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米蘭·昆德拉:生活在別處

【內容】

《生活在別處》是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肖像畫。昆德拉以其獨到的筆觸塑造出雅羅米爾這樣一個形象,描繪了這個年輕詩人充滿激情而又短暫的一生,具有「發展小說」的許多特點。就其題材而言,表現一個藝術家(或知識分子)是本世紀文學的一個重要領域,因為展示我們這個複雜的時代也只有複雜的人物才能承擔。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詩人創作過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細的。創作過程當然不僅指下筆寫作的過程,而且更廣義地指一個詩人的全部成長過程。用作者自己的話說,這部小說是「對我所稱之為抒情態度的一個分析。」正是在這樣的創作意圖下,這部書最初曾被題名為《抒情時代》。作者所要表現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靈所具有的激情,它的產生和它的結果。因而這本書又是一本現代心理小說,表現了一個詩人的藝術感覺的成長。

書中每一章節的名稱都展示了詩人生命歷程的一個階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他怎樣讀書,怎樣戀愛,以及怎樣做夢等等。關於時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動都遲到了遠處,一切觀察的焦點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並且與他的內心活動有關。有如激情的澗水,在時間的亂山碎石中流過,兩岸的景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將流向沃野還是沙漠。換句話說,作者在這裡所關心的是詩人心理和精神上的發育。

為了潛入到人物意識中最隱秘的角落,作者採用了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客觀意識流的敘述方式:時間與空間交織(不同時期不同地點所發生的事常常出現在同一段敘述中),現實與夢幻交織(第二章《澤維爾》完全是一個夢套一個夢),情節的跳宏,思考的猝然與不連貫,故意模糊主語的陳述,這些都使此書更接近於詩歌而不是小說。假如我們把書中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這部作品的內容就剩不下什麼了。這種形式使我們更能切近詩人的內心活動,感觸到詩人的激情是怎樣產生和燃燒的。

【作者】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說家,生於捷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家、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曲,受過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曾在藝術領域裡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從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

【書評】生活在別處,我已無路可退 / 作者: silence

讀完昆德拉德的書,我總是情不自禁的對書的題目感觸非常,以致於讀過之後我總是就書題目而產生出許多感慨。慚愧的是,所思所想多數已經背離了原著,成為了我心中獨立的部分。但是,這或許也是我衷愛昆德拉德一點原因吧。

讀《生活在別處》

親愛的朋友,不知道你可否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當你已經厭倦了無聊的課堂時,你為什麼還能認真地記著筆記。

當你發現連大學都沒有考上的某某人已經成功時,你為什麼還是碌碌無為的過著平淡的日子。

當你聽夠了別人的成功經驗時,你為什麼還是對自己的生活束手無策。

或許,我們的人生恐怕真的很難突破自我的怪圈,我們每個人都很難走出宿命的漩渦。

但不知道你是否會想到——我們的生活在別處。

生活在別處。

我們總是情願或不情願地為自己勾勒一幅人生的草圖,我們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幻想。我們常常在白日的夢中聊以自慰,得到解脫,或者僅僅是逃避。我們總試圖在自己勾勒的人生遠景圖中充當主角,我們甚至為了白日的夢想而疲於奔命。生命的每一天里,我們忙忙碌碌,我們斤斤計較,我們患得患失。我們總是希望明天的生活可以靠近自己的夢想,稍有偏差時,我們便試圖去修正軌跡。但可悲的是,無論得失,我們的生活卻總是在別處。

生活在別處,只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別人的路。

生活在別處,我們為自己勾勒出的圖畫,不過是他人生活的模版,我們的憧憬不過是別人生活的複製品。

生活在別處,我們試圖抓住的其實毫無價值,我們不屑一顧的才真的是生活所在。

活著的人害怕被問道——我們為什麼而活著,將要死去的人卻發現了自己應該如何活著。

生活在別處已經成為了我們活著的方式,因為別處的生活似乎清晰可見,而模仿也總比創造來得容易。

生活在別處已經成為了我們失敗的借口,因為別處的生活可以被模糊,可以被剪輯,我們無需無路可退,我們只要換個出口,生活便成為了別處的別處。

生活在別處已經成為了我們死亡的嘲笑,因為別處的生活在我們身上再度復活,而活著的我們卻沒有真正活過。

盧梭曾經無奈地感嘆過——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這裡的「枷鎖」不正是無奈的活在了生活的別處么?

其實,生活必定要活在別處,至少活在別處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生活已經無路可走時,那麼你就完全活在了別處。或許,別處的生活看起來很精彩,很有誘惑,可是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活在別處。所以,即使你無法在別處的生活中呼吸,那也不是你的錯,請不要再試圖活出別處的生活,人生的路只有真正屬於自己才更有價值。

總是活在別處的我們,因該停下來做個暫時的休息,休息時我們應該想想,怎樣生活下去明天的我才能離自己近一些,明天的生活才能離別處遠一些。生活在別處,正因為生活在別處,我們才總是會感到迷茫,因為沒有人可以為別處的生活而堅定執著。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是威廉-華萊士,那麼請不要隱藏你勇敢的心去面對恥辱的生活,請不要放下手中的劍而拾起地上的鋤頭。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是米蘭-昆德拉,那麼請不要為了安逸的生活在捷克而放下手中的筆,請不要忘記背井離鄉來到法國才有了《不能承受德生命之輕》。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是。。。。。。

親愛的朋友,或許我們中的多數都將平凡而無為,但是請不要忘記平凡不是失去幸福的借口。

親愛的朋友,或許我們中的多數都必須活在別處的生活,因為我們無法成就偉大。但是請不要忘記,不要忘記你還沒有努力,你還沒有嘗試。

  


推薦閱讀:

【米蘭設計周現場直擊】布雷拉 x 威尼斯門:米蘭大狂歡,城市夜未央
如何評價米蘭1-0國米?
COCO-MAT直擊2018米蘭國際傢具展
義大利奇觀

TAG:生活 | 米蘭·昆德拉 | 讀書 | 米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