐同繞,最後安然坐化,決定是深入凈土法門。還有經上說的,地獄的眾生,只要他肯念阿彌陀佛,在他業障消除的時候,在剛出地獄的一剎那,就成就清涼華菩薩。所以統收萬類,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有人喜歡以上根自居,認為念佛是愚夫愚婦,齋公齋婆都能用的法,他就有點不甘心。我就舉一個比方,這個傻子照相機,傻子都會用,那麼這個傻子照相機傻不傻呀?傻子都會用,正證明這個照相機十分高級。所以才這樣簡便,只要按一下就成功嘛!不能因為傻子也會用,就說設計製造這個機器的,都是傻瓜呀!正因為傻子也會用,說明設計製造的人十分聰明。下根、五逆十惡、動物、地獄中的眾生都可以得度哇!正證明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末後舉兩個近代往生的殊勝事例:
(一)律航法師,他本名黃臚初,是一個陸軍中將。因為他的女兒在台灣結婚,他就從北京到台灣去主婚。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了,他沒有回北京,就在台灣作和尚。他在北京時,每周末都到我家聽夏老師講《大乘無量壽經》,他多次參加夏老師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來我家參加道場時,對佛法還沒有深入,並且還有身為中將的習氣,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進步很快,一次在閉關念佛關中,放聲大哭,哀切懺悔,從這以後判若兩人,發心誠懇,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這次大概一連五個『七』。在圓滿的那天,突然有重要電話要接,當回到關房時,他突見房屋陳設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見拜墊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來供在一盤子里。下午我聽到消息,立刻乘汽車趕到,親眼看見一盤舍利。這樣潔白、透明、有規則的舍利,我只看見過這一次,大家說這比上午已經少了許多。後來在台出家,不久就作了方丈。一天他和侍者在廟裡大殿看工程,忽然之間他就一回頭,然後回方丈室去,侍者很奇怪,就問:『師父,怎麼就回去呀?』法師答:『我要往生。』侍者十分納悶,好端端一個人還在跑路,他要往生,真奇怪!他也就只好跟著走,忽然對面來個師兄弟,侍者說:『師父說他要往生,好好的他要往生,不知是怎麼回事?我只好跟著他去,你作準備,如果師父真要往生嘛,你要敲鐘集眾,上殿助他念佛。』那位說:『好。』侍者就跟著師父走的,在這中間碰見一個師兄弟,兩人說了幾句話,時間就這麼點兒時間,可是等他趕到方丈室的時候,這位方丈已端坐往生了。這是一九四九年的事情。
(二)福建謝秀萓居士。他是福建福安縣人,十七歲嫁到鄭家,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補助家用,生三男二女。她雖不識文字,可是天性純和,很懂道理,不幸長子在二十九歲病故,緊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月明在病中夢見觀音菩薩領他看地獄,醒了之後他就發心學佛,因為真見到地獄,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瘋也就好了。後來這位母親覺得我的孩子比我年歲輕,他還能這麼用功,我這個作母親的人不能落後,她也就用功了,讓孩子帶她去皈依。於是擺脫家務,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長齋念佛,一直很用功。七十八歲,她一天念八萬佛號,達到不念而念。一九八三年,她已八十八歲,臨終前八日對她的孫媳說,我已經見佛了,我就要往生了,我不吃飯了,你不要給我送飯了。她孫媳就不做飯了,這以後就八天都不吃飯,晝夜跏趺坐,搭著衣,念佛不斷。念到第八天,她就說西方三聖來接引,並說,佛的白毫光那個殊勝沒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遺體拍了照片,端坐,搭著衣一點兒不亂,面貌非常慈祥,就是活人裡頭也少見。火化時,在場的人都聞到異香,並撿到堅固子三十多粒,遠近讚歎。謝老居士是一個窮苦的文盲,正是一般人所輕視的愚夫愚婦,齋公齋婆,可是她完成了那些自命為上根利智、佛學權威們所做不到的事。至於不信的人對於她見佛見光,死後燒出堅固子,放香等可以否定,可懷疑。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飯,八天不斷地念佛,死後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嗎?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試一試,你拿兩天不吃飯,你念兩天,你看行不行?這你否定不了嘛!
凈土法門『十方如來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可見信願持名這個妙法乃是如來大光明藏所流現,所以能給一切眾生以最堅固、最長久,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最真實的大安樂。末後祝願:『普願見聞者,皆得大安樂,具足信願行,同生極樂國。』
(本文結束)
推薦閱讀:
※佛教不是倡導眾生平等嗎?為什麼泰國、西藏這些地方的等級壓迫反而更嚴重?
※《印度佛教思想史》(印順法師)閱讀筆記(二一)瑜伽派與中觀派的對抗與合流
※怎麼理解「攝心為戒」?
※佛教戒色不提倡男女之事,為什麼還有人去寺廟求姻緣呢?
※一名享譽世界的佛學家、牛津教授,為何說自己不是「佛教徒」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