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年前紅山古國,讓中國躋身四大,誰說東北不宜居?
3月1日,我發表《把衰落的責任推給氣候是無恥抵賴!東北也有春夏秋!》,從氣象學的角度,努力為東北氣候聲辯。今天,我要從考古學的角度,請遠古人類告訴社會輿論,東北是東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是最為生機勃勃的文化圈。
我們每當評論時事,最好先把「一日三省吾身」科學化,理解歷史和宇宙的複雜,這樣,就不會太多激憤和偏執,因為,世上有太多的出乎意料,你必須接受鬧心的真相,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常有人發脾氣時說:「你給我有多遠死多遠」。巧了,真有一位「死」得最遠的人。
2006年1月19日,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升空,以每秒16公里速度飛行,2015年7月,探測器載著一位科學家的骨灰在距冥王星12500公里的高空掠過,他,就是85年前發現冥王星的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2029年,探測器將把克萊德·湯博的骨灰帶出太陽系。美國宇航局以此紀念冥王星的發現者,不知道比那些急著永垂不朽的專制暴君的墓碑要悠久多少億年。
自從東北進入中國全面深度治理,幾十年來,東北人的歷史和文學教科書中,只有關內的文明和先進,今天,我就系統介紹5500年前東北紅山古國的高度領先和文明。考古,我最多算髮燒友,文中引用了許多行家的著述,在此一併致謝。
一、紅山文明的淵源
我很久以前就關心考古發現,因為在人人皆可談史,在神話傳說《山海經》、三皇五帝、封神演義都拿來論證的史學界,在原始檔案面前都不認賬的「屁股決定腦袋」的人面前,考古學畢竟靠譜一些。
著名考古學家李濟先生(1896-1979),在上世紀50年代就曾提出「長城以北,列祖列宗」之說。在其所著的《中國上古史之重建工作及其問題》(《李濟文集》,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等文章中,他一再呼籲大家要特別注意遼河流過的北方地區。他說:「中國人應該多多注意北方,忽略了歷史的北方,我們的民族及文化的原始,仍沉沒在『漆黑一團』的混沌境界。兩千年來的中國史學家,上了秦始皇一個大當。以為中國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長城以南的事情,這是一件大大的錯誤,我們應該覺悟了!……我們以研究中國古史學為職業的人們,應該有一句新的口號,即打倒以長城自封的中國文化觀,到長城以北去找中國古代史的資料,那裡有我們更老的老家。 」
正如李濟先生所說,目前國內外史學界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國家——商朝的始興之地就是西遼河地區,印證了民國大師傅斯年「商族發跡於東北」的論斷。
(傅斯年與胡適)
早於人人皆知的大約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在黑河市對岸,如今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附近坦布夫卡村、結雅河(精奇里江)左岸的費里莫斯卡和上游的烏斯季圖遺址,曾出土過大量舊石器時代礫石工具,區內20多處遺址出土的礫石打制的石核、石錐、石鋤等新石器時代工具,充分證明,從遠古晚更新世時期起,東北本土的先人就已經在這片極其適宜人類居住的土地上生活。科學測定大約距今175-180萬年,比起相近年份的山西芮城縣「西侯度」遺址,發育程度更高,出土品種更全。
其他悠遠的考古發現不勝枚舉。
100萬年前的吉林前郭王府遺址,50萬年前的廟後山文化、30萬年前的金牛山、鴿子洞文化……6000至7000年前的吉林大安縣長新南山遺址,6000年前的海拉爾西沙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開流文化、饒河小南山文化,5000至6000年前的長春氏族部落、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時代遺址……
先民創造遍地開花,東北文化薪火相傳,成為後來商人、肅慎、東胡、穢貊(夫余、高句麗)等東北各民族、種群共同的文明起源。
東北區域歷史,是山川、江河、物種的歷史,不是後來歷代行政區劃變遷能人為框定的。這一地區崛起的一系列東亞和世界大國不是偶然,是100多萬年長期文化領先的必然,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1909-1997)敏銳地直接將東北、內蒙古和新疆地區列為全國六大考古文化區系之首。
本文只說紅山文化。
從1908年開始,經歷長期的中外研究,到1949年以前學界對紅山文化重要性達成共識,再到今天已100餘年,該遺址作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如今,人們普遍認為,位於遼寧和內蒙古交界處的紅山文化考古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是可與埃及金字塔、印度摩亨佐·達羅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發現。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群)
上世紀80年代初,遼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一座女神廟,並在廟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與真人一樣大的泥塑女神頭像。她是典型的蒙古利亞人種(人類學家把黃色人種統稱為「蒙古利亞人」)。值得注意的是,已出土的女神上臂塑件空腔內帶有肢骨,多被火焚成了灰渣,專家推測有可能是人骨。在中亞考古發現,有人頭骨塗泥成像的崇拜形式,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認為:「『女神』是由5500年前的『紅山人』模擬真人塑造的神像(或女祖像),而不是後人想像創造的『神』。這就不單是藝術造型了,女神頭像可以作為研究古代中國人種和民族演變的典型標本,傳說中的堯舜、女媧等從此不再具有科學價值,因為用黃土模擬真人塑造的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已經擺在眼前。蘇秉琦先生依仗他一生的考古閱歷,稱牛河梁女神是中華民族的「共祖」。
紅山考古藝術價值極高,牛河梁遺址考古工作站站長朱達告訴記者,和女神頭像同時出土的還有6個大小不同的殘體泥塑女性裸體群像,其高度的藝術概括可與西方的維納斯相媲美。
2017年1月10日,遼寧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入選2016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考古學家、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組長郭大順指出,在距今5305年至5045年的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發現冢上建築址,為中華禮制起源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首次發現玉豬龍、玉璧和石鉞以組合形式出現,單體積石冢發現墓葬和玉器最多,共有78座墓葬,集中程度驚人。出土了14件人像,既有陶質人塑像又有石質人雕像,是一次性出土石雕像最多的一次,其中一件石雕人頭像屬於孤品。
(紅山文化草帽山遺址,出土了用紅色凝灰岩雕鑿而成的正冠神像)
紅山文化不同於關內地區考古發現的農耕文化,只是比以漁獵、游牧為主的其他東北考古文化多了農耕,是農牧漁獵結合的經濟類型,屬於東北本土先民的成就。
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在《論「中國文明的起源」》(《文物》2004.01,第73-82頁)一文中指出:「紅山文化是遼河河谷本身的發展,也許是在新樂文化(距今7300-6800年)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其實,更早的源流是遼寧省阜新市的查海文化,距今8000年。蘇秉琦為查海遺址題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國家科委主任宋健1996年視察查海,題詞:「查海文化,文明之源」。在查海遺址發現的石堆塑龍,長19.7米,寬1.8-2米,被認為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玉和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徵,從查海文化到興隆窪文化到紅山文化古國,玉和龍的發現一脈相承,數量和規模、藝術水平,都足可以稱為中國人文始祖。遺址中出土的玉龍、陶鳳,是同時期考古遺存中最明確的龍鳳形象。玉和龍鳳的領先性,證明東北是龍的傳人真正的祖居地。
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村的興隆窪文化,距今約8200— 8000年,興隆窪文化遺址被學術界譽為「華夏第一村」,這裡出土的碳化粟、黍顆粒標本,竟比歐洲早了2700年。東北旱作農業是人類重要的農業文化先行者,顛覆了教科書所說的作物、農具都是關內傳入的謊話。
更早一些的是白音長汗遺址,約距今8500年。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1986年被發現,在白音長汗遺址的一座房舍火堂旁,發現了目前國內考古發現最早的女神像,具有現在的火(灶)神、生育女神和祖先神多重身份。她也是紅山文化早期宗教教義的一個反應。
(站在石砬子上南望白音長汗遺址)
二、紅山文化遺址不只是文化,而是文明,更達到了古國的水平。
有人會說河南舞陽的遺址距今9000年,這裡我們要明確區分:文化和文明,這兩個詞是大不同的。
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在近東考古和歷史方面的研究很權威,研究所召開過「近東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會上,荷蘭學者克拉克洪提出了文明的三條標準,而後經英國考古學者丹尼爾補充,通過《最初的文明》一書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三條標準是:
第一,要有城市,有城市和鄉村的對比和差別。這個標準還有量的限制,作為一個城市要能容納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有文字。第三,有複雜的禮儀建築,比如說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他們說,由於古代遺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兩條就夠了,而在兩條裡面,文字是不可缺的。
但著名歷史學家、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認為:「這個看法傳到東方,不管是在日本還是中國,學者都覺得有點不夠,提出來最好再加上一條,就是冶金術的發明和使用。現在在我們國內,冶金術被普遍認為是一個標準,那麼我們就有四條標準了。」(李學勤:輝煌的中華早期文明,中國科學院網站,2005.12.15》)。
在距離牛河梁女神廟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經初步發掘證實,這座土山竟全部是人工夯築起來的。夯土層次分明,估計總土方量在數十萬立方米以上。
圍繞小土山周圍的山頭上,還發現有30多座積石冢群址,整個積石冢群都是圓錐形、大抹頂,和古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布局是一樣的。考古專家稱之為中國的「金字塔」。女神廟遺址與「金字塔」在一條南北線上,而東西兩側的積石冢群址與「金字塔」等距離地排列在一條線上,這種布局使人明顯地感受到「金字塔」的中心地位。
(一座積石冢的中心大墓里出土的完整男性骨架,頭兩側有兩個大玉環)
據牛河梁遺址考古工作站站長朱達講,當初發現這座「金字塔」時,山上到處散布著帶有紅山文化特徵的「之」字紋彩陶片以及冶銅坩堝片。而「金字塔」頂部是煉銅遺址,煉紅銅的坩堝多達1500個,每一坩堝約有1尺多高,鍋口約有30厘米,像現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
在敖漢旗西台紅山文化房址堆中,出土了兩件方形陶制合范,尚屬國內迄今為止最早的金屬鑄范,表明距今6000年的紅山文化先民已掌握了鑄銅技術。
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地進入紅銅時代距今6000年,在中國,比紅山文化晚許多年的龍山文化屬於紅銅時代(距今4500-4000年),也有學者認為中國沒有經歷過紅銅時代。
陝西姜寨遺址發現的黃銅片、黃銅管,距今6500 年至 7000 年,但6000年前的紅山文化竟然發現了如此多的紅銅冶煉遺迹。
相比起來更高一級的發現,是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距今5500年左右)出土過一件青銅刀,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銅刀,經碳14鑒定距今約5000年,但不僅時代更晚,而且只有這一發現,並無紅山文化一系列完備的成就。
至於距今5000年到3000年前後持續2000年的四川三星堆青銅文化,當然時代更晚了。而且是區別於其他任何考古學文化的特殊器型,與東亞各地考古發現中的古人類有族屬和文化淵源上的巨大差異。
(碧玉多頭器中空是用來把一根木棒嵌進去,碧玉多頭器朝上安在頂部。雙手握木棒中上部放在持有者面前,或單手懸空擒握,象徵權力)
除了大型祭祀和女神頭像,碧玉多頭器是紅山文化的重要禮器,從數量上考古出土不多,作為當時的權杖,說明它的地位高,是少數人才有權力掌控。沒有證據證明紅山碧玉多頭器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從時間順序上紅山碧玉多頭器出現不會遲於5500年前的埃及權杖。
發掘出的玉豬龍是經紅山古國中心統一設計加工的,然後由古國的首領賜給古國範圍內各部落酋長,酋長以佩戴這種造型的玉豬龍作為自己身份、權力和榮譽的象徵。這說明,紅山古國一定具有「國」的形態,而不是部落間只存在鬆散的聯合關係。
牛河梁遺址的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質與北京的天壇、太廟和十三陵相似。
相比天壇,作家素素更中意牛河梁的大氣:「它高居河川與山口的梁頂,俯瞰大凌河開闊的河道。對天對地對萬物,那是何等莊嚴何等痛快的傾訴和表達!」
根據冶銅業的產生,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及祭祀用大型禮制建築的出現,證明紅山文化晚期已進入文明時代。
興隆窪遺址發掘的140多座排列整齊的房址,呈現出中國最早的城市規劃雛形,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出土了目前中國最早的玉玦、最早的蚌裙服飾、最早的樂器——骨笛,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牙醫技術和玉器線切割加工技術。趙寶溝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尊,被譽為「中華第一藝術神器」,尊上的豬龍、飛鹿、神鳥三靈物組合紋飾,是迄今為止最早的透視畫和「龍鳳」圖騰,有「中國畫壇之祖」的美譽。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城子山遺址規模宏大,被考古界譽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祭祀中心」。
蘇秉琦在《迎接中國考古學的新世紀》一文中指出:「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間紅山文化後期的社會發展曾領先於中原及其他地區一步,率先進入古國時代,亦即產生了最早的國家和王權,我們曾稱之為中華文明曙光。
(紅山女神 那跨越5000多年的神秘一笑,時間定格在1984年10月31日)
截止目前,長達百年的中國考古發現,只有一個考古遺址在同一年代上,具有比較接近的發展程度,那就是位於長江下游的以良渚遺址命名的「良渚文化」,少數接近紅山文化的考古發現,其年代晚於紅山文化,距今5300年至4000年。
但是,首先,對良渚文化的年代還有較大爭議,有學者認為良渚文化的年代可早至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年-4900年),但多數研究者把良渚文化歸為龍山時代(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文化遺存,距今約4350─3950年)(林沄,吉林大學資深教授,《運用考古學探究國家起源》,人民日報,2016.9.26,20 版)
其次,良渚文化至今沒有紅山文化這樣全面的考古發現——複雜建築、煉銅遺迹、宗教祭祀、墓葬儀制、古人人像、藝術雕塑、早期文字,發育程度還不夠高。即使是玉文化遺存,也數量不多,尺寸不大,形制不夠複雜。
2007年,新華網報道(呼和浩特8月19日專電,記者 丁銘)記者近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獲悉,在距今55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鼎盛期,古國的形態已經出現。
據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傑介紹,祭壇、女神廟、積石冢是促成紅山文化古國出現的3種極為重要的因素。席永傑認為,北起赤峰市北部,南至遼寧省南部,以此距離為直徑畫一個圓,大概就是紅山文化古國的地域。
席永傑認為,紅山文化時期生產力相當低下,東山嘴、牛河梁的壇、廟、冢的浩大工程要求若干部落的數百上千的強勞動力集中到一起,按統一的設計施工,而壇、廟、冢當地和周圍地區又不見其生活聚落遺址,說明紅山古國有個權力很大的指揮中心。
2014年12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敖漢史前考古基地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紀念紅山文化命名60周年座談會在敖漢旗隆重召開。
會上,中國考古學會鄭重公布了紅山文化十大精品文物,排名第一的敖漢陶人「中華祖神」,距今5300年,是目前中國唯一發現的一尊整身、盤坐、戴冠、最具寫實形態的紅山文化陶塑人像,其身份是紅山文化時期的巫者或王者。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課題組認為:這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十年來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十年收官之作。紅山文化研究泰斗郭大順先生說:「這是中國考古界等了五十年得來的結果。」
研究良渚文化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明達認為,要提高紅山文化在文明起源上的國際話語權。中國文物報總編輯曹兵武認為,紅山文化是東北亞地方性文化的集大成者。
敖漢本土考古專家田彥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文明的形成需三大要件,文字、城市和冶煉作坊,敖漢旗均有相關的證明。
僅以現在發掘的成果看,對紅山古國的認可已經逐漸成為考古界的共識。
三、人人皆知紅山古國意義重大。
如果您知道清末紛紛論述「軒轅黃帝來自西方」甚至來自巴比倫,袁世凱啟用的民國國歌竟然唱到:「中華雄踞天地間,廓八埏,華胄從來崑崙巔」,就知道,沒有考古依據都要拿神話傳說硬造「人文共祖」,這背後有多麼強勁的利益驅動?(參見美國歷史學家孫隆基:清季民族主義與黃帝崇拜之發明,《歷史研究》 ,2000.03;《歷史學家的經線:歷史心理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4)
在一些地區把秦漢時期小諸侯國都炒成旅遊熱點的今天,在古龍、金庸小說里的故事都幾乎弄假成真的今天,紅山古國對於東北的意義,怎麼說都不為過。但凡認為東北的發展只是經濟問題,甚至只需要企業來投資的,都是十分簡單的思維,十分狹隘的視野。我想,有歷史責任感、社會使命感的熱心人士,捐助紅山文化考古的發掘、研究、申遺、宣傳,將是多麼功在東北,功在中國,功在千秋的偉大善舉?
幾年來,民間學者米大偉所著的《東北歷史——黑、吉、遼及東蒙通覽》在黑龍江熱銷,並成為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學院、東方學院歷史專業的教材,我們要為米大偉,為這些高校點贊。
他說:「我與很多朋友談起其它一些地方的歷史,大家感嘆那些傳統文化氛圍較濃厚的地方,那裡的普通百姓談起本地的歷史大勢、人物事件、文物古迹,時常是有聲有色,娓娓道來。比較而言,能說得清東北來龍去脈的就很少了。但是,這個地區的歷史從來就是生動豐富地存在的,它對中國歷史、東亞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長時期地發揮著重大影響。
這些東北的當地人,不但是東北地區的主要開拓者,而且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曾數度扮演過當仁不讓的主角。秦統一以來兩千多年的歷史,東北民族建立的政權入主中原的年代接近一半。可以說,忽略了東北民族的歷史記載,中國的歷史就無法書寫。
從遼、宋開始,東北民族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過去以漢族為主統治中原的局面已經易為以東北民族為主。」
東北本土人更曾創造了世界,除了遼、金、蒙古和清朝,還有西遼帝國、鮮卑汗國、柔然汗國等一系列大國。甚至成就了印第安古代文明。
著名文化人類學家張光直先生在《中國古代文明的環太平洋的底層》一文中指出:「研究人類進入新大陸的學者都相信,印地安人的祖先絕大多數都是由白令海峽而到達新大陸的」。
今天,黑龍江省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特等獎、中國圖書獎和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張碧波先生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
2015年1月,張碧波先生在與其助手庄鴻雁的新著《黑龍江人在美洲——印第安族源與文化淵源的考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5.01)中指出:
黑龍江流域遠古先民與東亞、東北亞甚至更遠的美洲大陸早期人類不斷的相互交流和影響,在體質人類學上得到印證。美洲新大陸印第安人,從直而硬的黑頭髮,寬面形的面孔和高起的顴骨,鏟形門齒、A-B-O型血型系統、蒙古斑型胎記,均與古代東西伯利亞、古黑龍江人相同。
東北人還深刻影響了歐洲。美籍華裔學者朱學淵在馬扎爾族源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詳見《中國北方諸族的源流》,[美]朱學淵著,中華書局,2004)他發現匈牙利語跟古滿族(女真)語極其相似,推斷:馬扎爾人是從中國東北出走的女真族(滿族)。九世紀末,名為「馬扎爾」的亞洲游牧民族再次進入歐洲,馬扎爾人的馬蹄聲在義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隆隆震響。可以說,如果沒有馬扎爾人征服歐洲,日耳曼人會向東南推進,歷史會如何?
其實,更離奇的歷史多著呢,與曾國藩、李鴻章「暫棄關外,專清關內」不同,吏部尚書孫家鼐曾質問康有為,維新變法,設置新的機構,如同「萬端並起」,怎麼解決經費問題?康有為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把西藏賣給英國。譚嗣同更大膽,在給他的老師歐陽中鵠的信中,談到:「益當盡賣新疆於俄羅斯,盡賣西藏於英吉利,以償清二萬萬之欠款(指中日馬關條約賠款)。」
文化地理學認為,氣候和山川等自然地理是任何民族形成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徵的直接原因和最基礎原因。
180萬年的一代代先民告訴我們,東北是多麼適宜生活的地方?這裡孕育了一批批深刻主導中國,乃至影響人類世界的生機勃勃的種群、民族,作為著名文化漩渦,對人類世界有著巨大的貢獻。
一個地區的考古地位決定這個地區的初始文化地位,給人最深層次的自信。考古學堅挺地表明,上古時期東北文化作為本土原生文化系統,東北帶領中國各地區陸續登上人類文明的舞台。
古人可以敬仰,卻不可以盲信。我們今天告訴世人,東北的紅山古國多麼悠遠,並不是為了歌頌先祖,而是要全面還原東北歷史,給東北復興夯實精神基礎,促進東北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皈依。同時,也告訴所有評論東北的人,不論你是什麼院士、資深人文教授,要知道你的學識邊界,至少不要胡扯什麼東北氣候劣勢,這裡自古就是最宜居的地方。更進一步,我也希望東北人果斷放棄對目前所接受的文學、歷史教育的盲目崇信。如果有人全面地整理、披露史料,考古如果持續發力,並有效地廣泛宣傳,東北這片沃土會更讓你驕傲。
推薦閱讀:
※中國影壇八大武術冠軍
※中國歷史上最搞笑的一位「皇帝」 - Qzone日誌
※中國式出軌和中國式原諒
※新中國成立初期撤銷大區的台前幕後
※《中國古代制度文化史》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