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縣陽城縣名勝古迹簡介

【今日美文】☆【3-13】馬云:沒有那29天,我永遠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記得這三個Q☆【3-13】鄧興東:保持一顆謙卑的心☆【3-10】愛上那一秒,風景都美了,從來不知道,未來每一秒,想緊緊抓牢☆【3-10】向著遠方,和種子一起出發☆【3-6】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那些珍藏在書房的寶貝,你讀了幾本?☆【3-6】酷誰不會啊?這件事才難!☆【2-26】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那些珍藏在書房的寶貝,你讀了幾本?☆【2-26】傅玉善:春天那一輪月亮喲☆【2-24】本性就是你的天堂:不錯,一切的美好,源頭往往都是我們的心性☆【2-24】與別人鬥氣,不如自己爭氣☆【2-20】沒有試過,你一定不知道自律的人生有多爽!啊,真的是爽爆啦!☆【2-20】別輸給自己的懶☆【2-14】很輕,很暖,春來了——蟄伏的心事,盈了一眸絢爛,輕舞飛揚

  【二仙宮】   在山西高平縣城南14公里西里門村二仙嶺。相傳晉時有兩姊妹,生母病故,不堪繼母虐待,常仰天痛哭,感動天神,下降黃龍,二女乘龍升天,遂成仙女。她倆關心民間疾苦,遇有求雨、求葯、求子女者,有求必應,上黨一帶輾轉流傳,極為崇信,遂建廟祝之。始建年代不祥,金、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現存山門、東西廊龐、中殿、配殿、後大殿等建築。中殿年代最古,三間見方,單檐九脊頂,前檐廊深一間,門窗移置於前槽金柱上。柱為方形抹楞,覆盆蓮瓣式柱礎。殿內無柱,大梁與廊下乳栿在前檐柱上搭交,結構簡潔牢固,為金代遺構。廟內有金代石碑一通,載仙姑靈應事迹;清光緒五年碑詳述光緒三年災情及民間生活疾苦,是研究歷史災荒的重要資料。   【開化寺】   在山西高乎縣城東北17公里舍利山腰。松柏茂密,路轉峰迴。樓台殿閣與山岡泉溪相映,構成當地聞名的名山古寺。寺創建於五代後唐時期,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建大雄寶殿一座,元明清各代屢有修葺。寺前聳立二層摟閣式山門一座,大雄殿居院內中心,東西配殿對峙,後殿左右各跨翼樓,東翼樓下泉水涓涓,清新悅耳。現存大雄殿為宋代遺構,殿宇壯觀,結構古樸,梁架上還保存著宋代彩繪圖案。殿內四壁滿繪壁畫,成於北宋紹聖三年(1096年),內容為佛傳故事,建築瑰麗,人物形象逼真,服飾色彩鮮艷,線條流暢,富有藝術美感。寺內碑碣及寺外三座石制高僧墓塔,均保存完好。   【仙翁廟】   又名純陽宮。在山西高平縣城西北10公里伯方村。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是當地著名寺廟。始建年代無考,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現存前部為山門、鐘鼓二樓,後部有樂亭、仙翁殿、東西配殿和走廊。仙翁殿內奉呂洞賓,尊稱仙翁,並以名廟。殿寬五開間,懸山式,前檐施通長大額妨一道,額上用五鋪作斗洪承托屋檐。殿內無柱,六椽栿通達前後檐外,梁枋簡潔規整,猶存元制。殿頂琉璃脊獸完備,龍、鳳、花卉、力士等,比例和諧,製作工精,色調純樸,堪稱明代琉璃中的佳品。正脊鴟吻背面,留有嘉靖十七年銘記,為琉璃燒制與殿字重修年代。   【聖姑廟】   又名萬壽官。在山西高平縣城西北20公里上董峰村。據《澤州府志》載,「元時馬仙姑蛻此、今有石槨」,故名。廟內石碑二十餘通,記事頗詳。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明、清重修。現存牌樓、三教殿、玉宇(樂樓)、聖姑殿、東西配殿等。其中三教殿為元初遺構,寬深各三間,周檐石柱抹角,屋頂為單檐九脊式,結構沿襲宋制。殿內東西牆上遺存部分壁畫,內容為諸仙女,面形豐潤,衣飾富麗,線條剛勁有力,有如永樂官壁畫,為建殿時原作。聖姑殿三開間,前檐插廊,歇山式屋頂,明間特寬,用大額枋及綽幕枋承托,殿中木雕神龕,塑馬仙姑卧像一軀,頭東足西,合目而睡,姿態慈祥,比例勻稱,塑工之佳,可與晉祠塑像媲美。   【羊頭山石窟】   在山西高平縣城東北18公里,高平、長治、長子三縣交界處。山巔有兩座石雕方形塔,塔側石雕伏羊佛龕造像,頭尾清晰,故名羊頭山。羊上巨石四面為龕,內置一佛二菩薩,頂上平石刻成瓦攏,為北魏所鑿。山上石窟及摩崖造像百餘龕,大者二十餘,小者近八十龕,自山腰至山頂分布甚廣,窟洞平面多為方形。窟側有清化寺。據縣誌記載,窟寺均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北齊隋唐間屢有鑿造,今殿宇殘壞,基山西省(173)址可辨,石窟造像尚存。洞龕大小不等,其中第六洞最大,面積約10平方米,窟內長方形,洞口上部雕印度尖拱狀,內部龕面整齊,龕壁雕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面形豐滿,衣紋流暢。洞外雕許多小龕,有佛、菩薩、天王、供養人等,形制各異,雕工自如,按其造像風格應是齊、隋窟。山腰千佛碑一通,高約5米,四面滿雕佛像,中心一龕作火焰形,內置坐佛一軀。山巔山腰雕石塔六座,唐制,高度4—6米不等,平面方圓兩種,高者七層,密檐式,低者兩層,樓閣式,形制古樸,手法簡潔,為他處所少見。   【定林寺】   在山西高平縣城東南5公里大糧山。峰巒重迭,松柏蒼翠。   寺側有定林泉,寺名由此而得。寺址在山之陽,美景寶剎交相輝映。寺中軸線上分列山門、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四進院。雷音殿斗栱支檐,飛檐挑角,雕樑畫棟,精巧秀麗,古樸雄偉。後門枕石刻有「元延祐四年四月二十日記」字樣。殿前月台上豎有石雕八角形經幢兩座,均高4米,刻有經文、仰蓮、覆盆,寶珠頂。一為彌勒出生寶塔,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造;一為雍熙二年(985年)造。其後善法、羅漢二堂內建止涓、問津二洞。堂西有定林泉,水從石洞流出,涓涓有聲,清澈甘美,終年不涸。從二堂間踏陡石階而上,有一別緻小院,北為佛殿,西為樓閣,院中聳峙二亭。登高遠眺,山水樓閣之勝,盡收眼底。   【資聖寺】   在山西高平縣西南20公里大周纂村。始建年代不詳,至遲宋代己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寺內古樸蔥鬱,殿宇巍峨壯麗,饒有古剎風趣。現存山門、南殿、正殿和東西配殿五座主體建築。南殿寬深各三間,平面呈方形,單檐九脊筒板布瓦頂,出檐深遠,屋頂平緩,脊獸、力士等全為三彩琉璃製成,形制色釉皆精,整個結構還是宋代原作,正殿最大,元代重修過。東西配殿較玲瓏,是明代所築。   【崇明寺】   俗稱狼谷寺。在山西高平縣城東南15公里聖佛山東麓。背依青山,前臨深谷,創建於北宋開寶年間。現存山門、鐘鼓樓、中佛殿。後殿及東庄,為兩進院。中佛殿內一對「斷梁」,為民間匠師因材設計,小材大用,利用兩根直徑同等長度的小梁對成,斷梁正中縫下,用順栿串承托,兩端架於前後檐柱斗栱後尾上,並將屋蓋重力平衡到前後檐柱上。據寺內北宋淳化二年及清道光六年重修碑文記載,雖屢經修葺,其規制仍保存宋代建築風格。   【遊仙寺】   在山西高平縣城南10公里遊仙山麓。寺因山得名。山勢優美,林木蔥鬱,寺居山峪,清靜幽雅。規模宏敞,周設群房套院,山門壯麗,崇樓傑閣,三進院落,設前殿,中殿和七佛殿,兩廂有配殿、廂房和廊廡。創建於北宋淳化年間,金元明清屢有增修。現存前殿仍是北宋原物。三間見方,單檐歇山,前後檐皆裝欞花隔扇一堂,斗栱爽朗,用村碩大,梁架徹上露明造,四椽栿對乳栿用三柱。中殿金代建,五開間懸山式,六架椽屋,梁架規整,結構牢固,穩健莊重。此寺為宋金木構建築中的佳作。寺外東山坡上有八角七級磚塔一座,是元至元七年(1270年)所築。   【海會寺】   在山西陽城縣東15公里的大橋村。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創建,初名郭谷院;因寺內泉名龍泉,唐昭宗改額「龍泉禪院」。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寺僧宗祐重修,改稱今名。背依樊山,面臨大川,佛殿、經堂計有六十餘間。寺內有琉璃雙塔對峙。一建於唐未,宋代重修,八角十級,高20米,每層辟有拱門,壁面滿鑲三排規整的小佛像,工藝精巧,造型古樸。一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角形十檐,十二層,高50米,底層方形,周匝置欄牆,上層辟門。斗栱支檐,八面鑲置琉璃佛像和花紋圖案,第十層置平座檐柱欄杆,構成美觀樓閣。塔內有梯可盤旋而上,塔身飾以綠藍色琉璃,色彩鮮艷奪目。
推薦閱讀:

特警力量簡介是這樣的嗎?
馬哈西尊者簡介
詩人白居易簡介
岳飛簡介
龍之九子簡介

TAG:名勝古迹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