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周末 | 洛克菲勒的精神財富
而洛克菲勒留給世人的最大遺產,不是財富,而是財富觀,或者說,是精神財富。本期的《友成周末》,我們帶您來曆數洛克菲勒的精神財富。
近幾日,世界對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的關注又因戴維-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Senior)的辭世而被推上熱點。
北京時間3月20日晚(當地時間20日早晨),全球最年長的億萬富豪、銀行家和總統顧問戴維-洛克菲勒在美國紐約州Pocantico Hills的家中,在睡夢中辭世,享年101歲。至此,第三代洛克菲勒傳奇謝幕。
從老約翰·D·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10億富翁,洛克菲勒家族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依然引人矚目。他們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從最早的美孚石油公司,到後來的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貿大樓……翻開美國史,洛克菲勒家族無處不在。從洛克菲勒家族神話的創始人約翰·戴·洛克菲勒算起,這個美國首屈一指的財富家族已經繁盛了六代。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
1937年老約翰 D洛克菲勒去世時,財富的估值是14億美元,占當年美國GDP的1.5%。如果以今日美國17.4萬億美元的GDP計算,洛克菲勒的財富為2205億美元,是比爾·蓋茨與巴菲特財富之和。
而洛克菲勒留給世人的最大遺產,不是財富,而是財富觀,或者說,是精神財富。本期的《友成周末》,我們帶您來曆數洛克菲勒的精神財富。
1
清儉自律的家風、嚴格的家教
——洛克菲勒家族如何打破 「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對於中國人來說,「富不過3代」似乎是一條定律,這句魔咒一樣的老話真實的涵義是:一個家族如果只傳承財富,不傳承精神,再富也會被子孫很快敗光。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已經綿延6代,仍未現頹廢與沒落的跡象。因為他們的不僅僅傳承財富,還傳承精神。
很可能是來自虔誠的基督教信仰,洛克菲勒家族崇尚節儉,自律,熱衷創造財富而不是消費財富。雖然賺錢無數,老約翰 洛克菲勒的生活卻像清教徒一般,不煙不酒不賭不色,甚至常在家裡四處巡視,親自關煤氣 、擰緊水龍頭。作為家族創始人,老約翰·洛克菲勒深知財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滅人,他對子女要求極其嚴格,時刻給子女灌輸勤儉節約的價值觀,孩子沒長大前,他沒帶他們去過辦公室和煉油廠,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門。
老約翰·洛克菲勒的兒子,即戴維·洛克菲勒的爸爸小約翰·洛克菲勒說過,「財富屬於上帝,我們只不過是管家而已。」所以不論何時,他們都尊重財富,自立自強,杜絕奢侈浪費、疏於奮鬥。
洛克菲勒家勤儉自律的觀念,來源於老約翰·洛克菲勒小時候所經歷的嚴格家教,靠給父親做「僱工」掙零花錢。他清晨便到田裡干農活,有時幫母親擠牛奶。他有一個專用於記賬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入賬,而後與父親結算。看似枯燥的事情卻做得很認真,感到既神聖又趣味無窮。洛克菲勒家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要求有記賬的習慣,並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零花錢。
洛克菲勒的家教,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塑造自力更生的品格。有意讓孩子親身去經歷、去發現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嘗試可能涉及的危險。
二是樹立勤勞致富的價值觀。孩子獲得零用錢很少,想要更多,就必須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擦皮鞋、拔雜草等),以此鍛煉辦事負責的能力,體會勞有所得的快樂。
三是培養生活節儉的習慣。孩子被要求從小學會記賬,當再次向大人要錢時,必須先拿出賬本,審查開支的合理性。
基於以上的觀念,洛克菲勒家族人人都以能力論英雄,他們打破了家族企業「子承父業」的慣例,退休時也並未讓兒子接班,而是選擇有才能的外來人士擔任。而洛克菲勒家族內部人員,想要參與企業管理,必須憑自己實力來說話。
正是得益於代代相傳的家庭教育理念,洛克菲勒家族人才輩出,先後培養出美國副總統(第三代中的納爾遜 洛克菲勒,最近去世的戴維洛克菲勒的哥哥)、州長、參議員、風險投資業開創者、金融巨頭、工商業領袖等行業精英。
2
一手聚財,一手散財
——洛克菲勒遍及世界的慈善事業
老約翰 洛克菲勒一生,累計捐款5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000多億美元,開創了美國富豪行善的先河,被譽為「戰略性慈善事業之父」。
這種慷慨與生俱來,早在16歲那年,老約翰 洛克菲勒拿到人生的第一筆工資,就把6%捐給了教會。
洛克菲勒家族最重要的慈善事件,要數建立洛克菲勒基金會。1897年,從公司退休後,老洛克菲勒決定在離開人世之前,「以永久慈善事業的法人團體的形式將巨大財富作最後處置」,由此,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宣告成立,首批捐資1億美元,小洛克菲勒當選為基金會主席。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後,最早選定的重點是發展醫學、公共衛生和農業,自20年代末、30年代初開始重視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捐助範圍包括醫療、教育、科研、人文科學等眾多領域。
教育領域
1900年,洛克菲勒捐資創立了芝加哥大學,並親自出馬,四處招攬人才。芝加哥大學僅用了不到20年時間,就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共培養了89位諾貝爾獎得主。
1901年,洛克菲勒成立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日後發展成洛克菲勒大學,在生物學以及醫療領域享譽全球,培養了24位諾貝爾獎得主。
1903年,洛克菲勒成立「通用教育委員會」,改善黑人教育。
洛克菲勒還向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布朗大學等名校慷慨解囊。
醫療領域1909年,洛克菲勒成立洛克菲勒衛生委員會,幫助美洲地區消滅了鉤蟲病,對抗生素的發現也有很大的貢獻。
其他領域二戰後,洛克菲勒家族捐資,拯救了亟需維護和修葺的凡爾賽宮。
1946年,洛克菲勒家族將紐約曼哈頓的一片土地捐贈給聯合國,紐約才得以成為聯合國總部的長久所在地。
比爾蓋茨曾說過:「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洛克菲勒。」作為世界石油大王、也是世界現代慈善事業開先河者的老約翰 洛克菲勒同樣在踐行慈善方面對比爾蓋茨影響至深。
我們可以從當代美國富豪的慈善行動中看到以洛克菲勒為代表的前輩慈善家的影響力:
巴菲特宣稱要捐掉99%的資產,比爾·蓋茨承諾要將大多數財產交給自己的基金會。扎克伯格宣布將捐出所持有的99%的Facebook股份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承諾將把95%的個人財富投入到慈善事業當中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承諾裸捐英特爾聯合創始人高登·摩爾承諾裸捐蘋果CEO庫克承諾裸捐……
只有對社會有益的財富才是正當的——洛克菲勒用一生踐行著的財富觀,已經成為美國富人群體的共識。
3
「不惜代價」捐建協和醫學院、發掘北京人遺址
——洛克菲勒與中國的百年淵源
洛克菲勒對中國的資助延續了一個世紀。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一直從洛克菲勒慈善帝國中汲取養分,成為除美國本土以外,接受洛克菲勒家族慈善投入最多的國家。
協和醫學院——「洛克菲勒基金會王冠上的寶石」
在中國,人們對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最重要的印象就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被稱為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王冠上的寶石」,既代表了前者在華事業最昂貴、最輝煌的一頁,同時也代表了它要以科學精神和方法來影響中國、改變中國的決心。
早在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以前,老洛克菲勒本想到中國辦一所與芝加哥大學規模類似的培養綜合人才的大學。為此,他先後於1908、1914、1915年三次派員來華考察。考察團隊看到了在中國發展醫學教育的迫切性,洛克菲勒基金會開始在北京籌辦這所集教學、臨床、科研於一體的高標準醫學院,為此,還專門設立了洛克菲勒駐華醫社,後更名為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 China Medical Board)。
1915年6月,基金會斥資20萬美元購買了北京「協和醫學堂」作為醫學院校址,定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PekingUnion Medical College,簡稱PUMC),為符合「高標準」的規模,又以12.5萬美元的價格另外購買了醫學堂附近的豫親王府。主持建造的,是當時世界一流建築設計師柯立芝(Charles H. Coolidge)。
起初,建造預算100萬美元,至1919年底,建設學校費用竟已達750萬美元。而超出的預算則要歸因於小洛克菲勒的一句「不惜代價」。
除了富麗堂皇的「硬體」,其「軟體」更令人驚嘆。在當時,德國醫療水平領先於世,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期,美國先後有逾千名醫生入德學習,他們從德國帶回大量的先進醫療技術及醫療體系到美國本土。1893年,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在美成立,院長正是德國留學歸來、被譽為美國醫學泰斗的韋爾奇(William H. Welch)。
在韋爾奇的主持下,洛克菲勒基金會為協和醫學院招兵買馬,其中就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醫療人才,一切皆向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看齊。據此,協和醫學院事實上不只是當時的「遠東一流」,甚至可以入圍「世界一流」之列,更重要的是,協和醫學院的成立,近乎為當時中國裝上了一道引進現代人才之門。
協和醫學院於1921年正式落成,胡適參加了典禮,他在日記中寫道,「是日典禮極嚴肅,著學位制服參加列隊者,約有一百餘人,自有北京以來,不曾有這樣一個莊嚴儀式——羅氏演說甚好。」其中「羅氏」則指在典禮上演講的小約翰洛克菲勒。
協和的建立,為中國培養了如林巧稚、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而這些中國現代醫學精英,一人往往可開辦一所甚至多所醫院或學校,為日後中國現代醫學發展打下了基礎。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中國項目」
協和醫學院成立之初,中國沒有一所綜合性大學能夠達到協和期望的醫學系水平。為此,洛克菲勒基金會斥資捐助13所綜合性大學,以提高其教學水平,過程整整持續八年。這其中最大的資助對象是當時中國的世界級一流大學——燕京大學。
洛克菲勒基金會對中國醫療的投入,逐漸延伸至其他自然科學的相關領域,主要集中於與醫學有關的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例如,洛克菲勒基金會曾援助清華大學成立生物系,並為清華大學生物館的建造捐助了一半經費。
20世紀20年代後期,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投入領域再度擴展,延伸至中國的考古學、遺傳學、農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研究。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項目便是在其資助下完成。1929年底,中外學者在協和解剖系合作鑒定出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頭蓋骨。
30年代初,就在協和醫學院進人黃金時代不久,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社會改造運動的影響下,又啟動、資助並直接參与了旨在綜合提升農村生活水平的「中國項目」,從而走出精英模式,開始觸及到中國社會最本質的問題。
這一轉型極大地擴展了基金會在中國的工作範圍,顯示出洛克菲勒基金會改變中國努力之深化。項目投資之大、介入之深、範圍之廣、歷時之長、情況之複雜,在那個時期的中外文化關係史上堪稱無出其右者。
基金會總共為「中國項目」出資150萬美元,其中最知名的是支持河北省定縣農村衛生保健模式的實踐,我國現今的三級農村衛生網即脫胎於此。洛克菲勒對中國鄉村建設的資助一直延續到194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及其「中國項目」在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鄉村建設運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延續至今的情誼
1951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收歸國有,洛克菲勒基金會離開中國大陸,將其資助轉向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此後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中國的聯繫中斷了30年,同時中斷的還有洛克菲勒基金會半個世紀以來「改變中國」 的努力。直到改革開放後洛克菲勒基金會才終於得到了重新進入中國的機會,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直接向中國機構和項目提供資金的國際非政府組織。
1980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捐款35萬美元,其中66%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從那時候起,洛克菲勒基金會對中國機構的幫助主要集中在農業科學、醫療科學、人口科學、全球環境等領域。還有相當大比例的捐款是用來資助這些領域人才深造的獎學金。從1983年起,洛克菲勒對中國的資助開始向農業傾斜,從2000年到2008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對中國的資助幾乎全部集中在農業,特別是對水稻和抗早作物的研究上。
洛克菲勒家族還與中國商業合作緊密
2003年9月,洛克菲勒家族第六代成員尼古拉斯·洛克菲勒第一次訪問北京的時候,就表達了自己對中國市場濃厚的興趣,他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適合投資的國家」。第五代成員史蒂文·洛克菲勒二世更是表示,中國的投資環境很讓他滿意,會把北京作為其第二故鄉。
結語
萬金終將散盡,精神財富永存
儘管《紐約時報》在戴維洛克菲勒的訃告中寫下了這樣的評語:「對於這個日漸淡出人們視線的家族來說,他可能是最後一位在世界舞台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出色人物」;今天,進入第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不再富可敵國,不過,這個總共有240多位成員的家族,仍然是一支強大的力量,從推動環保和支持社會到資助科學和藝術,都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更何況,芝加哥大學正在培養精英青黴素正在救活無數生命協和醫學院正在輸送優秀的醫護人才凡爾賽宮正在供世人瞻仰……
生命終將逝去,財富終將散盡,洛克菲勒,卻以獨特的方式,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推薦閱讀: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如何做一個精神日本人?
※揭秘:4種女人結婚後容易精神出軌
※精神潔癖都有什麼特徵?
※想在這個時代成功,必須精神分裂