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手持拍攝防顫的一點體會
06-07
大部分情況下,拍攝是手持進行的。限於某些條件和情況,嚴肅專業的認真的攝影師,有時也不得不摒棄三腳架,而手持進行拍攝。手持拍攝的最大好處,就是靈活、快速。在使用鏡頭焦距不大、器材重量不大(此處說的器材是包括機身和鏡頭還有遮光罩、濾色鏡等的整體)的情況下,手持拍攝,經過適當的、有意識的練習,採取正確姿勢,可以最大限度的克服或者改善手持拍攝的最大缺點:人為顫抖。我個人認為,在100mm以上的焦距(包括非全幅數碼機身APS-C的等效焦距),不太適合一般人手持。比如大家常用的佳能小白、尼康小鋼炮這個焦距段而無防抖的頭,就更不適宜手持了:重量大的很。限於某些拍攝條件,只能手持,那就盡量按照標準姿勢(不多言,連相機說明書都有介紹)或者自己覺得較好的適合自己的姿勢,摒住呼吸,手指輕動而手掌平穩。使用大鏡頭手持拍攝(包括相對較小的)我個人的體會是:左手托住相機鏡頭整體重心,而不是短焦距那樣手掌托住機身的辦法。目鏡可以抵住"額頭眼眶。---戴眼睛的人感到欣慰的是目鏡有度數選擇可更換,還有現在的機身普遍採用的視力補償機構。臉頰、顴骨、鼻樑的一部分可以緊靠機背,當脖子適當用力的時候,機身整體有了一個很好的靠山。整體器材(機身+鏡頭)重心可以根據不同鏡頭自己體會,也可以參照小白、XGP鏡頭支架位置。這樣的缺點主要是變焦不便(看變焦環的位置了,推拉變焦的尤為不利),不利於抓拍快速取景構圖。好在現在光圈和對焦是自動或右手機身操作的機身多了,對焦、調光圈等工作把左手解放了一大部分。右手要以舒服和牢固的把握住機身為主。現在的相機機身設計融入了人體工程學原理,基本適合大部分人的手掌以及把握方式。不排除一些女士手小或者男士手大,對機身把握不適合情況,這個沒辦法,自己習慣或者在選擇購買機身的時候取捨吧。而過去早年一些傳統膠片機身,比如尼康FM2等,可以通過附加手柄MD-12改善手感。總之,右手的舒服牢固的握姿,對手持拍攝時的穩定、防抖,以及連續拍攝的疲勞度,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說,一切調好以後,按下快門的瞬間,身體是適當僵硬和凝固的,只有食指是柔軟而迅速的靈動的。這個僵硬和凝固的時間不能過久,否則也會因此而產生顫動。經過有意識的訓練,可以適當延長這個瞬間,以便抓拍的時候,小範圍內調整構圖、調整對焦點和等待最佳快門時機。我估計當過狙擊手的人,這方面更有優勢。除了手法,更主要的是心態:平和,平穩。正確的,習慣的手持姿勢養成以後,就不必要在拍攝的時候刻意追求,那樣反而適得其反。形成意識中的習慣後,也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目標上。其實攝影者就是狙擊手---大千世界千變萬化的景、物中,搜尋、抓取自己需要的,快速而準確的紀錄下來。另外改善手持拍攝質量的辦法就是:1:盡量提高快門速度;可以在焦距倒數的基礎上,再提高速度。2:找臨時穩妥依靠:門框、椅背、牆壁、大樹榦---可以是身體,也可以是胳膊肘。象樂攝寶的200AW單肩斜挎的攝影包轉到胸前的時候,也是一個很好的臨時支撐平台。當然,我希望在可能的條件下,追求高質量的前提下,比如拍攝風光,建築,室內,棚拍等等,只要有條件,還是三腳架+快門線。三腳架+快門線的穩定性遠大於訓練有素的手持拍攝。正確的使用獨腳架,也是個折中的不錯的手持拍攝辦法。(我個人認為只要不是徹底撒手的拍攝,都叫手持拍攝,顯然,獨腳架不能象三腳架那樣的。)2007年12月18日 老八原創下圖為小鋼炮手持,無依託,畫面僅做裁剪(約為原圖中心1/2區域),其他信息看EXIF。老機F8 上傳了這張照片:
[器材] 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200】 [參數] 光圈: F/5.6 快門:1/320 焦距:155 毫米 感光度:200
推薦閱讀:
※禪心 心靜 求佛【圖】
※砂鍋蝦蟹粥的做法大全【圖】
※娛樂圈各型奶爸,你最中意哪一型? 【圖】
※【圖文】斯諾登人間蒸發 有猜測稱其根本沒去莫斯科
※擁一吻桃紅 倚一窗春情【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