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改詩筆記|一徑碧溪遠,野梔隔岸香

昔大觀園有香菱學詩,專精緻志,寤寐不舍。今有頑童暄和,偶發詩心,問諸鴻之。

此兒雖有一曝十寒之病,素無刺股懸樑之堅,然亦頗有黠慧,猶不失赤子之心。

茲將日常改詩對話實錄一二,問答之際,或可解頤,或啟發於有心者,遂得分享之樂也。

暄和:端午去杭州梅家塢找朋友玩,順便得詩一首:

是日正端陽,攜艾訪山家。一徑碧溪遠,隔岸聞梔香。

鴻之:蠻清新的,可惜不押韻,要把前兩句順序調換一下:

攜艾訪山家,是日正端陽。一徑碧溪遠,隔岸聞梔香。

暄和:奧,第二句得押韻。整首詩還可以不?是屬於一天要一百首也有得的麽?鴻之: 挺自然啊。如果你一天能作出一百首挺自然的詩,那也是「詩仙」級別了。暄和:哈哈,最後一句是躍上心來,在沿著溪走的時候,聞到了對岸的梔子香。有了最後一句,才寫了前三句。

鴻之:詩是可以這樣作的,由一兩句的偶得添加而成。

暄和:第三句,能不能改成:一徑碧流遠?鴻之:「碧溪」更自然。而且,溪字畫面感更開闊,流,就是近鏡頭了。暄和:可是我覺得「流」更有動感。鴻之:這首詩靜勝於動。靜中,聞香。單說最後一句,很平常,但通篇,就平易生動了。

暄和:為什麼呢?

鴻之:有的美人,也許是眼睛或者嘴巴或者某一處特別驚豔。然而另有一種美人,五官都不出奇,但是搭配的好,自有一種耐看的美。重要的是配合。

暄和:記得之前看過阿城的一段話,說:文章,偏要有一兩句貌似不通不順的,才益發顯出好來。人世亦是,無時無刻不聰明,沒得叫人生厭。這話裡的意思,是不是也跟配合有關呢?比如王翰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簡直俗麗)欲飲琵琶馬上催(平鋪直敘)醉臥沙場君莫笑(漸入佳境)古來征戰幾人回(幾慾落淚)

鴻之:呵呵,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

床前明月光(白話)疑是地上霜(奇想)舉頭望明月(轉動) 低頭思故鄉(自外返內)

暄和:書上說,五古其實相當不容易,為什麼您要我從五古入手?鴻之:詩在唐代,大致分爲古體和近體兩大類。所謂近體,就是成型於唐代,講究平仄的格律詩;除了格律詩以外,其它詩體在當時都被稱爲古體。而最爲短小的絕句,也分爲律絕和古絕,押平韻、符合平仄的,是律絕,否則就是古絕。從五言古絕入手,一則可在最少字數裡學會提煉精華,二則又暫時不受太多格律的束縛,可專心於文辭意義本身。暄和:那我這首合了平仄麼?鴻之:我們可以按基本格律來分析一下。

有一句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針對七言而說,五言就可以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口訣的意思是,除了句尾那個字以外,每一句單數位置上的字比較寬容,而在雙數位置上的字,要清楚符合平仄交錯的原則。因為偶數位置關乎節奏要點,在節點上平仄交錯合乎陰陽相替之理。

再說押韻,這也要分陰陽的。絕句是雙數句子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絕必須用平聲字當韻腳,古絕可平可仄,但必須是平押平、仄押仄,不能平仄通押。不押韻的句尾要跟韻腳的平仄相反。

暄和:我這首詩的平仄──

攜艾訪山家,是日正端陽。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韻)一徑碧溪遠,隔岸聞梔香。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葉)這麽看起來我每一句的雙數位置都符合平仄交替了耶~鴻之:律詩對於句與句之間的平仄搭配也有講究,一是「對」、一是「粘」。

每兩句爲一聯,每聯的上句與下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必須相反,這叫「對」,這樣可以保證上、下句在節奏點上的平仄結構是相反的,而不是重復;而相鄰的兩聯,前一聯的下句與後一聯的上句(也就是相鄰的句子),第二個字的平仄又必須相同,這就是「粘」,因為粘,所以前一聯與後一聯的節奏點平仄結構又再相反……所以從二字單元到通篇,二、四、六陰陽相替,上下句陰陽相對,前後聯仍然是陰陽相生。

再看你這首詩,每一句的第二字都是仄聲,節奏難免單調,自然是不合律了。

暄和:那如果我想要合律,可以怎麽改?

鴻之:你這兒第二、三句倒算是粘上了,可以不動,咱們試試把頭尾兩句的平仄改一下吧。「攜艾訪山家」,這是從你的角度來描述訪友的動態。如果按照原意,一時找不到恰當的字詞來替換,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來寫?

暄和:如果是靜態呢?我去的時候,正好看到艾草菖蒲掛在她們家的門上。

鴻之:這就好辦了,「山家懸艾蒲」。從動轉靜,也很現成。

再來看末句,梔子花有什麼其他的說法嗎?暄和:黃梔?野梔?這個換到句子裡,並沒有改變平仄關係呀……鴻之:這好辦。放在三、四字不合律的話,咱可以把它調到一、二字呀:野梔隔岸香。

暄和:哇,所以這一改,便是:

山家懸艾蒲,是日正端陽。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一徑碧溪遠,野梔隔岸香。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細讀一番,是比原詩更有頓挫之感。

鴻之:格律是前人在追求音韻美感的過程中發現的重要規律,發乎陰陽,形成節奏。運用得好,可於吟誦之間更富於韻律感,也可在配合音樂的時候更爲和諧。當然格律是定的,詩意卻是活的,萬事不可拘泥。

香菱學詩之初,黛玉便說: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不以詞害意」。


推薦閱讀:

讀趙玉平博士《梁山政治》筆記
《中華孝道·朱翔非》筆記
這是盜墓迷的夢想,跟著《盜墓筆記》逛杭州
[論文筆記]End-to-end Recovery of Human Shape and Pose
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1.本文的說法上師與文字來源

TAG: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