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婦科診室內的悄悄話(5)
06-07
五. 患了子宮肌瘤是不是可以生育呢? 子宮肌瘤雖好發於40~50歲女性,但21~40歲生育高峰期罹患的也不罕見。一般說來肌瘤小、無癥狀的,對生育並無多大影響,可帶瘤妊娠。只不過要密切觀察,若對胎兒生長發育無影響,又無併發症,可等待分娩後處理。當然,有的採用剖宮產,同時把小肌瘤處理掉。 子宮肌瘤較大或有明顯癥狀的,可能影響生育,發生不孕。如肌瘤使子宮腔變形,直接影響精卵著床;生長在子宮角部的肌瘤,可壓迫輸卵管,使精子難以通過,阻礙精卵結合而造成不孕。同時,懷孕後也常常流產,分娩時還可發生難產、產程過長、產後大出血。應當指出:影響是雙向的,妊娠對肌瘤也會有影響的。如妊娠後激素分泌旺盛,子宮充血,肌瘤隨之増大,分娩後又縮小;妊娠期肌瘤易發生紅色變性,可發燒、腹痛等急腹症;漿膜下帶蒂肌瘤在產後可發生蒂扭轉。具體請閱讀本書第三章第四節。六. 子宮肌瘤都要手術治療嗎? 子宮肌瘤是性激素依賴性腫瘤,生長緩慢,發生惡變的機率低,況且絕經後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逐漸萎縮變小,以至消失。是否要採用手術治療,取決於肌瘤大小、臨床癥狀、併發症,以及發病年齡,是否有生育要求等等。 1.手術治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當施行手術切除治療:(1)年齡在30歲以內,有生育要求,且肌瘤較大已影響妊娠者;(2)肌瘤生長在宮腔內,即粘膜下肌瘤、壁間肌瘤、多發性肌瘤,因月經過多而導致嚴重貧血者;(3)肌瘤超過3個月孕大,出現尿頻、大便難、盆腔疼痛等壓迫癥狀;或帶蒂肌瘤扭轉或感染,引起急腹痛者。(4)肌瘤在短期內迅速増大,或絕經後肌瘤不萎縮反而増大,有惡變可能者。手術治療常以子宮切除,肌瘤摘除術以及不斷湧現的減少手術創傷的外科手術,諸如宮腔鏡、腹腔鏡手術。到底怎樣手術,應按病情與醫生商定。 2.藥物治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採用保守療法,即藥物治療:(1)肌瘤小又無癥狀,不影響月經和生育者;(2)肌瘤子宮小於3個月孕大,瘤體在6㎝以內的,癥狀不明顯又無壓迫癥狀的,年齡在40歲以上無生育要求者;(3)患者因身體原因,不宜手術者。七. 子宮肌瘤有那些非手術治療方法? 子宮肌瘤在以往都被看做外科疾患,常以子宮切除,肌瘤摘除術以及不斷湧現的企圖減少創傷性外科技術方法,以達到解除子宮肌瘤所引起的癥狀。但是,隨著現代醫學對甾體激素研究,以及中醫藥對子宮肌瘤治療的進展,目前對子宮肌瘤的非手術治療已引起各方重視。非手術治療的方法也很多。現簡單介紹於下: 1.期待療法:子宮小於10孕周大小,又無明顯癥狀的子宮肌瘤,特別是臨近絕經期的女性,可以採用期待療法,期待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自然萎縮。但每3個月應到醫院作婦科複查一次,患者本人應時刻注意月經是否過多、是否有尿頻、大便難、腹痛等壓迫癥狀。 2.西藥治療:現代醫學主要是通過使用具有抑制卵巢甾體激素分泌及其作用的藥物,以達到縮小肌瘤,減輕癥狀。臨床上常用的有:三烯高諾酮(內美通)、米非司酮、丹那唑、甲基睾丸素、三苯氧胺等等。具體如何應用,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應特別指出的,西藥治療對緩解肌瘤的癥狀是有一定效果,卻無法根除肌瘤,處於育齡期的女性停葯後,肌瘤往往再増大。現在臨床常用的:手術前3個月開始服藥,使肌瘤縮小,以利於減少手術難度、術中出血和手術創傷。臨近絕經的女性,常用藥以誘導絕經,使肌瘤自然縮小。 3.中藥治療:中醫認為子宮肌瘤的病因錯綜複雜,主要是經期產後正氣虛弱,邪氣入侵,造成人體的腎–天癸–沖任–胞宮的功能失調。氣虛則運血乏力而成淤血,淤血留滯日積月累而成癥瘕。癥瘕既成,氣血失和,淤積愈甚,正氣愈傷,遷延日久,成為虛實夾雜的痼疾者多。由此可見肌瘤應屬氣虛血淤證。治療宜化淤與益氣並舉,以達到止血、消瘤、恢復元氣的目的。臨證做到消瘤不忘止血,止血不忘消瘤,無論止血或消瘤始終注意兼顧調理卵巢功能。並且切實遵照「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則,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損傷元氣,促使機體早日康復。中醫藥的特色在於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停葯後反彈現象較少,但取效較為緩慢,服藥應有耐心。八.中藥能否使小肌瘤消掉呢? 符合保守治療條件的子宮肌瘤患者,若採用中藥療法消瘤以治本,最佳的治療時間是非出血期間。中醫經典指出:「無淤不成癥,癥病多挾痰」,久淤入絡,癥積堅固,非活血逐淤則淤不去,非軟堅散結則癥固難化,並佐消食化痰之品,以取良效。由於病患者的體質不同,治療方法亦有所不同: 寒凝血淤者宜選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乳香、沒藥、香附、三棱、莪術、生牡蠣、山楂,以達到溫經通絡,理氣逐淤,消痰軟堅,止痛消癥的作用。 氣虛血淤者,筆者在臨床上常用自擬的製劑,即黃芪消癥膠囊,內含生黃芪25克,生牡蠣、三棱、莪術各20克,半枝蓮、生山楂各15克,丹參、生蒲黃、益母草、夏枯草各10克,以達到益氣清熱,逐淤消癥的作用。 此外,成都中匯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中成藥「宮瘤清」(國葯准字Z10980032),臨床效果也不錯。九.子宮肌瘤引起陰道出血,有中藥可治療嗎? 中藥對子宮肌瘤引起的月經過多,甚或淋漓不凈等症,有獨到的止血效果。但由於個體的差異,出血量多少、出血時間長短以及兼證的不同,應當辨證遣方擇葯,現分述於下: 1.血淤症:症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凈,色暗紅,有血塊,小腹痛,舌質淡紫,脈細弦或沉,證屬淤血阻滯,血不歸經,宜祛淤止血,選用祛淤止血湯:即生地黃、海螵蛸各15克,赤芍12克,桃仁、當歸、黃芩、茜草各10克,紅花、川芎各6克。 2.熱滯血淤症:症見出血量多,久崩久漏,色暗紅,質粘稠,口苦口乾,舌紅、苔黃、脈數,證屬淤血化熱,迫血妄行,宜清熱涼血止血,方選益陰煎加味:即生龍骨、生牡蠣各20克,生地15克,知母、龜板、大棗各10克,黃柏、砂仁各6克,甘草3克,加側柏、地榆10克。 3.氣虛血淤症:症見經期延長,久漏不止,血色淡紅或暗,無血塊,腰酸,少腹下墜感,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證屬氣虛血淤,宜益氣攝血,方選安沖湯:即生龍骨、生牡蠣各20克,白朮、黃芪、生地各18克,海螵蛸、續斷各15克,赤芍12克,茜草10克。十. 妊娠合併肌瘤可用中藥保胎順產? 妊娠合併肌瘤者,中醫藥原則上以保胎為主,消瘤為副。既要讓胎兒順利成長,發育正常;又要控制肌瘤増大。為此,務必加強產前檢查,定期B超監護;同時,堅持藥物治療,臨床上常用當歸散合壽胎飲加減:即菟絲子20克,桑寄生18克,白朮、白芍、續斷、海藻、夏枯草各15克,黃芩10克,當歸、川芎各6克。若無其它不適,可每二、三天服一劑。 當歸散出自《金匱要略》,壽胎飲則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長期來中醫都作為保胎要方。經藥理研究:壽胎飲和黃芩、白朮、白芍能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緩解疼痛;川芎與菟絲子能提高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維持妊娠;夏枯草、海藻屬消痰軟堅葯,可控制肌瘤生長。綜觀全方,可做到保胎不促瘤生長,消瘤不影響胎髮育。第八節 卵巢瘤樣病變一.什麼是卵巢瘤樣病變?會發生癌變嗎? 前面已經談過,卵巢雖小,卵巢組織卻非常複雜,可以發生許多腫塊,有的腫塊並不是卵巢腫瘤而是卵巢瘤樣病變。所謂卵巢瘤樣病變,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女性,以生育期為多見;發病的原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發病的部位,多數為單側,也有雙側的;組織變化可局限性或瀰漫性的;卵巢瘤樣病變常影響卵巢功能,有的在臨床上常與腫瘤混淆,應認真加以辨別。現將常見的幾種類型簡介於下: 1.卵泡囊腫:卵泡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卵泡閉鎖或不破裂,引起卵泡液積聚,致卵泡擴張,直徑大於2.5㎝者,稱為卵泡囊腫。究其原因:下丘腦—垂體—卵巢功能紊亂,卵巢白膜増厚阻礙卵泡破裂。一般無臨床癥狀,可自然吸收、消退,不需治療。個別患者癥狀明顯,如月經退後、經期延長,甚至大卵泡破裂者,應及時治療。 2.黃體囊腫:多發生於育齡期女性,單側卵巢孤立性囊腫,表面光滑,呈琥珀色,直徑小於4㎝,壁薄,半透明,含有淡黃色液體或凝血塊。究其原因:供應黃體的血管和淋巴發生紊亂;排卵後黃體出血過多,形成黃體血腫,並引起黃體増大;垂體促性腺激素過度分泌,使黃體過度發育。一般無臨床癥狀,囊腫可自行退化消失,無需治療。個別的囊腫發生破裂引發急腹症,應及時治療。 3.卵泡膜黃素囊腫(又稱卵巢黃素囊腫):多數為雙側卵巢,因有多個壁薄的囊腫而増大,重度的直徑可達25㎝。囊腫大小不一,囊壁光滑、呈淡黃色,內含清亮液體或琥珀色液體,偶爾血性液體。究其原因:垂體分泌過多促黃體生成素,促使卵泡増大和黃素化,分泌過量液體而形成囊腫;長期、大量使用促排卵藥物,黃體受到過度刺激,造成卵巢黃素囊腫;一些葡萄胎、絨癌、妊高症、糖尿病合併妊娠等等患者,因血中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異常増高刺激,形成卵泡膜黃素囊腫。這類囊腫一般無臨床癥狀,偶爾腹脹或腹痛,無需治療,囊腫可自行消退、吸收。個別的囊腫發生扭轉或破裂,應及時治療。 4.妊娠黃體瘤:多發生於妊娠的中晚期,卵巢內有單個或多個黃素化結節狀病變,呈圓形或葉狀,大小不一,排列成片,含有伊紅色液體。究其原因:可由閉鎖卵泡的黃素化卵泡膜細胞發展而來,與血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刺激關係密切。一般在分娩後幾周內消退、吸收。 5.多囊卵巢囊腫:詳見本書專題介紹。 6.卵巢巧克力囊腫:詳見本書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專題介紹。 7.炎症囊腫:大多是由輸卵管炎症或卵巢炎症引起的,與鄰近組織粘連而形成囊腫。囊腫大小不一,有的直徑可大於5㎝,囊壁為肉芽組織或結締組織,囊內為炎症滲出液。患者大都有盆腔炎病史。臨床主要癥狀:小腹疼痛、壓痛,白帶増多,不孕。可採用物理療法或中藥灌腸療法,配合內服藥,以達到消炎和囊腫消退吸收。 綜上所述,卵巢瘤樣病變的種類繁多,不一而足,臨床上較為罕見的,也就不再一一介紹。二.如何防止卵巢瘤樣病變破裂? 卵巢瘤樣病變的囊內大都是液體,有血液、水液或粘液,且壁薄,易受內外壓力的影響而發生破裂。一旦破裂則引起急腹症,即腹部劇烈疼痛、噁心、嘔吐,甚至因出血過多而暈厥。 1.卵巢瘤樣病變發生破裂原因: (1)囊腫內壓力増大:諸如:卵巢巧克力囊腫,在月經來潮期間,由於異位內膜出血與原有的舊血集聚,囊內壓力大増,極易引起破裂;有的成熟卵泡無法排出而繼續増大,使囊內壓力過大,常於經間期破裂;黃體囊腫大多由於血凝障礙,排卵時不能迅速止血,囊內血液増多,張力増大而引起破裂。 (2)外傷撞擊:囊內的張力本已過大,卻因種種原因,如性生活過於粗暴、不幸跌倒、重體力勞動等等,腹部壓力加大或受到猛烈撞擊,引起破裂。 (3)醫源性:諸如婦科檢查用力過大觸壓囊腫,鄰近器官手術傷及囊腫,囊腫穿刺後因張力關係無法癒合等等。 2.預防卵巢瘤樣病變破裂: 患有卵巢瘤樣病變者,應特別注意保護腹部,防止外力傷害,行動要小心,不宜久蹲勞動,以免腹壓増大傷及囊腫。作為醫護人員做婦科檢查或手術,操作應規範,手法要輕,提防囊壁破裂。 雖然有些瘤樣病變可自行消退吸收,在期待時間內,積極治療,促使囊腫消散,是防止囊腫破裂的最佳選擇。 卵巢瘤樣病變屬中醫的「腸覃」範疇,其發生原因是先天腎氣不足,或經期產後房事耗傷腎精,復加外感寒熱之邪,損傷脾腎沖任而濕聚痰凝,聚集胞絡而成,宜消痰化淤為主,根據寒熱之體,擇葯配伍。基本方:即陳皮、茯苓、香附各10克,白朮、鱉甲、益母草、夏枯草、海藻各15克,薏苡仁、生龍骨、生牡蠣各20克。偏熱者加黃芩10克,蒲公英15克。偏寒者加桂枝8克,細辛3克。氣虛者加黃芪20克。淤甚者加三棱、莪術各10克。腎虛者加杜仲10克,續斷15克。巧克力囊腫者參照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第六章 盆腔痛症及其它雜症 盆腔位於腹部最低位,故又稱為下腹部。中醫稱為小腹部、少腹部。盆腔內有子宮、輸卵管、卵巢、膀胱、輸尿管下段、直腸等等。子宮前為膀胱,後為直腸;輸尿管下段與宮頸、陰道前壁鄰近;闌尾居於右下腹,與右輸卵管相鄰。所有這些部位的血管、淋巴、神經密切聯繫,一旦發生病變就會相互影響,正如古語說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盆腔疼痛是婦科疾病常見的主要癥狀之一。臨床上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現簡要分述於下:第一節 急性盆腔痛一.什麼是急性盆腔痛?有哪些疾病會引起急性盆腔痛? 所謂急性盆腔痛,又稱急腹症,主要表現是下腹劇烈疼痛,發病急,病勢劇,病性危,若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易於發生意外,甚或危及生命。 許多疾病都可引起急性盆腔痛,現就其主要的按病因分類於下: 1.盆腔的組織器官炎症:單就婦科來說,就有盆腔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即輸卵管炎和卵巢炎)等。發病的原因大都發生在產後、流產後、宮腔手術後,月經期間衛生不良和不潔性生活等等,受到各種病原菌的侵入感染,引發下腹部劇烈疼痛,寒戰高熱,白帶量増多、色黃、呈膿性,氣味臭穢。若不及時救治,可形成膿腫,甚至引起敗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2.盆腔的組織器官破裂: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宮外孕和卵巢破裂。宮外孕破裂以輸卵管妊娠引起破裂為多見,主要癥狀是下腹部一側突然呈撕裂樣劇痛,持續不止或反覆發作,陣發性加劇,伴噁心嘔吐、大汗淋漓,內出血嚴重的可昏迷、休克。若不及時搶救可引起死亡。卵巢破裂主要是指卵泡、黃體以及黃體囊腫的破裂,除了受到外力的撞擊和創傷外,主要是卵泡和黃體持續増大,內壓升高而引起破裂。臨床表現:起病急驟,下腹部突然劇痛,短時間內持續墜痛,隨後轉輕或變劇,內出血嚴重的可出現失血性休克。 3.盆腔的組織器官血液循環障礙:最常見的是卵巢腫瘤蒂扭轉。卵巢腫瘤蒂生長得較長,重心又偏於一側,若患者突然改變體位或妊娠、產後子宮位置變化,易引起腫瘤蒂扭轉。因此,卵巢瘤內的靜脈迴流受到阻礙,瘤內充血嚴重,瘤體迅速增大,引起瘤內出血、感染或破裂,導致下腹部一側(以右側為多)劇烈疼痛,噁心嘔吐,甚至休克。 4.盆腔的組織器官結石:最常見的是膀胱和輸尿管結石,兩者病發時都可引起陣發性盆腔疼痛。應注意與婦科病鑒別。 除此之外,還有寄生蟲作祟、嚴重外傷、盆腔積液等等,都可引起急性盆腔疼痛,可謂原因繁多,不一而足。二. 患了急性盆腔痛,該怎麼辦? 不幸患了急性盆腔疼痛,無論是患者或家屬不要驚慌失措,一定要冷靜沉著,及時到醫院就診。在確診前,切勿急病亂投藥,擅自服用鎮痛劑,致使掩蓋病情造成診斷錯誤。 就診時通常要作體檢、婦檢,以及血液、大小便等實驗室各種檢查,同時選作X射線、CT、B超、腹腔鏡等等檢查,以便醫生及早作出準確診斷。 在治療時,一般特別注意糾正水和電解質的不平衡,必要時補液、輸血,補足血容量;同時注意抗感染,補充維生素和能量製劑。病者應卧床休息,穩定情緒,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宮外孕、卵巢破裂以及卵巢腫瘤蒂扭轉的,應立即手術治療。有些疼痛以及不宜手術的,可用中西藥對症治療。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取得很大進展,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常用化淤止痛,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等治法,幫助病者身體康復。第二節 慢性盆腔痛一.什麼是慢性盆腔痛? 所謂慢性盆腔痛,系指發生於下腹部,非周期性的,反覆發作的,病程超過六個月的疼痛。好發於30歲左右、已生育的女性,多數有外科、婦科手術史,是女性常遇到的又難以說明白的疼痛。據有關單位流行病學調查,約40﹪女性患有下腹疼痛。 慢性盆腔痛的臨床癥狀,發病的部位在下腹部,以隱痛、鈍痛、墜痛為多見,身體勞累或性生活後疼痛加重。據醫學心理研究:精神抑鬱的,往往病情更為沉重。常伴白帶増多,陰道出血等。二.慢性盆腔痛具有哪些特點? 發生在下腹部的疼痛非常複雜,不僅屬於婦科的生殖系統,還有涉及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骨科的,諸如慢性闌尾炎、膀胱炎、輸尿管下段結石、腸激惹綜合征、肌肉和骨骼疼痛等等,也都會發生下腹疼痛,應當認真加以鑒別。慢性盆腔疼痛跟婦科的生殖系統有關的,如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等,具有下列的特點:1.下腹部的疼痛是持續的反覆的發作;2.病因複雜,難以發現器質性病變;3.疼痛程度與病變程度並非都成正比;4.心理因素可能在疾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病者常伴有抑鬱、焦慮、多疑等精神狀態;5.病程長,治療取效慢。三.有哪些婦科病會引起慢性盆腔痛? 現將臨床常見的,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婦科疾病,簡要介紹於下: 1.慢性盆腔炎:由於急性盆腔炎遷延所致,或產後殘留胎膜,或宮腔手術、經期盆浴、性生活等受到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癥狀腰、腹部疼痛,每每在勞累或性交後加劇,少數人還有低熱,常伴有白帶増多,月經過頻、經量過多,不孕。有盆腔粘連炎症包塊的,可有壓痛、尿頻、肛門墜脹感。 2.殘留卵巢綜合征:雙側卵巢切除後,仍殘留少量有功能的卵巢組織。可能是手術後引起盆腔供養和組織結構的改變,導致盆腔粘連,出現下腹部周期性鈍痛,可放射至股內側,以及腰骶痛、性交痛。 3.子宮內膜異位症:由於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面以外的異常位置而出現病變和癥狀。主要癥狀是痛經,多為繼發性,呈漸進性加劇。疼痛部位在下腹和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 4.盆腔淤血綜合征:由於盆腔靜脈淤血引起的疾病,以下腹墜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白帶過多、易疲勞感、乳房脹痛為主要癥狀。 除此之外,尚有腸激惹征、間質性膀胱炎、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慢性闌尾炎、肌肉和骨骼疼痛等等。不過,這些已不屬婦科範疇了。 綜上所述,慢性盆腔痛是涉及多學科的多發病、常見病。若不幸患了這種病,且有婦科癥狀的,應先到婦科就診,其餘可到疼痛專科就診,詳述病痛,接受檢查:首先注意排除致命性疾病,如癌症;其次排除器質性病變,及早作出明確診斷;遵照專科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用藥,做到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四.為什麼說慢性盆腔痛應特別重視心理(精神)因素的影響? 慢性盆腔痛症的一個顯著特點:疼痛持續反覆發作,病因難以查出,久治難愈。究其原因,除了病因複雜,涉及多學科外,跟病患者的心理素質有很大關係。因為疼痛是臨床的一種自覺癥狀,是病人對不良刺激的主觀反應。截至目前為止 ,尚難以用科學的、客觀的方法來衡量疼痛程度。況且,各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對疼痛的感受性、耐受性也有差異。 祖國醫學早就提出「內傷七情」的論斷,也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若受到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刺激,可使人體的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導致疾病叢生。如《素問·舉痛論》所云:「百病皆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由於女性生理特點,情志易動,抑鬱、憂思、悲哀、恐懼常致婦科疾病叢生,疼痛加劇。 1979年國際疼痛研究會認為:「疼痛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隨著現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疼痛經常是主觀的,每個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過損傷的經歷學會了表達疼痛的確切辭彙。」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對疼痛性質、強度的感受,往往受到自身心理素質(諸如病史記憶、注意力集中、文化素養…等)和社會、職業、家庭以及性生活等因素的影響。例如:有的女性分娩後就下地勞動;有的病人經反覆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已痊癒,卻一再訴說非常疼痛。據專家調查研究:慢性盆腔疼痛常表現抑鬱、焦慮、失眠、多疑等心理障礙。有的跟創傷性的性經歷、不幸婚姻、性功能障礙等等有關。 總之,慢性盆腔痛不僅有器質性病變的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在治療過程中應重視心理的健康。患者應注意自我調節,排除心理障礙,消除悲觀、抑鬱、緊張、恐懼情緒,樹立積極、樂觀、舒緩、開心情懷,轉移注意力,忘卻疼痛;量力而行,做些家務勞動和社會活動,把自已融入社會,廣交朋友,促膝談心,有利於血液循環,消除淤滯,緩解疼痛。作為親友應關懷和體貼病者,尤其對病者切不可出口恐嚇、或言過其實、或支捂應對,應積極主動和言開導,排憂解難(包括飲食、睡眠、居住環境等),穩定情緒;儘可能帶病者旅遊散步,陶冶情操,放鬆情緒,消除緊張,振作精神,化解疼痛;特別是作為丈夫的在性生活中應多加體貼照顧,切忌粗暴,以利於家庭和諧溫馨。五.如何治療慢性盆腔痛?中醫藥是怎樣治療呢 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病變部位以及對生育的要求來確定,現代醫學大多採用綜合治療的方法:1.化學藥物對症治療,如慢性盆腔炎就用青黴素、甲硝唑等消炎,內膜異位症則用安宮黃體酮、婦康片、內美通等;2、物理療法,也就是用電、光、聲、磁、冷、熱和機械等治療疾病,如直流電離子導入、微波電療、超短波等等;3.手術治療,如巧克力囊腫、炎症腫塊較大的應手術切除。 中醫藥治療慢性盆腔痛也是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療法,尤其是對疼痛查無原因的和屬於功能性疼痛,療效更為顯著,現結合筆者臨床的一點體會介紹於下:中醫藥學大多認為,慢性盆腔疼痛發病的主要機理:氣血運行受阻,沖任胞脈淤滯,「不通則痛」;氣血虛弱,沖任虧損,「不榮則痛」;「七情內傷」誘發並加重疼痛的發展。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療,由於個體的差異,癥狀不盡相同,中醫強調辨證,依據寒、熱、虛、實,進行調理氣血,暢通血脈,以通治痛;補氣血,養沖任,以養治痛。現分述於下: 1.理氣行滯:症見下腹脹痛,以脹為主,時痛時止或小陣痛,經前加劇,舌暗、苔薄、脈弦,屬氣機阻滯,血流不暢,宜輕劑理氣行滯,選用四逆散加味:白芍15克,柴胡、枳殼、川楝、元胡各10克,甘草3克。便溏者加白朮15克,白帶多者加椿根皮15克,熱者加蒲公英、半枝蓮各15克,難眠者加夜交藤15克。 2.疏肝解郁:症見發作性下腹疼痛與情緒有關,伴胸悶煩躁易怒,情緒緊張,少眠多夢,口苦咽干,舌暗、苔薄、脈弦,屬肝氣鬱結,宜疏肝解郁,選用逍遙散加味:白芍、白朮各15克,柴胡、當歸、元胡、台烏 茯苓、黃芩、夏枯草各10克,甘草3克。頭痛者加鉤藤15克。 3.溫經散寒:症見下腹隱隱作痛,喜溫喜按,得熱痛減,形寒怕冷,頭暈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屬沖任虛寒,選用金匱溫經湯:白芍、党參各15克,當歸、半夏、丹皮、麥冬各10克,川芎、桂枝各6克,細辛、吳茱、甘草各3克。 4、養肝健脾:症見下腹隱痛墜痛,白帶量多,便溏,面色虛浮,或足跗浮腫,舌淡胖、苔薄白、脈細緩,屬肝鬱濕阻,選用當歸芍藥散加味:薏苡仁20克,白芍、白朮、黃芪、續斷各15克,當歸、茯苓、澤瀉各10克,川芎6克。 5.補氣養血:症見下腹隱隱作痛、墜痛,腰肢酸軟,疲乏無力,頭暈,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細,屬氣血虛損,沖任胞脈失養,宜補氣血養沖任,選用參芪四物湯加味:雞血藤20克,党參、黃芪、白芍、熟地各1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細辛3克。 此外,還可用針灸、按摩、中藥熱濕敷、中藥保留灌腸、中藥離子導入、中藥敷臍等等。第三節 盆腔淤血綜合征一.什麼是盆腔淤血綜合征?為什麼會發生盆腔淤血綜合征? 所謂盆腔淤血綜合征是由盆腔淤血引起的,以下腹疼痛、低位腰痛、性交痛為主要癥狀,伴有白帶過多、疲乏無力、乳房脹痛等,是婦科下腹疼痛的原因之一,多發於育齡婦女有過2次分娩或流產史的。屬中醫的「婦人腹痛範圍。」 發生盆腔淤血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盆腔血管因素:盆腔內靜脈多,動脈少,常是2~3條靜脈伴隨一條同名動脈;盆腔靜脈壁薄,缺少筋膜組織的外鞘和固有的彈性,易擴張、彎曲;加上盆腔內的生殖器官,膀胱、直腸兩個系統的靜脈叢是相通的,任何一個系統的循環障礙,都會影響到另一系統的。 2.體質和體位因素:由於平素身體素質關係,血管壁組織薄弱,彈性纖維少,彈性差,容易形成靜脈血流淤積。有的因職業關係,長期站立工作,盆腔壓力持續増高,易於產生淤血。有的習慣於仰卧位睡,尤其是產後常仰卧,容易引起子宮後屈,子宮和卵巢的血管隨宮體下降,屈曲在骶凹兩側,靜脈壓力増高。血液迴流受阻而處於淤血狀態。 3.早婚、早育、多產因素:早婚、早育使未成熟的生殖器官負擔過重。盆腔血管的負擔也隨之加重,易於產生盆腔淤血。尤其是妊娠期間,卵巢靜脈的血容量和張力,都比平日増加數倍或數十倍。分娩時易使靜脈曲張,並且使闊韌帶裂傷,這也是引起盆腔淤血綜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4.疾病因素:婦科常見的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閉經、宮頸糜爛等等,可影響盆腔淤血綜合征的形成,並使病情加重。習慣性的便秘,也可影響靜脈血的迴流。二.盆腔淤血綜合征有哪些癥狀? 盆腔淤血綜合征的臨床癥狀具有兩大特點:一是「三痛、二多、一少」,也就是下腹痛、低位腰痛、性交痛,白帶増多、月經量多,陽性體征少;一是疼痛都在午後和夜晚,或久站,或性交後加重,月經前痛甚。現分述於下: 1.下腹痛:多為彌散性疼痛,一側較重,以脹痛、墜痛為常見。並且累及同側大腿根部和髖部,出現酸軟乏力。 2.低位腰痛:主要是腰骶痛,常在月經前期及性交後加重。 3.性交痛:性交時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次日腰痛、腹痛加劇,白帶更多。 4.白帶増多、月經量多。 5.乳房脹痛:在月經中期,乳房開始腫脹疼痛,可摸到乳房結節,持續至月經來潮,經凈消失。 6.自主神經紊亂:易於煩躁、激動,或消沉、抑鬱;有的枕後痛、心悸、氣短;有的極度疲乏,無力工作。 7.其它:有的可出現外陰、陰道腫脹、墜痛、灼熱痛或癢;有的經前尿頻尿痛,經前直腸下墜感,排便困難。三.如何預防盆腔淤血綜合征的發生? 針對發病因素,採取相應措施,可以減少或避免盆腔淤血綜合征的發生。主要措施如下: 1.防止早婚、早育,避免性生活過頻,生育過密。提倡晚婚、優生、優育,若生育兩胎應間隔5年,使生殖器官和血管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恢復。 2.重視體育活動,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増加盆腔肌的張力。 3.從事站立工作或坐位工作者,每隔一段時間,譬如一小時休息一會兒,活動活動或作作工間操。以改善血液循環。 4.常採用側卧位或屈腿俯卧位,並注意兩側交替,有利於預防子宮後屈,防止產後便秘和尿瀦留,有助於盆腔靜脈血液的迴流。 5.養成天天大便的習慣,若有便秘者,應多進食富含纖維的果蔬。四.盆腔淤血綜合征能否治癒呢? 目前對盆腔淤血綜合征的治療,大多採用綜合治療的方法,主要有: 1.手術治療:如圓韌帶懸吊術及腰骶韌帶縮短術,可使子宮後位的變為前位,疼痛減輕或消失。手術方法諸多,不一一介紹。 2.物理療法:可加強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3.體育療法:持之以恆體育活動,不僅増強體質,増進盆腔肌張力。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子宮後位者,每日堅持2~3次作膝胸卧位,每次十分鐘,有利於糾正後位子宮,緩解疼痛。 4.中藥治療:主要採用活血化淤,使淤滯活化,血流加快,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但本病的病程長,體質偏虛,故化淤不宜峻利大劑,宜輕劑活化,以免損傷正氣。用藥宜活血化淤與益氣補腎並舉。 基本方:黃芪20克,丹參、續斷各15克,當歸、台烏、元胡、蒲黃、靈脂、仙茅各10克,川芎8克。寒甚者加桂枝、小茴各6克。乳痛者加鬱金15克。枕後痛者加蒿本10克。排便難者加檳榔10克。 若性交疼痛難忍,外陰陰道墜脹感,白帶増多者,改用:薏苡仁20克,香附、半枝蓮、蒲公英、生黃芪各15克,生蒲黃、炒靈脂、元胡各10克。 若低位腰痛者,則用:雞血藤20克,續斷、淮牛膝、桑寄生各15克,當歸12克,桂枝、秦艽、獨活、靈仙各10克,川芎8克。 第四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一.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它是如何發生的? 所謂子宮內膜異位症系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面以外的異常位置而出現病變和癥狀者。子宮內膜具有異位生長的能力,可以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至今只有心臟和脾未見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報道。盆腔內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發生於子宮肌層、卵巢、輸卵管、子宮直腸陷窩、膀胱等。 由於內膜異位部位的不同,臨床上把子宮內膜異位於子宮肌層的,稱為子宮肌腺症;把子宮內膜異位於子宮以外的其它部位的,稱為外在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簡稱為內異症;兩者同時存在的,稱為混合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於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習慣稱為卵巢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良性病變,但具有遠處轉移和種植能力,是生育年齡女性的常見病,發病率約佔育齡婦女10﹪。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確,很可能是多源性的,目前主要學說有: 1.種植學說:月經期間,子宮內膜腺上皮和間質細胞隨著經血逆行,經輸卵管進入腹腔,種植於盆腔內的組織器官和盆腔腹膜,並生長蔓延而形成`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也可以通過淋巴血管播散到盆腔以外的器官,形成內異症。目前常見的是盆腔手術,如人工流產、剖宮產等,使自然脫落的子宮內膜在原始體腔外和非生殖道部位種植生長。 2.化生學說:卵巢表面組織、盆腔腹膜等,都是由具有高度化生潛能的體腔上皮分化而來的,在反覆經血迴流、慢性炎症刺激和長期持續的卵巢激素的影響下,這些體腔上皮均可被激活,衍化為子宮內膜樣組織,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3.遺傳因素:遺傳基因在內異症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凡是母親、姐妹患有內異症者,大約有70﹪發病機會。說明內異症有家族性遺傳特性,有的內異症者的體細胞有染色體異常。 4.免疫因素:免疫力低下的,清除盆腔的子宮內膜能力減低,有利於內膜種植、増生,以及內異灶的形成;免疫功能異常者,免疫細胞可釋放一系列活性因子,促使異位內膜轉移、定位和生長。 內異症的病理特點在於,異位的子宮內膜受到卵巢激素的影響,呈周期性出血,血液積聚在組織的間隙內,引起病灶周圍組織炎症反應,組織纖維化或粘連,形成大小不一的結節、包塊。 祖國醫學典籍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無專篇論述,但從臨床癥狀和體征,可散見於痛經、無子、血瘕等癥候的論述。許多醫家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理變化在於血淤。明·薛立齋的《校注婦人良方》指出:「婦人腹中淤血者,由月經閉積,或產後余血未盡,或風寒滯淤,久而不消,則積聚癥瘕矣。」明·張景岳的《景岳全書·婦人規》指出:「淤血留滯作癥,惟婦人有之。其證則或由經期,或由產後,凡內傷生冷,或外感風寒,或恚怒傷肝,氣逆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弱而不行。總由血動之時,余血未凈,而一有所逆,則留滯日積而漸以成癥矣。」根據先賢的經驗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表現,發病的主要機理是淤血。由於月經閉積或產後淤血未盡,外感寒邪,寒淤相搏;或七情所傷,肝氣鬱結,疏泄失常,使淤血積聚於胞宮胞脈,積以時日,漸以成癥。更因沖任損傷,胞宮藏泄無能,異位組織的離經之血,排無出路或出多排少,久而聚積成癥,日以益大。二.子宮內膜異位症對身體健康有何影響?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病理特點在於:異位內膜受到卵巢激素的影響,呈現周期性出血,血液聚積在組織間隙內,引起組織周圍炎症反應,組織纖維化、粘連或増生,從而形成大小不一的結節、包塊。它給女性帶來的痛苦主要是痛經和不孕。由於異位內膜所處的部位不同,臨床的表現也略有不同,簡述於下: 1.痛經:為一常見突出癥狀,多為繼發性的,主要特點是漸進性加劇。疼痛部位常在下腹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大腿。經前1~2天開始,經期第一天痛劇,以後逐漸減輕,經凈緩解。 2.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症常引起輸卵管粘連、變硬,甚至管腔阻塞,失去拾卵能力和輸送精子、精卵能力,甚或阻止精卵結合。同時,由於卵巢病變影響正常排卵,也可導致不孕發生。據有關專家統計,內異症者的不孕率約佔40﹪。 3.性交痛:內異症的病變部位在直腸陷凹的,性交時往往由於碰撞而發生疼痛,經前更為明顯。 4.月經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症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調,尤其是子宮肌腺病,因內膜増多,致經量多、經期延長,甚至周期紊亂。內異症者伴有月經異常的約佔15~30﹪。 5.其它兼症:子宮直腸陷凹內異症者,可出現便秘或腹瀉,尤其在經期常有便意感,大便通過直腸時劇痛難忍;膀胱內異症者,經期可出現尿頻、尿痛、尿血,若異位病灶壓迫輸尿管時可出現側腰痛和血尿;肺部內異症者,經期可出現發熱、咳嗽、咳血。三.什麼是卵巢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以發生於卵巢為多見,約有80﹪患者病變累及一側卵巢,有的雙側卵巢都被波及。隨著病情的發展,卵巢內的異位內膜可見反覆出血而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囊腫內含有暗褐色的、粘糊狀的陳舊血液,狀似巧克力液體,故稱為卵巢巧克力囊腫。囊腫的大小不一,一般直徑在5㎝以下,最大的直徑可達25㎝。 當囊腫増大時,特別是經期囊腫內出血増多,囊內的壓力増高,囊壁可出現小的裂隙並有極少量血液滲漏,引起腹膜局部炎症反應,每個月經周期反覆發作,導致卵巢與周圍器官或組織緊密粘連,成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個特徵。一旦囊腫的破口較大,粘稠的液體溢入盆腔內,刺激腹膜可引起急性的下腹痛,並伴有體溫升高,這是婦科急腹症,應及時處理,切不可大意。四.什麼是子宮肌腺症? 子宮肌腺症系指子宮內膜向子宮肌層浸潤,並在其中呈瀰漫性生長,主要特徵是在子宮肌層出現異位的內膜和腺體,並引起周圍的纖維組織及肌纖維的反應性増生,使子宮呈均勻性増大,子宮増大一般不超過妊娠12周大小,病變部位多見於子宮的前後壁,尤以後壁為常見。以往,稱之為內在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多發於40歲以上的經產婦,約半數伴有子宮肌瘤,15﹪合併外在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肌腺症的發病原因,多數專家認為:子宮肌腺症患者在子宮肌層中的內膜病灶,與宮腔面的子宮內膜直接相連,因此,由於多次妊娠和分娩,造成子宮壁創傷或子宮內膜炎,是誘發子宮肌腺症的主要原因。同時,在解剖結構上,子宮內膜與肌層的交界面缺乏粘膜下層,在某種原因的刺激下激素異常分泌,可直接刺激異位內膜和腺體侵入肌層呈瀰漫性生長。況且,子宮肌腺病患者多伴有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生長過長,故認為與高雌激素刺激有關。 子宮肌腺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月經量増多、經期延長、進行性逐漸加劇痛經,痛經常在經前一周開始至經凈結束。五.子宮內膜異位症會轉變為癌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從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看,基本屬於良性疾病。但是,內異症與惡性腫瘤的一些生物學行為相類似,如浸潤、破壞周圍組織、向遠處轉移、極易複發等,且有0.7~1﹪的惡變率。 內異症的惡變主要集中在卵巢,有卵巢子宮內膜樣癌和透明細胞癌。若有下列情況的:1.卵巢異位囊腫過大,直徑超過10㎝或有明顯増大趨勢;2.絕經後複發的,且有疼痛節律改變,痛經進展為持續性腹痛;3.超聲波檢查發現:異位囊腫內有實質性、或乳頭狀結構、或病灶血流豐富的;4.CA125檢測,大於200KIU/L等等,應警惕癌變的可能,要及早到醫院作詳細檢查,以免誤過最佳的醫療時間。六.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治好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雖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疾病,但是至今還沒有找到理想的根治手段,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保守手術治療,都有相當高的複發率。不過,對緩解疼痛,促進生育,卻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發展性的疾病,發展的速度和過程因人而異。有的經過治療,病灶縮小或多年不變,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的治療後,卻在短期內複發,甚至發展很快。一般說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展,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1.有月經的功能;2.有周期性的雌、孕激素刺激,尤其雌二醇在刺激正常內膜増殖的同時,也刺激異位內膜生長;3.免疫功能異常。目前,西藥治療就是針對上述條件,使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假絕經、假孕,達到治療目的。但是停葯後,1年的複發率可達5~10﹪,5年的複發率約近半數。當然,複發率的高低,與採用的藥物和病變程度有關。手術治療,病灶在肉眼可見的,可以切除。但腹膜下、深層的、微小的病灶,肉眼難以看到的,手術就不能徹底清除,也就潛在複發的可能。近幾年來,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很大進展,尤其是減輕疼痛,促進生育,效果明顯,且副作用少,廣受患者歡迎,樂於接受。但療程過長,易於複發的問題仍難解決。七.有什麼治療方法可使內異症患者消除或減輕苦痛?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目的是:縮小或消除病灶,減輕疼痛,促進生育,避免複發。目前,無論採用手術、西藥、中藥,都各有不同的適應症和優缺點,到底採用何種治療方法,應考慮患者的年齡、對生育要求、癥狀的嚴重程度、病灶的範圍大小等等,然後加以確定。現簡要介紹於下: 1.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切除病灶,恢復解剖功能。例如保守手術,適用於年輕的病情輕的有生育要求的,可達到保留生育功能,切除病灶,分離粘連;半保守手術則適用於病情重或保守手術複發的,藥物治療無效,又無生育要求的,宜切除子宮,保留卵巢;根治手術適用於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癥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的,宜切除子宮、雙附件和所有病灶。 2.西藥治療:主要抑制卵巢功能,阻止異位內膜的生長,減少病灶的活性,減少粘連的形成。但有程度不同的不良反應,停葯後易於複發。臨床上常用的有:(1)假孕療法即採用雌激素或大量孕激素,產生高激素性閉經,類似正常妊娠,稱為假孕療法。常用藥有甲地孕酮、炔諾酮、安宮黃體酮和避孕藥如左旋18甲基炔諾酮、乙炔雌二醇。(2)假絕經療法即阻斷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和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直接抑制卵巢甾體激素合成,使子宮內膜萎縮,達到閉經,稱為假絕經療法。常用藥有丹那唑、內美通。此外還有三苯氧胺、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及其它類似藥物。 3.中藥治療:以活血化淤,理氣止痛,散結消癥,滋養肝腎為主,達到消散淤血,縮小包塊、結節,解除痛經之苦;滋養肝腎,補益沖任,増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調經促孕。根據女性生理特點和內異症病理變化特點,分期於下: (1)經前期:以小腹隱痛、脹痛,乳房脹痛為主症,宜理氣活血,選用烏葯散加味:即台烏、香附、元胡、梹榔、當歸、赤芍、柴胡各10克,木香、砂仁各8克。頭枕痛加蒿本10克,鉤藤15克。 (2)月經期:以小腹劇痛難忍,腰骶痛和大腿內側痛為主症,宜活血逐淤止痛,選用活絡效靈丹加味:即丹參、當歸各15克,乳香、沒藥各6~10克,加香附15克,元胡10克。寒甚者加桂枝6克,細辛3克,嘔吐者加代赭石15克。便秘者加大黃6克。 (3)經後期:雖痛經已減輕或消失,為防離經之血化熱,引起炎症反應,造成與周圍組織粘連,宜清熱活血,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蒲公英、半枝蓮各15克,赤芍12克,黃芩、當歸、桃仁各10克,川芎、紅花各6克。 (4)經間期:無生育要求的或不急於生育者,應重在化淤消癥,促使包塊結節囊腫縮小,宜選用生牡蠣20克,黃芪、鱉甲、王不留行各15克,赤芍12克,三棱、莪術、生蒲黃、益母草各10克。有生育要求的,則選用生牡蠣30克,旱蓮草20克,夏枯草、仙靈脾、肉蓯蓉、續斷、鱉甲各15克,巴戟、當歸各10克,川芎6克。並注意觀察基礎體溫,適時性生活,及早保胎防墮。八.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由於其發病的原因至今未清楚,目前尚無治療的良策,因此做好預防工作顯得特別重要。現針對發病的可能因素,提出幾點供參考: 1.防止經血倒流:(1)及時處理生殖道異常,使經血暢流而下。諸如:先天性處女膜閉鎖、陰道橫隔或瘢痕狹窄、殘角子宮、宮頸粘連等等,應及早手術治療,排除阻礙經血外流的疾病。(2)痛經者應積極治療,因子宮痙攣性收縮,易使經血倒流。(3)經期應盡量避免作盆腔檢查,則使非檢查不可也應避免重力按壓。(4)經期應禁止過性生活。經期不宜作劇烈運動,尤其是倒立動作。平日衣褲應寬鬆,減少盆腔壓力,改善盆腔的血流環境。 2.避免盆腔手術引起內膜異位種植:(1)凡是進入盆腔內手術的,應注意防止宮腔的內容物流入腹腔。(2)輸卵管通液、或取或放節育環、宮頸電灼、激光、微波治療術等等,均應在月經乾淨3~7天內進行。 3.遠離污染環境:目前已知二惡英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有關,垃圾燃燒後的灰塵中的二惡英含量很高,緩慢釋放入血流,破壞內分泌系統,降低免疫功能,誘導雌激素合成,促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的發生與發展。 4.注意衛生,増強體質:注意個人衛生,防止念珠菌的感染;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尤其應不酗酒,不吸煙,少喝咖啡等刺激性飲料食品;經常參加有規律的體育運動,以増強體質。同時,女性應適時結婚、生育,提倡母乳哺養嬰兒。 第七章 老年篇第一節 老年婦女生理特點一. 什麼是老年期? 何時算是老年期,乃是人為制定的。根據國際老年學會規定:60~65歲為老年前期,65歲以上為老年期。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醫學科學的進步,人類的壽命比以前大為延長了。根據《中老年保健》雜誌2009年第一期報道,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由建國時的35歲提高到77.7歲,其中男性74.2歲,女性79.3歲。60歲以上的老人佔全國人口總數11﹪以上,到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將達4億。 婦女半邊天,占人口總數一半。據世界人群壽命的調查資料顯示,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約5~6年,而女性社會工作的退休年齡卻比男性早;女性從絕經至衰老死亡這一段時間很長,約佔整個生命期的1/3左右,都要在家庭中度過。女性步入老年期,由於生殖、內分泌系統的變化,嚴重影響老年婦女的身心健康,相當一部分罹患這樣或那樣疾病。因此,強調做好老年婦女的衛生保健,採取各種措施防病抗病,使老年婦女身心健康,享有更長的壽命,更高的生活質量,既是老年婦女的迫切願望,也是社會和家庭的重任。二. 老年期婦女有那些生理病理特點呢? 目前,一般認為婦女60歲以後,就進入老年期。由於生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老年婦女因年老,也就有不同於青、壯年的生理、病理特點,老年期最為明顯的變化表現在形體方面,如皮膚鬆弛,顏面出現褶紋或老年斑,頭髮稀疏,腰背後突,身長縮短;同時,大腦重量減輕,神經細胞減少,神經傳導減慢,視力減退,味覺嗅覺不靈,反應遲鈍,行動遲緩等等。正如中醫文獻《靈樞·天年》所說:「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卧。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性骸獨居而終矣。」這一經文具體生動地闡述了人由衰而老至終的演變過程。 現代醫學認為老年婦女由於機體的內分泌器官逐漸萎縮,激素功能普遍低落,促卵泡激素分泌下降,腎上腺皮質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除了整個機體發生老年性改變外,生殖器官及其相關臟器的解剖和生理、病理髮生明顯變化,主要有: 1.生殖器官萎縮: (1)外陰:大小陰唇萎縮變薄,皮下脂肪減少,彈性纖維消失;陰毛稀少、短軟、變為灰白色;陰阜和大陰唇組織鬆弛;小陰唇和陰蒂縮小。 (2)陰道:隨著年齡老化,陰道組織逐漸萎縮,陰道變狹變短,陰道粘膜薄且失去彈性,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消失,不能產生足夠乳酸,使陰道呈鹼性環境,易受病菌侵入,感染機會増多。 (3)子宮:子宮頸變為扁平,宮頸粘膜萎縮,腺體數減少,宮頸分泌物隨之減少,頸管缺乏粘液的保護,易受上行性的病菌感染;宮頸口縮小,頸管狹窄,甚至粘連,若有病菌感染或腫瘤,則易引起宮腔積液、積膿。絕經後子宮退化,肌肉組織萎縮,子宮壁變薄而質地變硬,子宮體變小,重量減輕,若有子宮肌瘤的也隨之萎縮;支持子宮韌帶組織鬆弛,易發生子宮下垂。 (4)卵巢:卵巢萎縮變小,質地變硬,重量減輕。卵泡結構雖仍存在,但卵泡上皮萎縮,形成閉鎖卵泡,絕經十年左右這些結構完全消失。此時卵巢變為一團纖維組織,稱為纖維化卵巢或硬化性卵巢。絕經後仍有完整卵巢,但血雌酮、雌二醇急劇下降,直至不繼續分泌雌激素。機體中的雌酮,主要由腎上腺與外周血雄烯二酮轉化。 2.乳房縮小下垂:乳腺萎縮,皮下脂肪減少,皮膚鬆弛,乳房縮小下垂。 3.骨質疏鬆:由於孕、產、乳等消耗大量鈣,造成某種程度的骨骼耗損,更由於雌激素減少,影響蛋白質的合成,骨量丟失加速,引起老年性骨質疏鬆。一般女性比男性多(5:1),而且提早10~15年發生,臨床上常見背痛、椎體變形、身高縮短,而且易發生病理性骨折,尤以初潮晚、絕經早的女性為多。 4.泌尿系統癥狀増多: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粘膜上皮變薄,膀胱頸周圍的緻密彈力纖維組織,圍繞尿道的腺體和導管皆逐漸萎縮。與此同時,腎功能降低,平均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的排泄和再吸收能力均降低。因此,無菌性尿道炎、尿頻、尿失禁等泌尿系統癥狀増多。 除此之外,隨著年齡老化,各臟器功能包括循環、呼吸、消化功能減退,免疫功能減弱,老年人常患的內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老年痴呆症、惡性腫瘤等等也易於發生。三. 老年期的婦女心理有那些變化呢? 絕經後逐漸步入老年期,對婦女一生中的生理、心理都是重大的轉折。一方面,身體各臟器發生老年性的改變,特別是大腦和神經功能衰退,大腦重量隨年齡増多而逐漸減輕,大腦皮質出現不規則的肥厚、混濁、萎縮性改變,神經元數量減少,腦血流量下降,腦神經傳導速度減慢,適應能力降低,造成記憶力減退,對事物的敏感度降低,思維能力下降,情緒不穩定,易罹患疾病。另一方面,由於年老與社會的聯繫減少,經濟收入減少,在家庭和社會地位下降,整日閑居在家百無聊賴,認為自己是多餘人,尤其是遇到家庭變故,親友意外傷亡,經濟拮据,家庭不和等等,更易造成心理失衡,產生憂鬱症和失落感,心灰意冷,煩躁失眠,頭昏頭痛,甚至孤獨、偏執、多疑、恐懼等癥狀發生。所以,應十分注意老年期的心理的衛生保健,使婦女晚年生活充實且富有意義,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儘可能發揮各自專長,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力所能及承擔一些家務,支持子女工作,有豐富的精神和感情寄託。為了延緩心理的老化,滿足求知慾望,減少智力的衰退,防止老年痴呆症的發生,應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積极參加感興趣的學習和社會活動,包括交友、旅遊、文化、體育活動。第二節 老年婦女的常見病一. 為什麼生殖器官萎縮了,還會發生炎性疾病? 許多婦女絕經後,逐漸進入老年期,生殖器官萎縮了,卻仍罹患外陰、陰道炎性疾病,常因白帶増多、外陰瘙癢、疼痛、出血等等不適,嚴重干擾晚年安靜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有: 1.生殖器官生理性老化:由於雌激素水平明顯減少,生殖器官發生一系列生理性衰退,外陰、陰道萎縮,陰道壁變薄,糖原減少,乳酸桿菌缺乏,PH值升高,外陰、陰道呈鹼性,有利於各種病菌生長繁殖。 2.忽視生殖器官的清潔衛生:諸如性生活不檢點,染上性傳播疾病;性生活不衛生、不協調,招致粘膜破損引起感染;過於肥胖,外陰經常磨擦,加以透氣不良,分泌物和汗液排泄不暢,導致外陰表皮損傷,易於感染病菌;因陰癢不能剋制,搔抓陰部致皮膚損傷而感染病菌。 3.疾病的影響:由於年老免疫功能下降,易罹患全身性或慢性疾病,諸如:糖尿病引起真菌感染;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陰道、外陰受到分泌物或腫瘤表面壞死組織的刺激和感染;動脈硬化引起皮膚營養不良;子宮、陰道有異物存在,如安置子宮托不當,易引起感染;受膀胱陰道瘺、直腸陰道瘺的排泄物污染引起炎症;使用物理或化學藥品治療不當,使外陰、陰道受到損傷和感染。 老年婦女生殖器官炎性疾病。主要有: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炎、淋菌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慢性外陰營養不良、外陰瘙癢、真菌性外陰陰道炎、外陰毛囊炎等等。至於這些炎症性疾病的臨床表現和防治,臨床上常見的已在第二章炎症篇作了介紹,也就不再闡述。二. 老年婦女為什麼會發生子宮脫垂,對身體有何影響?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的位置改變,從正常位置下降,以及脫出陰道口外。輕者,宮頸口下降至陰道口;重者,部分子宮或整個子宮脫出陰道口外。子宮脫垂是老年女性常見的病症,中醫認為婦女陰門有物脫垂,其形如菌,如雞冠者,稱為「陰挺」。 1.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1)產傷:主要是維持子宮位置的組織韌帶,包括宮頸主韌帶和子宮骶韌帶,因分娩過度延伸,張力降低,甚至發生撕裂損傷。分娩後,休息養生不佳,營養不良,過早參加體力勞動,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影響子宮復舊。(2)長期腹壓加大:女性在產褥期多喜仰卧,易並發尿瀦留,子宮易成後位,如長期用力排便、慢性咳嗽、超重負荷(肩挑、舉重、久蹲、長久占立)、或盆腔內巨大腫瘤等等,使腹壓増大,子宮即可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3)生殖器官生理性老化:絕經後雌激素匱乏,盆底組織萎縮退化,肌張力低下,特別隨著年齡増大,體質日益衰弱,使子宮脫垂易於發生,或本已發生的子宮脫垂更為嚴重。祖國醫學認為陰挺發病原因,一是產時用力太過,產後調理不佳,負重房勞,胞絡損傷,氣虛下陷,沖任不固,帶脈失約,無力系胞而致陰挺;一是年老腎氣虛衰,沖任氣血衰少,經脈失養,無力系胞而致陰挺。 2.子宮脫垂對身體的影響:子宮脫垂不是致命性疾病。輕者,無明顯癥狀,休息後可以自行回縮;重者,卧床可用手使之還納至陰道,但對老年婦女身體健康,晚年生活質量影響頗大,主要有:腰骶酸痛,有下墜感,行走困難;脫垂子宮長期磨擦,導致宮頸口及陰道壁増粗、角化、甚至潰瘍,繼發感染,使分泌物増多;重度子宮脫垂者,都伴陰道前壁膨出,易出現尿瀦留、排尿困難、尿失禁,並發尿路感染;陰道後壁膨出時,可發生大便困難等等。 3.子宮脫垂的防治:目前,老年婦女子宮脫垂的治療,以安全、簡單、有效為原則。輕者,可安置子宮托,使子宮和陰道壁的組織韌帶維持在正常的位置;子宮托的大小因人而異,以無不適為宜;每晚應取出洗凈,次晨放入。重者,嚴重影響晚年生活應手術治療。對老年女性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做好預防:(1)保持大便暢通,避免便秘,排便時切勿過於用力;(2)患慢性咳嗽者應積極治癒,避免因咳増加腹壓,使子宮脫垂病情加重;(3)不宜重體力勞動,避免加重病情。(4)中藥治療:老年女性多因脾腎氣虛,中氣不足,沖任失固而致陰挺,宜益氣升提,方選補中益氣湯加味即:黃芪20克,党參、白朮各15克,巴戟天、復盆子、仙茅各10克,陳皮8克,當歸、升麻、柴胡各6克,甘草3克。便秘者,加肉蓯蓉15克。白帶多者,加海螵蛸15克,金櫻子10克。日常生活中,可用高麗參或西洋參10克,豬瘦肉或雞脯肉100克,燉食,5~7日一次,連服一二個月。三.什麼是尿路感染?為何老年婦女易患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病,其主要癥狀是尿道灼熱、疼痛,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尤以排尿時疼痛加劇;尿短赤,呈血性尿或膿性尿,小腹壓痛,尿檢可見尿液混濁,有白細胞、紅細胞。 老年婦女患尿路感染的很多,其主要原因,跟女性的解剖生理特點有關。女性尿道具有短、較直、富有彈性和擴張性等三個特點。尿道括約肌作用較弱,易發生尿道~膀胱反流。加上尿道口與陰道、肛門靠近,受到細菌、真菌感染的機會多,女性泌尿系統疾病遠高於男性。老年婦女尿路感染多,其發病原因與年輕女性不盡相同,特殊之處在於: 1.進入老年期,雌激素耗竭,膀胱尿道粘膜萎縮,尿道括約肌鬆弛,張力喪失,容易發生無菌性尿道炎症; 2.陰道前壁萎縮變短,尿道口下移,容易感染病原菌; 3.乳酸桿菌少,分解糖元低,PH值上升,無法抑制病菌的生長和繁殖; 4.骨盆肌張力下降,排尿反射逐漸減弱,排尿不凈、殘餘尿増多,易於感染; 5.若有陰道壁膨出或子宮下垂,更可増加感染的機會; 6.免疫功能下降,全身性與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結核病、肝病、腫瘤等等發生率升高,對各種病菌的抵抗力也隨之下降,尿路感染的機會増多。 老年婦女尿路感染屬祖國醫學的「淋症」,其發病原因在於:年老體弱,腎氣虧損,外感濕熱之邪,內蘊膀胱,氣化失施;腎陰虛虧,相火偏旺,灼傷膀胱,因而失約所引起的 老年婦女患尿路感染,應及時就診,抓緊治療,否則,隨疾病發展,成為慢性發作,將造成終身痛苦。必須卧床休息,多飲水,以利尿毒排出。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抗生素及少量雌激素替代治療。也可以用中藥:(1)「八正散」加味:即車前子、海金沙、竹葉、小薊、蒲公英各15克,扁蓄、瞿麥、山梔、滑石各10克,以清熱利濕;(2)「知柏地黃湯」加味:即生地30克,淮山、海金沙、白芍各15克,知母、茯苓、澤瀉、山茱、丹皮各10克,黃柏6克,以滋腎養陰,瀉火利濕。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外陰衛生,尤其性生活倍加註意。同時調節飲食,少吃辛熱煎炸食品,増加魚、鱉、豆漿、蔬菜、水果等清淡養陰之物。四. 為什麼老年婦女常有尿失禁病患? 尿失禁是老年婦女的一種常見癥狀。 由於發病原因複雜,尿失禁有多種類型,諸如:真性尿失禁、緊迫性尿失禁、溢出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等。老年婦女以壓力性尿失禁為最常見,其臨床的主要特點,正如國際尿控協會提出:壓力性尿失禁系指「腹壓突然増加,導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也就是說,平時可無癥狀,但是在站立、大笑、打噴嚏、咳嗽、提重物等活動,腹壓突然増大,超過尿道最大關閉壓力時,尿液自行溢出;嚴重者,休息時也有尿液溢出。老年婦女相當一部分有夜尿頻繁和尿急現象,有尿失禁癥狀的約15~17﹪左右。尿失禁分為輕、中、重三種:若咳嗽或打噴嚏時尿溢出,每周至少2次的,屬輕度;若是走路快或日常活動時尿溢出的,屬中度;若卧位坐起或站立即發生尿溢出的,屬重度。由於尿失禁時已不能自制,一般只遺出少量尿,亦有全部排空,使處境非常尷尬,故有的老年婦女視尿失禁為一種災難,嚴重影響晚年生活質量,應予最大關注。 老年婦女常罹患尿失禁的原因在於:1.雌激素耗竭,尿道、膀胱三角區的粘膜下靜脈變細,血供減少;粘膜上皮退化,膀胱和尿道張力減退。2.陰道前壁萎縮變短,尿道口下移,尿道肉阜、膀胱膨出。3.逼尿肌肥厚,膀胱纖維組織増生,尿道功能障礙。4.腦血管硬化,大腦排尿中樞功能障礙。由於上述種種原因,當腹壓増加時,尿道括約肌關閉不全,導致尿液失控而溢出。祖國醫學認為老年婦女尿失禁乃是腎和膀胱氣虛,不能制約小便所致。因腎屬水臟,主開闔而司二陰,與膀胱互為表裡。其次,脾肺氣虛,肺主一身之氣,脾主中焦之氣,脾肺氣虛則影響腎與膀胱的制約功能,故致尿液失禁。 患有尿失禁的老年婦女,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量力而行」,不可超負荷參與重體力勞動;有規律大便,保持小便暢通,切勿憋尿,也不可頻頻排尿,否則,膀胱括約肌和逼尿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造成膀胱括約肌和逼尿肌損傷,導致排尿異常;有意識加強盆骶肌鍛煉,堅持每日3次作縮肛運動,即收縮5秒放鬆,反覆做15分鐘,利於抵抗腹壓増加;患有慢性咳嗽、尿路感染的,應對症及時治療;患陰道炎的,在醫生指導下,短期內可用雌激素口服或陰道用藥。同時,也可以用中藥治療,常用的有:(1)縮泉丸加減,溫腎益氣,固攝膀胱,即黃芪、西洋參、益智仁、淮山各15克,烏葯10克。(2)補中益氣湯,補脾益肺,固澀小便,即黃芪20克,人蔘15克,當歸12克,白朮、陳皮各10克,升麻、柴胡、甘草各6克。加益智仁、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各10克。尿失禁嚴重者,應手術治療。五.為什麼老年婦女極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細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的脆性増加,因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質疏鬆症在臨床上早期可無癥狀,隨年齡増多,出現腰背疼痛、牙齒鬆動脫落、椎體變形、身高縮短,甚至發生自發性骨折或外力衝擊時而骨折。骨折多表現為椎體壓縮性骨折、呈多節段,以及髖部骨折、多數呈粉碎性骨折,骨折後很難癒合,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由於女性有絕經這一生理特點,所以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 骨組織的發育一般在35~40歲左右達到峰值,穩定幾年時間,隨増齡而逐漸發生骨丟失。女性的骨量,在絕經前45歲左右就開始減少,絕經後明顯加快,絕經2年後就有程度不同的骨質疏鬆,15~20年將發生原發性即Ⅱ型骨質疏鬆症。據華東醫院·上海市老年醫學研究所朱漢民報道:60歲以上老人骨質疏鬆症發生率,男性為14.6﹪,女性為61.8﹪,女性遠高於男性;骨折的發生率,城市女性為19.6﹪,城市男性為12.4﹪,農村女性為8.8﹪,農村男性為3.4﹪,女性也高於男性。老年女性極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在於骨轉換率増加。骨組織中主要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在正常情況下,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是平衡的。如果骨的轉換率増加,也就是指舊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的速率加快,在這一過程中,骨質的吸收超過骨質形成,就易於發生骨質丟失。為什麼骨的吸收會超過骨的形成? 1.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絕經後,卵巢功能逐漸衰竭,合成和分泌雌激素能力明顯低下,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雌激素對骨骼代謝有重要作用,表現在雌激素既可以刺激成骨細胞的活動,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動,加速骨的生長,又能促進骨的癒合。如果雌激素明顯不足,使骨吸收作用増強,雖然也可使骨重建増強,但骨吸收即骨破壞過程遠遠超過骨形成過程,結果骨量丟失,骨質變得疏鬆。 雄激素既能使人體生長迅速,肌肉發達,骨骼堅硬,間接地促進骨的合成;同時,雄激素隨増齡減少不顯著。因此,男性骨密度骨質隨増齡的變化不大,跟女性絕經後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和骨量明顯減少,有很大不同。據上海醫大·老年醫學研究中心王洪復報道:女性的骨量峰值比男性低10~20﹪;女性在45歲骨密度峰值下降已明顯,而男性在65歲後才明顯下降;女性骨量丟失的速度比男性快2~3倍。 2.鈣攝入明顯不足:骨鈣約佔人體總鈣量的99﹪,跟骨質疏鬆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血鈣水平下降,使甲狀旁腺激素(PTH)分泌増多,造成破骨細胞活性増強,骨吸收加速,骨鈣融出,骨吸收超過骨形成,發生骨質疏鬆。女性擔負生兒育女的重任。在妊娠和哺乳期間,丟失較多的骨量,亟需補充大量的鈣。據有關專家說:分娩後丟失骨量8~10﹪,授乳女性一年可丟失骨量7~10﹪。如不注意及時補充鈣的攝入,隨骨量的丟失増多,極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尤其生育多的女性。 3.戶外活動和日照不足:能否經常體育運動、日光照射等等,與骨質疏鬆的發生也有密切關係。體育運動可増加骨量,預防骨丟失,提高肌力和平衡能力。日光的紫外線照射,可使體內的活性維生素D生成,調節鈣、磷的代謝,促進腸鈣吸收,有利骨的形成。高齡女性的戶外活動減少,日照不多,常是骨質疏鬆更為嚴重的原因。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潛在的嚴重威脅老年婦女健康的致命性疾病。因骨質變輕變脆,極易發生骨折,一旦發生骨折就很難恢復到以前的狀態,甚至成為終身殘疾或再次發生骨折。因此,做好預防工作,防止骨鈣丟失,十分重要。(1)注意飲食平衡:食物應富有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劑,如魚、蝦皮、牛奶、豆類、綠色葉菜、水果等。(2)戶外活動和日光照射:堅持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則使腰酸背痛、四肢癱瘓也應在醫生指導下鍛煉,2005年世界骨質疏鬆日的主題就是:「選擇運動,防止骨松,運動在骨健康中的作用。」;有條件的可日光浴或光療,有利於活性維生素D的生成,既可充分利用食物中的鈣,又能製造與鈣結合的蛋白質,促進骨的形成。(3)適時藥物預防:絕經的女性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雌激素,可有效維持骨質,延緩骨鈣丟失,降低骨折危險。同時可長期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補充維生素D利於鈣的吸收和骨的形成。癥狀嚴重或骨折的,應立即到專科醫院就診。六.為什麼老年人易罹患癌症? 癌症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據有關資料:每年全世界死於癌症約有500萬人,我國約有70萬人,死亡率僅次於心血管病,難怪「談癌色變」。從發病的年齡看,癌症一般是年齡愈大愈易發病,據有關部門的資料統計,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在55~60歲呈幅度上升,65歲年齡組比55歲組翻1倍,70歲年齡組比55歲組翻2倍,80歲年齡組是55歲組的3倍。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非常複雜而漫長的過程。由於體內的細胞,長期受到各種不良因素包括:體內的遺傳、內分泌失調、心理失衡、飲食習慣和營養不良等;體外的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等的刺激,細胞受到損傷引起基因變異,直至發生癌變。在正常情況下,體內有一個組織非常嚴密的免疫系統,它是由淋巴樣器官和免疫活性細胞組成的,骨髓、胸腺、脾腺和淋巴結都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和組織。淋巴管像蜘蛛網一樣布滿全身,溝通淋巴結與全身組織的聯繫,使人體每一部分都在免疫系統的監護下,一旦發現癌變細胞就可把它殺滅,不讓它恣意橫行。人體有了免疫系統的保護才能健康長壽,到了老年期身體日衰,免疫功能下降,監控和清除癌細胞的能力減弱,因此,免疫功能下降是老年人易患癌症的主要因素。 許許多多癌症都是在慢性疾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例如: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可發展為肝癌,子宮頸糜爛可引起子宮頸癌等等。隨著年齡老化,包括心、肺、腎等臟器的生理功能明顯減退,免疫功能減弱,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肺結核病等基礎病較多。長期受病魔的折磨,身體素質更差,癌細胞就有可乘之機,更易興風作浪 ,因此,老年期屬於癌症高發期,應特別警惕。 為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凡是有下列異常情況之一者,應立即到醫院作詳細檢查,排除癌症的可能,以免誤過最佳治療時機。即:1.絕經後出現陰道出血者,不管量或多或少,有無規則;2.絕經後白帶増多,呈白色或淡黃色,水樣或粘液樣,甚至帶血性或膿性,無味或腥臭味的;3.乳腺、皮膚或身體其它部位發現有硬結或腫塊,不消失且不斷増大的;4.身上的黑痣或贅瘤迅速增大、顏色加深、瘙癢、滲液、潰瘍、出血;5.吞咽食物哽噎感,常吐泡沫狀粘液,前胸後背持續疼痛,胸骨後有燒灼感,明顯消瘦,體重下降;6.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進食後癥狀加劇,頻繁發作,並向腰背部放射,且常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噯氣泛酸、胃部灼熱、身體消瘦;或雖無胃病史,年老時突發胃痛或黑便;7.經常咳嗽,且多為陣發性刺激性嗆咳,持續性或間斷性的反覆血痰,有發熱、乏力、消瘦、貧血、食欲不振等;8.肉眼發現血尿,且多為間隙性或無痛性血尿;或常有短時的尿頻及夜尿増多,甚至尿流變細,排尿困難,尿程延長,尿痛和尿瀦留;9.有乙肝病史,常見肝區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上腹脹滿,食欲不振,肝區腫塊増大,全身消瘦、發熱、腹瀉、黃疸等;10.大便次數増多,腹瀉或大便不暢,或腹瀉、便秘交替,便中帶有粘液或血液,便時有腹痛,或里急後重,肛門墜痛,或消瘦、貧血等癥狀進行性加重。第三節 老年婦女的保健一. 為什麼人的壽命長短不一? 婦女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成熟、衰老、死亡的過程,也就是新生兒期、幼年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老年期,這是人體新陳代謝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的生命是一個漸進性的演變過程,它隨年齡増長,組織細胞逐漸衰老,器官功能逐漸下降,引起許多不可避免的生理變化。但是人的壽命卻長短不一,甚至相差懸殊,這主要原因: 1.遺傳因素:人的壽命受遺傳基因控制,一般長壽家系的後代多長壽。多數長壽的是第一、二胎出生,母體高齡生育的兒女壽命較短,近緣婚配生育的後代也短壽。 2.疾病因素: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是危害人的生命的三大類疾病,約佔老年人死亡率75﹪。目前,無疾而終尚屬罕見。 3.社會和個人因素:包括社會經濟、工作條件、婚姻家庭、人際關係以及個人生活方式、精神境界、醫療衛生條件、營養等等,對健康長壽都有一定影響。二.人類的壽命最高能活到幾歲? 人類的壽命増長和老年人増多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改善、醫療科學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結果。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已由建國時的35歲提高到77.7歲,女性已達79.3歲,百歲以上的壽星越來越多。 到底人類的壽命最高能達到多少?目前,世界生命科學界的專家對人類壽限研究,大多採用布萊克壽命係數計演算法,認為哺乳動物的自然壽命約為生長期的5~7倍,骨骼停止生長是動物完成生長期的標誌,人的生長期是以最後一個牙齒長出來的時間計算的,一般為20~25歲,因此,人的壽命應在100~175歲。則使採用其它的計算方法,諸如性成熟倍數計演算法、細胞分裂計演算法 、脊椎動物的腦重與體重的比例計演算法等等。不管那種方法,人類的壽命都超過100歲。客觀事實也證明:確有一群百歲老人「眼不花」、「耳不聾」幸福地生活。由此可見,現代絕大多數人的壽命遠遠低於可達到的自然壽限,甚至有的在四、五十歲就患了這樣或那樣嚴重疾病,如結核病、冠心病、癌病等等,過早地離開人世。從這一點說明目前還有許多防老、抗老的事情,等待我們認真做好,達到延年益壽決不是痴人幻想。三.有什麼辦法延緩衰老? 生、老、病、死是生物學的客觀規律,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抗拒的。企望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在人世間是沒有的。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技術的提高,生命科學研究的突破,生活、工作環境的改善,養老保健事業的加強,老年婦女完全可能延緩衰老的到來。 目前,人們走向生命終結的主要原因,除了意外事故,都是疾病引起的。衰老易患病,疾病催人老,做好防病、抗病的工作就是延緩衰老的關鍵,為此: 1.保持心理健康:人的生命是個有機的統一體,心理和生理是相輔相成,樂觀、積極的心態,易於在逆境中生存。老年女性應走出家門,參加社區活動,多結識朋友,在家中多溝通、多理解、少爭抝,建立融洽和睦的家庭,擯棄憂鬱、失落感,去除偏執、多疑、恐懼、悲觀厭世等不良情緒,凡事要知足常樂、寬容大度、豁然開朗、泰然處之。 2.注意疾病防治:無病要防病,注意増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病應及早檢查、診斷、治療,不讓小病釀成大病。目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已出台,大大提高老人的基本醫療保障,更應及早治癒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肺結核等慢性病以及危害老人健康的心腦血管、惡性腫瘤和呼吸系統等三大疾病。 3.合理調控飲食:除了注意飲食的營養平衡外,鑒於老年女性的年齡増大,身體的代謝功能下降,對營養素的需求減少,飲食適當控制,尤其是經濟收入増多,生活明顯改善的今天,更應控制糖類、脂肪和蛋白的攝入量,對降低血壓、増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和自由基對身體損傷、減緩腎功能衰退、穩定血糖都有很大好處,可以延緩衰老,延長人的壽命。 4.適度體育活動:老年人適度參加體育活動,對延緩免疫功能衰退,延緩骨質的丟失,増強機體功能和肌肉張力,減少精神負擔,促進健康等都有好處。體育活動以適合自已為宜,可散步、游泳、作操、慢跑等,每天半小時以上。 5.適度性愛活動:老年女性應克服陳舊觀念,保持適度性的活動,對増進老夫老妻感情,提高生活情趣,摒棄抑鬱情緒,増進身體健康,延緩衰老等等都有益處。 6.良好生活習慣: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早睡早起,冷暖適度;注意衛生,預防感染;戒煙限酒,文明應酬;讀書看報,追求新知;養顏護膚,適當打扮;慎用藥物,中病即止。 7.中年開始防老:中醫典籍《景岳全書》提出:「中年修理」、「再振根基」,人屆中年機體處於由盛而衰的轉折期,既要盡量避免「天刑」、「地殺」、「人禍」、「酒色」、「財氣」及「功名」之累、「庸醫之害」等的侵擾;又要及時滋腎填精,補益元氣,再振根基,強身益壽。四.老年人用藥要注意哪些? 祖國醫學認為老年婦女患病的主要原因在於臟腑虛衰,尤其是腎氣虛衰,脾胃虛弱,氣血衰少,甚至虛中挾痰、挾淤。明確提出:老年婦女往往陰陽兩虛,選方用藥宜輕靈簡潔:藥效精、藥味少、藥量輕。邪實須攻伐,應注意中病即止,切勿太過,做到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脾胃為養生之本,不論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淫、新病或久病,應將調護脾胃貫穿整個治療的始終,苦寒膩滯之品要慎用,善後調理以食物平補為宜。隨藥理研究,發現一些中藥有毒副作用,用藥應謹慎。 現代醫學則提出:隨年齡増長,各器官生理功能減退,免疫力下降,代謝功能也減弱,藥物在體內代謝減慢,因此,切不可濫用藥與長期用藥,劑量應從最小劑量開始,逐步増加至常規劑量;用藥品種不宜過多,以不超過5種為宜;給藥方法應以口服為主,盡量避免肌注、靜注,確需注射的速度不宜過快;有些藥物可影響肝、腎功能或引起中毒,用藥前應詳細讀讀藥品說明書,用藥後要注意是否有不良反應,並按醫囑檢測肝、腎功能和血液濃度,以免產生意外;煙、酒、濃茶、濃咖啡應適當控制或戒除,應特別注意的是:有些藥物與酒同時服用,輕者,可引起面部潮紅、發熱、頭痛、噁心、嘔吐;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甚至死亡。 總之,老年人用藥應當安全、有效、簡便、經濟、副作用少。五. 為什麼老年人用藥易引起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1.老年人用藥易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1)藥物代謝和排泄的功能減退:由於老年人的體質下降,各器官生理功能減弱,特別是老人的腎臟功能降低,大大地降低藥物自腎臟排泄的能力;再加上老人的肝功能減弱,對藥物的代謝能力也就減弱,正因為老人的排毒與解毒的能力降低,用藥就易發生不良反應。(2)葯有三分毒:藥物既有治療疾病的功效,絕大多數藥物或多或少有一些毒副作用。尤其更容易在老人的身上出現毒副反應,因為不少老人常集數病於一身,用藥的品種多、藥量大、時間長。不少老人同時用藥5~6種甚至十幾種,由於多種藥品相互作用,易使藥理、毒理作用増強或減弱,包括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以及毒性作用、拮抗作用。再加上老人長期服藥,藥量又大,藥物毒性蓄積多,易發生不良反應,特別是導致葯源性疾病的危險。 2.臨床上常見葯源性疾病:(1)過敏反應:常見的過敏反應包括皮疹、蕁麻疹、皮炎、發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其中以過敏性休克為最嚴重,可引起死亡。(2)消化系統反應:常見的是胃腸道的反應包括腹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3)肝臟毒性反應:包括黃疸、轉氨酶升高、肝炎、肝腫大,甚至發生肝功能衰竭。(4)泌尿系統反應:包括蛋白尿、血尿、糖尿、少尿、尿閉、腎功能衰竭。(5)神經系統反應:表現為頭痛、眩暈、失眠、血壓升高、腦血管意外;眼球震顫、復視、視神經炎、青光眼、白內障;耳鳴、聽力減退、耳聾;精神壓抑、幻聽幻視、精神錯亂等。(6)血液系統反應:表現為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粒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7)循環系統反應:表現為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或過緩、心肌缺血、傳導阻滯、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8)其它不良反應:嗎啡鴉片類葯可引起呼吸抑制;磺胺類葯抗生素葯可引起哮喘;濫用抗生素或合併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易引起二重感染多菌性敗血症。應特別注意的:有些藥物使用不當可引起惡性腫瘤,如腎臟病者若長期濫用解熱鎮痛葯,可引起腎盂癌或膀胱癌。六.老年人用藥常發生哪些錯誤? 1.過分迷信打針:患病的老人往往要求「靜滴」,應當說注射確奏效較快,又不致於發生胃腸道的不良反應。但是,注射畢竟要經嚴密消毒,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注射部位有一點損傷和疼痛,靜脈滴注還有血栓危險。尤其是老人的血管硬化,心臟或多或少有點毛病,注射過快易發生意外。若過敏體質者未作過敏皮試的,更有發生過敏反應的危險,一旦發生搶救失當可引起死亡。故提倡一般以口服為主,盡量避免注射。 2.濫用滋補藥品:老年人身體衰弱,精力不足,適當進補是應該的,但不宜濫用。祖國醫學擅長養生保健,歷來主張對症下藥,老人體質有陰虛、陽虛、腎虛、脾虛、氣血不足等諸多不同,滋補方法應有差別。滋補也應聽專業醫師指導,因為即使是藥性平和的人蔘,若長期過量濫用,也可發生脘腹脹滿、食欲不振、興奮激動、長夜失眠等等。 3.不遵醫囑用藥:用藥的目的在於減輕痛苦、治癒疾病。醫生用藥講究:(1)用藥方法,如:內服或外用、口服或注射、或局部用藥等等的不同。(2)用藥時間與次數,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3)用藥用量,適量才能取效,過多或過少,可引起中毒或失效。有的老人用藥不按醫囑的「按時」、「按量」,不看藥品說明書,不看葯的使用期限,甚至用酒、茶、飲料來配藥服,易於產生不良後果,作為親屬應加以提醒。 4.盲目追求貴葯、新葯:患病選用什麼葯,主要應從療效考慮,選用療效最好的;同時還要考慮毒副作用如何,是否價廉易得。一句話就是療效好、毒性低、價廉易得。目前,有一些家庭經濟較好的,卻一味盲目追求價格昂貴葯或新葯,殊不知價貴並不等於葯好,新葯在臨床上使用時間短,近期及遠期療效和毒副作用如何,都有待進一步觀察。一些藥商為了追求市場經濟效益,在藥品廣告中誇張藥效,並非少見。七.「民以食為天」,老人應怎樣吃得健康? 民以食為天。食是人生存的基石,人只有不斷地攝取食物中各種營養素,才能維持生命活動,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特別是老年人隨著増齡機體各器官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營養的需求逐漸減少,膳食應作適當調整,因為合理的營養是健康的基礎,平衡膳食是合理營養的根本途徑,唯有做到營養合理平衡才能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 1.營養全面,酸鹼平衡: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等。特彆強調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食果蔬和薯類;每天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葷油和肥肉。注意營養全面,又防止營養過剩。若攝食過多肉類糖類,缺乏果蔬的調和,使體內環境由弱鹼性變為酸性,將衍生許多疾病,生理功能減退,甚至衰竭。 2.節制飲食,少食多餐:老人對營養的需求減少,消化能力下降,應適當節制飲食,尤其是糖類、脂肪等不宜過多攝入;提倡食物小量多樣,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飽;烹調多用煮、燉、熬、蒸,少用煎、炸、烘、烤,飲食力求清淡可口,不宜過甜、過咸;用餐宜細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 3.按需進食,適量増減:老人亞健康者多,應按各自需要,在飲食上有所増減。血糖偏高者或有糖尿家史的,應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粗糧為主,増加蔬菜水果和豆製品,適量蛋、魚、瘦肉。高血壓、高血脂者,應減少鹽和動物脂肪,増加芹菜、紫菜、海帶、洋蔥、大蒜、蘆筍、燕麥、木耳等。骨質疏鬆者不宜過多食用粗纖維食品,増加牛奶、豆製品、蝦皮、海帶、紫菜。記憶力減退者應減少動物脂肪等高膽固醇食物,適當増加魚類、蛋黃、豆製品、花生、玉米、萵苣等。結石者可多進食核桃、木耳、南瓜等。失眠者不宜飲用濃茶、咖啡,多食大棗、蓮子、百合、蓮藕、龍眼肉等。八.老年人健康標準是什麼? 老年人的健康標準,從古至今可謂眾說紛紜。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學科學的進步,人們對健康認識的深化,已經由「健康就是不生病」、「健康就是長壽」,轉變為「健康就是心理、生理能夠適應自然、社會環境的要求」的認識高度。我國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在1982年制定了健康老年人的標準,1995年又作了補充修正,現將修正後的標準列下: 1.軀幹無明顯畸形,無明顯駝背等不良體型,骨關節活動基本正常; 2.神經系統無病變,如偏癱、老年痴呆及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系統檢查基本正常; 3.心臟基本正常,無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陳舊性心肌梗塞)及其它器質性疾病; 4.無明顯肺部疾病,無明顯肺功能不全; 5.無肝、腎疾病,無內分泌代謝疾病、惡性腫瘤及影響生活功能的嚴重器質性疾病; 6.有一定視聽功能; 7.無精神障礙,性格健全,情緒穩定; 8.能恰當地對待家庭和社會人際關係; 9.能適應環境,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學習、記憶能力。 我們老年朋友若要及時了解健康情況,有條件的不妨定期查一查:體重、血壓、血糖、 血脂、 血尿酸、 心電圖以及心、肝、肺、腎的功能是否正常.第四節 老年婦女的中藥補養一. 補益中藥有哪些? 婦女除了與男人一樣承擔社會職業的工作外,還要生兒育女、相夫教子、主持家務。辛辛苦苦進入老年期,氣血虛衰,精力不足,疾病多發,已是十分常見的現象。隨著社會發展,老年婦女應如何適當補養,成為普遍關心的問題。 凡是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物質,増強體質,扶正祛邪,減緩組織細胞的老化,維護器官生理功能,防止免疫力的下降,以達到消除虛弱證候,延年益壽,提高生命的生活質量的藥物,就叫補益葯或補養葯。 明、清時代的中醫藥典籍《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的補益葯就有300種左右。根據補益葯的作用和應用範圍,分為補氣葯、補陽葯、補血藥、補陰葯四類。現簡述於下: 1.補氣葯:凡具有補氣功能,治療氣虛症的藥物稱為補氣葯。適用於機體的臟腑功能衰退,元氣不足而出現的虛弱癥狀。臨床上常表現為神疲乏力,倦怠嗜卧,聲低懶言,面色蒼白,自汗怕風,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常用的補氣葯有:人蔘、西洋參、党參、太子參、黃芪、白朮、淮山、大棗等等。 2.補陽葯:凡具有補助陽氣功效,治療陽虛症的藥物稱為補陽葯。適用於機體陽氣不足,機能衰退而出現的機體反應性低下、代謝活動減退、熱量不足等癥狀。臨床上常表現為腎陽虛損,形寒怕冷,腰膝冷痛,手足不溫,夜尿増多,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沉細。常用藥有:鹿茸、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蓯蓉、續斷、杜仲、益智仁、菟絲子等等。 3.補血藥:凡具有補血功效,治療血虛症的藥物稱為補血藥。適用於體內血液不足,肢體臟腑百脈失於濡養而出現的全身性的虛弱症。臨床上常表現為面色萎黃、嘴唇及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慌心悸、腿腳酸軟,舌淡苔薄,脈細弱。常用藥有:當歸、高麗參、熟地黃、何首烏、龍眼乾、阿膠等等。 4.補陰葯:凡具有滋養陰液,生津潤燥的功效,治療陰虛症的藥物稱為補陰葯。適用於機體精血津液虧損而出現陰液不足,陰不制陽等症。臨床上常表現為五心煩熱、口燥咽干、骨蒸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常用藥有:熟地、旱蓮、百合、玉竹、麥冬、天冬、石斛、龜板、鱉甲、黃精、枸杞、沙參等等。二.怎樣進補才是正確的? 補益法是中醫學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過補益葯治療虛證,使虛弱的病證得到康復或改善,達到増強體質,防病治病的目的。正如中醫藥學的經典《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勞者溫之,損者益之」、「不足者補之」。 目前,市場上補益葯、保健品、營養品、種類繁多。世人對這類補品也十分喜愛,總認為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特別是對哪些價格昂貴的補品,往往不問優劣,人云亦云,盲目花大把錢選購、服用。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補以治虛,若體質健康何需用補藥,切不可做「無病吃藥,花錢買病」的蠢事。中藥進補應遵守下列幾個原則: 1.對證進補,因人而異:辨證論治是中醫藥學的精髓。補益葯是用來治療虛證的,虛證分為氣虛、陽虛、血虛、陰虛四大類。人的體質有強弱,陰陽有偏頗,只有對症下藥才能取得良效。若陰虛有熱而用補陽葯,陽虛有寒而用補陰葯,恰似火上加油,雪上加霜,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2.補腎填精,顧護脾胃:腎氣盛衰主宰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的過程。老年婦女臟腑虛衰,尤其是腎氣虛衰,脾胃虛弱,氣血衰少。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若腎精充足,則五髒得以滋養,所以,老年婦女進補一般應以補腎填精為主。胃司納谷,脾主運化,脾胃為後天之本,營衛氣血生化之源,補腎不忘顧護脾胃,把補腎填精與調理脾胃熔於一爐,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適時進補,順應自然:進入老年期氣血日衰,陰陽偏頗,唯有順應自然,適時進補,才能收到良效。中醫藥學主張「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乃因「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陽氣升發之時,宜調養陽氣為主;秋、冬是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之時,宜調養陰精為主。正因精、氣、神易於冬季封藏,民間大都選在立冬後進補。 4.扶正祛邪,標本緩急:扶正祛邪是中醫學治病的一個主要原則。中醫經典著作《內經》指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足見補益法乃是扶正祛邪的重要方法。「虛者補之,實則瀉之」,只有虛證才能用補法,或虛多邪少之證,或邪雖多卻因正虛無法排除病邪之故者,也可適當選用補益葯,以扶正祛邪,達到戰勝病魔。若屬實邪之證,則不宜用補益法,因有「閉門留寇」之弊,只能按標本緩急的原則,先祛邪,後補正。 5.進補適量,細水長流:老年婦女的脾胃虛弱,消化能力已不如前,切不可操之過急,進補宜適量,細水長流,少量多次,不僅可做到物盡其用,還可強體健身。 6.葯補食補,相得益彰:中醫藥學歷來重視飲食療法,《內經·藏氣法時論篇》指出:「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民間早有「葯補不如食補」之說,因此,葯補與食補相互結合為用,可獲相得益彰之效。三. 這些名貴中藥有什麼療效? 隨著社會發展,經濟生活的提高,老年婦女的保健越來越重視,市場上的補藥、保健品、營養品琳琅滿目、不可勝數,各色各樣的廣告鋪天蓋地、目不暇接,患者就補品問題發問的,幾乎不絕於耳。現僅就家喻戶曉的幾種名貴藥品作些介紹: 1.西洋參:又名花旗參、美國人蔘,原產於美國、加拿大,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引種成功,成為世界第三產國。 性味:寒、涼,甘、苦。歸心、肺、腎經。 功效:補氣益陰,清火生津。 藥物成份:人蔘皂甙、多糖、氨基酸、揮髮油、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 臨床應用: (1)提高免疫功能,調節內分泌,抗氧化作用,可用於防病、抗衰老的保健。 (2)抗凝、調脂,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可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腦血栓、冠脈搭橋後。 (3)改善腦功能,増強記憶,振奮精神,消除疲勞。 (4)補氣養陰,清虛火,可用於肺癆、低熱、咳嗽,也可用於津液不足、口乾舌燥。 用量用法: (1)3~6克,加水入電燉鍋燉2~3小時。 (2)西洋參、川七按2︰1或1︰1用量,研成細末。每次2~3克用開水沖泡。 (3)用於陰虛、津液不足者,西洋參可加麥冬、知母。 使用注意:忌用於脾胃寒濕;忌用鐵器火炒。 2.人蔘:為五加科多年草本人蔘的根。野生者稱為野山參,人工栽培稱為園參。主產於我國東北,以吉林撫松縣產的量大、質好,故稱為吉林參。產於朝鮮、韓國的稱為高麗參、別直參。蒸熟晒乾的為紅參、邊條參,晒乾的為生曬參,經沸水浸燙後浸糖汁中取出晒乾的稱為糖參。 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氣,生津止咳,安神増智。成份:人蔘皂甙和揮髮油。依其甙元分離出人蔘二醇、三醇都是三萜化合物。揮髮油含有倍半萜烯(特異香氣)、人蔘酸、植物酸、甾醇、膽鹼以及各種氨基酸、多種糖類、果膠、維生素B族、煙酸等等。 臨床應用: (1)大補元氣,能夠興奮心肌,改善心功能,擴張冠狀動脈及腦眼底的血管,可用於體虛欲脫,脈微欲絕。 (2)補血活血,増進造血機能,減輕輻射對造血系統的損害,可用於貧血、老年氣血不足、術後、病後。(3)對大腦神經有雙向調節作用,提高腦力和體力的機能,改善失眠,可用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神疲乏力,精神不振。(4)促進內分泌的功能,興奮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有促生長、延衰老的作用,可用於垂體性月經後期、閉經、不孕、圍絕經期綜合征。 (5)提高能量代謝,促進糖類酵解,促蛋白合成,可用於糖尿病。 (6)抗癌抑癌,人蔘皂甙RG有誘導胃癌凋亡作用。 用量用法: (1)可研成粉末,每次1~2克,用溫開水送服。 (2)5~6克,加水入電燉鍋燉2~3小時。 (3)搶救虛脫的,15~30克加水煎取藥液,分幾次服用。 使用注意:忌用於熱證實證;服藥期間,不宜喝茶和吃白蘿蔔。 3.鹿茸:為梅花鹿或馬鹿等雄性鹿頭上尚未骨化帶毛的初生新角。使用時應燎去毛。 性味:甘、咸,溫。歸肝、腎經。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 藥物成份:雄性激素,小量促卵泡素、雌酮,蛋白質,鈣類。 臨床應用:(1)補腎陽,益精血,能夠強壯體質,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可用於老年陽虛血少,不耐寒冷,夜尿増多,腰膝酸軟。 (2)強筋壯骨,促進骨傷癒合,可用於老年骨折,骨質疏鬆症。 (3)促進生長發育,可用於先天不足,發育不良,骨軟行遲。 (4)提高造血功能,可用於病後、產後元氣大傷。 用量用法:1~3克,可研末或切片,加水燉服。 使用注意:(1)從少量開始,緩慢増多,可配伍人蔘或西洋參。 (2)陰虛陽亢、胃火盛、痰多、外感熱病者忌用。 (3)服藥期間,忌食豬血、蘿蔔、寒涼果蔬。 4.冬蟲夏草: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蟲綠蝙蝠蛾的乾燥蟲體。 性味:甘,溫。歸腎、肺經。 功效:益腎補肺,止血化痰。 藥物成份:蟲草酸,冬蟲夏草菌素,粗蛋白、粗纖維,碳水化合物,脂肪(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 臨床應用: (1)補肺化痰,擴張支氣管平滑肌,有平喘作用,適用於肺結核、老慢支、肺氣腫。 (2)補腎生精促孕,可用於陽萎、遺精、少精、弱精等。 (3)増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可用於術後、病後的康復。 用量用法:5~10克煎湯,或雞、鴨肉一起燉。 使用注意:感冒者不宜服用。 5.燕窩:為雨燕科金絲燕的涎唾,混合其它物質築成的窩巢。有屋燕和洞燕兩種,前者為人工搭成的,後者則築在岩洞里。以食海藻為主的,唾液呈紅色,稱為血燕;以其它食物為主的呈白色的,稱為白燕。燕窩取出後經加工,分成燕盞、燕條、燕餅、燕絲等,以燕盞為優。 性味:甘、淡,平。歸肺、胃經。 功效:養陰潤燥,益氣補中。 藥物成份:水溶性蛋白,氨基酸(賴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等),以及鈣、磷、鉀、鐵等。 臨床應用: (1)補肺養陰,可用於肺陰虛虧,久咳無痰或少痰。(2)滋補強壯,提高免疫功能,可用於年老體弱,中氣虧損。也可用於癌症經放、化療後或燒傷的病人,有利於細胞修復。 (3)養顏潤膚。 用量用法:5~10克,先浸泡1~2小時,再用清水洗凈,用水燉後加入冰糖少許,也可與西洋參同燉。 使用注意:痰濕者忌用。服藥後一周內少吃油膩、辛辣之物。 6.雪蛤:為蛙科動物雌性林蛙的乾燥輸卵管。又名哈士膜油、田雞油。 性味:甘、咸,平。歸腎、肺經。 功效:補腎益精,養陰潤肺。藥物成份:豐富蛋白質,18種氨基酸,脂肪酸,蛙醇,多糖類,激素(17雌二醇、17羥甾醇、甲狀腺、睾酮),以及維生素,微量元素。 臨床應用:(1)養陰潤肺,用於虛勞、咳嗽、咳血,陰虛內熱,形體消瘦,盜汗。(2)補腎益精,用於病後、產後、術後的康復治療。(3)促進生長發育,可用於生殖機能減退,發育遲緩,乳房偏小,圍絕經期綜合征。(4)提高免疫功能,延緩衰老。 用量用法:每次3克,溫水浸泡,用文火燉至呈半透明狀,加入冰糖少許,睡前或晨起時空腹服。 使用注意:外感咳嗽,脾虛便泄者忌用。 7.蜂皇漿:為工蜂採集的花粉、花蜜,經消化後,由頭部王漿腺體分泌的一種白色或淡紅色漿狀物質。 性味:甘、酸,平。歸肺、肝、脾經。 功效:補肺強壯,益肝健脾。藥物成份:豐富蛋白質,氨基酸(賴氨酸、天冬氨酸、蘇氨酸、谷氨酸),脂肪,維生素(B1、B2、煙酸、泛酸、葉酸),激素(促性腺激素樣物質、類胰島素樣激素),酶(膽鹼酶、酸性磷酸酶、葡萄糖氫化酶、澱粉酶),以及黃酮類等生物活性物質。 臨床應用:(1)増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可用於年老體弱者。(2)調節內分泌,促進生長發育,可用於月經退後,閉經,圍絕經期綜合征。(3)調節血糖,修復胰島細胞,可用於糖尿病的輔助治療。(4)益肝健脾,促進食慾,可用於厭食症。(5)強化造血功能,刺激鐵的輸送,有利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生成,可用於貧血者。(6増強心的功能,可用於慢性冠脈機能不全。(7)對某些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乳腺癌、淋巴癌等。 用量用法:每次2~3克,晨起空腹,用溫開水送下。 8.花粉:為植物雄蕊的生殖細胞,由蜜蜂採集為蜜源花粉。 性味:甘,平。歸脾、胃經。 功效:補氣健脾。藥物成份: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鐵、鉀、鋅、銅、磷、錳、鈣等等礦物質,以及生長激素和多種黃酮類。 臨床應用:(1)補氣、抗疲勞,用於體弱,貧血和失眠者。(2)提高免疫力,減低病毒的活性,可用於年老體弱,慢性疾病的康復。(3)調節內分泌,可用於慢性前列腺炎,圍絕經期綜合征。(4)改善胃腸功能,促進食慾,緩解便秘。 用量用法:10~15克。用溫開水泡服。四. 補益中藥應當怎樣煎煮? 明代著名醫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指出:「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鹵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葯亦無功。」足見補益中藥的煎煮方法正確與否,跟藥效關係極大。 1.用冷水或微溫水浸葯一小時左右,使水葯滲透,水約滿葯1~2公分,切不可用熱開水浸葯。 2.煎藥一般應先用武火煎沸後,改用文火慢慢煎,補益葯煎煮時間適當延長,水煮大約需30~60分鐘。 3.煎煮次數一般2次,貴重的補益葯則以3次為宜,將3次藥液混合後,分為3次服用。 4.貴重的補益葯,如冬蟲夏草、西洋參、人蔘、鹿茸等,最好單獨煎煮;膠質補益葯則應用煎好的藥液溶化後服用。 5.目前,煎煮的爐火和用具不一,火力注意加以控制,嚴防火力過猛,把葯熬干或燒焦。 6.貴重的補益葯,採用電燉鍋燉,儘管煎煮時間較久,但藥味較易溶出,香氣不易泄出,氣味俱全,符合古法文火緩煎補益中藥精神,藥效較好,應予提倡。五.補益葯與食物一起煮應注意哪些問題? 補益葯與食物一起煮,其實就是中醫提倡的飲食療法。祖國醫學認為「醫食同源」,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飲食療法,唐代大醫家孫思邈指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金元時代大醫家張從正主張:「養生當論食補,治病當論葯攻」。由此可見,不論養生或治病都可採用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注意下列三點: 第一.根據病情需要:疾病千差萬別,身體素質各有不同,必須「對症下藥」,正如漢代大醫家張仲景說的:「所食之味,有與疾相宜,有與疾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 第二.科學地把中藥與食物配伍:食物有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又有辛、甘、酸、苦、咸五種味道,恰到好處的配伍,對防病治病都有積極作用。 第三.合理加工烹調:我國烹飪技藝十分講究,要注意色、香、味、形齊全,適應各人的口味和習慣。 飲食療法不僅可以滿足人體生理活動的需要,同時可以補虛扶正,調整臟腑氣機,糾正陰陽偏頗,祛除病邪,達到増強體質,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正因如此,故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葯補不如食補」。現將一些葯膳介紹於下: 1.補氣虛:常用藥有人蔘、西洋參、党參、太子參、黃芪、白朮、淮山、大棗等;主要食物有雞、乳鴿、鵪鶉、兔肉等。 (1)洋參烏雞湯:西洋參5~10克,烏雞肉750克,加水和鹽適量,用電燉鍋燉2~3小時。具有補氣滋陰養血之功效,適用於年老體弱、病後術後,元氣損傷者。 (2)參芪枸杞乳鴿湯:黃芪20克,党參15克,枸杞10克,乳鴿1~2隻。參芪先煎去渣取葯湯,再加入枸杞、乳鴿,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熟,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具有補中益氣,滋腎養肝之功效,適用於頭暈乏力,少氣自汗,腰膝酸軟者。 (3)紅參生薑兔肉湯:紅參10~15克,生薑3~5克,兔肉300克,料酒和鹽適量,加水入電燉鍋燉熟。具有補氣養血之功效,《本草綱目》指出:兔肉為「食中上品」,營養豐富,低膽固醇,確是年老體弱,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病者,祛病強身的保健肉。 (4)人蔘蓮子粥:生曬參10克,淮山、大棗各30克,蓮子肉50克,文火燉成糊狀,加入冰糖少許。具有補氣健脾止泄之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便溏者。 (5)人蔘麥冬飲:生曬參、麥冬各15克,加水500ml燉取200ml,加入冰糖適量。頻飲。具有補氣滋陰之功效,適用於神疲乏力,低熱口渴,唇舌乾燥者。 2.補陽虛:常用藥有鹿茸、巴戟天、肉蓯蓉、仙茅、淫羊藿、續斷、益智、補骨脂、杜仲、菟絲子、胡桃肉、冬蟲夏草、紫河車、胡蘆巴等等。主要食物有羊肉、狗肉、雞肉等。 (1)參茸桂烏雞湯:鹿茸3克,洋參10克,肉桂1克,烏雞750克。先將洋參、鹿茸隔水燉1~2小時,取葯湯沖肉桂先飲。然後把烏雞肉加入參茸藥渣中,燉熟食用。具有溫補腎陽,填精補髓之功效,適用於年老體弱、病後、術後,元氣大傷者。 (2)海馬烏雞湯:海馬25~30克,烏雞750克,乾薑3~5克,鹽少許,加水燉熟。具有補腎填精之功效,適用於頭暈、疲乏無力、腰酸膝痛、形寒怕冷者。 (3)黃芪巴戟鹿雞湯:黃芪20克,巴戟10克,水發鹿筋、烏雞肉各300克。黃芪巴戟先煎,去渣取葯湯,再加入水發鹿筋和烏雞肉,以及大棗、料酒、鹽適量,用砂鍋文火燉熟。具有補腎壯骨之功效,適用於腎陽虛引起的腰酸膝痛,行走乏力。 (4)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10克,生薑、大棗各15克,枸杞20克。先將羊肉焯一下撈出,與各味葯一起,加適量的鹽和料酒,用電燉鍋燉熟。具有溫胃養血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胃脘疼痛,納食不香者。 (5)胡桃當歸豬脊骨湯:胡桃肉、烏豆各30克,當歸10克,豬脊骨帶尾500克,加鹽和水適量,入砂鍋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熟。具有補腎壯腰之功效,適用於腰骨酸痛,久站彎腰時加劇者。 3.補血虛:常用藥有當歸、熟地黃、何首烏、白芍、阿膠、桂圓肉、高麗參等;主要食物有豬肝、豬血、豬瘦肉、雞、番鴨等。 (1)四物烏雞湯:川芎6克,當歸10克,白芍、熟地、党參、黃芪各15克,烏雞750克。先將葯煎煮2次,取其藥液,加烏雞肉和鹽少許,入電燉鍋燉熟。具有補血益氣之功效,適用於年老體弱,氣血不足者。 (2)高麗參雞湯:高麗參5~10克,枸杞10克,烏雞750克。先將高麗參隔水燉,藥液先喝下,藥渣加枸杞、烏雞肉和鹽少許,入電燉鍋燉熟。具有大補氣血之功效,適用於年老體弱,病後術後,氣血虧損者。 (3)木耳瘦肉湯:黑木耳5~10克,豬瘦肉200克。先將黑木耳浸泡去雜質,跟豬瘦肉一起,用文火燉熟,加適量調味品。具有補血之功效,適用於年老輕度貧血者。 (4)當歸首烏乳鴿湯:當歸、首烏各10克,黃精、枸杞各15克,乳鴿1~2隻,加鹽少許,文火燉熟。具有補血護髮功效,適用於血虛引起的脫髮、白髮。 (5)當歸桑椹桂圓湯:桂圓乾(去殼)50克,桑椹30克,當歸10克,水煎,頻飲。具有溫中補血之功效,適用於頭暈眼花,神疲乏力,面色無華,手足不溫,體質偏寒者。 4.補陰虛:常用藥有黃精、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玉竹、百合、桑椹、枸杞、旱蓮、女貞、龜板、鱉甲、黑芝麻等;主要食物有龜、鱉、老鴨母、燕窩等。 (1)二冬銀耳羹:天冬、麥冬、銀耳各15克,蜂蜜適量。先將二冬文火煎煮1小時,去渣取藥液,把經浸泡去雜質的銀耳加入,燉至銀耳成糊狀,再加蜂蜜,分2次食用。具有滋補肺陰,潤肺止咳之功效,適用於虛熱咳嗽,無痰或咽癢作咳者。 (2)蟲草枸杞鱉湯:冬蟲夏草1~2克,枸杞15克,鱉250克。先將鱉去內臟洗凈,跟葯一起用文火燉熟,加適量鹽,具有滋腎養陰之功效,可用於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性淡漠,咽干者。 (3)洋參燕窩湯:西洋參5克,燕窩(浸洗)10克,加水入電燉鍋燉2~3小時,再加冰糖適量。具有益氣養陰,適用於氣陰兩虛,年老體弱者。 (4)玉竹石斛老鴨湯:玉竹、淮山各15克,石斛10克,老鴨母750克,鹽適量,入砂鍋文火燉熟。具有滋陰養胃之功效,適用於病後陰虛,咽干欲嘔,唇紅乾燥,食欲不振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家傳中醫婦科臨床集要《1》
※9. 80%的婦科病都應從調理月經入手(1)
※[婦科偏方]助孕偏方 吃這物有助孕功效
※關於HPV的5個真相,你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