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談清代玉器分期及具體特徵

中華網2017-08-02

清代玉器是我國古代玉器藝術發展史上的最後一個高峰,它彙集前代工藝之大成,在發揚我國悠久的玉雕技藝的基礎上,生產出各種品類的器物,其用途之廣、雕塑之精、設計之妙、數量之巨,是歷朝玉器所無法比擬的。但由於清代距今較近,可類比的考古資料較為稀缺,故我們研究的對象主要集中在了海峽兩岸的故宮博物院及國內外各大文博機構保存的大量流傳有序的清代玉器上。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在參考館藏清代玉器及其他公私收藏的基礎上,從文物鑒定的角度對清代玉器的具體特徵加以文字敘述,力圖使讀者對清代玉器有一全面性的認識。

一、清代玉器藝術的發展概況

清代玉器廣泛地繼承了前代玉器藝術的優良傳統,並借鑒了同時代的雕塑、繪畫、漆器、金銀器等其他優秀傳統技藝的表現手法,將鏤雕、浮雕、圓雕、鑲嵌等工藝融會貫通。隨著社會的進步、工藝水平繼續提高,而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尤其是清代乾隆年間,更是清代玉器藝術史上的鼎盛時期,同時在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清代玉器的材質

清代玉器在材質的選用方面,主要還是選用新疆和田玉,除常見的青、白兩色玉料之外,其他各色玉材,如碧玉、黃玉、墨玉等玉料也同樣被用來制玉。除此之外,各類地方玉及寶石,如常見的岫岩玉、獨山玉、瑪瑙、水晶,以及翡翠、珊瑚、綠松石、青金石,甚至貓眼、碧璽、珍珠、祖母綠等寶石也被廣泛地應用到玉器加工製作的過程中來。

三、清代玉器的形制與紋飾

清代社會用玉、玩玉、賞玉的風氣極盛,無論是內廷亦或民間,其陳設、服飾、器用、禮品等均用寶玉石來製作和裝飾,而從目前的館藏情況來看,有清宮舊藏文物背景的兩岸故宮及南京博物院便收藏有大量的清代玉器。由此可知,清代玉器的數量可觀、品類龐雜,既有對傳統風格的繼承,又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創新。

1.清代玉器的形制

清代玉器依用途可分為以各式青銅器為祖型的仿古器物及如意、瑞獸等造型為代表的陳設類玉器;以盤、碗、杯、壺、煙壺、煙嘴等為代表的實用器皿;以發簪、翎管、帶扣、手鐲、扳指、牌佩等為代表的玉佩飾;以玉冊、玉璽印、玉五供、玉凈瓶、玉圭、玉璧為代表的禮、法類玉器;以筆筒、鎮紙、水盂、筆山、瓶爐三事為代表的文房器物等。

其中,陳設品新增品種有大型玉山子、浮雕圖畫式的玉屏等;佩飾新增品種有手串、翎管等,成為各階層廣泛佩戴使用的裝飾品和吉祥物;具有實用功能的玉制器皿中,新出現了煙嘴、煙具等;文房用具的數量和品種也較歷代有所增加,新增品種可見有筆桿、笛簫等。

2.清代玉器的紋飾

清代玉器的紋飾種類在前代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展,客觀的自然風光、商周青銅、陶瓷器皿、歷代書畫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都已成為玉器創作設計的廣泛題材,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多見吉祥題材,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神佛故事、吉祥文字,以及纏枝花卉等,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出國富民強的大國風範。具體來講,人物題材多頭部偏大、臉部偏長,前額寬闊、後腦圓深,五官高度寫實、眼瞼高出,鼻眉相接,多嘴角上翹微笑;動物及花鳥魚蟲題材多造型準確,著重動感,細節上一絲不苟,比例精當。

四、清代玉器的分期

清代玉器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指清世祖順治元年清軍入關,至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清王朝平定新疆地區;中期是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至仁宗嘉慶年間;晚期是宣宗道光年間至清王朝滅亡。

1.清初玉雕業的發展

清王朝立國之初,由於內地連年征戰,使新疆至內地的玉料運輸道路不暢,玉器生產處於低谷,此時期流傳下來的玉器較為少見。此後,經康熙皇帝勵精圖治、掃平各地叛亂,繼而雍正皇帝肅整吏治、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使百姓生活、民族矛盾等突出的社會問題有了一定好轉。

在朝廷努力消弭滿漢歧異的同時,儒學順而成章地再次確立為立國磐石,在藝術領域裡,摹古、吸收外來文化和創新成為製作者們的發展方向。

這一時期的作品,在器型、紋飾、工藝方面仍保留著明代玉器的特點。

首都博物館收藏有兩件雞心佩,為1962年北京海淀區師範大學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這兩件器物雖一為白玉、一為碧玉,但玉質均溫潤細膩,形制、工藝也多有相同,尤其是對雲紋的表現方式與康熙時代其他器物上裝飾的雲紋極近似,當為此時期玉雕的標準器物。清宮舊藏白玉雙童耳杯,它被裝在刻有乾隆皇帝御制文《玉杯記》的紫檀木匣中,從《玉杯記》文中可知,此類作品出自康熙年間蘇州玉工之手。

以上幾件玉器當為這一時期的精品力作,而普通的民間用玉又當如何呢?青白玉龍首帶鉤,龍首吻部造型方折,面部刻畫細膩、龍嘴張口、龍角較短、鉤身扁薄、鈕柱較矮、鈕面打窪,種種跡象表明,這件帶鉤的製作風格屬於明末清初轉變期的器型,在保持「粗大明」特點的同時,融入了新的變化,其製作年代當屬清代初年。

清初的玉雕業經康熙發展至雍正時期後,逐漸擺脫了晚明玉器粗率的特點,開始向精巧工細發展。海峽兩岸故宮藏有多件器底琢「雍正年制」款識的玉質器皿,雖然數量不多,但從質地、雕工、紋飾可以看出,玉雕業的繁榮時期即將到來。

2.清中期玉雕業的繁榮

從清中期開始,隨著民族問題的解決、貿易文化的交流,內地與西域的往來更加頻繁起來。

自乾隆二十五年起,產玉重鎮——新疆和田納入清帝國版圖,此後每年分春、秋兩季向清廷進貢玉石,這也使得久負盛名的新疆和田、葉爾羌玉料源源不斷地輸入到內地,「玉石之路」也開始暢通起來。

據文獻記載,乾隆二十五年至嘉慶十七年的五十二年間,只清宮廷所收新疆地方貢玉就已達二十萬餘斤,而通過私采及官商勾結等方式流向民間之玉料更是難以計算。


推薦閱讀:

玉器鑒別(5)
國之瑰寶—徐州博物館藏漢代楚王墓玉器賞析(二)
翡翠身上帶-手印心中留
[轉載]明清玉器所用玉料
本命年那些賣的玉是真的嗎?

TAG:玉器 | 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