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向長輩行跪拜禮是怎麼來的?
跪拜禮 ,也叫「九拜」或「稽首」、「三叩九拜「,現代稱為「磕頭」。源於上古周禮。
中國在漢朝以前,沒有正式的凳子或椅子,古人只能席地而坐,接待客人或會見尊者時,為表示尊敬,伸直上半身,後俯身而下,逐漸形成日常社會跪拜禮。周朝時,對跪拜動作和對象,都做了嚴格規定,其中「九拜」是當中規格最高的,一般用於君臣或祭祖禮儀。漢朝之後,跪拜禮主要用於廟堂之上,其中三叩九拜為最高禮儀。民間則以拱手、打千等禮節為主。
跪拜禮的規定: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周禮·春官·大祝》
從《周禮》中記載的「九拜」便能發現,西周時期就已經對跪拜的對象和動作有了嚴格的規範。前三拜「稽首」、「頓首」、「空首」稱為「正拜」。
1. 稽首禮稽首者,拜頭至地也。既拜手,而拱手下至於地,而頭亦下至於地。拱手至地,手仍不分散,非如今人兩手按地也。手前於膝,頭又前於手。荀子曰『下衡曰稽首』是也。——段玉裁行稽首禮者,屈膝於地,拱手(男尚左,左手扣於右手,女尚右,右手扣於左手即為「拱手」),支撐於地面,掌心向內,雙手不分散,然後緩緩叩首於地。手在頭前,頭在膝前,稽留多時。後來演變成雙手分開於地。稽首禮是「九拜」中最重的禮節,是見尊之禮,臣於君,君於天,行稽首禮。
2. 頓首禮稽首者,言乎首舒遲至於地也;頓首者,言乎首急遽至於地也。是稽頓之別也。——段玉裁頓首與稽首的區別僅在於行頓首禮者必須急於叩首於地。有驚恐不安之意,是下對上的行禮方式。在奏表中是請罪之辭,因其禮重,後來在有重大請求時也用「頓首」。在書信中的開頭結尾用「頓首」,表達尊敬之意。
3.空首禮既跪而拱手,而頭俯至於手,與心平,是之謂『頭至手』,荀卿子曰『平衡曰拜』是也。——段玉裁
空首與稽首的區別在於兩手拱合,俯頭到手,與心平而不到地,故稱「空首」,又叫「拜手」。凶拜,即行禮時,先頓首,後空首。吉拜,則在行禮時,先空首,後頓首。
跪拜禮的消亡到漢代以後,尤其在唐朝時期手工業發達,外國文化大量流入,「桌」、「椅」、「凳」已經十分普及。跪拜禮仍根植在當時的社會習俗文化中,但從椅子上起身跪拜已經不方便,並且行禮者與受禮者之間高度差異大大增加,造成心理上尊卑差別的產生。清朝開始時,便制訂了繁冗的社會政治禮儀。到了近代,西方各國的社會政治禮儀傳入中國,傳統跪拜之禮在外交上曾受到極大衝擊。隨著清朝後期,外國文化的大量湧入,西方各國官員的增多,中國人對西方禮儀有了深刻的認識,尤其在當時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國人自然而然地反思中國繁冗禮制與民族自救之間的關係。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廢除了跪拜禮,代以鞠躬為日常禮儀。
推薦閱讀:
※遊戲王的狗年漫談
※春節走親訪友 這些禮節不可不知
※春節曆法漫談——陰曆、農曆與夏曆
※春節被催婚 你以為最難熬?
※736.與喵共舞361~春節1姥姥姥爺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