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浩瀚宇宙絕美圖片,開闊你我心胸! (2015-10-25 08:43:17)

談天

標籤: 談天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分類: 天文學

浩瀚宇宙絕美圖片,開闊你我心胸!

2008-07-02 20:36:59|分類:娛樂休閑|舉報|字型大小訂閱

下載LOFTER客戶端

面對茫茫大海,感嘆人不過是滄海一粟;站在歷史長河看古往今來風起雲湧,感嘆人生不過是白駒過隙;而當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蒼穹的時候,我真切地感覺到的心中的寧靜——那是貼近心靈深處的,與生俱來的,不夾絲毫雜念的寧靜。

我們從哪裡來?又將要去向哪裡?我們到底生存在什麼樣的一個世界,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在茫茫宇宙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什麼時候是時間的盡頭什麼地方才是世界的盡頭?哪裡才是宇宙的中心?

突然想起一句話:「我們總是認為人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但卻忘了這個結論是誰下的!」我們每個人到底有多重要?我們人類又有多重要?面對宇宙,人是何其渺小和短暫,個人的榮辱得失又是何等的微不足道!能夠幸運的生存在宇宙,真該快樂生活,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所有人! 1、我們的家園——太陽系

2、太陽系側觀圖:

3、太陽和行星大小比較。  在太陽下面的星體依次是: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地球Earth、金星Venus、火星Mars、水星Mercury、冥王星Pluto(冥王星已被開除出太陽系)。

4、太陽  太陽是一顆普通的恆星,目前在赫-羅圖上度過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個質量為1989.1億億億噸(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直徑139.2萬km(約為地球直徑的109倍)的熱氣體(嚴格說是等離子體)球。其平均密度為水的1.4倍,但這一平均密度隱含著很寬的密度範圍,從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層。  作為一顆恆星太陽,其總體外觀性質是,光度為383億億億瓦,絕對星等為4.8,他是一顆黃色G2型矮星,有效溫度等於開氏5800度。太陽與在軌道上繞它公轉的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單位)。按質量計,它的物質構成是71%的氫、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陽圓面在天空的角直徑為32角分,與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的角直徑很接近,是一個奇妙的巧合(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而離我們的距離恰是地月距離的400倍),使日食看起來特別壯觀。由於太陽比其他恆星離我們近得多,其視星等達到-26.7,成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體。太陽每25.4天自轉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緯度自轉得快),每2億年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周。太陽因自轉而呈輕微扁平狀,與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當於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6km(地球這一差值為21km,月球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異雖然很小,但測量這一扁平性卻很重要,因為任何稍大一點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將改變太陽引力對水星軌道的影響,而使根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對廣義相對論所做的檢驗成為不可信。

(燃燒的太陽)

5、太陽的「發情周期」是11年。

(暴怒的太陽)

6、8大行星:

7、太陽系8大行星+月球:

8、水星(Mercury)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角距離最大不超過28度,最亮時目視星等達-1.9等,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平均速度為每秒47.89千米,至今尚未發現有衛星。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的體積在太陽系中列倒數第二。它的直徑比地球小40%,比月球大40%。水星甚至比木星的衛星Ganymede(木衛三)和土星的衛星Titan(土衛六)還小。  假如有位探險家在水星表面漫步,他會發現一個類似月球表面的世界。塵埃覆蓋著隕石撞成的起伏山巒,幾公里高的斷層懸崖綿延數百公里,到處是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他將發現太陽看上去要比在地球上大二倍半。由於沒有足夠的大氣來散射陽光,天空通常都是漆黑一片。如果仰望天空,他也許會發現兩顆明亮的星:一顆是淡黃色的金星,另一顆是藍色的地球。從地球上觀測,水星的與太陽的最大距角只有28度,它只在黎明或白天出現在天空,因此對它的觀測非常困難。致使在「水手」10號造訪水星前,人們對水星的認識都非常少。  水星繞太陽一周只需87.969個地球日,而它自轉一圈為58.6462個地球日。由於它的公轉與自轉之間的關係較為複雜,如果按從太陽升起到太陽落下為一個單位來計算,水星上的一天將是176個地球日。  從「水手」10號探測飛船發回的圖片上可以看到,水星的表面與月球非常類似,布滿了隕石坑。水星上最大的隕石坑是Caloris盆地,它的直徑約為1300公里,使它形成的隕石直徑可能超過100公里。  水星上看來不可能存在水,它的大氣非常少,而且在白天氣溫非常高。但1991年科學家在水星的北極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亮點。造成這個亮點的可能是在地表或地下的冰。水星上真的有可能存在冰嗎?由於水星的軌道比較特殊,在它的北極,太陽始終只在地平線上徘徊。在一些隕石坑內部,可能由於永遠見不到陽光而使溫度降至零下161攝氏度以下。這樣低的溫度就有可能凝固從行星內部釋放出來的氣體,或積存從太空來的冰。  水星的大氣少得可憐,它的主要成份為氦(42%)、汽化鈉(42%)和氧(15%),它的平均地表溫度為179攝氏度,最高為427攝氏度,最低為零下173攝氏度。

9、金星(Venus)

金星是距太陽的第二顆行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時為-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還亮14倍。金星是地內星系,故有時為晨星,有時為昏星。至今尚未發現金星有衛星。由於金星和地球在大小、質量、密度和重量上非常相似,而且金星和地球幾乎都由同一星雲同時形成,占星家們將它們當作姐妹行星。然而不久前科學家們發現,事實上金星與地球非常不同。金星上沒有海洋,它被厚厚的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碳的大氣所包圍,一點水也沒有。它的雲層是由硫酸微滴組成的。在地表,它的大氣壓相當於在地球海平面上的92倍。   由於金星分別在早晨和黃昏出現在天空, 中國古代稱它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中國史書上則稱晨星為「啟明」,昏星為「長庚」。古代的占星家們一直認為存在著兩顆這樣的行星,於是分別將它們稱為「晨星」和「昏星」。英語中,金星——「維納斯」(Venus)是古羅馬的愛情與美麗之神。它一直被捲曲的雲層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中。  由於金星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造成的「溫室效應」,金星地表的溫度高達482攝氏度左右。陽光透過大氣將金星表面烤熱。地表的熱量在向外輻射的過程中受到大氣的阻隔,無法散發到外層空間。這使得金星比水星還要熱。金星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243天,比它225天的一年還要長。金星是自東向西自轉的,這意味著在金星上,太陽是西升東落的。  金星的表面隨機布滿了許多小型隕石坑。由於金星的濃厚大氣,直徑小於2公里的隕石坑幾乎無法保留下來。而當大型隕石在小型隕坑形成前撞擊金星表面,其產生的碎片在地表產生了例外的隕石坑群。火山及火山活動金星表面為數很多。至少85%的金星表面覆蓋著火山岩。大量的熔岩流經幾百公里,填滿低地,形成了廣闊的平原。除了幾百個大型火山,100000多座小型火山口點綴在金星表面。從火山中噴出的熔岩流產生了了長長的溝渠,範圍大至幾百公里,其中一條的範圍超過7000公里。

10、地球(Earth)

人們一直夢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賞宇宙的奇觀。其實我們都是太空旅行者。我們的宇宙飛船就是地球,飛行速度是每小時108000公里。地球是距太陽的第三顆行星,離太陽的距離大約是 150000000公里。地球用 365.256天繞行太陽一周,並用 23.9345小時自轉一圈。它的直徑是12756 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們地球的大氣里78%是氮氣,21%是氧氣,餘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是15攝氏度,平均氣壓1.013帕。  地球形成自46億年前,大約在16億年前地球每晝夜只有9個小時,比現在自轉快的多,每年約有800多天;到了6億年前,每晝夜延長到了20個小時,年縮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漸放慢自轉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認為,地球的形成起源於太陽星雲分化物。46億年來,地球從一個均質的球體演變成現在的「圈層」結構。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83.4%,地幔溫度為1000~3000攝氏度,地核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16.3%,物質處於液體狀態,內核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以上,與太陽表面溫度差不多!

11、地球不能住了住哪去?火星!  火星:因為它在夜空中看起來是血紅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或希臘神話對應的阿瑞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國,因為它熒熒如火,故稱「熒惑」。火星有兩顆小型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阿瑞斯兒子們的名字)。兩顆衛星都很小而且形狀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獲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綴areo-指的就是火星。火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火星排在地球的後面,列為第四。它的平均直徑為6790公里,約為地球直徑的一半。它的密度也比地球小,為3.933克/立方厘米(地球為5.52克/立方厘米)。火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228000000公里,環繞太陽一圈約相當於地球上的687天。火星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24小時37分22.6秒,比地球的一天稍長一點兒。火星有兩個小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火星的自轉軸同地球一樣,也是傾斜的,同時因為它也具有大氣,所以也和地球一樣有四季節變化。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氣溫度為零下23攝氏度。火星沒有可檢測出的磁場,連同它密度小的情況,可以認定它沒有大型的金屬內核。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其表面的大氣壓為7.5毫巴,相當於地球上30~40公里高度處的大氣壓。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約95%)是二氧化碳,有約 3%的氮,1~2%的氬,合起來約為0.1%的一氧化碳和氧,還有極少量的臭氧和氫,水汽的數量很少,隨季節和位置而變化,平均約為大氣總量的0.01%。如果火星大氣中的水全部凝聚,也只能形成0.01%毫米厚的水膜覆蓋整個火星表面。和地球上相似,火星大氣中也飄浮著雲,但和地球上不同的是,火星大氣中雲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火星極區的冬季,大氣溫度低於二氧化碳的凝固點,因而形成覆蓋極區的濃霧狀的乾冰雲。經測定,極區的雲中也有冰的成分。中緯度地區的冬季,溫度也在冰點以下,水汽凝結,形成冰雲。

(火星隕石坑,白色物是凍冰)

(火星尼克爾森隕石坑中央峰)

12、木星(Jupiter)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惹人注目的一顆行星,它是行星九兄弟中的老大---個兒最大。它的亮度僅次於金星。中國古代把它叫做「歲星」,用它來紀年,因為已經知道它的公轉周期近於12年。西方則稱木星為「朱庇特(Jupiter)」,即羅馬神話中的主神。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王者---天神宙斯。  木星直徑約為14.3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1.25倍,體積為地球的1316倍,而質量為所有其他行星的2.5倍。木星的平均密度相當低,僅1.33克/立方厘米。其繞太陽公轉一周約12年,而自轉一周僅要近10小時。由於它自轉太快,致使星體變扁,其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5000千米之多。木星沒有固體外殼,它是一顆由液態氫組成的液態星球。木星內部是由鐵和硅組成的固體核,稱為木星核,溫度高達30000℃。木星核的外部絕大部分是氫,液態的氫分子層與液態的金屬層合稱為木星幔。木星幔的外面是木星的大氣層,其大氣厚度有1000千米,幾乎全由氫和氦構成,只有微量的甲烷、氨和水汽。木星大氣中的甲烷具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木星大氣中還有十分強烈和頻繁的閃電現象,平均每年約有250次。木星大氣濃密,有一系列與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分布的雲帶,亮的叫帶,暗的叫帶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於木星南熱帶內的大紅斑,它呈蛋形,長20000千米,寬11000千米。木星表面的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的10倍,且其方向與地球的正好相反。木星具有極光現象,它是除地球以外第二個發現有極光現象的天體。

(木星和木衛)

(木衛一,像顆琺琅球)

13、土星(Saturn)  土星是一個巨型氣體行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絕大部分歐洲語言中的土星名稱)是以羅馬神的農神薩杜恩命名的。中國古代稱之為鎮星或填星。距離太陽的第六行星,有美麗的光環,是最美的天體之一,表面呈淡黃色,有平行於赤道的永久性雲帶,但不如木星上顯著.土星的反照率是0.42,視星等隨光環張開程度有3個星等的變化,赤道區最亮,呈米色,有時幾乎是白色,極區稍暗,色近微綠.雲帶略呈橙色.土星上盛行強風。在赤道附近,風速約為每秒500米。風向通常是向東的。最強的風出現在赤道附近,在高緯度,風速逐漸遞減。在緯度大於35度的地區,風向隨著緯度的遞增而逐漸由向東轉為向西,卵狀白色.表面溫度-290華氏度,比木星表面溫度低60度.土星的平均密度只有0.70克/立方厘米,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陽系唯一比水輕的行星.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質量僅次於木星,占第二位。土星大氣主要由氫,氦,甲烷和氨組成.土星環是由無數個小衛星構成的物質系統,在土星赤道面上,里部比外部旋轉得更快,1675年,卡西尼在土星環上觀測到一個縫,稱為卡西尼縫,它把光環分為A,B兩部,1837年,恩克又在A環上發現另一個較窄的縫,稱為恩克縫,這些縫具有持久性,是由內土衛的引力效應造成的.1850年又在B環內部發現暗淡的C環或稱砂環.到目前為止還發現有E,F,G等更加暗弱的環.它的體積是地球的745倍,質量是地球的95.18倍。它由於快速自轉而呈扁球形,所以赤道半徑約為60,000公里,兩極半徑與赤道半徑之比為0.912,扁率約為1/9。土星的大半徑和低密度使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表面的相近。土星在沖日時的視星等達-0.4等,亮度可與天空中最亮的恆星相比。

14、天王星(Uranus)  1781年由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從地球上看天王星亮度最大時可達5.7等,在望遠鏡中是一個藍綠色的小光斑,辨認不出細節。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號行星探測器飛到天王星近旁,發回了大量有關天王星的信息。天王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半長徑約2.9×109公里,軌道離心率約為0.05軌道傾角只有0.8°。繞太陽公轉的平均速度為6.81公里/秒,公轉周期為84.01年。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的傾角達97°55′,幾乎是「橫躺」這使得它上面的四季變化和晝夜交替十分獨特。在一個半球是夏季,它的極點幾乎直對著太陽,而另一個半球則完全處於黑暗的冬季之中。「旅行者」2號測得的天王星的自轉周期為17.24小時。天王星的赤道半徑約25400公里,體積在九大行星中僅次於木星和土星居第三位。密度較小,只有1.19克/厘米3。表面覆蓋著濃厚的大氣,由於距太陽較遠,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很少,所以表面溫度很低,地面觀測表明,在天王星高層大氣中氣壓相當於0.4個地球大氣壓處,溫度僅為-214℃。天王星大氣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大氣下面是深達8000多公里溫度高達幾千度的汪洋大海,由於巨大的大氣壓力的作用才沒有使海洋沸騰。天王星也具有磁場和磁層結構,磁層在朝向太陽的一面至少延伸到590000公里的高度,磁尾長約600萬公里。磁層中主要是由質子和電子構成的等離子體,天王星的磁場強度約為地球的1/10,為0.05×10-4特斯拉左右,磁軸與自轉軸的夾角高達55°。截止1991年發現的天王星衛星有15個,天王星還有結構複雜的光環,它由至少20個亮環組成,亮環之間還夾雜著很多暗環。

15、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個,是一個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個通過天體力學計算後被發現的行星。因為天王星的軌道與計算的不同,1845年約翰·可夫·亞當斯和埃班·勤維葉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個未知行星可能的位置。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長約翰·格弗里恩·蓋爾真的在這個位置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海王星。目前海王星是太陽系內離太陽第二遠的行星。海王星的名字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涅普頓(Neptune)。按距太陽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排列,海王星排行第八。它的亮度為7.85等,只有在望遠鏡里才能看到。由於它是一顆淡藍色的行星,根據傳統的行星命名法,它被命名為涅普頓(Neptune)。涅普頓是羅馬神話中統治大海的海神,掌管著1/3的宇宙,頗有神通,海王星的天文符號象徵涅普頓手中寒光閃閃的神叉。天王星的孿生兄弟。海王星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半長徑為45億千米,公轉一周需要165年。從1846年發現到今天,海王星還沒有走完一個全程。海王星的直徑是49400千米,和天王星類似,質量比天王星略大一些。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主要大氣成分都是氫和氦,內部結構也極為相近,所以說海王星與天王星是一對孿生兄弟。海王星距離太陽太遠了,那兒的陽光強度僅相與於一盞0.8米外的百瓦電燈,所以海王星的表面溫度極低,大氣下的冰層估計有8000千米厚,比地球半徑還大。天王星有美麗的光環,海王星有沒有光環呢?這是人們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1846年10月初,英國天文學家拉塞爾(William Lassel)曾報導他看見了海王星環,但到底有沒有呢?天文學家眾說不一。1984年,美國和法國天文學家在兩個天文台同時觀測7月22日的掩星後,達成了共識:海王星有一條不連續的環帶,其長度不過100千米,寬度只有10~15千米。

16、被開除系籍的冥王星(Pluto)  1930年被發現。因為它離太陽最遠,因此也非常寒冷,這和羅馬神話中的冥王普魯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稱為「Pluto」。離太陽最遠、質量最小的要算冥王星了。它在遠離太陽59億千米的寒冷陰暗的太空中蹣跚前行,這情形和羅馬神話中住在陰森森的地下宮殿里的冥王普魯托非常相似。因此,人們稱其為普魯托(Pluto),在天文學中是普魯托英文名字前兩個字母,又是對冥王星發現有推動之功的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 (Percival Lowell)姓名的縮寫。  冥王星是最晚發現的一顆行星,和天王星、海王星的發現相比,冥王星的發現可算得上「好事多磨」。冥王星的亮度很弱,只有15等,即使在大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上,它和普通的恆星也沒有什麼差別,要想在幾十萬顆星星中找到它,真好比是大海撈針。  質量:0.0024地球質量  半徑:1350千米  周期:90465日  軌道半長徑:39.87天文單位  軌道偏心率:0.256  軌道傾角:17.1°

17、太陽和行星比,就像鴕鳥蛋和鋒鳥蛋比:

18、吞噬一切的黑洞。要怎樣成為黑洞呢?就是變得質量極大而體積極小,如果地球要成為黑洞,那麼它質量不能變,而體積要壓縮成直徑8毫米的小球,跟鵪鶉蛋差不多大:)  黑洞吞噬一切,連光線也逃脫不了它的吸引,所以不能被觀測到。這圖是它吞噬光線時的情景。

19、光線彎曲:

20、恆星爆炸  只有年輕的恆星才擁有引人入勝的火焰。這個恆星爆炸的圖片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它的爆炸比例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如果載入「地點標記」文件,網民便可欣賞到這一爆炸過程:在「Google Sky」中載入這個文件,然後點擊播放按鈕,你便可以看到一組展示恆星爆炸的幻燈片,美麗的閃光照亮了周圍的塵埃,這種景象一定會令你永生難忘!!!

21、螺旋星系  螺旋形星系圖片給人的印象可能是最深的一個了。這個星系的臂狀物創造了新恆星組成的星團——新恆星是由地心引力壓縮氫氣時形成的。

22、蜂巢星團(鬼星團)  這張圖片看起來是否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蜂巢星團是由紅巨星和白矮星構成的,在2月到5月的夜空下,人們可以利用肉眼觀察巨蟹星座中的蜂巢星團,感受它的無窮魅力。據信,蜂巢星團是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世紀利用自己的望遠鏡研究的第一批天體中的一個。

23、恆星託兒所  這張引人入勝的圖片也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片中的天體是鷹狀星雲。這個星雲也被稱之為「創造之柱」,因為星雲中的很多黑色區域據信就是原恆星的「繁殖地」。原恆星還算不上真正的恆星,是由氣體收縮時形成的。

24、旋渦星雲  旋渦星雲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狀星雲,與我們之間的距離為650光年。它之所以聞名於世並不是因為外形上與「Deadhead」T恤的骷髏圖案有類似之處,而是因為一部電視劇集,《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的問世讓這個旋渦星雲成為一個電視明星。

25、太空山脈  這個高聳的太空山脈被稱之為「錐狀星雲」,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在2002年大修之後拍攝的第一組照片中一個,此次大修安裝了一架功率更高的照相機。當錐狀星雲的第一組照片首次對外公布的時候,很多人給它取了一個非正式的名字——「耶穌星雲」。人們認為可以在這個星雲高聳的牆狀物上看到耶穌那張偉大的臉。

26、貓眼星雲  與眾不同的貓眼星雲距地約3000光年,頭尾相距近半個光年。憑藉由氣體和塵埃形成的結狀物、噴射氣流和火焰,這個宇宙中的「大眼睛」被認為是已知的最為複雜的星雲之一。天文學家認為,在貓眼星雲獨特的內部結構內存在一個雙星系統。

27、堪稱「太空殺手」的巨型彗星  這顆巨大彗星正朝著大熊星座的一個螺旋形星系「飛奔」。如果這個星系有生命存在,這顆堪稱「太空殺手」的巨型彗星可能將那裡生命送上不歸路。  如果是朝地球奔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就將地球一個洲徹底摧毀,何況這大傢伙。

28、宇宙碎片  這個由五顏六色的宇宙碎片構成的束狀物很像放煙花時升起的煙霧。這種太空奇觀是附近一個星系內的一顆恆星發生爆炸後產生的,也被稱之為一顆超新星。

28、蟹狀星雲  在差不多1000年以前,日本和中國天文學家便記錄了一次罕見的天文現象:在近兩年時間裡,他們在白天和夜裡的空中觀察到一道亮光。在此之後,天文學家證實這道亮光乃是一個星雲(氣體和塵埃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是距離地球約6300光年的一顆超新星的殘留物。

29、一對螺旋星雲  藉助於哈勃太空望遠鏡,我們得以觀察到這對螺旋星雲彼此穿越對方。天文學家表示,這兩個螺旋星雲好像是在上演一段精彩的太空舞蹈。地心引力充當了「投擲者」的角色,將每一個星系中的恆星和氣體「扔」進太空,其拋出的恆星和氣體形成了一條10萬光年的長尾巴。

30、草帽星系  草帽星系並不位於「特奎拉蛀洞」(Tequila Wormhole)和「阿卡普爾科類星體」(Acapulco Quasar)之間。明亮的草帽星系的「王冠」是由異乎尋常的大型核子構成的,它的「帽沿」是一個巨大的塵埃帶。

31、棒旋星系  這個棒旋形星系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近7000萬光年,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過的個頭最大的星系。一般的螺旋形星系的中心是有圓核的,而棒旋形星系的中心是棒形狀,棒的兩邊有旋形的臂向外伸展。順便提一下,這個棒旋形星系頭與尾之間的距離超過15萬光年。

32、馬頭星云:

33、泡沫星云:

34、三裂星云:

35、小麥哲倫星云:

36、愛斯基摩星云:

37、現代藝術型星云:

38、宇宙塵埃:

39、大宇宙」  宇宙真的是無邊無際的嗎?可能任何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們只能說,宇宙一直在膨脹,而我們所說的「宇宙」指的也是功能最為強大的望遠鏡所能觀察到的區域。有報道說,這張圖片是迄今為止最深遠的一次觀察中拍攝的,圖片中的天體與所謂的「宇宙黑暗時代」(第一代恆星形成之前的時期)隨處可見的天體類似。

40、HCG-87星系群  這張宇宙星族的照片顯示的是HCG-87星系群,在雙子星座--磨羯座的方向上距離我們大約有4億光年。在靠近圖片中心側向我們的大旋渦星系有一個緊靠在它的右邊的模糊橢圓形星系,並且在這張照片頂端的螺旋形星系被識別出也是這個星系群的一員。而那個位於圖象中間正對我們的較小的螺旋星系應該是一個更加遙遠的背景中的星系。總之,經過對圖象的仔細檢查,說明其它星系確實位於比HCG-87星系群還要遙遠的地方。而這一星系群中各成員間的相互的引力將影響它們的結構和演化方向。 這個圖像來自於智利南方的雙子星座天文台。在沒有哈勃以前,那裡是最理想的觀測地。

41、象鼻星云:

42、HENIZE3-401星云:


推薦閱讀:

圖文直播2015年普京年度大型記者招待會
6月總體運勢提前報(2015)
2015傷感的說說心情短語55句
【數據揭曉】2015年脊柱健康大調查報告:誰是護脊床墊第一品牌?!
華語2015年最新電影大片50部

TAG:圖片 | 宇宙 | 轉載 | 美圖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