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雪】詩詞鑒賞常用術語及分類例說,難得遇到,請珍藏

詩詞鑒賞常用術語及分類例說一、牢記鑒賞常用術語,準備對號入座。1、感情基調:憂愁、傷感、惆悵、寂寞、孤獨、鬱悶、閑適、恬淡、喜愛、喜悅、歡樂、激憤、悲壯、慷慨激昂等。2、思想內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憂國憂民、壯志未酬、報國無門、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孤芳自賞、孤傲高潔、堅貞不屈、不流於俗,不同流合污、懷古傷今、懷古傷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時傷懷、淡泊寧靜、超然物外、閑適恬淡、閑情逸趣、惜花傷春、悲秋憫己、熱愛自然、思鄉懷親、贈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憂愁、激憤憎惡、欣喜歡快、離愁別恨、懷鄉思親、追古傷今、堅守節操等。3、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5、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對仗、借代、反問、設問、雙關、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等6、表現手法: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想像和聯想、渲染襯托、正面和側面、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明暗、白描、象徵、用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意向(飽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詩人抒的情和詩中繪的景合二為一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等等。7、語言:清新自然、平淡質樸、民歌風味、絢麗、含蓄(蘊藉)、簡潔、明快、瑰麗等。8、風格:陶淵明,樸素自然;李白,豪放飄逸;杜甫,沉鬱頓挫;白居易,明白如話;高適,悲壯蒼涼;王維,詩中有畫,詩中有道;陸遊,宏麗悲壯;柳永,雅俗雜陳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蘇軾、辛棄疾雄闊、激昂、悲壯,辛棄疾還擅用典。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豪放、雄奇、沉鬱、直率、婉約、含蓄、清新、風趣。9、體裁:古體詩(唐以前的詩,包括四言、五言、七言、雜言、樂府)、近體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詞、曲)10、意境:恬淡閑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嫻靜、雄偉壯闊、明快高曠、深化意境、意境深遠、意境優美、幽靜,寧謐,蒼莽,深遠,熱烈,高昂,壯闊,悠遠,空靈,遼闊,蒼涼,幽美,朦朧,淳樸,荒蕪,孤寂,冷寂,慷慨悲涼,纏綿宛轉,空寂寥落,蕭條荒涼11、情感載體類 :楊柳——惜別 圓月——思念 落葉——失意 春風——得意 大海——開闊 流水——嘆惜 古迹——懷舊 梅花——傲骨二、牢記解題方法,萬變不離其宗。1、審題目,審作者,審題干。題目往往是詩詞內容的概括;作者可以讓我們聯想起時代背景、作家的風格;題干是回答問題的關鍵,問什麼,答什麼。另外,如果有補註,還得審注釋,注釋里一般有暗示。2、整體把握。(四問)通讀後體會,記了什麼事,繪了什麼景,發了什麼議論,抒了什麼情。記住,一切事語、景語、議語皆情語。3、分類對號。「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套用以上術語,加入自己的話,結合詩詞具體內容,必能有話可說,說而中意。當然這要點兒悟性。三、分類例證。(一) 詠物類。抓住所詠之物的形象特徵,體會作者流露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的美好理想,或隱含的生活道理。喜用術語: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總說),懷才不遇、堅貞不屈、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積極進取、孤傲高潔、不流於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內容),象徵、比喻、擬人、對比、襯托、雙關、比興等等(表現手法)。例一、 讀《蜂》,回答問題。「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問題:此詩採用什麼表現手法,表現了作者什麼態度?解析:看題即知是詠物詩,通讀之後可知蜜蜂的形象乃「辛勤」,由此可知詠物是為了寫人抒懷,最後一句作者表明態度。答案應該是採用象徵手法,托物抒情,借蜜蜂歌頌辛勤的勞動者,而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以無情的諷刺。例二、《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補註:南冠,囚徒。玄鬢影,代蟬。)問題:詩中蟬的形象如何?作者的形象如何?二者如何交織在一起?表達怎樣的感情?解析:審題、審注釋可知作者身陷囹圄,思緒萬端。通讀可知秋蟬唱,客思深,露重蟬難飛,風多蟬聲沉,而作者年華易逝,一事無成,仕途坎坷,屢遭困厄,雖與蟬一樣都具高潔品質,可誰能明白呢?據此回答:前者是一隻處在露重風多的險惡環境中的寒蟬。後者是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下未老先衰,憂心忡忡的詩人。作者表面寫蟬的哀鳴,實際是為自己鳴不平,寫環境乃一語雙關,寫高潔將所詠之蟬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發了懷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憤之情。例三、《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問題:1、本詩採用( )手法,托物抒情,表面句句寫( ),實際句句寫( ),清麗含蓄。2、分析主人公的形象。解析:此詩採用象徵手法,表面寫雁,實際寫人。「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據此,抒情主人公是遭射四散,流離失所,欲歸不得的徵人形象。例四、《卜運算元.詠梅》(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問題:從內容和表現手法上鑒賞此詞。解析:從內容上看,此詞上闋集中寫梅花的艱難處境。它開在郊野的驛站外,緊靠破敗的斷橋,人跡稀少,寂寞荒涼,倍受冷落,偏偏這時又颳風,又下雨,但它還是開了;下闋寫梅花迎春、報春卻遭嫉妒,倍受摧殘卻芳香如故。從表現手法上看,上闋情景雙繪,情景交融,詠梅實質詠自己;下闋托物言志,表現作者孤傲高潔,不同流合污,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錚錚傲骨。(即答案)(二) 懷古詠史類。了解史實,體會作者創作意圖,找到觸發其感情的媒介或現實原因,從而領會感情。喜用術語:懷古傷今、懷古傷己、借古諷今(總說),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憂國憂民、壯志未酬(思想內容)、用典、聯想、對比、襯托、揚抑、諷刺、含蓄(表現手法)等等。例一,《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問題:此詩曾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請問它好在哪裡?解析: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向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此是高門世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大將謝安都住在這裡。昔日繁華熱鬧,而今長滿野草、野花,變得荒涼冷落,再加上斜陽殘照,更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以上是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後兩句乃千古名句,賦予燕子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引出昔盛今衰,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此詩懷古傷今,對比鮮明,語言淺顯而又蘊藉含蓄,讀來餘味無窮。(答案在其中)例二,《詠史》:「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注釋:唐代從安史亂後,朝政紊亂,國力削弱,藩鎮割據,邊患嚴重,而朝廷一味和親,人民備受禍害。)問題:詞詩寫法上有何特點?解析:此詩借古諷今,寫得激憤痛切,直截了當,一針見血,痛斥和親政策,擊中時政的要害。(即答案)例三,《西塞山懷古》(劉禹錫):「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注釋:長慶四年,作者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沿長江東下,經西塞山。三國以來,金陵政治風雲變幻莫測,政權更替反覆。有鑒於此,詩人寫下此詩。)問題:「人世幾回傷往事」中傷感的往事是什麼?詩的主旨是什麼?解析:結合注釋理解作者創作意圖。解題時,宜把它放到廣闊的歷史背景下思考。答案:指東吳以後的幾個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個個相繼滅亡。反對分裂,主張統一。例四,《金陵懷古》(晚唐.司空曙):「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注釋:庾開府即庾信,梁朝著名詩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梁亡,被迫仕於北周。他經歷了北朝幾次政權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後兩個王朝的覆滅。)問題:談談此詩虛實的運用及懷古的主旨。解析:先思考金陵、晚唐之間的聯繫,再想懷古的意圖,結合注釋,通讀後就不難理解此詩,問題也就好解決了。答案:此詩前兩句實寫。寫眼前所見,通過輦路、宮庭與江楓、野草對比把古都金陵衰敗荒涼的景象表現得具體、鮮明,其盛衰興亡之感自然寄寓其中。後兩句虛寫。運用想像和聯想,加入典故抒發情懷。用典自然、恰當,蘊含豐富,耐人尋味,既感傷六朝的興亡,又藉以寄寓對唐朝衰微的感嘆,更包含作者的故園之思、身世之感。(三) 山水田園類。抓住寫景特點,體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領會寫景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喜用術語:寄情山水、閑適恬淡、厭棄名利、熱愛自然(思想內容),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比喻、擬人、誇張、襯托、聯想、動靜、明暗(表現手法)等等。例一,《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問題:此詩的意境是什麼?夜晚桂花落,作者竟然知道,為什麼?後兩句用了什麼手法?解析:難點是意境。先體味詩中寫了什麼景,作者有什麼情,二者怎樣交融。景是花落、月出、鳥鳴,氣氛是幽靜;而人有閑情,內心閑靜。交融在一個「靜」字上。答案:意境是靜謐。「人閑」說明周圍無人事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再加上環境的幽靜,所以細微的花落下才被覺察到了。後兩句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例二,《望天門山》(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問題:此詩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解析:難點是寫法。但套一套表現手法(見上說明),可得啟示。思想感情就好回答,想一想為什麼要寫山川、河流、大漠、戈壁、草原、雪山等等,自然是這些東西雄偉、壯麗、廣闊,有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這正是自然之美,它激發了人們對自然之愛。答案:前兩句運用襯托手法,第一句寫山似被水攔腰沖斷,借山勢寫水之洶湧,第二句寫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借水勢襯山之奇險;後面則化靜為動,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似乎它對江上來客表示歡迎。此詩寫了遠望所見的天門山壯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例三,《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問題:此詞的感情基調是什麼?試作簡要分析。語言有何特點?解析:此詞易懂,可對照術語對號入座。答案:基調是「閑適」。上片從他與鄰里關係的融洽,對現在生活的滿足可見其內心的寧靜,淡泊的情懷;下片從他對偷梨、棗兒童的欣賞、保護態度也可體味出萬事足後的閑情。語言明白如家常語,通篇無奇字,無麗句,不用典,不雕琢,至「簡淡」之妙境。例四,《竹里館》(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問題:詩中給我們描述的是怎樣一個人物?其內心世界是怎樣的?詩是怎樣表現「幽」這一字的?解析:此詩用字造語平平無奇,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境界自出,蘊含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就意境而言,它不僅給人清幽絕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的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答案:從所居、所為可推斷這是一個閑適恬淡的隱者。其內心是安閑自得,塵慮皆空的。詩選擇了竹林與明月為對象,以月之明映襯林之暗,描述的是月夜幽林之景,再加上琴聲、長嘯,以動襯靜,更加顯得清幽澄凈。(四) 邊塞征戰類。此類詩多著意於絕域風物的描寫,以抒寫軍旅之苦辛、戍卒之離思鄉情或表現將士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英雄氣概兼兒女心腸」的創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術語:豪邁、慷慨激昂、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生活凄苦、思鄉思親、報國無門、歸家無望、苟且偷安、連年征戰、窮兵黷武、悲憤、哀痛、憤懣等等(思想內容),烘托、渲染、對比、雙關、諷刺等等(表現手法)。例一,《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問題:此詩的主題是什麼?從抒情方式上分析此詩的寫法。解析及答案:對照術語,結合詩的後兩句可知,詩的主題是表現戰士建功立業的渴望和保家衛國的豪情。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此詩前兩句情景交融,作者在這裡展現了一幅廣闊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北面是綿延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的一座孤城;再往西,是要塞玉門關。這是當時戍邊戰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這是他們心之所系。自然,寫景中滲透著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戰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茫暗淡的景色里。詩的下兩句直接抒情。雖然戍邊時間長,戰事頻繁,戰鬥艱苦,敵軍強悍,邊地荒涼,但將士卻直抒豪情壯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例二,《從軍北征》(李益):「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問題:有人認為三十萬徵人一時回首不夠真實,你的看法如何?解析及答案:開頭一句,是這幅畫的背景,只七個字就把地域、季節、氣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烘託了這次行軍的環境氣氛;接下來遍吹的哀怨的笛聲引起了軍人的共鳴,全軍在同一時間回首望鄉思親。試想一下,這次行軍是在雪後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風裡,在荒漠上、月夜中,再加上此吹彼和的哀怨笛聲,廣大徵人會湧起什麼情感,三十萬徵人同時回首,正是用誇張手法刻畫出一個特定環境中的特定境界,收到最大的藝術效果。它不但不違背真實,而且把真實表現的更突出,更完滿,更動人,它是藝術的真實。例三,《隴西行》(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問題:「貂錦」指什麼?是什麼修辭手法?詩中震撼人心的句子是什麼?為什麼震撼人心?採用了什麼手法?全詩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解析:詩的前兩句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面。「誓掃」「不顧」可見忠勇敢戰,「五千」可見犧牲巨大。後兩句,筆鋒一轉,另闢新境,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答案:「貂裘」指精銳部隊。借代的修辭手法。後兩句震撼人心,因為在這裡沒有直接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寫閨中妻子不知徵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這是在一虛一實的對比中表現的(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全詩既表現了戍邊戰士保家衛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的精神,又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既可看出作者昂揚的愛國之心,又可見其無限的同情心。例四,讀李賀的兩首詩,回答問題。《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注釋:金絡腦——貴重的馬鞍。何當——什麼時候。凌煙閣——在長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在閣上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若個——哪個。)問題:這兩首詩的體裁是什麼?兩詩內容基本相同,它是什麼?在表現手法上兩詩各自的特色是什麼?解析:前詩也是詠物詩,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後詩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配寶刀,奔赴沙場,保家衛國,但詩人又問到: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書生?以此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酣暢淋漓的表現出來。答案:前詩是五言絕句,後詩是七言絕句。兩詩都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又不被賞識。表現手法上,前詩用比興手法,一、二句,以雪喻沙,以鉤喻月,是比,同時從一個富有特徵的景色寫起以引起抒情,又是興。寫得婉曲耐味。後詩用兩個設問句直抒胸臆,寫得痛快淋漓。(五) 哲理類。這類詩關鍵是不僅要弄清作者賦予的哲理意味,而且要體味出後人賦予它的更豐富的哲理內涵,宜從多角度思考。例一,《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問題:此詩是「唐人留詩」中的不朽之作,它好在哪裡?解析:「好在哪裡」,要麼從練字、練句、練意上分析,要麼從藝術手法上分析,要麼合二為一。答案:詩的前兩句用樸素淺顯的語言把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寫得景象壯闊,氣勢雄渾,使人胸襟為之一開。恰當的把當前景與意中景融為一體。後兩句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即景生意,向讀者展示了更闊大的視野。道出了詩人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蘊含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通篇用了對仗。例二,《元日》(王安石):「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問題:這首詩本來是反映作者初登相位,對革除舊弊,實行新政的堅定信心和愉快心情。後來被賦予了新意,想一想,它的哲理啟示是什麼?解析:注意題乾的暗示。答案:後兩句詩揭示了新事物終究要代替舊事物的客觀規律。例三,《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問題:從全詩可得出哪些道理?你還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發?答案:前兩句說明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可得出不同的結論;後兩句說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它啟發我們對於複雜的事物,不要被事物的一部分所迷惑,應客觀冷靜的分析解決,還要善於接納別人的意見。(言之成理均可)例四,《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題:本詩運用了比喻,說說「方塘」「清」的喻體分別是什麼。詩中的警句原是說明「讀書窮理」的重要性。請你談談它對我們的啟發。答案:「方塘」喻人的心胸,「清」喻讀書後人純凈美好的心靈。它可以啟發我們明白做學問之所以能有成就,是因為他不斷吸取新知。或者說明藝術創造之所以有活力,是因為作者能不斷從現實中吸取新營養。(還可推廣開去)(六) 送別類。這類詩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或送朋友,或送親人;或赴邊禦敵,或入京應試,或貶謫荒遠,或林泉隱退;或惜別、眷戀,或勸勉、祝願;或批評時政,或同情民生,或抒報國之志……。例一,《淮上與友人別》(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問題:此詩用哪些物象渲染離情?想像一下,「離情」的具體內容。解析: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前兩句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那柳絲牽動著依依惜別的深情,寓情於景。後兩句正面抒寫握別情景。兩位朋友互道珍重,各奔前程。情景交融。答案:詩中用了江頭小船、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這些物象渲染離情。我們可以想像握別時的依依不捨、黯然神傷,漫長旅途中的無邊寂寞、無限愁緒,各在天涯的深長思念、無盡惆悵。例二,《謝亭送別》(許渾):「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注釋:勞歌——送別歌的代稱。)問題:1、江淹在《別賦》里寫到「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試比較這幾句與許詩前兩句在寫法上的異曲同工之妙。2、許詩後兩句寫法也很有特色,試作簡析。解析:二者都寫離愁,注意都用什麼景表現,可從色彩上體會。前一問答出,後一問就好答了。答案:江淹借美好的春色反襯別離之悲,許詩以青山紅葉的明麗秋色反襯別離之苦,二者都是以樂景寫哀。(這真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許詩後兩句以風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於變化,這樣借景抒情,以景結情,不但更含蓄,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尾別具一種不言而傷的情韻。例三,《別離》(陸龜蒙):「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問題:詩中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樣的?用什麼表達方式表現的?詩的主旨是什麼?解析:此詩敘離別而全無依依不捨的離愁別緒,寫得慷慨激昂。詩的頸聯是難點,它用成語說明大丈夫的人生觀。其本意是說,毒蛇咬手後,為了不讓蛇毒攻心而死,壯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斬斷。那麼,這裡是什麼含義?答案:主人的形象——有淚不輕彈的堅強剛毅,以離愁為恥的威武瀟洒,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全詩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主旨是表達一種建功立業的志向。例四,《送李給事》(趙嘏):「眼前軒冕是鴻毛,天上人間漫自勞。脫卻朝衣獨歸去,青雲不及白雲高。」(注釋:軒冕——達官貴人的車服。漫自勞——枉自徒勞。)問題:「白雲」「青雲」各比喻什麼?表達詩人什麼情懷?解析:詩人早年熱衷功名,有詩名,但迂腐,致使仕途坎坷,終身不仕。此詩送人以明己志。答案:「青雲」喻高官厚祿。「白雲」喻隱居者自由不羈,潔白無暇的品格。詩反映了詩人輕視功名利祿,嚮往自由洒脫的隱士生活的情懷。(七) 其他即事即景感懷類。它包括惜春傷秋、閑情逸志、登高攬勝、懷鄉思親、羈旅行愁等等。這類詩要結合生活,注意名物風俗,著重把握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領略其感懷的藝術技法。例一,《一落索.蔣園和李朝奉》:「正是看花天氣,為春一醉。醉來卻不帶花歸,誚不解看花意。 試問此花明媚,將花誰比?只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問題:詩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而作者賞花卻不折花,何也?末兩句與「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生活哲理相同,說說是什麼。解析:此詞寫春日賞花。花美,春美;惜花,愛花表露無遺。句句寫花,實則句句寫人。全詞以議論為主,手法曲折委婉,立意新,理趣富,饒有情致。想想花與人有什麼異同,問題就好回答了。答案:是因為愛花、惜花而不折花。兩者都包含著對花開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難駐的感慨和愁怨。例二,《青玉案》(賀鑄):「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問題:作者因此詞而得名「賀梅子」。其中寫閑情的那幾句最妙,試問妙在哪裡?請寫幾句你記得的與之類似的詩句。解析:此詞寫作者心儀一女子,渴望她來,而她未來徑去,作者目送心隨,惆悵萬端,思緒千種,呆立於此,直到暮靄漸生。答案:末尾四句最妙。作者在這裡用設問,自問自答說:「我這閑愁閑恨,共有多少?滿地的青草,滿城的柳絮,滿天的梅雨——你去數數看倒是有多少吧!」答得妙;答則緊扣季節風物,用博喻。草、絮、雨皆多極之物,多到不可勝數。足見愁之多,恨之廣,鋪天蓋地,無所不在。愁本很抽象,但作者化抽象為具體,使愁有了數量。類似的例子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長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長度)「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長度)「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重量)。例三,《題君山》(方干):「曾於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元是昆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問題:此詩是實寫還是虛寫?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結合全詩回答)表達什麼感情?解析:洞庭湖中有一座奇秀的青山,傳說它是湘君曾游之地,故名君山。詩的開頭象訴說一個神話,作者曾神遊方外奇遇麻姑,向她打聽君山的來歷,麻姑的回答出人意外……答案:此詩無一字正面實寫君山的形色,純從虛處落墨,運用奇特的想像,從題外著筆,神話君山來歷,間接表現出君山的奇美。流露出對自然美的喜愛和歌詠。例四,《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問題:作者在「客愁」後著一個「新」字,耐人尋味,說說其內涵。後兩句是歷來傳誦的名句,說說它好在哪裡。解析:此詩是作者漫遊江淮時所作。詩以清疏簡淡的筆墨描繪出泊舟夜宿所見的江天景色,並即景生情抒發了他的羈旅漂泊之思和孤寂落寞之情。「移舟」可見舟行江上已非一日,「煙渚」寫江中小洲一片煙霧迷濛,且此時正是日暮時分,這凄清景象自然引起旅人的愁緒。後兩句由遠及近地寫舟中所見之景放眼望去,原野空曠,伸向天際,遠處的天空彷彿比近處的樹木還低;俯視腳下,江水清澈,月映水中,似乎傍船近人,俯拾即得。答案:著一個「新」說明此愁乃因眼前景而新添,同時意味著舊愁未去,新愁又來。後兩句的好處:首先,它寫景生動細緻,真切地表現了船上觀景的獨特感受,作者觀察精細,用字精當,如「曠」和「低」、「清」和「近」的搭配頗見匠心。由於野曠,所以遠天低於近樹;因為江清,故爾月能近人。其次,它融情於景,情景相生。其中「野曠」「江清」組成的寂寞凄清畫面自然透露出作者悵惘迷茫的感受;「近」字尤可玩味,它既可解為「接近」,又可解為「親近」,而如果連江上秋月的水中倒影都會使人感到親近,彷彿給人慰藉,旅人的孤獨寂寞自不待言。兩句將羈旅愁思與秋江景色自然融合在一起,創造出高遠清幽、情景相生的意境。四、補充說明。以上列舉了一些常見題材的詩詞,希望同學們反覆閱讀,揣摩體會,必有所得。當然,要真能讓自己的鑒賞水平達到一定高度,非下苦功大量閱讀不可,要知道「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曉聲」,此乃真理。具體例釋:一、表達方式常用術語: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3、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這是詩的後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4、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廷筠《商山早行》)首聯中起句以時間、事件、環境三者相互照應,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客行」與「故鄉」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悲」字來。5、結構形式:常見的術語有首尾照應、呼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渾然天成、卒章顯志,過渡、做鋪墊、埋伏筆等。二、修辭方法常用術語:比喻、借代、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起興、對比1、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裡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2、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髮,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白髮竟有「三千丈」那麼長,可見愁思的深重。4、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裡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5、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採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6、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純用名片語合,構成典型環境7、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8、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9、起興,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的《錦瑟》)首聯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10、對比 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以英雄美人的窮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後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三、表現手法常用術語:比興、象徵、比喻、誇張、比擬、借代、雙關、襯托、烘托、渲染、對照、用典、疊詞、點化(化用)、互文、想像、聯想、曲筆、逆筆、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後揚、先揚後抑)、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顯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於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意象組合、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等。1、直接抒情 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凄涼。」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2、間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過對某種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人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華的流逝,種種哀情都借迷濛空寂之景表達出來,含蓄委婉,餘味無窮。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徵)就是作者在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感情、表達志向和意願的一種抒情方式。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藉以抒情言志的對象。如陸遊的《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中包含著作者對春雨的「喜悅」之情。3、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後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詩人敘事時只寫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餘味無窮,耐人尋味。4、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它指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的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5、渲染 渲染就是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的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如:《雨霖鈴》上片描寫送別的環境,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6、烘托 烘托屬側面描寫,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後用於寫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7、襯托 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一種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有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樂襯苦等。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等都是以鬧襯靜。8、以樂景寫哀情 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9、化動為靜 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的瀑布化為靜態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大的讚頌。10、動靜結合 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11、抑揚  指的是在褒貶人、事、物的時候,為了使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如元曲「沛公,大風,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雲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後宮,外宗,險把炎劉並。」先寫劉邦的種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後宮外宗之亂,欲楊先抑,諷刺性極強。「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例句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賞析這首詩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後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這首詩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後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12、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後用於文學創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採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於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13、意象組合 意象組合類似於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電影導演為表現影片的主題思想,把許多鏡頭組織起來,使之構成一部前後連貫、首尾完整的影片。詩歌中的意象組合是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將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邏輯,有機地組合在詩中,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個名片語成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了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寫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意象,這兩句純用名片語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14、曲筆 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後兩句於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15、重章疊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覆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如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採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覆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16、以小見大 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全詩以小見大,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17、比興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後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後雙雙徇情的故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於景的效果。18、鋪墊 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主要情節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製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的發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地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19、虛實 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並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2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讚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1、點化 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作方法。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就是點化了范仲淹的《蘇幕遮》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的句子。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點化了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內容。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點化了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人安所妍」詩句的意境。22、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捨。23、疊詞 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複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24、聯想 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繫起來造成一個典型。例如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賞析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25、想像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例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賞析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26、 象徵 說明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賞析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徵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27、 照應 說明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例句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賞析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裡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28、正/側面描寫 說明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例句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賞析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29、意象 說明意象,就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例句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的《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賞析 詞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就是意象。30、意境 說明作者通過豐富的想像,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感情以及對生活的理解、認識和客觀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徵以及內在的意蘊的融合統一。例句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的《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賞析如上例的意象與「獨」、「縹緲」、「恨」、「寂寞」、「冷」 等詞的感情色彩和「揀盡寒枝不肯棲」這個具有象徵意味的詩句結合起來構成了孤獨、凄涼的氣氛,但詩人的信念卻非常堅定,表達的是作者孤高自賞,不願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度。高考語文常考成語分類精編(一)易望文生義的成語1、 耿耿於懷:心事縈繞,不能忘懷。2、 胸無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3、 炙手可熱:比喻氣焰盛,權勢大。4、 目無全牛:比喻技藝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辦事精熟。5、 差強人意:(1)還能振奮人們的意志。(2)大致上還能夠令人滿意。6、 不刊之論:不可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7、 首當其衝: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災難。8、 不足為訓:指不值得作為準則或典範。9、 文不加點: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高超。10、罪不容誅:指殺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惡極。11、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12、萬人空巷: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或新奇事物轟動一時。13、振聾發聵:比喻高超的言論能使麻木糊塗的人覺醒。14、渙然冰釋:比喻疑慮、誤會等一下子完全消除。15、大快人心: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使人們心裡感到非常痛快。16、久假不歸:長期借去,不歸還。17、身無長物:指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18、不名一文:連一文錢都沒。形容極為貧窮。19、慘淡經營:(1)形容極端艱苦地從事詩文創作。(2)形容苦心規劃和開拓某項事業。20、側目而視: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21、明日黃花:多用來比喻過時的事物。22、師心自用:指固執己見,自以為是。23、事半功倍:形容費力小,收效大。24、洛陽紙貴:形容好的著作,風行一時,廣為流傳。25、不情之請:不合理的請求。常用作求助於人時的客套話。26、每況愈下:指情況越來越壞,越來越糟糕。27、窮兵黷武:用盡全部兵力,任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29、七手八腳:形容很多人一起動手。也形容人多手雜,非常忙亂的樣子。30、苦心孤詣:指盡心竭力鑽研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32、莘莘學子:眾多的學子。33、始作佣者:比喻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創始者。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紀嚴明,嚴格執行。35、不可理喻:不能夠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講道理(二)褒貶易誤用的成語貶義詞1、 彈冠相慶:指即將做官而互相慶賀。2、 粉墨登場:比喻登上政治舞台。3、 無所不為:沒有什麼不做。指什麼事都干。4、 死灰復燃:比喻失勢的人又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消滅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 來。5、 炙手可熱:比喻氣炎盛,權勢大。6、 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麼做。7、 亦步亦趨:比喻因缺乏主見,任何事都模仿、追隨他人。8、 趨之若鶩:比喻很多人爭相追逐、趨附。9、處心積慮:存著某種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盡心思的謀劃。10、評頭品足:泛指對人對事等多方議論、挑剔。11、改頭換面:比喻只改變形式,而內容、實質不變。12、沆瀣一氣:比喻氣味相投者結合在一起。13、搖旗吶喊:比喻為別人助長聲勢。14、翻雲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覆無常。15、坐而論道:指空談大道理而不見行動。16、一團和氣:指態度溫和而不講原則。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應配合。18、以鄰為壑:比喻把困難、災禍推給別人。19、頤指氣使:形容有勢力的人的傲慢神情。褒義詞1、 嘆為觀止: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2、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稱頌。3、 東山再起:指隱退後復出任職。4、 雨後春筍: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湧現出來。5、 蔚然成風:形容一種事物逐漸發展流行,行成風氣。6、 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7、 不刊之論:不可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8、 文不加點: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高超。9、 耳提面命:形容嚴格要求殷切教誨。10、苦心孤詣:指盡心竭力鑽研達到別人所無法達到的地步。(三)具有雙重含義的成語1、 燈紅酒綠:(1)形容夜飲聚會的情景。(2)多用來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2、 苦心孤詣:(1)指盡心竭力鑽研,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2)指為了達到目的而費盡心思。3、 想入非非:(1)指意念進入玄妙虛幻的境界。(2)形容脫離實際,幻想不能實現的事 。4、 按圖索驥:(1)比喻做事死守教條,而不懂得變通。(2)比喻依據一定的線索去尋找事物。5、 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順利。(2)比喻辦事圓滑。6、 不絕如縷:(1)形容形勢十分危急。(2)形容聲音微弱而悠長。7、 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傳情。(2)比暗中討好別人或暗中勾搭。8、 行雲流水:(1)形容詩文書法等自然流暢,不受拘束,就像飄浮著的雲和流 動著的水一樣。(2)形容事物流傳不遠,易於消失。9、風花雪月:(1)指華麗空洞的詩文或言論。(2)比喻男女歡愛的風流事。10、瞻前顧後:(1)形容做事謹慎。(2)形容顧慮太多,處理事情猶豫不決。(四)使用對象易誤用的成語1、巧奪天工: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精妙高超。(人工的東西)2、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美而眾多。(建築物)3、汗牛充棟:形容藏書或著作極多。(書籍)4、浩如煙海:形容事物數量繁多,極其豐富。(書籍、文獻)5、相敬如賓:比喻夫妻之間互相尊敬,平等相待。(夫妻)6、青梅竹馬:多指男女間幼時的親密感情。(男女)7、兩小無猜:指男女兒時在一起玩耍,天真無邪,互不猜疑。(男女)8、豆蔻年華:指少女十三四歲時的青春年華。(十三四歲的少女)9、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幫助。(用於患難中 )10、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原來不認識的人)
推薦閱讀:

和學生一塊邁過詩詞鑒賞最難的坎 ——準確把握一首詩的思想情感
送別詩中常見的思想感情 | 古詩詞鑒賞分題材大精析 002
古典詩詞鑒賞: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賞析
古典詩詞鑒賞之步驟與方法
古詩詞鑒賞題型及答題方法

TAG:分類 | 詩詞 | 術語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