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差距——中國女孩和美國女孩的不同回答

中國女孩和美國女孩的不同回答 這就是差距小熊抓魚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來自書里的故事,也許會比真實故事更能觸動你。如果你讀過後,有自己的一些體會,也可以一起交流。發展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饒有意味的故事,名字叫做「小熊抓魚」:有一隻小熊,看她的媽媽和爸爸抓魚,她很想自己去學習如何抓魚。她嘗試了一下,但是沒有抓到任何魚,於是對自己說:不要想了,我再也不想抓什麼魚了。心理學家同時讓一個5歲的美國小孩,和一個5歲的中國小孩來讀這個故事。讀完後,有了這樣對比鮮明的兩段對話:和5歲美國小女孩的對話是這樣的:孩子:她不該放棄的,因為那樣她就……嗯……不會。還有……她可以吃媽媽爸爸抓的魚,等她長大點她就會了。詢問者:爸爸媽媽都抓了一條魚。要知道他們也很大了,也許他們自己也要吃魚呀。你說小熊該怎麼辦呢?孩子:她可以,嗯,可以找些其他的東西來練習一下。詢問者:其他的什麼呢?孩子:比如小溪。詢問者:什麼?孩子:一條有魚的小溪。詢問者:你喜歡小熊嗎?孩子:喜歡。詢問者:為什麼喜歡她呢?孩子:因為她毛茸茸的很可愛。和5歲中國女孩的對話是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把魚分成幾塊,他們一起吃。詢問者:但是,熊爸爸和熊媽媽個子那麼大,他們每個就抓到了一條魚。嗯,也許他們不能分給小熊呀。那她怎麼辦呀?孩子:媽媽吃小的,給小熊大的吧。詢問者:你喜歡小熊不?孩子:不。詢問者:為什麼呢?孩子:她做事情半途而廢,她三心二意。詢問者:三心二意有什麼不對呢?孩子:你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又做別的,一點都不認真。那你就學不好,那樣是不對的。這兩段對話的區別在哪裡呢?其實故事裡的小熊,我們可以替代為孩子。孩子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他們看待小熊的態度,就是他們自己內心的投射。首先,沒有魚吃的時候,美國小女孩首先的反應是:小熊(自己)再想想其他的辦法。中國小女孩的反應則是堅定的:有爸爸媽媽在,把他們的給小熊(自己)吃。這也清晰折射出中國小女孩的家庭里,以孩子為中心、孩子不獨立、依賴父母的教養情況。其次,美國小女孩認為:小熊(我)的嘗試是有價值的,儘管小熊(我)後來失敗了。對於失敗較為寬容:等它(我)長大點就會了。中國小女孩則認為:小熊(我)不夠努力,它(我)放棄了。這是不好的行為,不能被(父母)接受。所以,當最後詢問者問:喜歡小熊嗎?美國小女孩回答:喜歡。沒有因為小熊的放棄而否定它的可愛。中國小女孩回答:不喜歡。就像她的父母面對她不可接受的行為時,予以情感撤離、否定等做法是一樣的。沒錯,我們對失敗總是很苛刻。比如學習這件事,中國父母過於在乎成績、只在乎成績所造成的結果是,在我們的孩子眼裡,學習不僅僅是單純的喜歡,興趣,或者處於個人想要學習的動機,而是一種道德層面的意味。只有努力學習,才是好的,才能被大人接受,同時也才是值得誇耀的,否則就不值得被愛。早有心理學家指出:美國兒童表現出成就動機的同時一般也比較能容忍失敗。相反,中國兒童有很強的成就動機,但他們往往很害怕失敗。也有人會說,這樣好強一點兒不好嗎?害怕失敗不是會更容易成功嗎?那我們再來看看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美國人和一個中國人同時炒股,不久後他們都賠了個精光,中國人的妻子無論怎樣安慰他,他仍然站在樓頂想自殺,美國人的女友因男友的賠本而甩了他,可財色兩失的美國人,卻去救那個想自殺的中國人。他說:「該自殺的應該是我,你至少還有愛你的女人。」這個故事裡的中國人,就是一個很想成功、特別害怕失敗的典型例子。對失敗容忍度過低、過於苛刻的結果有兩個,要麼乾脆不去嘗試,要麼嘗試失敗後,無法承受後果,從而一蹶不振。故事裡的中國人,顯然屬於後者。他自信心和自尊心都不健全,目標感的建構也是有問題的。因為一個擁有良好自信與自尊的人,是不會因為一件事情或一次成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人生。可惜,不僅僅是故事裡的這一個中國人,我們更多的父母們,正在前仆後繼地把我們的寶貝小人兒打造成和故事裡一樣的人。我肯定下面這兩個情景是我們極為熟悉的:一個孩子期末考試得了第一名。滿分試卷拿回家後,家長大加讚許。一個孩子期末考試沒有及格。試卷拿回家後,家長單打不過癮,恨不得來個混合雙打。然後無一例外地會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能考那麼好!大多數中國孩子都有過的一個公敵,那就是別人家孩子。所有熟悉上面兩個場景的孩子——無論是那個滿分的,還是不及格的孩子,都會得出一個同樣的結論:要得到我父母的肯定和接受,只能考高分。再深入推論就是:我只能表現好,表現不好是不被接受的;失敗的我自己是不能被接受的。這樣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內心裡有一個嚴厲冷漠的聲音,尤其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這個聲音會更加響亮。而這往往是讓人自卑甚至絕望的根源。與有條件的愛相對,無條件的愛,首先要勇於接納失敗。一個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他把分數告訴了父母。父親並沒有當一回事,並且開個玩笑說:比爸爸當年強啊!媽媽則摸摸孩子的頭,溫柔而堅定地說:「比上次考的至少有進步呢。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比這一次考得更好。快洗手,我做了你喜歡吃的菜。」如此的溫暖,就像是給孩子吃了一顆定心丸。它會讓孩子知道,遇到問題或困難的時候,父母的愛不多不少,一直在。無論順境逆境,都不是要命的事情,只不過是人生經歷的一種。即便是走入絕境,生命早期這樣滿滿的愛,也會成為指引孩子的那盞長明燈。好了,今天的故事分享完了。我很想知道,你會是哪種父母呢?Tip:最後,如果大家對這個故事感興趣,也可以跟自己家裡的孩子讀一讀小熊抓魚的故事,看看你的孩子會怎樣回答你呢?如果你這樣嘗試了,跟我分享一下你們的結果吧。
推薦閱讀:

嘉憶2014 | 中國嘉德歷年拍賣黃賓虹畫作攬勝
新中國「五馬進京」的台前幕後 
中國蛇類圖譜-1
中國夫妻最缺什麼?(深刻反思)
中國移民大額投資房產牽引澳洲房價 引當地人不滿

TAG:中國 | 美國 | 女孩 | 差距 | 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