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 俄羅斯因興奮劑醜聞被禁止參加2018冬奧會
這是俄羅斯體育史上黑暗的一天:俄羅斯被禁止參加2018年平昌冬奧會。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因俄羅斯這麼大規模的使用興奮劑被禁止參加一次奧運會。
史無前例。
12月5日晚,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舉行的會議上決議:鑒於興奮劑醜聞,俄羅斯將不能參加2018年平昌冬奧會。
不過,「清白」的俄羅斯運動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參賽。只不過,如果他們奪牌,頒獎時不會升俄羅斯國旗、奏俄羅斯國歌,只能奏國際奧委會會歌、升國際奧委會會旗。
除此之外,俄羅斯奧委會還要面臨:
交1500萬美元罰款,用以支付調查費用和未來反興奮劑工作的費用;
俄羅斯奧委會主席茹科夫的國際奧委會成員職務被暫停;
曾任俄羅斯體育部長的副總理穆特科終身不能以任何方式參與奧運,此人在2014年任俄羅斯體育部長,是2018俄羅斯世界盃的主要負責人;
如果俄羅斯「尊重和執行」國際奧委會所要求的,那麼在閉幕式上可以及時解除制裁……
一聽到這個消息,俄羅斯奧委會主席亞歷山大·茹科夫不幹了,他說:
「歡迎國際奧委會讓清白的運動員參加韓國冬奧會的決定,但對於奧委會要求他們以中立身份參賽並不認同。如果像提議的那樣,在最後一天取消限制,那麼在最後一天,俄羅斯運動員將與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所有運動員競爭。」
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對此也是無比抗拒的,在當天轉播國際奧委會發布會的過程中,就用字幕聲明:不轉播平昌冬奧會的比賽。
還用斜杠劃掉了屏幕右上角的奧運五環標誌……
運動員怎麼辦?
俄羅斯是冰雪項目大國,這個重磅炸彈對俄羅斯運動員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四年一次的機會說沒就沒了,運動員是最大的受害者。
俄羅斯選手觀看國際奧委會關於國家隊全面禁賽的決定
俄新社報道稱,俄羅斯議會防衛委員會副主席傅爾斯·克林特塞維奇(Frants Klintsevich)表示:
「如果不能在俄羅斯國旗下比賽,運動員將不應該參加2018冬奧會。我不知道俄羅斯最後的決定會是什麼。但是就我看來,一個大國不能在奧林匹克競賽中『隱姓埋名』。」
據報道,目前,很多俄羅斯選手將向國際體育仲裁院提起訴訟。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跳台滑雪運動員伊琳娜·阿瓦庫莫娃(Irina Avvakumova)就不願去韓國。
「我不知道其他運動員會如何反應,但是我沒有準備好這麼多年的訓練之後,不代表我的國家去參賽。」
滑雪運動員尼古拉·奧倫寧(Nikolai Olyunin)也尚未決定是否以個人身份參賽。
「我想要為我們的國旗而競爭,但同時我也明白,發生的事情是對我們國家的極大不尊重。我不想在中立的旗幟下比賽,但我還是要考慮一下。」
但並非所有人都根據愛國情懷做出判斷。跳台滑雪聯合會負責人認為,俄羅斯運動員應該在中立國旗下競爭。雪橇聯合會主席也表示,雪橇協會的管理人員將幫助那些想在平昌參賽的運動員。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
根據國際奧委會規定,對於那些想參賽的運動員,只需要滿足如下條件:
運動員必須符合各自運動項目的資格標準;
運動員不得曾經因違反反興奮劑規定而被取消資格;
運動員必須接受賽前測試特別小組的所有賽前針對性測試,以確保公平的比賽環境。
《施密德報告》
2014年,就有德國電視台的記者指出,多達99%的俄羅斯運動員服用興奮劑。引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調查。
2016年5月,俄羅斯前反興奮劑實驗室主任羅德什科夫又爆料稱,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期間,俄羅斯有計劃給運動員服藥,然後掉包尿檢瓶銷毀證據。使俄羅斯在索契冬奧會上輕鬆超越美國笑傲群雄。
去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公布了的調查報告指出:俄羅斯在2011年至2015年間存在著國家支持的使用運動違禁藥物的活動,超過30個體育項目的逾1000名俄羅斯運動員從中獲益。
後來,國際奧委會給出的處罰是:里約奧運會俄羅斯運動員由原來的387人減至278人,田徑、舉重隊被全員禁賽, 2016殘奧會俄羅斯選手也被全面禁賽。
幾年以來,俄羅斯多次否認指控,國際奧委會的處罰一直留有餘地。
這次發布的《施密德報告》發現了俄羅斯「系統操縱反興奮劑規定和制度」的確鑿證據,證實俄羅斯政府在索契冬奧會前後曾參與服藥事件。
這次國際奧委會終於強硬起來了。
奧運史上興奮劑事件
奧運會的興奮劑事件可謂層出不窮:
1988年漢城奧運會,當時的世界「第一飛人」、加拿大著名短跑運動員本·約翰遜因查出服用興奮劑而被取消100米金牌;
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前,中國馬家軍獲得奧運會參賽權的7名隊員中,有6人被證實有使用興奮劑嫌疑被取消奧運資格。
2000年悉尼奧運會,整支保加利亞舉重隊因興奮劑被驅逐出奧運會;
2007年,32歲的美國「田徑女皇」馬里昂·瓊斯承認,她在悉尼奧運會前使用了違禁藥物,並就此宣布退役;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三位中國舉重冠軍葯檢呈陽性並被剝奪金牌。
反興奮劑投入巨大,但仍阻擋不住興奮劑泛濫。據統計顯示,從2004年到2007年,全球興奮劑事件增長了25%。很多地方甚至是有組織地集體服用。
興奮劑對身體傷害巨大,被查出來又容易前途盡毀,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
排除被動因素,對名利的追逐恐怕是主要因素。
高風險帶來的「高回報」誘惑著人們賭上一切。
文/思齊
推薦閱讀:
※風暴丹妮「60分鐘」訪談告訴我們什麼?
※《金枝欲孽2》因苟芸慧醜聞收視受挫 網友欲罷看
※臉書泄密醜聞越鬧越大:波及人數不斷上升 扎克面臨質詢
※醜聞纏身、群龍無首的三星何以連創佳績?
※白宮性醜聞,有人希望忘掉有人假裝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