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月縱覽

探月縱覽

楊宇光

  月球從史前時代就一直吸引著人類的目光。

  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亮。

  但真正的探月是在20世紀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後。

  1966年,蘇聯發射月球10號探測器,成為第一個人造月球衛星。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送上月球,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我國的探月工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截至目前,嫦娥任務完成了「繞」、「落」等探月步驟。

  「探月」、「登月」、「駐月」這更為宏偉的三大步驟將在不遠的將來一步步完成。

  50年代末的初期探索

  50年代末的探測任務,獲得了更為精確的月球天文參數,開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地月空間的環境探測。

  ◆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解決了將人造物體發射到太空的基本技術。

  ◆月球1號:蘇聯在1959年1月2日成功發射月球1號。其最初任務是撞擊月球,但並沒有達成目標。

  ◆月球2號:蘇聯於1959年9月14日完成撞擊月球的任務,它成為人類在外星球實現硬著陸的第一個物體。

  ◆月球3號:1959年10月,蘇聯的月球3號獲得了月球背面的圖像。這對人類來講意義非凡。

  六七十年代的登月競賽

  美國與蘇聯開展的人類第一輪探月活動共發射了11個系列、118個探測器。蘇聯在載人登月競賽中輸給了美國,但卻成功地實施了月球車和無人採樣返回任務。

  蘇聯——

  ◆月球9號:1966年2月,蘇聯的月球9號實現人類第一次月面軟著陸。

  ◆月球10號:1966年3月31日,蘇聯發射月球10號探測器,成為第一個人造月球衛星。它在月球軌道運行56天,繞月飛行了460圈,積累了大量探測數據。

  ◆月球16號、20號和24號:從1970年9月到1976年8月,蘇聯的月球16號、20號和24號先後3次成功在月面軟著陸,採集月壤,送回地球。

  ◆月球車1號:1970年11月17日登上月球。它的設計壽命僅3個月,但所攜帶的設備在近一年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行駛了10.54公里。其中的激光反射器至今仍在被地面的天文台用來進行精確的地月激光測距。

  美國——

  ◆「水星」計劃: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的基本技術。

  ◆「雙子星」計劃:掌握了載人登月所必須的艙外行走和交會對接技術。

  ◆「阿波羅」計劃:實現了載人登月的目標。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送上月球,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偉大壯舉。「阿波羅」計劃之後,人類再也沒有離開過近地空間。

  90年代以來的新探月熱潮

  直到20世紀90年代,日本、美國、歐洲、印度才開始相繼發射新的月球探測器,其中較成功的有美國的克萊門丁號、月球勘察者號,日本的月亮女神號,歐洲的智能1號等。這些探測器在月球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掀起了新的探月熱潮。我國的探月工程,也在這一時期開始。

  ◆嫦娥一號: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它完成了很多以前沒有開展過的科學研究,使我國初步掌握了繞月飛行這一月球探測所需掌握的基本工程技術,對月球探測器所面臨的空間環境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

  ◆嫦娥二號:作為我國落月任務的先導星,於2010年10月1日發射升空。嫦娥二號獲得了解析度達7米的月球三維影像,驗證了很多嫦娥三號需要解決的技術,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從100公里高的圓軌道變軌到遠月點100公里、近月點15公里的軌道,而且必須保證近月點在嫦娥三號著陸點——虹灣附近的區域。

  ◆嫦娥三號:將為人類對月球獲得更為全面的認識做出貢獻。以往美國與蘇聯的軟著陸探測器大多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而這次嫦娥三號降落在緯度較高的虹灣地區。

  未來探月藍圖

  嫦娥任務的「繞」、「落」、「回」等探月步驟,屬於「探」、「登」、「駐」這更為宏偉的三大步驟中的第一步。

  探月——

  ◆探月三期工程:我國探月三期工程將開展採樣返回任務,由嫦娥五號或嫦娥六號來執行。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到嫦娥五號任務實施時,我國的海南衛星發射場已經建成,比長征三號乙運載能力大了兩倍多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投入使用。

  登月——

  目前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已經在開展登月方案的研究與設計。

  駐月——

  將建立月球基地,使人類真正進入對月球開發利用的階段。到那時,也許月球豐富的氦—3資源將能滿足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月球真正成為人類在地球之外的「第二家園」。

  (作者為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研究員)


推薦閱讀:

他被譽為「嫦娥之父」,因1克小岩石讓中國的探月夢踏上了征程
2018開年,三國奔月競賽開始衝刺
月球探測六十年

TAG:探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