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天籟梵音修行版三十一(佛經每日聞思修系列)

佛教天籟梵音修行版三十一

(佛經每日聞思修系列)

從楞嚴經卷一感悟楞嚴咒修行法門

大佛頂首楞嚴經寺廟念誦卷01

《楞嚴經》聆志居士讀誦01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卷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卷一(文字版)感悟楞嚴經第一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凈毗尼,弘范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辟支無學。並其初心。同來佛所。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咨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恆沙菩薩,來聚道場。文殊師利而為上首。(宣化:。。。什麼叫無漏?無漏是沒有漏,即是沒有欲漏、有漏、無明漏三種,有漏就會墮落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我們現在是住在欲界,都有慾望,慾望有二種:物慾和色慾,物慾是貪圖一切享受,色慾,即貪圖美色。被色慾所迷,被物慾所動搖,都叫做欲漏。色界亦即有漏,什麼都有,貪圖有,有得太多保持不住,便有漏洞,故叫有漏。無色界即無明漏,無明是煩惱的根本,是最大的漏,如果能斷除無明漏,就不會有欲漏和有漏,亦不會淪落於生死。。。十方諸菩薩,都抱著恭敬而奉從的心,來聽即慈悲又具威嚴的釋迦牟尼佛宣說楞嚴經密因了義的道理。。。佛的聲音,遍滿十方世界,只不過有緣的眾生才能聽見。。。)(感悟:修行就是查漏補缺的過程,是將眼耳鼻舌身意對因緣外塵的牽掛轉向對真心自性的開發的過程,再以性凈明體(意生身)去認知真實的宇宙。)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大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凈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諸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宣化:。。。這時候阿難因為次第乞食,而經過淫室,即是女人賣淫的地方。他便遭遇到巨大力量的虛幻迷術了。。。阿難相貌生得十分圓滿。。。伽女被他的英俊美貌所迷。。。伽女苦求其母,一定要嫁與阿難,否則情願自殺。其母不得已,乃用邪咒,把阿難迷惑了。阿難一向是注重多聞,不修定力。。。終被邪術所迷,而至神魂顛倒,不知不覺便入淫室,伽女就到阿難身邊,用手親撫阿難,眼看即將毀壞他的戒體的時候。為何伽女對阿難一見鍾情?。。。這是因為過去五百世中她與阿難為夫妻,愛習未忘,所以一見就生愛心,亦是其宿生因緣的種子。。。)如來知彼淫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於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宣化:。。。世尊從頭頂上,放出百種寶光,每種寶光,都放出無畏光明,亦即大威德光明,這種光明可以降伏一切天魔外道的邪術邪咒。從寶光中又生出千葉寶蓮。在寶蓮上又有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來宣說秘密神咒——即楞嚴咒。結跏趺坐,即盤雙腿而坐,先將右腿放在左腿上,然後再將左腿搬在右腿上。。。。在楞嚴咒裡面,有數段是專破外道邪魔,很靈驗的,所以楞嚴咒一念,惡咒便消滅,邪術失靈。。。。。。有人生出偏見,以為阿難一向多聞還要墮落,如此多聞無益,不如不修多聞而多修定力,但這也是偏見,不合中道。。。專心學楞嚴經,專心打坐,誠心誠意,行解雙修。。。修道一定要認清境界,便不為境所轉,而能用定力轉境,一切善境、惡境、順境、逆境發生,都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喜怒哀樂,全無動於衷。。。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正定力、真正智慧,好像鏡子光亮,就能徹底明凈了。。。。現在坐禪。。。要用楞嚴定來修,但楞嚴定如何修?如何下手?下面經文便會逐一分釋。。。)(感悟:持楞嚴咒可入楞嚴大定,併除淫慾,要以結跏趺坐持楞嚴咒,日久功深,可頂上化佛,以化佛24小時宣說神咒,即意生身誦神咒!並結界利益十方六道眾生。)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舍世間深重恩愛。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粗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凈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詶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宣化:。。。一切眾生,從無始至今,即是從最初做人到現在,生死連續不斷,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脫白骨如山丘,不知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這都是因為不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是不動不搖、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常住,不增不減是真心,自性是清凈,光明遍照的,但是你們不知道,都把它忘記了!。。。又因妄想生滅心——識心——把我們支配得顛顛倒倒,弄得昏昏迷迷,根本這妄想是不真實的。。。不能斷妄想,便不能了生死輪迴。。。維摩經上說:『直心是道場。"在未想——即一念未動之前,是第一念,是真心直心。若加以思惟,便落第二念,便是妄想心。。。要即問即答,不要思前想後;若思前想後,便不是直心。。。一點都無曲折心相,都是用直心,才能成佛。。。)(感悟:持楞嚴咒自始至終都不能打旁的妄想。這叫直心持咒念五方佛法。持楞嚴咒不是只念西方阿彌陀佛,而是念五方佛!這五方佛,正中者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接下來是南方歡喜世界寶相佛、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微妙聲佛。這五尊佛代表中、南、東、西、北正五方佛國。持楞嚴咒功成壽盡則性凈明體可隨願往生五方佛國之任一國度!所以持楞嚴咒殊勝無比!)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宣化:。。。塵是染污心性,勞是擾亂心神,識心即塵勞,亦即煩惱,若不能降伏它,便被它擾亂,就不能了生脫死。。。我們無始以來,不能了生死,就是不知自己真心所在的地方,反認為由目觀見,而取愛樂為心,這就是迷真認妄,執妄為真,執了妄心為己心才生出種種的顛倒!。。。我現今再問你:你之心和目,究竟在何處?)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只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閣清凈講堂,在給孤園。今只陀林實在堂外。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宣化:。。。(阿難:)我現在再觀看,我之浮根,即眼根——乃四塵,即色、香、味、觸所形成,非常明顯的,是在我的面上,而能分別美醜的識心,實在是住在我的身內。。。)(感悟:修行意義上的能識自性脫輪迴的心和目並非普通人眼中的大腦、心臟和肉眼。而是通過修行得到的意生身出體六道游、發菩提心與六道能量頻率共振和天眼穿越時空隧道遙感六道!這幾樣合起來才能正確感知宇宙十方六道世界的真實面目。普通人通過肉眼觀察和接觸四塵所了解的世界只是人道和畜生而以!所以對宇宙時空六道認知不全面,所以不能識真心自性。)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宣化:。。。用手摩頂,亦可說是,以佛光照除其心裡之黑暗,使諸惡消除,眾善增長,可惜我們生於末世,沒有佛來摩頂以消災難,但千萬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後悔。佛雖然已入涅槃,但佛的法身是遍滿十方世界,我們行住坐卧,吃飯穿衣,都在佛之法身里,只是肉眼看不見而已,不過假如能誠心祈求,佛亦會來摩我們的頂。。。)(感悟:持楞嚴咒五會只要誠心、守戒清靜,即受五方佛部諸仙佛菩薩之灌頂加持。。。頓覺一股股清涼快感由頂門灌入。。。不過不可著相。。。凡所有相皆虛妄。。。須無所用而住其心。。。)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宣化:。。。心靈是指心為萬物之靈,及心有靈知之用。。。你說心在內,見在外,為何心在內而不能先見心、肝、脾、胃呢?。。。既不能知內,如何反能知外呢?所以證明你所說的,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是不合道理的,是錯誤的。)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歸只陀林。我已宿齋。汝觀比丘,一人食時,諸人飽不。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眾飽。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則心所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阿難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無有是處。(宣化:。。。『兜羅綿"印度語,譯意細香綿,色白如霜,十分柔軟,這裡是譬喻佛手柔軟似兜羅綿一樣。眼見心知,若心在外,則是相義,應不相知;若是相知,即不能說心在身外。。。)(感悟:心性調柔,肢體柔軟光滑)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佛言:處今何在。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里。猶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琉璃。彼人當以琉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琉璃籠眼,實見琉璃。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琉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云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琉璃合。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里,如琉璃合,無有是處。(宣化:。。。阿難只知用生滅識心,來推測思惟,所以世尊要用種種譬喻來開導他,來破他的妄執。。。覺了能知之心,是潛伏在眼根里,像琉璃合一樣,這理論是不對的。)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腑藏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云何。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對者,云何成見。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若在虛空,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佛。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宣化:阿難錯在用識心來思惟,左思右想,不知真心就是清凈明性,所以便越走越遠。。。)阿難言;我嘗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阿難言: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義。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皆見物。若見物者,云何名死。阿難,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復一體,為有多體。今在汝身,為復遍體,為不遍體。若一體者,則汝以手挃一支時,四支應覺。若咸覺者,挃應無在。若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若遍體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有所覺,足應無知。今汝不然。是故應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宣化:阿難以前,都用自己識心來推想,心和見之所在處。。。心本不生,法無自性,二體俱無,心法皆空。而阿難又錯認心法之心為識心,所以有執著。。。阿難依然錯誤,思惟是他的心性,不知思惟只是分別緣塵的妄想心。。。十八界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中間又生出六種分別心叫六識,合共十八界。。。因為眼根本是個透明體,是視非見,需借心靈才能有知有見。。。因此應該知道,你認為隨所合處心即隨有,這個理論是不對的。。。)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亦聞佛,與文殊等諸法王子,談實相時,世尊亦言,心不在內,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內無所見,外不相知。內無知故,在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義。今相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今汝推中,中何為在。為復在處。為當在身。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若在處者,為有所表,為無所表。無表同無。表則無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表體既混,心應雜亂。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世尊言,眼色為緣,生於眼識。眼有分別,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佛言:汝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復兼二,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體雜亂。物非體知,成敵兩立,云何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無體性,中何為相。是故應知,當在中間,無有是處。(宣化:。。。佛和文殊菩薩所談的實相,亦不在內,亦不在外。是談真心無相,清凈本然,離一切相。既無相,就無在,故不在內不在外。又真心圓滿周遍,猶如虛空,故雖無在,但又無所不在。。。所以應當知道,心在中間,是錯誤的。")(感悟:性凈明體(透明意生身)是和大宇宙相通的,其上的無數個梵穴能和大宇宙六道時空交換信息,所以無所不知。意生身又能於起心動念間做時空旅行。)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輪。常言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則我無著,名為心不。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即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宣化:。。。佛所說的不在內、外、中間,即是無相實相之義。因為覺知分別心性,是隨境生滅,原無實體。但阿難錯認心性有體,以為無著是心體。。。所以應該知道,一切無著,名覺知心,是不對的。以上是世尊七番破妄識無著。)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為彼所轉,溺於淫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翹佇,欽聞示誨。(宣化:。。。出家有很多種——出俗家,出煩惱家,出無明家,出三界家。。。人要證四果阿羅漢,才得無漏。阿難只是證初果,尚沒有力量來降伏外道邪法——娑毗迦邏咒,終被邪咒所迷,沉溺在淫室里。這都是因為不知自己的真心,在什麼地方,才有這種種過失。。。)(感悟:必須常觀自在,以凈瓶真水洗凈性明體中無始以來沾染的微細色界種子,才能出色界,成無漏身。常人之所以不得見性凈明體,皆因無始以來惡習黑氣包裹此性凈明體。觀五方佛種子字輪就是激發自性光明,破此無明惡習之黑氣!得見真心自性)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宣化:這時世尊,便從面上,放出種種無量無數的光彩,晃耀明亮,有如百千日光一樣輝煌。佛光比太陽光強過百千倍,這是阿難親歷其境,親見佛光而說的。世尊要破除阿難妄想而顯出自己真性,故放種種光彩,令他觸境會心。普遍諸佛世界,不只娑婆世界發生六種震動,就是諸佛世界,亦有六種震動。什麼是六種震動?動、涌、起——這三者是形震動。動是搖動;涌是急升,有如湧泉一樣噴起;起是慢慢升起。震、吼、擊——這三者是聲震動。震是震蕩破裂;吼是吼叫聲;擊是互相衝擊。地震有好有壞,如有修道人證果、開悟,或成佛,會有六種震動,這是象徵吉祥,天龍擁護,不會損害人間。但有時魔王擾亂世界,擴張勢力,發威作惡,亦會有六種震動,這便會損害生命,為害人間,破壞財產。所以我們在一切境界來時,都要分別清楚:是善境,還是惡境。像這樣六種震動之後,十方微塵數不盡的國土,在同一時期,都顯現出來。釋迦佛以他的神通力量,令所有無量數微塵世界,都合在一起。佛以神通,將無數世界,縮成為一世界。雖然合成為一,但依然歷歷分明,不相混雜。為何要合而為一?因要同時教示,無量數世界裡諸大菩薩,明白楞嚴正定的道理。我人因六識未破,終日被緣塵所遮蔽,故執我相,執法相,分別心重,因此一切世界,都成隔離。如能破識顯根,會相歸性,則無邊世界,不隔毫端,亦就能融合諸世界,成為一真法界。其他各世界,所有一切諸大菩薩,都住在自己本國,合掌恭敬,來聽佛說楞嚴經,楞嚴大定的妙法。)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宣化:。。。顛倒就是無明。因不覺而生無明,因無明而起惑,因惑造業,叫做業種;由業自然而受苦報。這三種叫起惑、造業、受苦報。。。輪轉不停。。。眾生自己清凈本性不認識,而只在妄想上用功夫。。。這都是意識在作怪,唯識所現。在如來藏里,是什麼都沒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什麼煩惱問題都沒有。。。所以我們要很小心,不可造惡業;要不然,隨時會受報。。。外道是心外求法,在心外邊去找法,故名外道。人若沒有證果,沒有成佛,都在道外邊。諸天有很多天,最接近我們的地球有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人間五十年,等於該天一晝夜。。。天上亦有魔王,魔王住在六欲天。。。修外道多生到魔宮。。。魔女生得很漂亮,具誘惑性,使修道人見彼而沒有定力。。。所以修道要很小心,至切把定力修好,才不被魔所轉!。。。這皆因為他們不知二種根本,而錯雜亂修。。。第一種根本就是從無始劫以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相續之根本。。。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第二種是無始菩提涅槃涅槃,元清凈體。。。菩提究竟是從何處來?它是無來無去,而是我們每人本來所具有的,它是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真性。。。涅槃譯作不生不滅,到沒有生死時,就叫涅槃。。。在未開始之前,菩提涅槃,本來是清凈體,就如現在之識精元明。。。它本來是光明遍照,本有佛性,常住真心,能生出種種因緣。。。眾生把自己本具之真實——性清凈體,識精元明——不會用它,反把它藏起來。這就好像遺失一樣。。。)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阿難言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阿難言:如來現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宣化:。。。佛性是什麼?在眼為見性,在耳為聞性,在舌為嘗性,在鼻為嗅性,在手為觸性。。。故不會用真心本體,而只用忘心攀緣,所以就枉入諸趣。枉入是不願入而入。諸趣即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佛身黃金色,故曰金色臂,佛指有千幅輪相,故曰五輪指。)佛欲令阿難知道常住真心、性凈明體,是在眼根見性上。。。(這段文不但講出阿難的毛病,亦把我們所有的毛病揭出。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就因從無始以來,認賊作子,把自己本性埋沒,才受生死輪轉,不能成佛證果。)。。。)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宣化:。。。阿難是親歷其境,故起驚慌。大眾是旁觀,只有疑惑。阿難仍用識心來推測,以小乘而測大乘。。。)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宣化:。。。無生法忍,即無法生,亦無法滅。。。於一切法,本體都是如如不動,便沒有生滅。。。觀世音菩薩說:『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即入此忍。阿難不能入,因被妄識所障,故佛要破他的生滅識心,使他明白性凈明體,才能入無生法忍。。。摩阿難之頂,在佛教里,摩頂表示慈愛攝受。。。性一切心":性即體性,這性是平等,能為一切法所依,而不為一切法所變。。。如果你堅持認為這個能分別、能感覺、能觀看的知性就是『心",那麼此心就應該和色、香、味、觸諸塵事分離,而完全獨立存在。。。真心是在六根裡頭,眼、耳、鼻、舌、身、意的根性里,是不動不搖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則緣塵境,是搖動而不真實,故屬妄想。。。縱然能到暫消滅外緣之見聞覺知,在內邊守住清凈寂靜,但這依然還是法塵分別之影事。內守幽閑:外道認為已達到無我無人之最高境界。但在佛法上,這只是暫得到的輕安,只是息滅前五識之見聞覺知,不為處境所擾。但在這時,第六意識中獨頭意識,還在裡面守著,在裡面用功,分別法塵影事。。。如停在這境界上,不再前進,便落在頑空,很容易走入歧途。。。世尊摧破妄識無體。。。世間一切諸修行人,現前雖能修成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即四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處定: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非想處;再加滅受想定,為九次第定。縱使證得這九次第定,仍未證得漏盡通而成阿羅漢聖果,皆因為執這生死妄想,誤為自己的真實法心。好像你現在一樣,雖然得到多聞,但終不能成正果。。。要證到無漏,如大阿羅漢、大菩薩,才是聖果。)(感悟:以金剛念誦法持楞嚴咒,能轉化色身,化五蘊皆空。又能清靜性靜明體上沾染的無始惡習黑氣。楞嚴咒五會真言即五方佛種智字的全息展開。種智字的梵音皆從諸佛心中流出,含有諸佛一切智慧、功德信息。修持楞嚴咒即以聲頻的振動,摧毀凡夫心識(阿賴耶識)中之貪、嗔、痴、慢、疑習氣種子;激發智慧種子(佛性種子),轉識成智。也就是佛法中常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續,背塵合覺的過程。)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宣化:。。。世尊,現在我等給二障所纏縛。二障:(一)煩惱障:屬我執所起,如起貪嗔心,看不破,放不下,凡事都生執著,就是煩惱障。(二)所知障:屬法執所起。知識太多,生出貢高我慢,自認為第一,覺得別人都比不上我,就是所知障。纏縛,即不得自由,不能解脫,皆由不知寂常心性,即寂靜常明真心實性。現在惟願如來,可憐我等貧窮孤露,指示啟發妙明真心,使我等得開佛眼,智慧增長,早證聖果。。。)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凈明心,得清凈眼。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凈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若無汝眼,不成汝見。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無手人,拳畢竟滅。彼無眼者,非見全無。所以者何。汝試於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彼諸盲人,必來答汝,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以是義觀,前塵自暗,見何虧損。阿難言: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見。佛告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於暗室,二黑有別,為無有別。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於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燈光,亦於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汝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宣化:前邊如來從面門上放光,是表示破妄想心,現在從胸間卍字上放光,是顯示真心。卍字表示,萬德莊嚴,德行圓滿。湧現出無量寶光,其光晃耀,有百千種顏色,不只照耀此娑婆世界,同時還周遍十方微塵普佛世界。這寶光在同一個時期內,又遍灌至十方所有諸佛寶剎,諸如來頂上,然後再從十方,迴旋至阿難及諸大眾頂上。從胸卍字湧出寶光,是表示根本正智,能圓照法界。遍灌十方,諸如來頂,是表示上齊諸佛。旋至阿難及諸大眾,表示下等眾生,意思是這根本正智,亦即性凈明體,是眾生和佛都具有,沒有欠,沒有缺的。佛告阿難說:『吾今為你建一大法幢,即佛頂首楞嚴王,可以摧伏邪妄。不但為你,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妙微密性,即識精元明,人人本具,但因太微太密,所以不能自覺。性凈明心,即清凈圓明真心,本覺正智,個個本有。亦因妄識障蔽,不能發現,故需由佛指示,才能明白。。。同時亦得到能辨邪正之清凈智慧眼。。。但眼睛只能照顯色相,並不具有能見能分別的知覺功能。能見能分別的知覺,只是心性自體的功能,並不是眼睛之本質。如來十番顯見,七處征心現在這是第一番顯見。證明我們的見性功能,是在心不在眼。)(感悟:修好楞嚴咒,可以身放宇宙卍字純陽磁力場(眾生不可識,真心自性可識),給十方六道眾生灌頂!使污穢身成紫金光聚、性靜明體!宣化上人開示:世間有持楞嚴咒的,佛法就不會滅!佛持楞嚴咒能使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其實普通人只要持楞嚴咒,也能使身內外眾生受益!只是結界範圍很小而已。所以只有勤持楞嚴咒入楞嚴大定,頂上化佛24小時持咒,才能結大圓滿界,利益更多、更廣泛的六道眾生!)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爾時世尊。舒兜羅綿網相光手,開五輪指,誨敕阿難,及諸大眾。我初成道,於鹿園中,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眾言。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汝等當時,因何開悟,今成聖果。(宣化:。。。什麼是客塵?客就不是主人,形容本來是沒有的,只是暫時的,亦即是我們的妄想。見惑、思惑亦是客塵。煩惱即無明,不明白便生煩惱。人就是怪動物,一天到晚都喜歡食煩惱,好好的飯菜不吃,專要吃煩惱。一發脾氣,便不能食東西,只將煩惱當飯吃,多麼可憐!"因客塵粗細煩惱所障誤,所以不能成正果,但你們當時,究竟因何開悟,而得成聖果,可一一向我及大眾,說出原因。)時憍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暘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宣化:。。。我們的身體如旅店,自性即主人。旅店是暫時的,主人即自性,是永恆的,既知道身體是旅店,是暫時的,就不應該執著。。。在法性體中,微細起滅,有如塵埃,亦即是有了真正智光,才能明白,塵沙、無明、煩惱是動的,法性寂然如虛空是不動的。。。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把煩惱,投入汪洋大海,太平洋里,不要當作好東西,不要視作親人,常隨左右。。。講經就要你們明白,除去無明煩惱,不要越聽經,煩惱越多!像這樣思惟,用智慧光,照破無明煩惱,然後悟知,澄然而寂靜的便是虛空,搖動不停的便是客塵。)佛言如是。即時如來,於大眾中,屈五輪指,屈已復開,開已又屈。謂阿難言:汝今何見。阿難言:我見如來百寶輪掌,眾中開合』佛告阿難。汝見我手,眾中開合。為是我手,有開有合。為復汝見,有開有合。阿難言:世尊寶手,眾中開合。我見如來手自開合。非我見性有開有合。佛言:誰動誰靜。阿難言: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為無住。佛言如是。(宣化:。。。能者:就是煩惱障、所知障,分別俱生。見惑、思惑隨境生滅,非真常性,有如客。以二障二惑能染污妙明,擾亂性空,有如塵。。。見性是不動的。佛用開合手來比喻一切外境,與見性無干。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則凡一切萬事萬物,任他起滅分飛,皆與見性無關。若能在動中,觀此不動之性,清清楚楚,絲毫不昧,但不為境所轉矣。)如來於是從輪掌中,飛一寶光,在阿難右。即時阿難,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難左,阿難又則回首左盼。佛告阿難。汝頭今日何因搖動。阿難言:我見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右,故左右觀,頭自搖動。阿難,汝盼佛光,左右動頭,為汝頭動,為復見動。世尊,我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佛言如是。於是如來,普告大眾,若復眾生,以搖動者名之為塵。以不住者,名之為客。汝觀阿難頭自動搖,見無所動。又汝觀我手自開合見無舒捲。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泊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宣化:。。。阿難此時,已能於搖動身境之中,分出不動之見性,亦即明白見性,能離外緣而獨立。。。眼中見性,是湛然圓滿,超然獨立,與外境、身境,全不相干的。如果能親自體會,不動搖之定體,這就是奢摩他定,亦即楞嚴大定。。。何以你們反認為變動的是自身,動搖的現象是自己的實體呢?從始至終,時時刻刻,都用識心來做事,念念生滅;前念生,後念滅,盡在生死裡面做功夫,而不知道自己見性,是不生不滅之道理。你們從無始以來,以至於今,把真心自性都丟了,好像失而實在沒有失,因而顛倒行事。。。因顛倒行事,故心和身就不合作,失去真實性,因而錯認外物為自己,誤認旅店,四大幻身為自己,就生出種種執著,放不下,看不破,不明理。隨身口意造種種業,就輪轉生死六道中,沒有休息。這都是自作自受,不是他人所給的。)(感悟:持楞嚴咒可滅客塵煩惱,即因持楞嚴大定,24小時心能不為外界因緣所擾,而始終以真心自性(以天目神光及意生身出體去觀照十方六道)看清世界本相。因為能看清世界本相,所以有智慧,所以能身口意24小時皆不破戒,皆如法而行!)

未完待續

感悟:聽、誦、觀、思天籟梵音真言,入觀音耳根圓通法門

多去寺院聽鐘鼓的聲音或者多聽網路上的早晚課誦就是修行和加持!

大悲咒—梵音教學念誦

古梵音大悲咒唱誦版記得這次去普陀山時,我有次和小薇在四點就起床,然後兩人黑燈瞎火的跑到普濟寺做早課。我很喜歡普濟寺,尤其是普濟寺的鐘鼓的聲音,真的很讓人感動。當普濟寺的鼓聲想起來後,我一陣感動,馬上聯想到了法華經上說的,「吹大法螺,擊大法鼓,雨大法雨。」而且普濟寺的鼓上寫著四個「大乘法鼓」,這個可是大乘佛教的法鼓啊,大乘佛教是什麼,是讓每個人都能成佛的法鼓啊。所以,什麼聲音最讓我感動,就是鐘鼓的聲音。佛經上說,地獄的眾生聽聞到鐘聲,都可以得到解脫啊,鐘聲悠遠,可以喚醒迷途的人。楞嚴經上說,眾生的耳根最厲,就是用耳根來聽聞,就最不容易忘記的。而且下輩子還會記得。所以,那些造佛像的,造鐘,造鼓的人,功德很大啊。法華經上說,人的耳根被染污了,不得已清凈,聽了太多的其他音樂了。所以聽不到聖人的聲音,聽不到佛菩薩的聲音,聽不到天人的聲音。就是耳根不清凈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去聽流行音樂啊,情啊愛啊之類的音樂呢,因為這些音樂真的可以讓人沉淪的。眾生耳根最厲啊,這些情愛的聽久了,就想著情愛去了,耳根就這麼壞掉了。佛教把音樂稱之為梵唄,就是梵天的音樂,你看佛門的唱誦,都是統一版本,為什麼,這個版本是梵天的語言,是開悟的高僧入定後到梵天上聽聞天上的佛樂,然後偶進行創造,創造後,用來修行的。這就是梵天的語言啊。可以直接和天人,和佛菩薩溝通的語言。你看我們現在很多音樂家,也創作了許多佛曲,但是他們聽起來,就是沒有梵天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對音樂的認知和了解,可以看出一個人修行的程度。比如說三寶歌,大家知道,三寶歌是弘一大師譜的曲,那麼三寶歌的感覺就是不一樣的莊嚴。弘一大師是個修行的高僧,以他的修行的境界來譜寫的歌曲,再比如弘一大師的字,那個也是他修行境界的一種表現。不是可以模仿的。所以,現在人再也創作不出比叢林唱誦更優美,更好聽的調子了。因為它是梵天的語言,無法超越了。為什麼要到寺院去聽聽鐘鼓的聲音呢,很多東西都是不可思議的,這個聲音真的可以幫我們消除很多業障,煩惱再重的人,只要聽到鐘鼓聲音,他的煩惱也會減輕。地獄的眾生多麼的苦啊,聽不到佛號啊,但是在佛力加持力,鐘聲可以到達地獄。他們聽到鐘聲,就得到解脫了。在寺院中,師父說,鐘鼓是龍天的耳目,是不能亂動的,所以要恭敬,每個法器都有法器的保護神,木魚,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善根,多多聽聞鐘聲,鼓聲,梵唱的聲音。煩惱時,就去聽聽吧,所謂的鐘聲響,煩惱輕,多去寺院走走,聽聽鐘鼓聲。要知道聲音本來就有一種加持力。我們人最敏銳的,就是兩個,一個是光,一個是音。光對人體有加持力,那麼聲音也會有一種加持力的,而且這種加持力還不小。比如如果一直聽很萎靡的音樂,這個人慢慢的變得萎靡,聽暴力的音樂,就變得暴力,聽柔和的音樂,內心也柔和.在中醫上,講到五種音,個人有個人歡喜的不同音。如果他很陽氣不足時,就喜歡聽傷感一點的,如果陽氣十分足時,就喜歡很刺激的,像迪斯高一樣。但是如果要修行的好的話,唯一的,就是去聽叢林的唱誦,還有鐘鼓的聲音。讓這些聲音加持我們吧!聽、唱、誦、持楞嚴咒,入觀音耳根圓通法門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中國有那麼多信仰基督教的人,基督教到底哪一點吸引人們,為什麼會信仰?
佛教中佛門弟子能靠打坐來減短睡眠時間,聽說有些方丈打坐半小時可以一天不睡是真的嗎?
正法:【善惡果報】 女人因緣
我要出家,求已經出家過的師父或在家居士簡介寺院生活?

TAG:佛教 | 修行 | 佛經 | 聞思修 | 天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